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中历史 第2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习题(打包5套)岳麓版选修3.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5-2016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习题打包5套岳麓版选修3.zip2015-2016高中历史第2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习题打包5套岳麓版选修3.zip
201606230331.doc
201606230332.doc
201606230333.doc
201606230334.doc
201606230335.doc
  • 全部
    • 201606230331.doc--点击预览
    • 201606230332.doc--点击预览
    • 201606230333.doc--点击预览
    • 201606230334.doc--点击预览
    • 201606230335.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0 课 梨园春秋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戏剧发展的历程。其中包括我国戏剧发展的起源和成熟的标志,它们分别是( )①傩戏中使用的面具 ②元杂剧壁画 ③京剧《玉堂春》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 傩戏是中国戏剧的起源,元杂剧标志着中国戏剧的成熟。【答案】 A2.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扬州画舫录》载:“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二腔,名其班曰三庆。 ”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诞生了( )A.昆曲 B.元曲C.秦腔 D.京剧【解析】 材料题是讲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形成。【答案】 D3.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梅派大师。 《贵妃醉酒》是其代表作之一,在戏中梅兰芳饰演的角色属于( )A.生 B.旦C.净 D.丑【解析】 梅兰芳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故选 B。【答案】 B4.陈凯歌执导的《梅兰芳》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面有关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的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C.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D.标志着中国古代戏剧的成熟【解析】 京剧是由四大徽班进京,然后融合吸纳其他剧种精华而形成的。【答案】 C5.元杂剧与南戏相比,其突出特点是( )A.贴近普通百姓生活B.主要流行于民间C.兴起于浙江D.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解析】 本题要求比较元杂剧和南戏,A、B 两项为两剧的共同点。C 项表述错误,元杂剧与南戏相比其突出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答案】 D26.被称为百花园中的“兰花” ,很多剧种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并有“百戏之祖”雅称的是( )A.杂剧 B.昆曲C.南戏 D.京剧【解析】 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明中后期,昆曲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答案】 B7.京剧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B.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C.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D.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解析】 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推向成熟的是元杂剧,而不是京剧,所以应选 C 项。【答案】 C8.南戏和元杂剧得以流行的共同原因是( )A.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B.汉族文人地位低下C.出现了专门娱乐的场所D.推行民族分化政策【解析】 南戏和元杂剧兴起的根本原因都是城市经济的发展。B、D 两项是元杂剧兴起的原因,C 项是南戏兴起的条件,均不是共同原因。【答案】 A9.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每个脸谱都有一种主色调,以显示剧中人物的特征,如关羽脸谱的主色是红色,曹操是白色,包拯是黑色……下列图片中的人物代表“忠勇正义”的是( ) ① ② ③ ④A.① B.②C.③ D.④【解析】 此题考查文学艺术的常识。脸谱中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如一般以“红脸”表示忠勇正义, “黑脸”表示刚直勇敢, “白脸”表示奸诈狡猾。由此可以推断出图片②的红脸是正确答案。【答案】 B10.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傩 戏 面 具 杂 剧 俑 京 剧 脸 谱①图片是研究古代戏曲艺术的有力史料 ②傩戏蕴含着中国古代戏曲的萌芽 ③杂剧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形式 ④三幅图片依次体现了其艺术形式出现的先后顺序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 京剧融合了昆曲、秦腔等形式而不是杂剧。 【答案】 C11.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 ”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解析】 本题考查元杂剧兴起的根本原因。【答案】 B312.从汉赋、元杂剧、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的发展繁荣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贵族化 B.平民化C.神秘化 D.宗教化【解析】 元杂剧、明清小说都体现了普通平民的精神需求。【答案】 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周密《癸辛杂识》记载,温州乐清县人祖杰欺压百姓。乡人告到官府,祖杰行贿于官府,官府反而将告状人治罪下狱。于是民间艺人将之写成戏文上演,在舆论压力下,官府被迫将祖杰治罪。材料二 《西厢记》第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社会响亮地喊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口号。材料三 清代徽商富甲一方,纷纷蓄养戏曲班社,因此被称为“徽班” 。徽班角色斗艺,融合了“京、秦二腔” ,逐渐享誉江南,客观上为徽班进京创造了条件……京剧逐渐成为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市民艺术。其剧目取材广泛,有的出自古典杂剧、传奇,有的源自小说话本,情节中的是非善恶依从传统道德——核心是“忠孝仁义”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南戏主要流行于社会哪个阶层?体现了怎样的社会功能?(2)材料二反映什么戏剧形式?并指出推动其发展的因素。(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剧形成的经济文化条件。【答案】 (1)主要在民间流行,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功能: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2)元杂剧。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阶层的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对社会不满的宣泄。(3)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文化:传统戏剧和文学为其提供了丰富题材;各种戏剧的交融发展为其提供了艺术借鉴。14.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 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黄调,统谓之乱弹班。——[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 金阊(今苏州城西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引证格言、历史无异。——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 ,它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史学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解析】 第(1)问, “瓦肆”是娱乐场所。第(2)问结合所学作答,从商业、城市、阶层三方面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中“花雅两部”的别称;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概括,材料三体现的是休闲娱乐功能,材料四体现了社会教化功能。第(4)问和题目开头法国历史4学家的话相呼应,据此作答。【答案】 (1)娱乐演艺场所。(2)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3)京剧;休闲娱乐功能,社会教化功能。(4)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宽。1第 7课 汉字与书法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我国某地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了一个距今 5 000年的玉面人和一尊扁足青铜方鼎,鼎内铸有小篆铭文。如按迄今为止的考古常识推测其最早当属什么时期的墓葬,其中最有证据意义的是( )A.玉面人的年代 B.玉面人的特征C.鼎内壁的小篆 D.扁足青铜方鼎【解析】 我国古代的玉和青铜器的制造由来已久,不能直接判断其时间。文字是文明的载体,可以直接通过文字出现的时间来判断文物的年代。【答案】 C2.某校开设了书法课,小明去书店购买了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作为摹本,你认为小明准备临摹的书法是( )A.草书 B.楷书C.行书 D.隶书【解析】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是楷书。【答案】 B3.书法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2008 年奥运会会徽就是以中国篆字形式出现的一幅精美艺术品。汉字书写之所以能演变成书法艺术,其关键在于( )A.汉字历史悠久,绵延不绝B.汉字影响范围广,到处流传C.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具有美感D.汉字的书写工具十分先进【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书法的理解。A 项与材料无关。B、D 两项与历史事实不相符。【答案】 C4.四位书法爱好者结伴参观了中国古代书法展,他们分别对如图怀素的书法艺术反映的时代风貌发表了各自看法。其中正确的是( )A.开拓奔放的时代风貌B.世运转衰的社会趋势C.崇尚理学的社会规范D.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解析】 本题通过创设现实生活新情境,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运用的能力。【答案】 A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特点的成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时社会政治黑暗B.士人群体的形成C.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D.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解析】 社会进一步平民化和世俗化是从两宋时期开始的。【答案】 D6.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2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C.颜真卿 D.柳公权【解析】 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而杜甫是唐朝诗人,故 A项不符合“当时”这一要求;颜真卿、柳公权都擅长楷书,注重规范法度,而诗句中描绘的书法家潇洒不羁、作品酣畅淋漓, “挥毫落纸如云烟” ,故排除 C、D 两项。【答案】 B7.下列关于宋代书法艺术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书法艺术呈现多样性B.呈现多样性的原因是市民阶层的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宋代书法注重法度,忽略个性D.书法艺术出现了各具情态的“四大家”【解析】 宋代书法的特点是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故 C项符合题意。【答案】 C8.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的内在原因是( )A.士人阶层的壮大B.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有利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C.社会发展的需求D.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要求分析其内在原因,A、C、D 三项都属于外在原因。【答案】 B9.源远流长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下列图片呈现的汉字字体中最早出现的是(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A、B、C、D 四项图片中呈现的汉字字体依次为草书、行书、甲骨文、楷书,最早出现的应为甲骨文。【答案】 C10.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如果你想临摹“书圣”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应该选择下列哪一字帖( )3A.图 1 B.图 2 C.图 3 D.图 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行书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A 项是金文,B 项是楷书,D 项是草书。【答案】 C11.魏晋时期,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被人用重金收买,不仅仅表明他的字写得好,还说明了( )A.魏晋时期的文人爱好书法B.王羲之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C.王羲之以卖字为生D.魏晋时期,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观念已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解析】 本题考查魏晋书法艺术的特点。魏晋时期,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观念已成为当时人们的共识。【答案】 D12.下列关于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右图)书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B.字体略长,笔画圆匀C.字形方正,规矩严整D.讲究法度,追求规范【解析】 苏轼是北宋人,宋代随着市民阶层的兴起,书法界出现了“宋四家” ,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答案】 A4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小题,共 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秦诏版及其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嫌疑者,皆明壹之。材料二 《兰亭序》(右图)材料三 电脑的发明和普遍使用,又伴随着一阵惊呼。有人担心美妙的书法艺术将从此衰微,又一件中国国粹将沉没在现代化的网络海洋之中。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秦诏版最早刊刻于哪一年?上面的文字属于什么字体?它为研究秦代的哪些史实提供了直接依据?(2)《兰亭序》在汉字书法史上有何独特地位?它为研究汉字书法哪一阶段的历史提供了直接依据?(3)谈谈你对材料三所提问题的看法。【解析】 第(1)问结合秦统一六国的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3)问可从保护传统文化的角度回答。【答案】 (1)公元前 221年。小篆。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2)“天下第一行书” 。汉字书法由自发阶段向自觉阶段的演变。(3)重视以书法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教育。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王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材料三 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许慎《说文解字》材料四 (甲骨文)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致一致。(1)根据材料一,指出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字”措施的因素。中国汉字从商朝开始,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5(2)材料二中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字”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3)材料三、四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材料比较可信?请说明理由。【解析】 第(1)问中的第一小问直接根据材料一进行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 “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 ,并结合设问中的两个角度思考归纳。第(3)问要明确“出土文物”是最可信的史料。【答案】 (1)因素:传播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历程: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2)不认同。文字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3)材料四较可信。理由:它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1第 8 课 笔墨丹青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堪称绝世珍品的古画,专家对它的评价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这幅画应是(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B.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C.马远的《山径春行图》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解析】 顾恺之绘画的特点就是“以形写神,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 ”【答案】 A2.唐朝一位画家: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 ,后世尊称为“画圣” 。这位画家是( )A.阎立本 B.顾恺之C.吴道子 D.张择端【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唐朝” “吴带当风” “画圣” 。 “吴带当风”是指吴道子画的特点, “画圣”就是指吴道子。【答案】 C3. 《湖北日报》2007 年 10 月 7 日报道:国庆节前夕, “八艺节”湖北省筹委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展品,该展品是一幅剪纸作品,名为《回娘家》 ,作者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下列作品中与该作品属于同一风格的是( )A. 《五子夺莲》 B. 《送子天王图》C. 《山径春行图》 D. 《松鹰图》【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剪纸《回娘家》属于风俗画,与 A 项相符。 《送子天王图》是唐朝吴道子的名画,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山径春行图》是宋代马远的作品,反映了文人注重意境的思想品位;《松鹰图》是清代八大山人的作品,因清代文人受压制,表现出冷眼看现实的心情。 《五子夺莲》和《回娘家》则贴近生活,是民间风俗画的风格。【答案】 A4.关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注重写实的宫廷画和民间绘画与注重写意的文人画并存,成为古代绘画中的两大分支B.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C.中国绘画在启迪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D.中国古代绘画以生活化和实用性为主【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绘画特点的掌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D 项为正确答案。【答案】 D5.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摹本(局部),有关《送子天王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D.作者善画宗教人物【解析】 唐代绘画讲究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反映上层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趣,并不反映市民、市井生活。【答案】 C6.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上的巅峰之作,现藏于故宫。该画(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解析】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的繁华景象,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属于反映市民生活的作品。【答案】 C7.欧阳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梦溪笔谈》)该诗描绘的绘画及其风格是( )A.文人画,重视写意 B.山水画,重视写实C.花鸟画,浓墨重彩 D.人物画,形神俱备【解析】 从材料看, 《盘车图》诗画结合,重视写意,选择 A 项。【答案】 A8.对中国古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绘画艺术的源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B.魏晋时期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C.宋代绘画只有山水画较为著名D.明清时期,既有正统画风,也有奇特不拘一格的绘画风格【解析】 宋代山水画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但并非只有山水画较为著名。【答案】 C9.下图是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形象时尚、动感可爱的五只羊,分别取名为“阿祥”“阿和” “阿如” “阿意” “乐羊羊” ,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 。这幅画应属于 ( )A.山水画 B.彩陶画3C.文人画 D.风俗画【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答案】 D10.右图是霍春阳的《凉争冰雪甜争蜜》 。近代画家姚茫父曾评价这类画:“……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 ”此画反映了( )A.商业的兴盛、城市的发展B.构图气势宏伟,画风阳刚豪放C.精心表现真实的景物,追求写实D.注重抒发个人情感,不求形似,推崇“像外之意”【解析】 姚茫父的评价重点强调了作品的意趣和神韵,D 项与之相符。【答案】 D11.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A.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举B.吴道子的画被誉为“吴带当风”C.北宋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D.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解析】 明清时期文人画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或继承宋代宫廷画风,或沿袭元人山水意趣。【答案】 D12.唐代绘画倡导法度,雍容华贵,主要因为( )A.政治统一,经济繁荣B.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C.受诗文、书法等影响D.士人群体的不断壮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B、C 两项是外因,D 项属于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特点。【答案】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世说新语》记载: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材料二材料三 徐渭在画上自题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为春。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4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画家是谁?概括其作品的特点。(2)通过材料二,你获得了哪些有关宋代绘画特点的信息?体现了宋代怎样的社会风貌?(3)材料三的两首诗,体现了文人画怎样的精髓?【答案】 (1)顾恺之。 “以形写神” ,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2)信息: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种(或注重意境);风俗画开始出现。社会风貌:宋代重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注重内心修养。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队伍壮大。(3)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文字的灭亡,意味着文明载体的死亡。……一种文字,在几千年的漫长时光里能保持到今天还被广泛阅读、使用,平心而论,这是人类史上非常了不起的文化奇迹。——引自余秋雨教授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演讲材料二 苏轼认为, “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 “自出新意,不践古人” 。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 ,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材料三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设置了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为:“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一般多画岸边泊着一条空船,舷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的“无” ,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那种闲散、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得更加准确。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指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哪一种文字?(2)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北宋书法、绘画的什么特征?其共同特征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北宋书法、绘画呈现上述特征的主要原因。【解析】 第(1)问的关键在于知道所述文字是汉字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的特征可通过材料中“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 “意境”等得出。第(3)问的原因可结合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回答。【答案】 (1)甲骨文。(2)北宋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山水画发展为独立画种,画家更加注重意境。其共同特征是强调精神和意境。(3)统治者重视文人,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1第 9 课 诗歌与小说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下列对端午节的分析最全面的是( )A.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在文学上创造出诗歌体裁“楚辞”B.屈原的诗歌被译成许多文字,在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深远C.屈原热爱祖国,具有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爱民精神,关心国家的命运和前途D.屈原爱国爱民的精神和在文学上的突出成就【解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人们尊敬和怀念屈原,不仅有他创立楚辞这一突出成就,更因为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的精神,A、B、C 三项表述都不全面。【答案】 D2.汉赋的主要特点有( )①采用了民间方言 ②抒发的是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 ③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④是一种带韵散文 ⑤多是歌功颂德之作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C.②③④ D.③⑤【解析】 本题考查对汉赋特征的掌握。①②与汉赋特点不符,可排除含有①②的选项。【答案】 B3. “忆昔开元盛世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全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诗人的诗( )A.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B.达到了诗歌艺术的高峰C.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绪D.为唐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解析】 这是杜甫的诗,前两句反映的是唐朝开元年间国家繁荣的景象,后两句反映的是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的情景,两者对比,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 【答案】 A4.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是后人为纪念一位豪放派著名词人而作的楹联。这位词人是( )A.李白 B.柳永C.辛弃疾 D.曹雪芹【解析】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可知此人一定是豪放派词人。【答案】 C5.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姿多彩。下列作品能体现出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强烈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解析】 A 项体现的是诗人杀敌立功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C、D 两项都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因此均无法体现忧患意识,故均可排除;B 项反映了杜甫遭遇安史之乱的凄凉心境,符合题意要求。故 B 项为正确答案。【答案】 B6.郭沫若曾经为某一历史名人的纪念祠题写了下列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这位历史名人是( )2A.苏轼 B.李清照C.辛弃疾 D.关汉卿【解析】 提取题干中的“继东坡” “南宋”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答案】 C7.词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的社会基础是( )A.士人群体的形成 B.市民阶层的壮大C.资产阶级的产生 D.农民文化需求的增加【解析】 词的特点是可以传唱,属于市井通俗文学,因此其社会基础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阶层的壮大。【答案】 B8.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 ;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 、有酒名为“万艳同杯” ,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爱国主义 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解析】 《红楼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力作。【答案】 C9.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 )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 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②③ D.③【解析】 《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文化心理需求,故①④排除。【答案】 C10.有人这样评介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 ”“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 ”这部著作应是( )A. 《诗经》 B. 《离骚》C. 《逍遥游》 D. 《庄子》【解析】 本题考查对重要著作内容的了解及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评介的内容来看,其有效信息是:歌颂劳动人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的人文精神。而体现这两点的,非《诗经》莫属。【答案】 A11.元散曲诞生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A.汉族文人进取无望,需要抒发愁闷情绪B.蒙古统治者初入中原,为找不到治理汉族的方法而苦闷,需要抒发愁闷情绪C.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幻灭让汉族文人无奈自嘲D.汉族文人将隐居生活作为理想的人生境界,逃避现实,获得心理平衡【解析】 元散曲主要是汉族文人为抒发愁闷情绪而作,并非蒙古统治者的政府行为。【答案】 B12.下列有关明清小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通俗文学蓬勃发展B.作品中商人被视为歌颂的对象C.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兴起3D.英雄传奇小说备受冷落【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能力。D 项表述错误, 《水浒传》就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唐]王维念奴娇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宋]辛弃疾材料二 明刻本《荷花荡》插图材料三 “二拍”中的《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节主要写在国内经营破产的商人文若虚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跟着“几个走海泛货”的朋友出海,靠着“一两银子买得百斤有余”的“洞庭红”橘子,赚了“一千多个”重有“八钱七分”的银钱,又在荒岛上捡了个宝贝,卖得了五万两银子。从此“做了闽中一个富翁” “子孙繁衍,家道殷富” 。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三反映了明清小说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解析】 第(1)问, “诗以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回答本问首先要读懂诗词,然后联系时代特征,分析诗词风格。第(2)问,注意材料信息是木刻版画,而深层次的信息则是明清时期小说的盛行,商品经济发达。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限定词“变化” ,第二小问注意关键词“时代特征” 。【答案】 (1)盛唐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王维的诗体现了田园风光;两宋之际,民族矛盾尖锐,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而辛弃疾希望报效国家,建功立业,因而他的词反映了豪情壮志难酬的悲愤。(2)信息:反映了明清时期小说的繁荣。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3)变化:小说浸染了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时代特征: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14.不同时期的文学家代表着不同时期文学发展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4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 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材料五 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展示了矫健挺拔和叱咤风云的气魄。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要真切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明清小说是不可多得的通俗读本。(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什么趋势,其根本原因是什么?(2)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3)材料五中,为什么说“小说在明清时期终于大踏步地闯入文坛”?(4)明清小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请你列举几本。(至少四例)(5)由宋词到明清小说的发展,你能得到哪些认识?【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与小说。第(1)问,趋势要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人物身份及其作品的角度进行分析;原因从经济角度思考。第(2)问据材料四并结合该时期的经济、社会生活等因素回答。第(3)问回答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即可。第(4)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5)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平民化趋势。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市民阶层扩大的需要。(2)宋词繁荣的原因: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宋代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便于歌唱的词更能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和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3)宋元话本把中国小说发展推向一个新阶段。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新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明清小说蓬勃发展。(4)四部经典名著:《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和《红楼梦》 。还有《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5)文学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状况的反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师说】2015-2016 高中历史 第 2 单元 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单元检测 岳麓版选修 3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 3 000 多年,下图所示说明了文字演变的主要规律是由繁到简、从难到易。决定其如此演变的因素有( )①古代帝王所创造 ②受书写工具影响 ③便于交流传播 ④摒弃文化传统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解析】 中国文字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简化的,①错误,可由此排除 A、C两项;④表述错误,故 D 项正确。【答案】 D2.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传承而不中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汉字的推广无疑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你推测,西汉文书上的字体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 B.行书C.隶书 D.楷书【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秦朝使用的主要字体是小篆,后来逐步开始使用隶书,汉朝广泛流行隶书。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C 项。【答案】 C3.魏晋时期,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被人用重金收买,不仅仅表明他的字写得好,还说明了( )A.魏晋时期的文人爱好书法B.王羲之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C.王羲之以卖字为生D.魏晋时期,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观念已成为当时人的共识【解析】 本题考查魏晋时期书法艺术的特点。魏晋时期,书法是一门独立的艺术这一观念已成为当时人的共识。【答案】 D4. 《西厢记》中说:“这的堪为字史,当为款识,有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对文中的“柳骨颜筋”及其代表字体解释错误的是( )A. “柳”指柳公权, “颜”指颜真卿B.是书法中楷书的著名字体C.这种字体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D.是宋元时期书法的杰出代表【解析】 由“柳骨颜筋,张旭张颠,羲之献之”及“代表字体”等信息可知,这里的“柳骨颜筋”与书法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柳骨”反映的是柳公权的书法, “颜筋”反映的是颜真卿的书法,柳公权、颜真卿是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所以答案为 D 项。【答案】 D5.如果开设中国古代文艺展,下列文艺形式中最能体现文人审美价值、独特个性的是( )A.隋唐的草书 B.宋代的风俗画C.元代的杂剧 D.明清的小说【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已经发展为自觉艺术,是文人意境的反映;而宋风俗画、元杂剧和明清小说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市2民阶层崛起的体现。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A 项。【答案】 A6.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A.集体舞蹈图 B. 《人物龙凤图》C. 《女史箴图》 D.马王堆汉墓帛画【解析】 注意题干关键词“新石器时代” ,B、C、D 三项均为新石器时代之后出现的,故选 A 项。【答案】 A7.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从徐渭和郑板桥的绘画和诗句中,我们能发现文人画的特点是( )从 来 不 见 梅 花 谱 ,信 手 拈 来 自 有 神 。不 信 试 看 千 万 树 ,东 风 吹 着 便 为 春 。 爱 看 古 庙 破 苔 痕 ,惯 写 荒 崖 乱 树 根 。画 到 精 神 飘 没 处 ,更 无 真 相 有 真 魂 。A.线条挺拔流畅,色彩绚丽典雅B.吸取印度波斯风格,色彩瑰丽C.表现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D.宫廷画派,富有生活气息【解析】 他们的画都不追求形象逼真,而是着力表现意境。【答案】 C8.右图为顾恺之的传世名作《洛神赋图》(摹本),图中洛神似来又去,含情脉脉,表现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惆怅的情境。下列对此画作的作者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B.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C.其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D.魏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画家【解析】 《送子天王图》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代表作。【答案】 C9.黄慎是清代著名画家,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右图为其作品《清波钓徙图》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漂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 ”从这一评价来看,黄慎的绘画属于( )A.山水画 B.风俗画C.宗教画 D.写意画【解析】 仔细理解郑板桥的诗,黄慎的画体现了文人画的特点,属于写意画。【答案】 D10.有人称赞苏轼的画作“与可能为竹写真,东坡解与竹传神。墨君有语君知否,须信黄华是何人” 。这反映出( )3A.宋代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B.文人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C.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革新【解析】 材料强调苏轼的画作注重神韵意趣而不重写形,故 B 项正确。【答案】 B11.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 ,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对“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 “画必有意,意必吉祥”B.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C.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统,以形写神D.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文艺发展特征的理解。宋代文人画的特点是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B 项。【答案】 B12.宋代以后反映民间风情的风俗画兴起并发展起来。风俗画的特点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实、热烈,色彩鲜艳、细腻” ,产生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城市工商业的发展 B.统治者的提倡C.民间文化的发展 D.画家的性格【解析】 本题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宋代以后,伴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B 项与风俗画兴起无关;C 项是风俗画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风俗画注重写实,描绘市井生活,与画家的性格关联并不密切,排除 D项。【答案】 A13.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具有不朽的诗史意义。下列对《诗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风”是周朝时的民歌,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B.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表达了时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C.以华丽的辞藻,表现当时恢弘的文化气度和豪迈的时代精神D.以长短句的形式,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解析】 《诗经》反映社会生活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风”这一部分,属于民歌,展现劳动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它的风格是写实的,并多为四言诗,不是长短句。【答案】 A14.屈原《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其中的“美人”是一种比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D.强烈希望富国强兵的愿望【解析】 解答本题需结合屈原所处的时代背景理解“美人”的含义。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当时各诸侯国割据混战,兼并战争不断,在此背景下,屈原笔下的“美人”是要表达其希望国家富强的愿望。【答案】 D15.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与音乐、戏曲结合比较紧密的诗歌形式。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解析】 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根源。【答案】 A416. 《喻世明言》中记载:“一品官,二品贾。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A.汉朝 B.唐朝C.宋朝 D.明朝【解析】 明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地位不断提高,商人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被写入了文学作品中。【答案】 D17.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 。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全盛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仙”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之大成【解析】 杜甫被称为“诗圣” ,故 A 项错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是“二程” ,故 C 项错误;吴道子主要从事的是宫廷画、宗教画的创作,故 D 项错误;而“颜筋柳骨”正是唐朝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所以此题正确答案是 B 项。【答案】 B18.右图为我国著名的江西南丰石邮村傩神庙。其门联:“近戏乎,非真戏也;国傩矣,乃大傩焉。 ”以下因素与中国古代戏剧的产生无关的是( )A.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B.文人的推动C.统治者的因素D.对外交流的加强【解析】 中国古代戏剧是在内部受政治、经济等因素的推动而产生的,与外来因素无关。【答案】 D19.右图为杨建伟教授编著的名作《南戏寻踪》书影,该书收集了众多浙南民间戏曲现存的乡土资料,试图采取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对南戏进行追溯式的描述。如果我们对该剧种诞生的根本原因进行追寻时,答案应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的盛行D.民间艺人的推动【解析】 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宋代城市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南戏形成。【答案】 A520.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强化 B.经商思想淡化C.拜金主义盛行 D.商品经济发展【解析】 明清时期,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文学艺术更趋平民化、世俗化,出现了以市井芸芸众生为主人公的世俗小说,展现了这一时期广阔的社会风貌。【答案】 D21.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B.唐代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进入鼎盛时期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解析】 元杂剧是面向市民而创作和演出的。【答案】 D22.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举行的“维也纳·中国”新春音乐会上,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交响乐交相辉映。中国艺术团选择京剧作为表演重点的原因是( )A.京剧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B.京剧服饰华丽,体现了中国文化雍容华贵的一面C.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D.京剧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京剧艺术的认识能力。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最能代表中国。【答案】 C23.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你认为“白脸”表示( )A.忠勇正义 B.奸诈狡猾C.勇猛粗率 D.刚强骁勇【解析】 根据京剧脸谱的含义:红脸——忠勇正义,黑脸——勇猛粗率,蓝脸——刚强骁勇,白脸——奸诈狡猾,据此可排除 A、C、D 三项。【答案】 B24.陈凯歌执导的影片《梅兰芳》是目前第 59 届柏林电影节唯一一部入围的中国影片。它真情演绎了国剧大师、绝世名伶梅兰芳的传奇人生。下列有关京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京剧是中国古代成就最高的戏剧形式B.京剧的形成体现了我国戏剧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C.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D.京剧的形成、发展与满族统治者的喜好、支持密不可分【解析】 “国粹”京剧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A 项说法太绝对。【答案】 A25.右图是中国人民银行特别发行“中国京剧脸谱”系列金质纪念币之“包拯” 。金币在手,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更显京剧作为中国国粹的精髓所在。京剧主要是由( )A.元杂剧发展而来的6B.北京地方剧种演化而成的C.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D.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解析】 为庆祝乾隆八十大寿,徽班进京,之后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形成京剧。【答案】 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 ,令后宫贵人左右皆诵读之。——《汉书》材料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材料三 “明之中叶,即嘉靖前后,小说出现得很多,其中有两大主流:一、讲神魔之争的;二、讲世情的……当神魔小说盛行的时候,讲世情的小说,也就起来了。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据材料二分析李白和杜甫的诗风有何不同。分析其社会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代中叶后小说的主要特点及所反映的时代特征。(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学与时代关系的认识。【解析】 本题以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为主题,考查材料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一汉赋的数量和内容并结合汉代的时代特征概括回答。第(2)问,结合李白和杜甫诗歌的主要特色及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特征概括回答。第(3)问,依据材料三信息及明清时代特征回答。第(4)问,从文学和时代的对应关系方面回答。【答案】 (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特征:大一统。(2)诗风:李白的诗风是浪漫主义,杜甫的诗风是现实主义。原因:李白生活在唐朝的繁荣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杜甫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前后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社会动荡,人民颠沛流离。(3)特点:神魔、世情小说盛行。时代特征: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思想文化专制。(4)文学是时代的反映,时代促进文学的发展。27.书法、绘画、京剧都是中国传统艺术,三者有相通之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代铨选人才,有四项考察标准,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对书的要求必须是“楷法遒美” 。朝廷又开创性地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形成书学与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算学比肩并立的格局。……唐代书法承袭隋而来,而隋代书法集南帖、北碑之大成, “大开唐风” 。——据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整理材料二 材料三 2010 年 11 月 16 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中,京剧获全票通过,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被誉为中国7国粹的京剧艺术迎来发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新华网(1)中国书法艺术从魏晋时期开始走向美的自觉,到唐朝达到高峰。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书法艺术走向鼎盛的原因。(2)材料二中的两幅绘画是哪一种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其基本特点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京剧形成于何时,有哪些角色行当,在表现人物方面与材料二中的绘画有何相似之处?【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中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观察画作可知是文人画;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3)问,前两问为常识题,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最后一小问京剧与绘画的相似之处可从二者的表现手法上进行分析。【答案】 (1)科举考试重视书法;政府在最高学府中设立书学;学习前代经验。(2)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追求神韵意趣。(3)19 世纪中期。生、旦、净、丑。用写意的手法塑造人物。28.观察下列图片:请回答:(1)图 1 中的书法属于什么书体?当时,我国书法发展的主流趋势是什么?(2)图 2 中的绘画属于什么画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画种的主要特点有哪些?(3)结合图 3 和所学知识指出, 《红楼梦》属于哪一文学体裁?这一作品问世的社会背景有哪些?(4)某一研究小组围绕上述图片和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设计一个最为恰当的题目。【解析】 本题考查识图、分析能力。第(1)问,图片中书法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应属于楷书。第(2)问,看懂图片并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第(3)问,应紧扣教材知识并结合时代特征进行分析。第(4)问,注意结合三幅图片的时间及内容命制题目。【答案】 (1)书体:楷书。主流趋势: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2)画种:年画。特点:内容喜闻乐见;以民间风情为主;具有生活上的实用性。(3)体裁:(长篇章回体裁)小说。主要背景:商品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的壮大;通俗文学蓬勃发展;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4)题目: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发展状况及其原因;浓缩人生精华的明清文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