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4.1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课时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doc--点击预览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4.2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4.2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课时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doc--点击预览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课件 湘教版选修5.ppt
- 【测控指导】2015-2016学年高中地理 4.3 自然灾害与我们课时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一节 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完成第 1~2 题。1.减灾防灾的核心是(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战胜自然灾害 ③杜绝自然灾害 ④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下列有关我国减灾防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需统一行动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解析:第 1 题,减灾防灾的核心在于“减”,就是在观念上强调减少灾害、减轻灾情,而不是“战胜自然灾害”“杜绝自然灾害”。第 2 题,我国在实践中总结出的减灾防灾模式是:对付灾害应当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面临重大灾害,应当采取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分工协作的方式,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御灾害。以防为主就是防患于未然;全民参与就是避免各自为战,集中抗灾力量,克服重大灾情。答案:1.C 2.B读图,完成第 3~4 题。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A.川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河段4.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第 3 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第 4 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答案:3.C 4.C读我国某地区示意图,完成第 5~7 题。5.影响该区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有( )2A.台风 B.地震C.旱涝 D.滑坡、泥石流6.为改善图示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目前正在进行的国土整治工程有( )①“三北”防护林工程 ②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退耕还牧工程 ④退田还湖工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7.现在我国正在实施洞庭湖生态重建工程,其涵义是( )A.将洞庭湖的湖泊容积扩大到 4 350 立方米B.将洞庭湖湖泊面积扩大 4 350 平方千米C.退田还湖面积 4 350 平方千米D.将洞庭湖的湖泊面积恢复到 4 350 平方千米解析:该区域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旱涝灾害严重。国土整治的重点工程一方面是建设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保持水土;另一方面是退耕还湖工程,提高湖泊对洪水的调蓄功能。为确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防汛安全,我国政府下决心把洞庭湖水面恢复到解放初期时的 4 350 平方千米。答案:5.C 6.C 7.D在我国防灾过程中,建设了许多大型的水利工程,据此完成第 8~9 题。8.就水系特点而言,下列流域最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是( )①松花江 ②海河 ③辽河 ④淮河 ⑤长江 ⑥雅鲁藏布江A.①⑤ B.②④ C.②③ D.④⑥9.下列水利工程的建设,以防洪防汛为首要目标的是( )①长江的荆江大堤 ②珠江的北江大堤 ③南水北调 ④龙羊峡水库 ⑤引滦入津A.①② B.①⑤ C.④⑤ D.②④解析:第 8 题,海河、淮河中下游支流众多,水系庞大,如果降水集中,易导致干支流同时来水,从而形成洪涝灾害。第 9 题,长江荆江大堤和珠江北江大堤主要目标是防洪,跨流域调水主要是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答案:8.B 9.A读下图,完成第 10~11 题。10.中国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 )①乱砍滥伐,毁林开荒 ②靠天养畜,过度放牧 ③大水漫灌,土壤盐渍化 ④过度开采地下水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11.图中①②③三个防护林体系,主要发挥水土保持环境效益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解析:第 10 题,近年来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各类经济活动对植被的破坏。第 11 题,②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其主要的环境效益是水土保持。答案:10.A 11.B鄂尔多斯在线 2013 年 5 月 23 日讯 为推动杭锦旗植树造林工作的深入开展,使“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再创佳绩,杭锦旗林业局早规划、早安排、早部署,抢抓春季造林时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圆3满完成了 2013 年春季防护林工程造林任务,至目前共完成“三北”防护林工程新造林 1 376 万公顷,历年工程补植补造 1 227 万公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12~13 题。12.关于“三北”防护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护农田B.“三北”防护林最终能将我国“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50%左右C.“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范围包括东北、华北、西北的 13 个省、市、区,总面积可达全国陆地面积的 40%以上D.“三北”防护林只有生态效益,没有经济效益13.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主要减轻( )①霜冻 ②干旱 ③土地荒漠化 ④泥石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第 12 题,“三北”地区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因此“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15%。“三北”防护林具有生态效益,同时也能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 13 题,“三北”地区历史上曾有茂密的森林、肥美的草原,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大面积的森林与草原变为裸地,进而导致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和干旱灾害。为减轻其影响,1978 年国务院批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答案:12.C 13.B2012 年 5 月 12 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5 月 7~13 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宣传周内:紧紧围绕“防灾减灾日”活动主题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深入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据此完成第 14~15 题。14.材料中涉及的自然灾害防御措施属于( )A.工程性防御B.非工程性防御C.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D.以上选项都不对15.实施防灾减灾对策要因地制宜,下列对策不正确的是( )A.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应植树造林、保持水土B.上海市要注意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C.我国西南地区要建设护坡工程和抗震工程D.四川盆地大力植树造林,防治沙尘暴解析:第 14 题,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开展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属于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第 15 题,四川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我国的西北和北方地区,因此防治沙尘暴不是四川盆地防灾减灾的主要工作。答案:14.B 15.D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部分主要减灾工程分布图。4材料二:淮河水系图。(1)材料一中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是 , 范围包括 ,该工程的主要功能为 。 (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是 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其建设的生态作用在于 ,对防止 、 等类型的自然灾害起作用。 (3)据材料二淮河水系图描述淮河的水系特征。(4)分析淮河流域成为我国洪涝灾害多发区的原因。(5)结合材料分析,我国在防御淮河水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解析:第(1)题,从图中看,我国面积最大的生态工程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该工程分布在我国主要的风沙危害区,它的作用主要是应对风沙危害,在黄土高原和东北平原还兼有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第(2)题,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山地丘陵区,这里山高坡陡,年降水量丰富,水土流失严重,它的作用主要是保持水土。该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是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工程的组成部分。第(3)题,根据其支流状况进行描述。第(4)题,淮河流域位于我国南北方过渡地区、东部季风区。洪涝灾害的产生既与气候、地形地势等自然原因有关,也与人类活动有关。第(5)题,淮河水患的治理措施要因地制宜,不同河段采取不同的措施。答案:(1)“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 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东起黑龙江省,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2)长江防洪体系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洪水 水土流失(3)支流众多,北岸支流长而多,南岸支流短而少。(4)①气候: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量大,暴雨频繁;位于我国南北方过渡位置,既有南方降水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又有北方暴雨集中的特点。②地形:地势落差小,中下游地势平缓,排水不畅。③水系:支流众多,每逢暴雨,各支流洪水均汇入干流。④河道:中上游的许多河道弯曲狭窄;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泥沙淤塞河道,下游缺少通直的入海河道。⑤人类活动: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洪泽湖泥沙淤积,湖底抬高。(5)生物措施:在中上游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工程措施:上游修建水库,中游洼地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新的入海口,疏通河道,中下游平原地区加固堤防。技术措施:通过卫星监测,及时预报暴雨的发生和水情状况。517.(探究性学习)下图为我国黄河下游和荆江河段及部分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段河床共同特征是 ,成因都为 。 (2)长江荆江段和黄河下游都是防汛重点地段,荆江河段汛期在 季,成灾的原因是 。 (3)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缓解荆江河段洪涝有什么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防治荆江水患?(至少写两项措施)解析:黄河下游和荆江段由于植被破坏、泥沙淤积严重,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河景观;荆江段在夏秋季节由于降水量大、上游来水多,同时该河段弯曲严重、河床淤积、排水不畅而多洪涝灾害。三峡工程建成后对长江有巨大的调节作用,能有效减少荆江段洪涝灾害的发生。答案:(1)均为“地上河” (地形)从第二级阶梯进入第三级阶梯,水流速度迅速降低,泥沙沉积严重,河床抬高;(植被)上中游地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夏(或夏秋) 其上游流域面积大、降水多、来水多;河道曲折,河床淤积,排水不畅(3)三峡水利工程可以通过蓄水以调节荆江河道的洪水流量。其他措施:植树造林、加固堤坝、退耕还林还湖、河道清淤、建分洪区、人工裁弯取直等。1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二节 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RS(遥感)和 GIS(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地理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此完成第 1~3 题。1.RS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具有的作用有( )A.获取瞬间变化的灾害信息B.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C.灾害动态模拟D.灾情评估2.对长江流域洪灾进行监测的理想技术手段是( )A.遥感技术 B.人工监测C.水上快艇监测 D.航空目测3.关于 RS 与 GIS 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RS 主要用于灾害信息的空间定位B. GIS 主要用于灾害信息数据的获取C. RS 技术在灾害信息获取方面具有优势,GIS 在灾害空间分析方面具有优势D. GIS 不能获取数据,只能加工数据解析:第 1 题,B、C、D 三项是 GIS 在自然灾害监测和预防中的作用。第 2 题,对洪水进行实时观测最好用 RS。第 3 题,RS 的主要作用是对数据的获取,而 GIS 主要是对数据的分析。答案:1.A 2.A 3.C为了能够及时准确预测和防治蝗虫灾害,内蒙古畜牧局草原站建立了草原蝗虫灾害防治卫星监测预警体系。据材料完成第 4~5 题。4.上述治蝗实例中,主要采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A.卫星传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C.遥感技术 D.地理信息系统5.卫星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 )A.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B.卫星分辨率高,可以拍摄到比较清晰的照片C.卫星直接指挥飞机进行灭蝗工作,无需人工参与D.如果采用飞机遥感,探测的范围会更大解析:在本次治蝗中采用了遥感技术。卫星之所以能够感知地面蝗虫的危害和分布情况是因为农作物遭受蝗虫灾害后,植物的反射光谱会发生一定特性的变化。答案:4.C 5.A下图是卫星在某地火山喷发后不久拍摄到的图像。读图,完成第 6~7 题。6.要获取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7.如果利用卫星对火山灰进行检测,通过分析多幅火山灰图片,可以获得( )2①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 ②火山灰漂浮速度 ③火山灰影响的范围 ④火山灰漂浮的方向 ⑤此时段当地的风向A.仅①②③⑤ B.仅②③④⑤C.仅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解析:第 6 题,考查了遥感的相关知识。火山喷发的卫星影像图是应用 RS 获得的。第 7 题,考查了遥感技术的应用。从火山喷发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出火山灰的状况,获得火山灰喷出的起始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影响范围、此时段当地风向等。答案:6.A 7.D2013 年,北京市建成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地质灾害检测预警系统,对全市地质灾害点实现全覆盖。下图为北京市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读图文资料,完成第 8~9 题。8.北京市的泥石流灾害( )A.发生频率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增加B.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高山高原C.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有关D.可通过加强监测和预报避免损失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于北京市泥石流灾害的预警,是因其能( )A.及时发现地面变动,并传输位置信息B.实时发布灾情信息,有利于救灾减灾C.分析灾害的成因,提出相应解决措施D.根据灾害特点,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解析:第 8 题,根据泥石流多发区与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的特点,北京市的泥石流灾害的发生随降水的增多不一定增加,多分布于西部和北部的山地,但不是高原地区。强度与地质构造和地貌有关,可通过加强监测与预报减少损失,但不能避免。第 9 题,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 GPS 的作用相似,所以能及时发现地面震动,并传输位置信息,但不能实时发布灾情信息,也不能模拟灾害发生过程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答案:8.C 9.AGIS 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完成第 10~11 题。10.洪水淹没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推断出各地受灾情况B.推断出各地降水情况C.计算湖泊水域面积3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11.对 1950 年与 1998 年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图层进行叠加,能够( )A.计算湖泊蓄水量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C.了解围湖造田情况D.预测该地区降水变化趋势解析:洪水淹没地区图层与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了解到淹没地区的人口分布,进而得到各地受灾情况。不同年代的同一区域的图层叠加,可以知道该区域湖泊面积的变化,了解围湖造田情况。答案:10.A 11.C北京时间 2013 年 4 月 20 日 8 时 2 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 7.0 级地震。截至 4 月 27 日 8时,地震遇难人数升至 196 人,失踪 21 人,13 484 人受伤,累计造成 231 余万人受灾。震区共发生余震 5 402 次。据此完成第 12~13 题。12.对本次地震进行灾后救援的主要技术是( )A.RS 和防灾建筑技术B.雷达和网络技术C.GPS 和 RSD.减灾工程质量探测技术和 GIS13.地震发生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 )A.确定震中精确位置B.测定地震震级和烈度C.评估地震灾害损失D.监测人员的伤亡情况解析:第 12 题,迅速、准确地掌握受灾范围、面积等情况,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RS;在营救地震被困人员的过程中,要确定被埋人员的位置需要用到 GPS;分析相关情况及作出决策要用到 GIS。总体而言,灾后救援主要用到了 GPS 和 RS 技术。第 13 题,确定震中精确位置需要用到 GPS。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评估地震造成的损失。答案:12.C 13.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可以预见,高新科学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将更为明显。据此完成第14~15 题。14.下列关于高科技在防灾减灾应用中的前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A.遥感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更加广泛的应用B.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将彻底解决全球变暖的问题C.利用激光预测云层水汽状况,为人工防雹、人工增雨提供依据D.防灾减灾将实现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网络化15.有关高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利用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配合,可以得到有关气象灾害的更为准确的信息B.通过生物技术转变农作物的基因,可以增强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C.喷洒剧毒农药,扑灭病虫害D.通过人工增雨,缓解旱灾多发地区的旱情解析:第 14 题,清洁能源技术的应用将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延缓全球变暖的速度,但不能彻底解决。第 15 题,喷洒剧毒农药扑灭病虫害是一种传统的灭虫方式,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不符合高科技在防灾减灾中的做法。答案:14.B 15.C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4材料:地震活动引起山体滑坡体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常形成堰塞湖。地震灾区堰塞湖应急处理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降低和排除堰塞坝以内拦蓄的大量洪水,保证堰塞湖的稳定和安全,以免堰塞湖蓄水可能引发堆积体上游淹没或溃决,产生二次灾害。某区域形成的堰塞湖位置图(1)试分析堰塞湖对该区域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2)在抗震救灾中将 RS 广泛运用到对地震、滑坡、堰塞湖的动态监测上,请说明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3)针对堰塞湖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解析:第(1)题,堰塞湖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诱发新的地质灾害和湖坝崩溃造成的洪水灾害。第(2)题,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使监测的范围扩大、速度加快、效率提高,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第(3)题,对堰塞湖的应对,一方面要加强监测,另一方面要疏导湖水,再者对下游居民要及时疏散。答案:(1)容易诱发新的滑坡、泥石流;湖坝崩溃容易造成洪水危害。(2)RS 观测范围广、信息获取量大、速度快,可以为地震、滑坡、堰塞湖的科学处置与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加强监测预报;及时疏通河道(在堰塞湖堤坝上开挖泄洪槽);及时疏散和撤离居民。(两点即可)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重灾区陷入信息隔绝状态。国土资源部第一时间紧急启用航空遥感飞机,从 6 000 米高空拍摄了地震灾区高精度遥感图片。专家们对航片进行初步数据处理和解译,对灾区房屋倒塌情况、滑坡、泥石流规模及分布和具有隐患的滑坡体、公路及桥梁受损等灾害情况进行标注。把这些图像传递到抗灾一线,作为指挥人员制订抗震救灾方案的参考依据。之后,航空遥感飞机还成为监测堰塞湖次生灾害威胁的“天眼”。(1)(双选)遥感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A.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B.监测震灾的动态C.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D.控制灾害的发生(2)结合材料分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 在灾后的主要作用是 。 解析:第(1)题,运用遥感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更不能控制灾害的发生。第(2)题,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在抗灾过程中可对灾情实况监测,并且在灾后对灾情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答案:(1)BC(2)对灾情实况监测,指导抗灾活动 对灾情做出快速评价,指导救灾活动1第四章 防灾与减灾第三节 自然灾害与我们据民政部网站 2013 年 7 月 12 日消息 2013 年 7 月 7 日以来,四川出现持续强降雨,截至 11 日 18时统计,此次暴雨洪涝灾害已造成成都、绵阳、阿坝等 15 个市州 209.4 万人受灾,31 人死亡、166人失踪。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1~3 题。1.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是( )A.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B.及时报告,统一组织抢险救灾C.要注意保护水源地D.有序地将人员和财产向高处转移2.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A.抱紧电杆B.躲在巨石之下C.用手电筒发求救信号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3.在洪水灾害中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解析:第 1 题,应对洪水灾害,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按轻重缓急有不同的方法、步骤。当洪水即将来临时,将人员和财产有序地迁往其他安全地区;当洪水袭来时,没有迁移出去的人,采取应急措施向高处转移并注意保护水源地;当洪水猛涨时,可先躲到屋顶、大树或附近小山丘上暂避;当发生险情时,及时报告。第 2 题,抱紧电杆易被电击,躲在巨石之下可能会遭岩石倾覆砸伤,洪水汹涌时危险太大、游泳难度系数高。只有发求救信号,才是可行办法。第 3 题,抢救溺水者首先要把其救到岸上去,清除口、鼻内异物才有利于排水,紧急救助之后再送医院。答案:1.D 2.C 3.D2013 年 7 月 11 日 16 时左右,一支由重庆“驴友空间”网站组织的自助旅游团队,在穿越万州与云阳交界的潭獐峡区域时突遭山洪袭击,35 名队员大部分被洪水卷走。共造成 7 人遇难,12 人失踪。据此完成第 4~5 题。4.造成这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在雨季去山区探险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D.没有学会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救生技能5.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是(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D.迅速找到树枝漂浮不下沉解析:第 4 题,雨季发生山洪、地质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第 5 题,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且有异于一般洪水,应选择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答案:4.A 5.C22013 年 4 月 20 日四川雅安发生里氏 7.0 级地震,造成近两百余人遇难、千余人受伤。据此完成第6~7 题。6.一般里氏 5 级以上地震具有破坏性,破坏性地震发生时,人们有十几秒的时间逃生,人们只要掌握一定的知识,事先有一些准备,就可能抓住这段宝贵的时间,成功地避震脱险。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难方法错误的是( )A.应立即关闭火源,如果起火应马上灭火B.室内应打开门以确保出口C.学生应该马上从教室里跑到操场等空旷地区D.行驶中的车辆,勿紧急煞车,应减低车速,靠边停放7.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A.不停地大声呼救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D.不停地祷告解析:第 6 题,学生马上从教室里跑出来会造成相互踩踏,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第 7题,不停大声呼救,会导致体力的大量消耗;睡觉可能错过营救机会。答案:6.C 7.C2012 年 8 月 26 日下午,山东省海上搜救中心发布海上风险黄色预警信息,27 日 15 时,山东海事局全局进入一级应急响应状态,迎战超强台风“布拉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8~9 题。8.接到超强台风“布拉万”预警后,预计台风登陆范围内的居民应( )A.驾船出海,避免强风将船舶吹到陆地上B.到海滨浴场游泳,体会搏击风浪的成就感C.呆在向风的窗户旁,随时观察台风风速的变化D.加固部分建筑物9.接到超强台风“布拉万”预警后,若某大型货轮正航行在台风将要经过的海域而不能及时靠岸,船长应要求海轮立即( )A.滞航B.适当改变航线C.穿过风和日丽的台风眼D.返航解析:第 8 题,接到台风预警后,人们不应外出或到海滩游泳,更不要驾船出海;室内的居民不应靠近窗户,尤其是向风的窗户,以免被强风刮破的玻璃碎片伤害。第 9 题,“将要经过的海域”是关键信息,因此不能滞航;台风眼周围是强风、暴雨区,不能穿越台风眼;返航没有必要,增加运输成本。答案:8.D 9.B我们的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因而在灾难发生时,我们要沉着冷静,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以赢得生命。完成第 10~11 题。310.如果你乘的船舶沉没江中,水在不断涌进船舱,而船舱窗口被封,当务之急你要做的事情是( )A.穿好救生衣,准备逃生B.拨打求救电话等待救援C.立即用器械或脚等打碎窗户玻璃,浮上水面D.顺其自然,听天由命11.汛期旅游(或郊游)避开山洪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野营必须找到一个远离山谷的地方,选择高的地势、平坦的地形B.如果天气不好,不要贸然进入深山C.雷雨天要在山顶或空旷地安营,避免山洪D.要注意山上的植被,植被较好的地方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小解析:第 10 题,在处境非常危险时,忍痛自救很重要。当船舱进水时,打碎船舱玻璃,立即浮上水面是逃生的正确选择。第 11 题,雷雨天在山顶或空旷地安营,易遭雷击。答案:10.C 11.C暑假,某地理小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完成第 12~13 题。12.在 a、b、c、d 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 )A.a B.bC.c D.d13.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 )A.a B.bC.c D.d解析:第 12 题,图示地区山地的海拔不高,相对高度不大,对气流无明显的阻挡作用,各地降水相差不大。c 地位于阴坡,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小,湿度相对较大,林木茂密,故选 C 项。第 13 题,a 地在坡度较缓的山坡上,故选 A 项。答案:12.C 13.A读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第 14~15 题。14.在 a、b、c、d 四处,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a B.b C.c D.d15.若在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方有一游客,则发生灾害时该游客逃生的方向是( )4A.向北方向 B.向南方向C.向西北方向 D.向东南方向解析:第 14 题,由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断,a 处为山谷,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第 15 题,发生泥石流灾害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答案:14.A 15.C16.下图为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地理位置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与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造成的伤亡人数明显比较少,请分析其原因。(2)遇到破坏性地震(震级里氏 5 级以上)时,如果你在震中附近的屋内,应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减轻伤害?解析:第(1)题,造成地震人员伤亡多少的原因跟震级的大小、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人们的防震意识、地震发生的时间以及有无地震预警等因素有关。第(2)题,地震发生后在房屋中的避震方式有很多,最关键的是想方设法保持生命。答案:(1)与汶川地震相比,芦山地震震级小、烈度小;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附近的建筑物抗震强度得到加强;人们防震减灾意识得到加强,芦山地震后成功发出预警。(2)保持冷静,不要慌乱,不能跳楼;躲避在坚实的家具、墙角、厨房、卫生间等抗震性能较好的地方;找一个枕头、沙发垫等物品垫在头顶,进行自我保护;不幸被埋压,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应尽量保存体力,耐心等待救援。17.(探究性学习)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泥石流灾害风险等级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指出该地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自然原因。(2)简述在野外考察时应如何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解析:第(1)题,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的空间分布特点从图中可以得出结论。泥石流的形成主要与陡峻的地形、大量的碎屑物质以及短时间内大量的水流有关。第(2)题,在野外要避免泥石流造成的人身伤害,首先要关注天气预报,看是否有暴雨或灾害预报;在野外宿营时应避开河滩、山谷等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避免遭遇泥石流。如果在野外遇到泥石流灾害,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逃离。答案:(1)泥石流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北部和西部的山区沟谷地段。原因:该地地质条件复杂,地表碎屑物多;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发育;降水集中,多暴雨。5(2)关注当地的气象及灾害预报;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逃离;不要在河滩和山谷中露营(大雨时不宜在沟谷停留;不宜在有大量固体堆积物的陡坡下避风、避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