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94623 上传时间:2018-08-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本试题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量 90 分钟,满分 110 分。第卷一、选择题:本题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其中 18 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2由多个选项正确,选不全得 2 分,错选或不选得 0 分。1. 前不久,中印边界发生了一次双方军队互相斗殴的接触事件,其中有一个我军边防战士跳起来,一脚踹翻印军士兵的精彩视频广泛传播,如果其起跳的最大高度堪比运动员,请根据体育和生活常识估算该英勇战士起跳瞬间消耗的能量是最接近于A. 10J B. 1000J C. 10000J D. 1J【答案】B故选

2、 B。2. 如图所示,一倾角为 的斜面体置于固定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 A、 B 之间,斜面体恰好与物体 A、 B 接触,一质量为 m 的物体 C 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此时斜面体与 A、 B 均无作用力。若用平行于斜面体的力 F 沿斜面向下推物体 C,使其加速下滑,则下列关于斜面体的与物体 A、 B 间的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 对物体 A、B 均无作用力B. 对物体 A 有向左的压力,大小为C. 对物体 B 有向右的压力,大小为D. 对物体 A 有向左的压力,大小为【答案】A【解析】开始质量为 m 的物体 C 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 ,所以物体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其摩擦力等大反向。即

3、f=mgsina 其中 m 为物体质量,a 为斜面与地面夹角,g 为重力加速度。压力 N=mgcosa 摩擦力 f=mgsina将摩擦力 f 进行水平方向的投影,为 fcosa=mgcosasina将正压力 N 进行水平方向的投影,为 Ncos(90-a)=mgcosasina两者反向且相等,所以斜面不受水平方向外力;若用平行于斜面体的力 F 沿斜面向下推物体 C,使其加速下滑,物体 C 对斜面体的压力不变,故有摩擦力不变,斜面体受力不变,则有斜面体与 A、 B 均无作用力,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3. 如图所示,质量为 的物块 B 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上放置质量 的物块 A

4、,A 通过跨过定滑轮的细线与质量为 M 的物块 C 连接,释放 C,A 和 B 一起以加速度 a 从静止开始运动,已知 A、B 间动摩擦因数为 ,则细线中的拉力大小为A. Mg B. Mg+Ma C. D. 【答案】C【解析】对 AB 的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C 正确;对 C: ,解得 ,AB 错误;对物体 A: ,则 ,因 f 为静摩擦力,故不一定等于 ,D 错误;故选 C。4. 如图所示,一个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 a、b、c、d 四点,已知经过 ab、bc和 cd 三段所用时间之比为 3:2:1,通过 ab 和 cd 段的位移分别为 和 ,则 bc 段的位移为A. B. C.

5、 D. 【答案】B【解析】设质点经过 ab、bc 和 cd 三段所用时间分别为 、 和 ,设各段时间 内的位移分别为: 和 ,由题可得: ; 设 bc 段的位移为 x,则: 根据公式: ,则: 同时,由于: ,所以得: 结合可得: 而: ,即: 联立可得: ,故选项 B 正确。点睛:本题是多种解法,也可以设出初速度及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求解,但过程较为复杂,应注意此种解法的灵活应用。5.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半圆槽,半圆直径 AG 水平,B、C、D、E、F 点将半圆周六等分,现将 5 个质量不同的小球 1、2、3、4、5,均可视为质点,分别从 A 点开始向右做平抛运动,分

6、别落到 B、C、D、E、F 点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球 5 到达 F 点时,速度的反方向延长线必过圆心B. 球 3 做平抛运动全过程速度变化最大C. 球 5 做平抛运动的时间最长D. 各球到达圆周时球 3 的重力功率最大【答案】B【解析】物体做平抛运动,任意一点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交水平位移于中点,故球 5 到达 F 点时,速度的反方向延长线一定不过圆心,故 A 错误;小球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速度的变化量只在竖直方向,故竖直位移越大速度变化量越大,故 B 正确;根据 h= gt2可知,球3 运动时间最长,故 C 错误;球的重力功率 P=mgv,由于球的质量不确定,故无法判断功率的大小,

7、故 D 错误;故选 B.6. 一宇航员到达半径为 R、密度均匀的某星球表面,做如下实验:用不可伸长的轻绳拴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上端固定在 O 点,如图甲所示,在最低点给小球某一初速度,使其绕 O 点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测得绳的拉力 F 大小随时间 t 的变化规律如图乙所示, ,设R、m、引力常量 G 以及 为已知量,忽略各种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B. 卫星绕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C. 星球的密度为D. 小球过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 0【答案】C【解析】设砝码在最低点时细线的拉力为 F1,速度为 v1,则 设砝码在最高点细线的拉力为 F2,速度为 v2,则 由机械能

8、守恒定律得 由、解得 F1=7F2,所以该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故 A 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卫星绕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故 B 错误在星球表面,万有引力近似等于重力 由、解得 ,星球的密度: ,选项 C 正确;小球在最高点受重力和绳子拉力,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得: 所以小球在最高点的最小速 故 D 错误故选 C点睛:根据砝码做圆周运动时在最高点和最低点的运动规律,找出向心力的大小,可以求得重力加速度;知道在星球表面时,万有引力和重力近似相等,而贴着星球的表面做圆周运动时,物体的重力就作为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7. 如图叠放在水平转台上的物体 A、B、C 正随转台一起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

9、A、B、C 的质量分别为 3m、2m、m,B 与转台、C 与转台、A 与 B 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B、C 离转台中心的距离分别为 r、1.5r,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B 对 A 的摩擦力有可能为B. C 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大于 A 与 B 间的摩擦力C. 转台的角速度 有可能恰好等于D. 若角速度 再在题干所述原基础上缓慢增大,A 与 B 间将最先发生相对滑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 AB 整体,有:(3m+2m) 2r(3m+2m)g对物体 C,有:m 2(15r)mg对物体 A,有:3m 2r(3m)g联立解得: ,即满足不发生相对滑动,转台的角速度 ,可

10、知 A与 B 间的静摩擦力最大值 ,故 A 错误,故 C 正确由于 A 与 C 转动的角速度相同,由摩擦力提供向心力有 m15r 23mr 2,即 C 与转台间的摩擦力小于 A 与 B 间的摩擦力,故 B 错误;由 A 选项分析可知,最先发生相对滑动的是物块 C,故 D 错误故选 C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对 A、AB 整体、C 受力分析,根据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列式分析是关键。8. 如图所示,P 点固定一个带正电荷的小球,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带负电的质量为 m 的小环(可视为点电荷) ,A、P 在同一水平面上,且相互为 L,当环从 A 位置静止

11、开始下滑到 C 位置时速度恰好为零,B 点是 AC 的中点,已知 AC 间的距离为 h,则A. 在 C 位置时小环受到的库仑力为B. 从 A 到 C,小环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少C. 从 A 到 B 和从 B 到 C,小环克服库仑力做的功,后者较大D. 从 A 到 C,小环克服库仑力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答案】C【解析】A、在 C 位置时小环受到的库仑力 F,则有 , ,故 A 错误;B、带正电荷的小球对带负电的质量为 m 的小环做负功,小环的机械能减少,故 B 错误;C、由点电荷周围的电势分布可知,距离点电荷越远,电势减小的越慢,所以 AB 之间的电势小于 BC 之间的电势,小环克服库仑力做的功在

12、 BC 多,故 C 正确;D、在 A 点,小环克服库仑力做功的功率为 0,在 C 点,小环克服库仑力做功的功率为 0,小环克服库仑力做功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故 D 错误;故选 C。9. 甲乙两辆汽车都从同一地点由静止出发做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一直不变,在第一段时间间隔 T 内,两辆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不变,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是甲的三倍,接下来,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增加为原来的三倍,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减小为原来的 ,则A. 在 2T 末时,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B. 甲、乙两车从静止到速度相等时,所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3:5C. 在 4T 末,两车第一次相遇,且只能相遇一次D. 在运动过程中,两车

13、能够相遇两次【答案】AB【解析】设汽车甲在第一段时间间隔末(时刻 T)的速度为 ,第二段时间间隔末(时刻2T)的速度为 ,第一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 ,加速度为 ,在第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为 ,由运动学公式有 , , ; ;设汽车乙在时刻 T 的速度为 ,第二段时间间隔末(时刻 2T)的速度为 ,在第一、二段时间间隔内行驶的路程分别为 、 ,同理有 , , , ;在 2T 末时,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故 A 正确;甲、乙两车从静止到速度相等时,所经历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3:5,故 B 正确;在 4T 末, ,甲车在前,乙车在后,故 D 错误;故选 AB;10. 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

14、运动的 v-t 图像为正弦曲线,从图中可以判断A. 在 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 时间内,外力的功率先增大后减小C. 在 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 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答案】ABD考点:考查了速度时间图像【名师点睛】在速度时间图像中,需要掌握三点,一、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方向,看运动方向是否发生变化,只要考虑速度的正负是否发生变化,二、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三、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在坐标轴上方表示正方向位移,在坐标轴下方表示负方向位移11. 已知一足够长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倾角为 ,以一定的速度匀速运动,某时刻在传送带适中的位置冲上一定初速度的物块(如图 a) ,

15、以此时为 t=0 时刻记录了小物块之后在传送带上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b 所示(图中取沿斜面向上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其中两坐标大小 ) ,已知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物块与传送带间的 ,则A. 内,物块对传送带做正功B. 内,物块的机械能不断增加C. 内,传送带对物块做功为D. 系统产生的内能一定大于物块动能的变化量大小【答案】BD【解析】由图知,物块先向下运动后向上运动,则知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应向上0t 1内,物块对传送带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则物块对传送带做负功故 A 错误t 1t 2内,物块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动能和重力势能均增加,机械能等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故机械能不断增加,

16、故 B 错误0t 2内,由图“面积”等于位移可知,物块的总位移沿斜面向下,高度下降,重力对物块做正功,设为 WG,根据动能定理得: ,则传送带对物块做功 故 C 错误物块的重力势能减小、动能也减小都转化为系统产生的内能,则由能量守恒得知,系统产生的热量大小一定大于物块动能的变化量大小故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由速度图象要能分析物块的运动情况,再判断其受力情况,得到动摩擦因数的范围,根据动能定理求解功是常用的方法12. 如图所示,水平转台上有一质量为 m 的物块,用长为 L 的细绳将物块连接在转轴上,细线与竖直转轴的夹角为 角,此时绳中张力为零,物块与转台间动摩擦因数为 , ,最大静摩擦力等

17、于滑动摩擦力,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缓慢加速转动,则A. 至绳中出现拉力时,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B. 至绳中出现拉力时,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C. 至转台对物块支持力为零时,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D. 当物体的角速度为 时,物块与转台间无相互作用力【答案】AC【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可知物块离开圆盘前,合力 ,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当弹力 ,联立四式可得,至绳中出现拉力时,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 ,故 A 正确 B错误;当 ,由可知 ,故 C 正确;由可知 ,所以当物块的角速度增大到 时,物块与转台间恰好无相互作用,故 D 错误;故选 AC。第卷二、实验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每空 2 分,第 14

18、 题每空 3 分,共 15 分。 )13.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小木块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右侧拴有一细线,跨过固定在桌面边缘的滑轮与重物连接;实验时,木块在重物牵引下向右运动,重物落地后,木块继续向右滑,在运动过程中木块始终碰不到滑轮,已知木块的质量为 M,重物的质量为 m,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还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_。A重物距地面的高度 hB木块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 sC重物下落的时间 t(2)利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写出测量的动摩擦因数 =_。(3)木块运动过程中,由于滑轮与轴间摩擦及绳子和滑轮的质量的影响,将导致测量的动摩擦因数与实际动摩擦因数相比,其

19、值将_(填“偏大” 、 “相等”或“偏小” ) 。【答案】 (1). AB (2). (3). 偏大【解析】 (1)设重物距地面的高度 h,木块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 s,且已知木块的质量为M,重物的质量为 m,从开始释放让它们运动,到重物着地过程中,根据系统动能定理得,从重物着地到木块停在桌面上这个过程,根据动能定理得,联立两式,解得 ,从该式子可知本实验还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有重物距地面的高度 h,木块在桌面上滑行的总距离 s,故选 AB;(2)利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写出测量的动摩探因数为(3)在计算过程中,认为滑轮与绳子间没有摩擦力,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全部转化为重物落地的动能和木块克服摩擦

20、力做功,而实际滑轮与轴间存在摩擦,计算过程中没有减去克服滑轮与轴间摩擦力做功这部分,因此导致测量的动摩擦因数比实际的动摩擦因数大。14. 某同学利用如图的装置对轻质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将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左端固定,右端与一小球 A 接触而不固连,弹簧的原长小于桌面的长度向左推小球,使弹簧压缩后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桌面会落到水平地面已知桌面的高度为 h,小球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的大小为 g,当弹簧的压缩量为 时,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s,则:(1)小球离开桌面时的速率 v=_(用 g、h、s 表示) ;(2)弹簧被压缩 时的弹性势能 E=_(用 g、h、s 表示) ;(3)

21、将弹簧的形变量增大为 ,测得小球抛出点到落地点的水平距离为 2s,则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是_(文字叙述) 。【答案】 (1). (2). (3). 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解析】 (1)由平抛规律应有 , ,则有 ;(2)由能量守恒得(3)当弹簧的压缩量为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当弹簧的压缩量为 2 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形变量的关系是:弹性势能与形变量的平方成正比。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32 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5. 某学校科技小组

22、对一辆自制小遥控车的性能进行研究,他们让小车在水平地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并将小车运动的全过程记录下来,通过数据处理得到如图所示的 v-t 图象,已知小车在 02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10s 内小车牵引力的功率保持不变,在 10s 末停止遥控,关闭电动机,小车的质量 m=kg,整个过程中小车受到的阻力保持不变,求:(1)小车所受的阻力 f 的大小和小车在 02s 内所受牵引力的大小;(2)小车在 210s 内牵引力的功率;(3)小车在 14s 内阻力 f 做的功;【答案】 (1)4N(2)16W(3)-144J【解析】 (1)小车在 10s 后的加速度大小为所受阻力为在前 02s, ,解得

23、F=4N(2)在 210s 内,小车牵引力功率(3)小车在 02s 内位移为在 27s 内位移为 ,解得在 710s 内位移为在 1014s 内位移所以在 14s 内阻力 f 做的功为 W= fx=144J16. 在一次国际城市运动会中,要求运动员从高为 H 的平台上 A 点由静止出发,沿着动摩擦因数为 的滑道向下运动到 B 点,B 端有一长度可不计的光滑圆弧连接,末端恰好水平,运动员最后落在水池中,设滑道的水平距离为 L,B 点的高 h(小于 H)可由运动员自由调节() ,求:(1)运动员到达 B 点的速度与高度 h 的关系;(2)要使运动员全过程的水平运动距离达到最大,B 点的高度 h 应

24、调为多大;对应的最大水平距离 为多大?(3)若图中 H=4m,L=5m,动摩擦因数 ,则全过程的水平运动距离要达到 7m,h 值应为多少?(已知 )【答案】 (1) (2) (3) 或【解析】 (1)由动能定理可得 ,其中则(2)物体做平抛运动,则 ,所以当 ,即 ,(3)由 ,代入数据可得 ,即 或17. 如图所示,水平面 OABC 与水平皮带 CD 平滑相切,右端有一个半径为 R 的光滑半圆其它所在处的摩擦因数均为 ,图中 ,其中 CD 略为大于 R,物体 P 和 Q 的质量均为 m(可看成质点) ,P 带了电荷量为 q 的正电荷,且电荷量不会转移,皮带顺时针转动,皮带速率恒 ,现给物体

25、P 一个水平向左的初始速度 ,然后经弹簧反弹后与物体Q 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除碰弹簧无机械能损失外,其它碰撞都不反弹) ,恰好能不脱离圆弧且能再次返回到皮带上,当物体第一次离开皮带后,在皮带所在处(CD 处)加上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 E,qE=2mg,试求:(1)物体 P 的初始速度 和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分别多大?(2)物体最终能否回到圆弧上,如能求出物体在圆弧上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如不能,求出物体最终所在的位置。【答案】(1) (2) 【解析】 (1)为了符合题意,物体最高能在圆弧上能达到与圆心等高的位置 E 处,故物体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h=R,所以在 D 处的速度为 ,所以从 C 到 D

26、由动能定理,可知所以在 C 处碰后的速度为在 C 点发生弹性碰撞: ,碰前 P 的速度为由动能定理得 ,由能的转化与守恒可知,最大弹性势能(2)假设物体达离 D 点 x 处时速度为零,在皮带上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物体从 E 点到速度为零处,由能量守恒得 ,x=R, (速度为零处在传送带的最左端) ,此时物体还在皮带上物体不会达到水平面 ABC 上,物体必将在皮带和圆弧上来回运动到与皮带共速时的位移为 , ,故物体以速度 u 冲上圆弧,上升的高度为 h由机械能守恒可知 ,所以然后再以 u 冲上皮带,再次速度为零时 然后由零开始向右加速,恰好在 D 处时速度 u故每次物体都能达到的高度均为四、选考题

27、(请考生从给出的 2 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并填涂所选题目的题号,注意所做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选题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分子的热运动B. 空中的小雨滴呈球形是水的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C. 温度相等的水和水银,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D.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这是高原地区温度较低的缘故E. 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热的结果【答案】BCE【解析】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布朗运动反映了水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故 A 错误;空中的小雨呈球形是水的表

28、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 B 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等的水和水银,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等,故 C 正确高原地区水的沸点较低,是由于高原地区气压低,故水的沸点也较低,故 D 错误;干湿泡温度计的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是由于湿泡外纱布中的水蒸发吸收热量,从而温度会降低的缘故,故 E 正确;故选 BCE。19. 如图所示,两气缸 AB 粗细均匀,等高且内壁光滑,其下部由体积可忽略的细管连通;A的直径为 B 的 2 倍,A 上端封闭,B 上端与大气连通;两气缸除 A 顶部导热外,其余部分均绝热,两气缸中各有一厚度可忽略的绝热轻活塞 a、b,活塞下方充有氮气,活塞 a 上方充

29、有氧气,当大气压为 ,外界和气缸内气体温度均为 7且平衡时,活塞 a 离气缸顶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 ,活塞 b 在气缸的正中央。(i)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 b 恰好升至顶部时,求氮气的温度;(ii)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 a 上升,当活塞 a 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 时,求氧气的压强;【答案】 (1) (2)【解析】试题分析:现通过电阻丝缓慢加热氮气,当活塞 b 升至顶部的过程中,a 活塞不动,活塞 a、 b 下方的氮气经历等压过程,分析出初态和末态的体积和温度,由盖吕萨克定律求解;继续缓慢加热,使活塞 a 上升,活塞 a 上方的氧气经历等温过程,根据玻意耳定律求解即可。(1)活塞 b

30、 升至顶部的过程中,活塞 a 不动,活塞 a、 b 下方的氮气经历等压过程设气缸A 的容积为 V0,氮气初态体积为 V1,温度为 T1,末态体积为 V2,温度为 T2,按题意,气缸 B的容积为 ,则有: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得:代入数据解得:(2)活塞 b 升至顶部后,由于继续缓慢加热,活塞 a 开始向上移动,直至活塞上升的距离是气缸高度的 时,活塞 a 上方的氧气经历等温过程,设氧气初态体积为 V1,压强为P1,末态体积为 V2,压强为 P2,由题给数据有, 由玻意耳定律得:解得:点睛:本题涉及两部分气体状态变化问题,除了隔离研究两部分气体之外,关键是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比如体积关系、温度关系及

31、压强关系。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仅由介质本身所决定B. 雨后路面上的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形成的C.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缝间的距离以及挡板和屏的距离一定时,红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小D. 光的偏振特征说明光是横波E. 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从水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答案】BDE【解析】A、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由介质本身,及频率共同决定,故 A 错误;B、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是由膜的前后表面反射光,进行光的叠加,形成的干涉条纹,故B 正确;C、根据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可知,红光的波

32、长长,则红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比蓝光干涉条纹的相邻条纹间距大,故 C 错误;D、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而不是纵波,故 D 正确;E、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从玻璃射向气泡时,即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故 E 正确。点睛:光的传播速度由介质的本身性质与频率共同决定;油膜形成的彩色条纹是由光的干涉形成的;玻璃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从玻璃射向气泡时,一部分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的缘故,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横波;根据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即可求解。21. 一列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波,t=0 时刻的波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这列波在 P 出现两次波峰的最短时间是 0.4s,求:(i)这列波的波速是多少?(ii)再经过多长时间 R 才能第一次到达波峰?这段时间里 R 通过的路程是多少?【答案】 (1)10m/s(2)6cm【解析】 (1)依题,P 点两次出现波峰的最短时间是 0.4s,所以这列波的周期 T=0.4s由图知,波长为 =4m由波速公式得:波速(2)由 t=0 时刻 x=2m 处质点的振动传到质点 R 时,质点 R 第一次到达波峰,波传播的距离为:x=(9-2)m=7m则用时为: 波从图示位置传到 R 的时间为一个周期为则这段时间里 R 实际振动时间为: 因此 R 通过的路程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