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八 明治维新专题知识结构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 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新兴阶层出现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新兴地主出现农民的抗争此起彼伏社会各阶层的斗争 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背景 大名的离心倾向日益加剧天皇不甘大权旁落 时间:1853 年 7 月,佩里叩关 国家:美国结果:1854 年 3 月,日本被迫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影响:日本民族危机严重,加剧幕府统治危机准备:“安政大狱”打破了大名对幕府的幻想第一阶段 主体: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等改革力量倒幕运动 基础:长州藩和萨摩藩的大名结成军事同盟初步胜利: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最终胜利:鸟羽、伏见战役日 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
2、力,加强中央集权本 过程 政治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取消武士特权明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治 经济:殖产兴业,保护和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维 第二阶段 实行义务兵役制新 改革 设立专门的军事大学军事 建立近代海军强化忠君思想大力扶植军事工业逐步建立近代警察制度文化:推行“文明开化”政策表现: 19 世纪 80 年代,轻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日本财阀资本和国家资本也迅速发展 影响: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影响 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910 年吞并朝鲜经过 甲午战争打败中国,签订马关条约踏上军国主义道路 1905 年打败俄国,签订朴次茅
3、斯条约影响:表明日本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区域霸权国家为日本的进一步侵略奠定基础2一 走向崩溃的幕府政权目标与方法一、学习目标1、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不断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2、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二、学习方法1关于日本倒幕派的领导力量倒幕派的领导力量是中下级武士,而非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的倒幕派掌握了长州、萨摩等西南加强藩的藩政,拥有自己的根据地和武装。倒幕运动不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因为它是由中下级武士领导的,结果也是中下级武士为首的新官僚集团掌握了政权。这场运动的出发点也不是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而是要推翻卖国求安、腐朽衰落的
4、幕府统治。2改革前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影响。在城市:高利贷资本和商业资本发达,促使新的商人和高利贷阶层出现;在农村: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普遍发展,产生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同时,伴随着剥削阶级出现的是被剥削的佃农、雇农、工资劳动者等阶层。基础与巩固1幕府末期,不属于日本的商业中心的是A、大阪 B、江户 C、京都 D、九州2在幕府统治时期,实际掌权的是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大商人高利贷者3下列不属于幕府统治末期出现的新兴阶层的是A、大名 B、高利贷者 C、新兴地主 D、工资劳动者4在日本,幕府统治的末期新兴地主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有商业 高利贷 资本主义家庭劳动 投
5、资土地A、 B、 C、 D、5幕府统治末期首先逼迫日本打开国门的西方国家是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俄国6倒幕派发动武装倒幕的直接目的是A、推翻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B、讨伐德川幕府,恢复天皇政权C、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振兴 D、改变生活状况,推行军国主义7下列事件中标志着倒幕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是A、 “安政大狱” B、 “王政复古”政变C、长州藩和萨摩藩的大名结成了军事同盟 D、伏见、鸟羽战役的胜利8幕府将军“大政奉还”的主要目的是A、保住实际权力 B、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C、拉拢倒幕派 D、把大政奉还天皇9阅读下列材料:“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箱馆两处港口;准许美国舰船在两港口加
6、煤和水,并可以得到粮食和其他所需物资的供应;今后日本给予他国的一切权益无条件地适用于美国。 ”3请回答:(1)以上条款出自美国与日本签订的什么条约?签订的时间是什么?(2)该条约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对日本产生了什么影响? 延伸与提高1019 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出现严重危机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阶级相对腐朽 B、农民反幕府统治斗争兴起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发展 D、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11倒幕运动的根据地是A、江户、大阪 B、长州、萨摩 C、本州、九州 D、四国、横滨12倒幕运动胜利后,明治政府迁都的地点是A、京都 B、大阪 C、江户 D、长崎1319 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新兴地主,这
7、种现象表明A、日本封建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 B、商品经济引起日本社会深刻变化C、日本封建领主经济已经瓦解 D、日本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14下列不属于佩里叩关的影响的是A、日本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态 B、日本内政不断遭到列强干涉C、日本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大盐平八郎起义的出现1519 世纪中后期的日本资本主义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但却成功地推翻了幕府的统治并进行了明治维新,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入侵造成民族危机 B、中下级武士为主的倒幕派的领导作用C、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D、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援助16结合史实概述日本明治维新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二 明治维新的举措目标与方法一、学习目标1、概
8、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2、概述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3、探讨明治维新成功的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二、学习方法1列表总结改革的措施: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除旧废藩置县废除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改变旧的社会风俗和生活方式中的陈规陋习4布新实现四民平等颁布宪法,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殖产兴业实行义务兵役制,学习西方建立近代化的军队实行教育改革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文化2明治维新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要从改革力量、改革手段、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改革力量: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并在推翻幕府后,实施了全面而有效的改革;改革手段:明治政府采用自
9、上而下的方式,政府采取措施保障改革的进行,如政府从国库中拿出资金,引进技术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环境:当时的欧美列强正在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基础与巩固1明治维新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教方面A、 B、 C、 D、2下列不属于废藩置县政策作用的是A、削弱了地方封建割据势力 B、初步加强了天皇新政府的中央集权C、废除了领主土地所有制 D、瓦解了日本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3改革后的“平民”是原先日本社会的哪些人A、旧藩主、旧公卿 B、幕府直属的家臣 C、一般的武士 D、农工商和僧侣、神官4 “四民”等级中不能自由通婚的是A、皇族
10、B、华族 C、士族 D、平民5下列措施哪一项不属于“殖产兴业”政策的内容A、创办官营企业 B、设立“模范工厂” C、实行“劝业政策” D、形成垄断组织619 世纪 80 年代后,日本被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资本家的国营企业不包括A、煤矿 B、铁路 C、造船厂 D、纺织厂7下列属于“强兵”的政策有实行义务兵役制 设立专门的军事大学 进行军事机构的改革 建立兵工厂和造船所A、 B、 C、 D、8、下列属于“明六社”倡导的思想的是A、武士道 B、大和魂 C、自由主义 D、儒教的伦理道德9阅读下列材料:故今更废藩为县,务除冗就简,去有名无实之弊,无政令多歧之忧。废藩置县诏书请回答:(1)以上是明治政
11、府进行的哪方面的改革?(2)明治政府用什么方法来保证该项措施的施行?5(3)实施该项措施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延伸与提高10明治维新中政府对私人近代企业的政策是A、限制发展 B、取消限制 C、鼓励扶植 D、给于特权11倒幕运动成功后,日本明治政府宣布了它的政治纲领,其中一条是“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这说明明治政府A、决心向西方学习 B、吸收一切外来文化C、决心强化君主专制 D、以求知识为主,推行军国主义12对下表的分析正确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义务教育就学率(部分)年度 男( %) 女(%) 总就学率(%)1873 39.9 15.1 28.11883 67.2 33.6 51.018
12、93 74.8 40.6 58.71903 96.6 89.6 93.2明治维新时,日本义务教育发展迅速日本利用从中国勒索的巨额赔款发展自身教育,是其义务教育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促进义务教育的发展明治时期,女童就学率迅速增长,体现了日本妇女地位的上升A、 B、 C、 D、13下列有关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实行征兵制 D、发展近代教育14日本明治维新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的直接目的在于A、改革落后的制度,建立新的政治体制B、大力改革,发展新型的资本主义经济C、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人才D、推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
13、队15 明治维新给亚洲一些立志摆脱落后实现民族振兴的国家和地区提供的最重要的经验是A、必须摧毁阻碍改革的封建势力 B、改革措施必须全面而有效C、要废除不平等条约,积极向西方学习 D、要重视教育,发展科技16阅读下列材料:以下内容为 1873 年俾斯麦对日本赴欧美考察团的:谈话片段:方今世界各国,虽皆声称以亲睦礼仪相交往,然此全系表面文章,实乃强弱相凌,大小相侮彼之所谓公法,虽号称保全列国之典章,然而一旦大国争夺之时,若与己有利,则依据公法,毫无改变;若与己不利,则翻然诉之武力,因无常规也。小国孜孜省顾条文与公理,不敢越雷池一步。以其尽力保全自主之权,然遭其簸弄凌侮之政略,则每每不能自主。是以(
14、普鲁士)慷慨激奋,一度振兴国力。欲成为国与国对等之权实施之国。乃振奋爱国心,积数十载,逐至近年始达成所愿。元山茂树日本近现代史根据材料,指出俾斯麦对处理当时国际关系的三个重要观点,指出其对日本产生的影响。你是否赞同俾斯麦的观点和做法?为什么?617、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巨大进步,都是以牺牲部分社会成员的利益为代价的。 ”试以日本的明治维新的史实加以论证?除此外,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并谈谈你对马克思这一论断的认识。三 迅速崛起的日本目标与方法一、学习目标1、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二、学习方法1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表现:其“自由”和垄断的阶段性不明显。原因:日本
15、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靠国家的扶植和保护,实行自上而下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219 世纪末,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的原因:首先,从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来看,由于日本有先天的缺陷,因此无法通过正常的经济手段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竞争,转而采取军事手段为国内的垄断资本获取市场和原料产地。其次,明治维新后日本经济军事实力的增强为其地对外侵略奠定基础。再次,邻国中国的衰落为其提供客观的条件。基础与巩固119 世纪 80 年代,日本经济发生了巨变,其主要变化是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出现高潮 产生了垄断组织 废除了禁止土地买卖的法令A、 B、 C、 D、2明治维新后掌握着国家经济命脉的财阀有三井 三菱
16、 住友 安田A、 B、 C、 D、3下列不属于日本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缺陷的是A、自然资源比较匮乏 B、岛国面积较小C、国内市场狭小 D、工业资本集中程度不及欧洲国家419 世纪 80 年代,日本的轻工业以什么为中心A、纺织业 B、面粉业 C、造纸业 D、石油工业5 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人民享有哪些权利言论 集会 出版 选举和被选举权A、 B、 C、 D、6下列不属于贵族院议员的是A、皇族 B、华族 C、士族 D、高额纳税人7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终完成的时间是A、1889 年 B、1908 年 C、1909 年 D、1910 年8不属于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对外战争的胜利而签订的条约的是7A
17、、 日韩合并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朴次茅斯和约9概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日本扩大侵略的原因和表现。延伸与提高10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走向近代化的前提是A、推翻幕府统治 B、巩固明治政府统治C、加强中央集权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是A、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B、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C、进行了社会改革,消除了封建残余 D、日本政府的保护12下列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助长了日本侵略扩张的野心B、加速了朝鲜沦为日本殖民地
18、的过程C、日俄矛盾成为当时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主要矛盾D、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1319 世纪末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与清政府争夺朝鲜 B、抵制俄国向东扩张C、发展资本主义 D、改变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14日本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最主要的是因为其A、垄断集团同军事集团相勾结,侵略扩张B、垄断资本大都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C、近代工业一开始就由享有封建特权的资本家操纵D、垄断组织一般采用“宗法制 ”集中管理形式1519 世纪末,日本实现工业化的原因不包括A、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B、政府的扶植起了重要作用C、对外战争索赔积累了资本 D、通过经济手段拓展国际市场
19、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据 1868 年日本明治政府颁布的维新政体书1、兹以御誓文(即明治天皇颁布的五条誓约 )为目标,制订国是,建立制度法规2、天下权力,总归于太政宫(即中央政府) ,以除政令分歧之弊。材料二 据 1889 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第八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闭会时,得发布代替法律之敕令。此项敕令,须于下次会期在帝国议会提出,若议会不承认时,政府须公布将来失其效力第十九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为文武官及其他公务。回答:(1)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日本在政体上有什么改变?表现在哪里
20、?(2) 在任用官员上,材料二的规定较之材料一有何不同?分别指出它们依据的原则。817论述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专题八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与戊戌变法相比,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A、处在幕府的统治下,天皇没有实权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步形成和发展D、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严重分化2下列事件中初步改变倒幕派与幕府力量对比的事件是A、 “安政大狱” B、 “王政复古”政变C、长州藩和萨摩藩的大名结成了军事同盟 D、伏见、鸟羽战役的胜利3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A、已成为推动
21、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 D、经济势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4日本倒幕运动的领导力量是A、中下级武士 B、商人 C、资本家 D、新兴地主5日本以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主要是因为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 B、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相互妥协C、幕府统治已持续六百多年 D、西方列强入侵使日本封建经济解体6日本明治政府巩固新政权的最重要的措施是A、取消武士特权 B、废藩置县 C、改革土地制度 D、实行征兵制7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
22、本明治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近代工商业 D、颁布宪法,确定君主立宪政体81871 年,明治政府派出了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代表团出访欧美各国,其根本目的是A、为武装倒幕寻求西方支持B、学习和考察西方文明,为明治政府指定治国方针作参考C、与西方国家修改不平等条约D、发展与西方各国的友好关系9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A、控制了整个朝鲜 B、与德意建立了军事同盟C、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D、建立了垄断资产阶级统治10在日本经济发生巨变,迅速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多种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政府的大力扶植和政策的调整 B、充分利用西方的技术和设备
23、C、财阀集团与军阀的结合 D、实行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111897 年,日本创立了第一个大型冶金官办的八幡制铁所,它的部分经费来自中国9的赔款,所使用的铁矿石,是强迫中国大冶铁矿提供的,它的创立,为近代日本重工业奠定了基础,该事件不能说明的是A、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甲午中日战争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C、日本的工业化与其军事手段密切相关 D、在日本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政府起了重要作用12下列属于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的天皇拥有的权力的是行政权 立法权 司法权 军事统帅权A、 B、 C、 D、13日本明治政府的实际的国家最高决策机关是A、内阁 B、众议院 C、贵族院 D、参议院1
24、4明治维新中的军事改革主要借鉴了欧洲哪些国家的经验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A、 B、 C、 D、15日本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是指A、全面引进西方文化 B、用西方文化改造本国封建文化C、引进西方的政治制度 D、提倡武士道精神,振兴民族文化16据统计,1857 年1881 年,朝日贸易总额增加了十七倍,朝鲜进口总额增加了二十六倍,这说明A、日本成为朝鲜最大的平等贸易伙伴B、被迫开国后,朝鲜经济飞速发展C、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D、朝鲜急需大量日本工业品17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的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A、国家保护并优先
25、发展军事工业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18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最突出的表现是A、天皇拥有专制权力 B、垄断集团与军阀相勾结,推行军国主义C、不少垄断资本家脱胎于旧式商人 D、掌握政权的是原属统治阶级的武士19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B、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C、倒幕运动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D、1889 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20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原因
26、是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改革 B、倒幕派掌握实权,厉行革新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10土地价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于 1873 年颁布的条例材料二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材料三 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浦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 1869 年初的一封信材料四 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
27、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1872 年征兵告谕请回答:(1)材料一表明明治政府在土地制度方面作了什么改革?有何意义?(4 分)(2)材料二中说的明治政府哪方面的改革?其改革的具体措施都有哪些?(4 分)(3)材料三、四中透露的信息反映了日本明治政府改革军事之目的是什么?(4 分)(4)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明治维新的目的实质是什么?(3 分)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854 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 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被迫让步,于 3 月 31 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 1856 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摘自斯塔夫里
28、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材料二 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 ,海军当然还要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 20 年便出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摘自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请回答:(1)你认为材料一中的“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是指什么?面对如此大的变化,先进的日本人采取的哪项重大的运动?(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三、问答题2319 世纪 60 年代,俄日两国都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试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分析两国改革的差异,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11241911 年经过多次同列强交涉、谈判,日本才完全恢复了关税自主权,废除了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完全获得了民族独立;而从 1876 年至 1910 年日本又逐步吞并了朝鲜。据此可以看出,日本克服殖民地危机,实现民族独立的道路有何特点?为什么具有这种特点?从中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