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评 岳麓版必修2.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809392 上传时间:2018-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评 岳麓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评 岳麓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评 岳麓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评 岳麓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评 岳麓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三单元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测评(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4分,共 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苏俄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由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B.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C.该政策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D.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解析 由材料“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可知,当时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巩固苏维

2、埃政权。答案 A2.1921年,哈默 23岁,是当时美国著名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这年 6月,列宁热情地邀请哈默到克里姆林宫(苏俄中央政府所在地)会面,用英语同哈默交谈。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发展引起苏俄极大兴趣2B.列宁意图借助外资力量实现俄国工业化C.苏俄经济政策明显转向D.苏俄改善了与西方国家的外交关系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出美国经济的发展,故 A项错误;列宁意图借助外资力量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并非实现俄国工业化,故 B项错误;列宁意图借助外资力量来恢复发展国民经济,苏俄经济政策明显转向,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渡到新经济政策,故 C项正确;材料表明苏俄试图改善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关系,而

3、非外交关系,故 D项错误。答案 C3. 导学号 11374055他的政策改善了大部分苏联人的物质福利。这些政策措施提高了教育、职业机会和卫生服务的水平,总的来说,让人民享受到了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但苏联人民为此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A.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B.斯大林创造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C.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D.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解析 斯大林通过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但是造成了农轻重比例失调,从农民身上索取太多等问题,故 B项正确。答案 B4.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 1926年,到 1940年,也就是 14年中,苏联完成了两个半五年计划。第一个

4、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 19.2%,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平均每年增长率是 17%,到 1940年,苏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其国民生产总量仅次于美国,经济产值在世界总量中的比例从 4%跃升到 19%。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A.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B.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创建D.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速度惊人3解析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是在 1921年,到 20世纪 20年代中期基本停止,故 A项错误;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利于苏联缩小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但是这不是主要原因,故 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正是伴随五年计划的实施,形

5、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故 C项正确;发展速度惊人是成就的一个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故 D项错误。答案 C5.1929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 730名。19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 6 800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 )A.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B.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C.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D.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解析 材料表明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并非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故 A项错误;“

6、抛开意识形态分歧”表述错误,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经济危机特定条件下,工程师和各国专家不属于过剩产能,故 C项错误;1929 至 1933年正是世界经济危机时期,经济危机造成美国工业停产,生产下降,“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表明苏联利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机遇发展本国经济,故 D项正确。答案 D6.经济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

7、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解析 材料文字说明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给美国农业带来严重灾难,为此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了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的措施,这些措施提高了农产品价格,故选 A项。4答案 A7.1937年到 1939年,美国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企业破产率上升了 50%,国债翻了一倍,失业率比 1931年的 16.3%还高出 0.9%。据此,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评价罗斯福新政应忠于历史本真B.新政已完全摆脱经济大萧条状态C.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已宣告失败D.基于此数据即可以完全否定新政解析 罗斯福政府于 1937年初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工程开支

8、和农业补助,开征社会保险税,结果导致 19371938年的经济衰退,但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故 A项正确;已“完全摆脱”与材料中“1937 年到 1939年”的数据不符,故 B项错误;“已宣告失败”与史实不符,故 C项错误;“完全否定”与史实不符,故 D项错误。答案 A8.美国学者艾伦布林克利在美国史一书中说道:“在一个万物奇缺,许多家庭遭受营养不良和无食果腹的社会,政府很难解释为什么要消除产品剩余,毁掉牲畜和庄稼的做法在许多年都无法让人理解。”对于农业调整的做法,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稳定价格,增加农民收入B.稳定市场,刺激产品出口C.减耕减产,降低产品价格D.

9、防止投机,保障农民权益解析 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下的社会现状,而经济危机就是产品的相对过剩,物价下跌,所以为了应对危机,政府毁掉牲畜和庄稼,目的就是提高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故 A项正确;经济危机期间,刺激出口容易引发贸易战,加剧危机,故 B项错误;经济危机时产品价格已经很低,减耕减产是为了提高价格,故 C项错误;销毁农产品并不是为了防止投机,故 D项错误。答案 A59.1935年,某中国学者评价罗斯福新政时说:“如果我们假定认为维持资本主义的安定,是目前最迫切的要求,则美国两年来的努力以赴像孙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旧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该评价反映出 ( )A.经济危机对中

10、国经济影响巨大B.新政缺少整体的规划C.新政未能解决根本的制度缺陷D.对新政评价全面客观解析 美国“像孙悟空翻了多少筋斗,依旧留在不安定、恐慌、失望的手掌上面”,表明罗斯福新政无法帮助美国根除经济危机,其主要原因不是缺少整体的规划,而是没有解决根本的制度缺陷,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根本矛盾,故 C项正确。答案 C10.学者托尼朱特在沉疴遍地中写道:“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才有胆量挑战他们的前任的国家主义,提出激进的方案,来解决他们所称的野心过大的国家的硬化及其对私人主动性的缓冲作用。”这表明( )A.斯大林模式受到广泛重视B.对凯恩斯主义产生了质疑C.主张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D.经济

11、大危机使人总结教训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新一代的保守主义者对国家干预经济提出了挑战,对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提出质疑,故 B项正确。答案 B11. 导学号 1137405620世纪 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B.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6C.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D.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解析 20世纪 7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西方

12、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消除这一现象,各国纷纷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 B项。答案 B12.下图为某网站介绍当前欧洲经济形势文章的配图。该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有可能是( )A.当前欧洲各国政府面临严重经济困难B.超前消费是解决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C.欧洲国家债务危机需要国际社会化解D.福利国家所造成的种种弊端日益显露解析 由图片可知,在高福利环境下产生了诸多问题,但没有说各国都面临严重经济困难,故 A项错误;超前消费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故 B项错误;债务危机需要的是国家内部自我化解,故 C项错误;债务危机和超前消费就是高福利产生的两大问题,故 D项正确。答案 D13.美国作家维尔斯第

13、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 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造成维尔斯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功B.新经济政策的成功C.西方经济大危机与苏联的建设成就形成反差7D.斯大林体制建立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 1921年停止实施,新经济政策于 1924年后被逐渐取消,时间不符,故A、B 两项错误;1934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遭受到经济危机的巨大打击,呈现出一片萧条,而苏联却呈现一片欣欣向荣景象,故 C项正确;斯大林体制建立的时间是 1936年,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

14、。答案 C14.“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 5%,却生产了 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A.余粮收集制的废除B.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D.集体农庄自主权扩大解析 “集体农庄”属于斯大林时期,此时余粮收集制早已废除,故 A项错误;“宁愿在自己私人的土地上辛勤劳作,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商品”可得出集体农庄已经建立,但保留有私人土地,与新经济政策无关,故 B项错误;“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

15、%到 5%,却生产了 25%到 30%的苏联农产品”可得出集体农庄体制有弊端,故 C项正确;“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可见集体农庄是有严格制度规定的,无法体现其自主权,故 D项错误。答案 C15.1957年苏联撤销了 25个联盟共和国部和 113个加盟共和国部,全国划分为 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这一做法( )A.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B.促使企业获得自主地位C.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D.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8解析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时间是在 1937年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之际,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项错误;材料这一做法是扩大地方权力,但未能使企业

16、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故 B项错误;材料反映赫鲁晓夫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地方权力有所扩大,冲击了原有经济秩序,故 C项正确;导致苏联经济陷入困境的不是赫鲁晓夫时期,故 D项错误。答案 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个小题,第 16题 20分,第 17题 20分,共 40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900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金本位法,该制度将促使消费减少、物价下跌,导致经济衰退。1925年,美国经济开始下行,出现明显的金融投机。1931 年,美国经济从衰退滑向大萧条。胡佛政府开始干预经济,进行金融改革。一,解决失业问题,救济穷人。二,1931 年 1月成立国家信贷公司,以缓

17、解金融危机。三,次年成立复兴金融公司。该公司有权向银行、保险公司、铁路公司等工商企业放款。该公司也对农业和私人建筑住房发放小额贷款。四,同年 7月,国会通过了紧急救助与建设工程法,允许复兴金融公司贷款给各州救济失业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五,执行财政赤字政策,以刺激经济发展。受大选影响,胡佛没再出台新举措。金本位制度的存废是两党竞选中争论的焦点之一。多数人拥护金本位制。罗斯福出于竞选策略考虑,诱导选民认为他将恪守金本位制,赢得大选。1932 年 11月至次年 3月期间,货币危机蔓延,经济出现了最严重的下滑。胡佛的金融改革失败。李世安大萧条时期的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18、,概括胡佛金融改革的特点。(10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佛金融改革。(10 分)参考答案 (1)特点:措施全面,开启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序幕;力度小且不够灵活;受政治环境(大选)影响,推行乏力;没有抓住金融问题的关键和民心的向背;收效甚微,最终失败。(2)评价:为罗斯福新政奠定了一定基础;是现代西方金融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未能完全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未能抓住美国金融问题的症结所在,又受政治局势和改革者自身素质的影响,导致改革失败。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9材料一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

19、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材料二 20 世纪 203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19291933 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 2 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摘编自苏联兴亡史材料三 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对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对 20世纪 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罗斯福采取的政策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大垄

20、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摘编自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 20世纪 20年代末至 30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6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4 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及罗斯福被指责为“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的根本原因。(6 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当前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启示。(4 分)参考答案 (1)政策:自由放任政策。模式: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2)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进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3)措施: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原因:损害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4)启示: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断改革完善;需要借鉴他国的成功经验;大力引进他国的先进技术;必须要处理好民生问题,让经济建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