1、西方曾收编百万纳粹德军 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网站6月12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反法西斯胜利70年德国的去军事化历史,摘要如下: 随着二战后期德国境内的法西斯军队被扫清, 各占领国获得了各自的占领区。 他们的方针本应是统一的:执行雅尔塔会议及波茨坦会议决议以确保“德国永不再破坏和平”。按照盟国的最初协议,美、英、法、苏4个占领国应进行广泛合作,实际结果却是另一种情况。 根据雅尔塔会议决定,苏联有权采取措施,确保德国纳粹及军国主义不再死灰复燃,同时向德国人民提供民主改革并建立和平国家的机会。 而西方盟国的政策则不同。尽管美英法3国当时也非铁板一块(如法国比英美更关心如何防范德国报复),但在与苏联对抗
2、的政策选择上却是一致的。它们需要让战败的德国变成共同对抗苏联的伙伴。 1945年6月5日在柏林举行的第一次盟军总司令联合会议上,朱可夫元帅提议将盟国军队撤出雅尔塔会议确定的占领区分界线之外,他认为这是开展管制委员会及被占区工作的前提。其他盟国一度反对和拖延执行撤军。 后来在实施撤军时,它们又试图修改会议决定,试图在自己的占领区内保留德国的军事及半军事组织。这样做的考虑是,万一与苏交战,可利用过去的敌人来打击苏联红军。丘吉尔政府在柏林投降之前就开始制定这样的计划。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苏联与美英军力不相上下,无法彼此战胜,因此提出了击溃苏联所需的“第3股力量”。 向美英盟国投降且在军事行动结
3、束后未被解散的德军则被视为这种力量。在美英看来,这些军队可在短期内变成强大的军事集群,组成维斯图拉集团军群(第21军、第3坦克军,以及第12军和第9军向美国投降的残余部队)。 据维斯图拉集团军群司令库尔特蒂佩尔斯基希称,得益于与美国人的单方面谈判,他手下的2个军逃脱了“在战场无条件投降并被苏军俘虏”的命运。 苏联占领军司令部获悉英美占领区内保存了未解散的德国部队,朱可夫元帅1945年7月10日向英美盟军司令部说明它们违背波茨坦会议有关解散德国军队决议的事实,他西方盟国代表提交了一份备忘录,其中陈述了不可辩驳的事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英国占领区)存在完整的德军集群,包括德国北方集团军群、航空部队、坦克部队、特种部队及海军编队,这些军队中包括约100万名非俘虏身份的德国军官及士兵。 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迫于事实承认了在英国占领区内存在有德国军队。但盟国并未很快执行有关解散德军的特别法案。 这种举措完全违背波茨坦会议精神,意味着美英法拒绝保持德国的统一。其结果是,德国土地上很快出现了2个国家。第 3 页 共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