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 课时 糖 类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糖类的组成和性质特点,了解糖类的分类。2.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葡萄糖的用途,知道其检验方法。3.了解淀粉、纤维素的主要用途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一、糖类的组成与分类1糖类的组成(1)组成:糖类是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大多数糖类的分子组成可用通式 Cm(H2O)n来表示( n、 m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2)概念:糖类为多羟基醛、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2糖类的分类(1)单糖:一般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不能进一步水解。按照分子中所含碳原子数的多少,单糖分为丙糖、丁糖、戊糖(
2、如核糖、脱氧核糖)和己糖(如葡萄糖、半乳糖、果糖)等。按照与羰基连接的原子或原子团情况不同,单糖分为醛糖和酮糖,最简单的醛糖是甘油醛。(2)低聚糖:由不到 20 个单糖缩合形成的糖类化合物。(3)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例 1 (2018泰州姜堰二中高二月考)有关糖类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糖类是具有甜味的物质B糖类是具有 Cn(H2O)m通式的物质C糖类是含有醛基的物质D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答案 D解析 糖类物质不一定都有甜味,比如淀粉,A 项错误;糖类物质不一定含有醛基,比如蔗糖,C 项错误;糖类物质不一定具有 Cn(H2O)m通式,比如鼠李糖
3、C6H12O5,B 项错误;糖类物质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动植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D 项正确。【考点】糖类的组成与分类【题点】糖类的组成与分类易错警示 大多数糖类的组成可以用通式 Cm(H2O)n表示,其中 m 和 n 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2通式的使用有一定的限度,少数糖类不符合通式,如脱氧核糖(C 5H10O4)、鼠李糖(C 6H12O5);少数符合糖类通式的物质不是糖类,如乙酸(CH 3COOH)、甲酸甲酯(HCOOCH 3);通式只表明糖类的元素组成,并不反映糖类的结构。糖类分子中并不存在水分子。二、葡萄糖与果糖1实验探究葡萄糖分子组成和结构,试将下列各步实验操作得出的结论填在横
4、线上。(1)取 1.80 g 葡萄糖完全燃烧后,只得到 2.64 g CO2和 1.08 g H2O,其结论是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且最简式为 CH2O。(2)用质谱法测定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80,计算得葡萄糖的分子式为 C6H12O6。(3)在一定条件下 1.80 g 葡萄糖与足量乙酸反应,生成酯的质量为 3.90 g,由此可说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 5 个羟基。(4)葡萄糖与氢气加成,生成直链化合物己六醇,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5)葡萄糖的结构简式是 CH2OH(CHOH)4CHO。2根据下列要求完成实验,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一支洁净试管中配制 2 mL 银氨溶液,加入 1 m
5、L 10%葡萄糖溶液,振荡并在水浴中加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内壁有银镜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2OH(CHOH)4CHO2Ag(NH 3)2OH CH2OH(CHOH)4COONH42Ag3NH 3H 2O。 水 浴 加 热 (2)在试管中配制 Cu(OH)2悬浊液,加入 2 mL 10%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有砖红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H2OH(CHOH)4CHO2Cu(OH)2NaOH CH2OH(CHOH)4COONaCu 2O3H 2O。 葡萄糖和果糖的比较类别 葡萄糖 果糖分子式 C6H12O6 C6H12O6物理性质 白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无
6、色晶体,有甜味,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结构简式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多羟基醛)CH2OHCHOHCHOHCHOHCOCH2OH(多羟基酮)化学性质能和酸发生酯化反应能和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与 H2加成生成醇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与 H2加成生成醇3相互关系 互为同分异构体用途 用于制镜、糖果、医药等行业 主要用于食品工业例 2 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能加氢生成六元醇 B能发生银镜反应C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D能被氧化为 CO2和 H2O答案 C解析 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4CHO,其分子中含有
7、五个醇羟基和一个醛基。含有醛基,可与氢气加成得到六元醇,与银氨溶液反应可生成银镜;含有醇羟基,可与羧酸反应生成酯;葡萄糖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可燃烧生成 CO2和 H2O(在人体中被氧化为 CO2和H2O)。【考点】葡萄糖与果糖的性质【题点】葡萄糖的性质例 3 已知苏糖的结构简式为 ,以下有关苏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苏糖能发生银镜反应B苏糖与甲酸甲酯所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C苏糖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加成或取代反应D苏糖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 D解析 有CHO 能发生银镜反应;苏糖与甲酸甲酯的最简式相同,所以含碳量相同;有CHO 能发生加成反应,有OH 能发生取代反应;苏糖与葡萄糖的分
8、子式不相同,不互为同分异构体。【考点】单糖的性质【题点】单糖的结构与性质三、低聚糖的性质1蔗糖溶液、麦芽糖溶液还原性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向银氨溶液中滴入蔗糖或麦芽糖溶液,水浴加热4实验现象:加入蔗糖溶液的试管无明显现象,加入麦芽糖溶液的试管有银镜生成。实验结论:蔗糖分子中无醛基;麦芽糖分子中有醛基,具有还原性。2蔗糖水解及其产物性质实验探究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 NaOH 溶液,调节溶液呈碱性,再加入银氨溶液或新制的 Cu(OH)2悬浊液,加热。可见有银镜或砖红色沉淀出现。可得出实验结论: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产物中有还原性糖。蔗糖与麦芽糖的比较蔗糖 麦芽糖分子式
9、C12H22O11 C12H22O11分子中无醛基 分子中有醛基分子结构互为同分异构体,都是二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水解生成葡萄糖化学性质 非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不反应还原性糖,与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悬浊液反应鉴别方法向其溶液中分别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麦芽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蔗糖(也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鉴别)例 4 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甲酸甲酯 蔗糖 葡萄糖 麦芽糖5A BC D【考点】低聚糖的结构与性质【题点】二糖的性质答案 A解析 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有机物结构中含有醛基;能
10、发生水解反应的有卤代烃、酯及低聚糖或多糖等。甲酸甲酯中有CHO 和COO,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蔗糖能发生水解反应,但无CHO;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不能水解;麦芽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理解感悟 (1)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其分子结构中必含有CHO,但不一定属于醛类。目前已学过的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2)能发生水解反应的物质主要有卤代烃、酯、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等。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酯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能水解,其中碱性条件下水解趋于完全,蔗糖、麦芽糖在稀硫酸作催化剂条件下能水解。此外可溶性的酚盐、羧酸盐等也
11、可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例如:CH 3COONaH 2OCH3COOHNaOH。例 5 为证明无还原性的蔗糖水解后的生成物有还原性,可能有如下实验步骤:加入稀硫酸;加入几滴 CuSO4溶液;加热;加入蒸馏水;加入烧碱溶液至碱性;加入新制的 Cu(OH)2悬浊液。最佳顺序是( )A BC D【考点】低聚糖的结构与性质【题点】蔗糖水解产物的检验答案 D解析 加热既是蔗糖在催化作用下水解反应的条件,也是其水解产物与新制 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的条件。加入稀硫酸用来催化蔗糖水解,加入烧碱溶液是为了中和用作催化剂的稀硫酸。故选 D。四、多糖淀粉和纤维素1组成淀粉和纤维素组成都可以用(C 6H10
12、O5)n表示,淀粉分子中含有几百到几千个葡萄糖单元,纤维素分子中所含的葡萄糖单元更多。2性质(1)水解反应在无机酸和酶的催化下,淀粉和纤维素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淀粉在淀粉酶催化下水解生成麦芽糖,在酸催化下水解则生成葡萄糖。纤维素完全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6(C6H10O5) nH2O nC6H12O5。 硫 酸 纤维素 葡萄糖(2)纤维素的硝化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纤维素硝酸酯(俗称硝化纤维)。化学方程式为 浓 H2SO4 含氮量高的硝化纤维俗称火棉,它是一种烈性炸药。3用途(1)多糖是生物体重要的组成成分。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淀粉则是植物贮存能量的主要形式。(2
13、)人类对纤维素利用历史悠久,其中造纸术是杰出代表。(3)硝化纤维是一种烈性炸药,醋酸纤维用于生产电影胶片片基,粘胶纤维用于生产人造丝或人造棉。检验淀粉水解程度的方法(1)水解液 中和液用 NaOH溶 液 中 和 银 氨 溶 液水 浴 加 热有银镜产生:淀粉已经水解无银镜产生:淀粉未水解(2)水解液 碘 水例 6 某学生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情况。7方案甲: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尚未水解。 稀 硫 酸 加 热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碘 水 方案乙:淀粉液 水解液 无银镜现象。 稀 硫 酸 加 热 银 氨 溶 液 水 浴 加 热结论:淀粉尚未水解。方案丙
14、:淀粉液 水解液 中和液 有银镜现象。结论:淀粉已经 稀 硫 酸 加 热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银 氨 溶 液 水 浴 加 热水解。方案丁:淀粉液 稀 硫 酸 加 热结论:淀粉部分水解。根据上述操作现象,回答设计、结论是否正确。然后简要说明理由。(1)甲方案_。(2)乙方案_。(3)丙方案_。(4)丁方案_。答案 (1)设计和结论都不正确。设计不正确是因加入 NaOH 溶液呈碱性后,加入 I2,I 2与NaOH 溶液发生反应,没有 I2存在,不能证明淀粉是否存在;结论不正确是因为若淀粉部分水解,溶液中也会有淀粉存在(2)设计和结论都不正确。因为在酸性条件下,加入的银氨溶液被破坏,不能与葡萄糖
15、发生银镜反应。按方案乙的设计,无银镜现象,淀粉可能是完全水解,也可能是部分水解或尚未水解(3)设计和结论都正确。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有银镜现象,说明淀粉已水解生成了葡萄糖(4)设计和结论都正确。按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溶液变蓝又有银镜现象,说明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淀粉部分水解解析 在具体设计实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在检验葡萄糖存在时,加银氨溶液之前,要加碱中和溶液中的硫酸,否则银氨络离子要被破坏;二是检验淀粉存在时,不能是碱性溶液,因为碘能与 NaOH 反应,因此水解液可以直接加碘水检验,不必先中和。若淀粉水解完全时,则在溶液中加入碘水,溶液不会出现蓝色;若淀粉尚未水解时,则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
16、热,溶液不会出现银镜反应;若淀粉部分水解,则既要用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又要用银氨溶液检验葡萄糖的存在。【考点】淀粉的水解反应8【题点】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规律方法 (1)由于糖类水解常用无机酸(一般是稀硫酸)作催化剂,检验水解产物之前,必须先加碱中和酸,以免硫酸与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悬浊液反应,导致实验失败。(2)用 I2检验淀粉时,应直接取水解后的混合液加碘水。若取中和液加碘水,因 I2与 NaOH溶液反应影响淀粉的检验。糖类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1根据糖类的定义,下列物质中属于糖类的是( )ACH 2OH(CHOH)2CHOBCH 3CH(OH)CH2CHOCD答案 A解析 根据
17、糖类的定义可以看出,A 项是多羟基醛属于糖类;B 项是单羟基醛,C 项是多羟基酸,它们均不属于糖类。【考点】糖类的组成与结构【题点】糖类的分类与依据9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足量 NaOH 溶液后,再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可观察到产生黑色沉淀B向米汤中加入含碘的食盐,观察是否有颜色的变化,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C向蔗糖的水解液中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有葡萄糖的生成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用 NaOH 溶液中和并做银镜反应实验,检验淀粉是否水解答案 D解析 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氧化亚铜;遇
18、淀粉变蓝是碘单质的性质,不能用米汤检验含碘食盐中是否含碘酸钾;葡萄糖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时应在碱性条件下;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后再用 NaOH 溶液中和并做银镜反应实验,若产生银镜则证明淀粉发生水解。【考点】糖类的性质【题点】糖类的检验3下列选项中,都不能与 Ag(NH3)2OH 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一组是( )福尔马林 甲酸 甲酸乙酯 乙酸甲酯 甲酸钠 醋酸 葡萄糖 蔗糖 麦芽糖A BC D答案 B解析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其结构中必须含有CHO,而 B 中三种物质的结构中都不存在CHO,所以不能发生银镜反应。【考点】还原性糖的特征反应【题点】还原性糖的银镜反应4淀
19、粉经过下列变化:淀粉 单糖 酒精 乙烯 草酸(HOOCCOOH),在该变化过程中,下列反应类型一定没有涉及到的是( )加成反应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 水解反应 酯化反应 加聚反应A BC D答案 B解析 淀粉 单糖(葡萄糖),水解反应(取代反应);葡萄糖 酒精( 6H12O6 2H6OC0 C 2 10O2),氧化还原反应;酒精 乙烯,消去反应;乙烯 1,2二溴乙烷,加成反应;C 4 1,2二溴乙烷 乙二醇,水解反应(取代反应);乙二醇 乙二醛 乙二酸,氧化反应。【考点】糖性质的综合【题点】糖性质的综合5某同学称取 9 g 淀粉溶于水,测定淀粉的水解百分率,其程序如下:(1)
20、各步加入的试剂为A_,B_,C_。(2)加入 A 溶液而不加入 B 溶液是否可以_(填“可以”或“不可以”),其理由是_。(3)当析出 1.44 g 砖红色沉淀,淀粉的水解率是_。答案 (1)H 2SO4 NaOH 新制 Cu(OH)2悬浊液 (2)不可以 醛基与新制 Cu(OH)2悬浊液的反应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发生,因此需要加 NaOH 溶液中和 H2SO4 (3)18%解析 (1)淀粉水解产物检验的流程如下:淀粉 混合物 中和液 砖红色沉淀,故 A、B、C 分别为 稀 硫 酸 NaOH 新 制 CuOH2悬 浊 液 H2SO4、NaOH、新制 Cu(OH)2悬浊液。(2)若不加 NaOH
21、 中和硫酸,则硫酸与 Cu(OH)2反应,最终不能得到红色沉淀。(3)(C6H10O5)n nC6H12O6 nCu2O162 n 144 nm 1.44 g162nm 144n1.44 gm1.62 g则淀粉的水解率为 100%18%。1.62 g9 g【考点】多糖的水解【题点】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11对点训练题组一 糖类的组成与结构1现有下列物质:纤维素 甲酸甲酯 淀粉 甲醛 丙酸 乳酸() 乙二醇 乙酸。其中符合 Cm(H2O)n的组成,但不属于糖类的是( )A BC D答案 B解析 不属于糖类的有,其中符合 Cm(H2O)n组成的有。【考点】糖类的组成与结构【题点】糖类的分类与依据2下列
22、各项中的两种物质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 B蔗糖和麦芽糖C甲醛和乙醛 D淀粉和纤维素答案 D解析 A 项和 B 项中的物质的分子式分别相同,但结构式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C 项中的甲醛和乙醛结构相似,分子内都含有醛基,组成上相差一个 CH2,属于同系物;D 项中的淀粉和纤维素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考点】糖类的组成与结构【题点】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题组二 糖类的化学性质与应用3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其对应的性质中不正确的是( )A与钠反应放出氢气B可与乙酸发生取代反应C能发生银镜反应D可使小苏打溶液冒出气
23、泡答案 D解析 葡萄糖含有羟基,故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也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无羧基,所以不与 NaHCO3溶液反应。【考点】糖类的化学性质与应用12【题点】葡萄糖的性质4(双选)有关麦芽糖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麦芽糖易溶于水,有甜味B麦芽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1 mol 麦芽糖水解得到 1 mol 葡萄糖和 1 mol 果糖D麦芽糖和蔗糖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 BC解析 1 mol 麦芽糖水解生成 2 mol 葡萄糖;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是一种还原性糖;麦芽糖和蔗糖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考点】糖类的化学性质与应用【题点】麦
24、芽糖的性质5下列关于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而其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方案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操作顺序:B验证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操作顺序:C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D验证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的操作顺序:答案 D解析 糖类是否属于还原性糖,可通过银镜反应加以证明。银镜反应应该在水浴中进行加热,故不能选择,同时考虑到银镜反应的发生应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故蔗糖水解后应先加碱中和过量的酸,才能进行银镜反应,综上所述,选 D。【考点】糖类的化学性质与应用【题点】还原性糖的检验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3A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C蔗
25、糖、淀粉、油脂及其水解产物均为非电解质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 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 Cu(OH)2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产生,证明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答案 B解析 遇 I2显蓝色是淀粉的特性,碘水中有 I2,因此淀粉遇碘水变蓝,纤维素则不变蓝;食用白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分子式为 C12H22O11;蔗糖、淀粉、油脂都能水解,蔗糖水解产生葡萄糖和果糖,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油脂水解产生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只有高级脂肪酸是电解质,其余都是非电解质;淀粉水解产生葡萄糖,检验淀粉已水解实际是检验葡萄糖的存在,应在碱性环境中与新制 Cu(OH)2悬浊液或银氨溶液反应,选项中稀 H2S
26、O4是淀粉水解的催化剂,溶液呈酸性,加入新制 Cu(OH)2悬浊液会发生中和反应。【考点】糖类的化学性质与应用【题点】糖类的化学性质与应用7乙醇、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A金属钠 B石蕊溶液C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DNaHCO 3溶液答案 C解析 Na 与乙醇、乙酸、葡萄糖均能反应放出氢气,Na 不能将它们区别开来;只有乙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色,石蕊溶液不能区别乙醇和葡萄糖;NaHCO 3溶液只与乙酸反应放出 CO2气体,不能区别乙醇和葡萄糖;新制 Cu(OH)2 悬浊液与乙醇加热到沸腾无砖红色沉淀生成,而与葡萄糖溶液加热到沸腾有砖红色沉淀生成,新制 C
27、u(OH)2溶于乙酸,溶液显蓝色,故 C项能区别三种物质。【考点】糖类的化学性质与应用【题点】简单有机物的检验8下面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索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的一组实验:将下列四种液体分别取 2 mL 先后加入到盛有 2 mL 的新制 Cu(OH)2悬浊液的试管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液体 葡萄糖溶液 乙醇 甘油(丙三醇) 水实现现象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根据上述实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14B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C葡萄糖的
28、分子式为 C6H12O6D葡萄糖分子碳链呈锯齿形答案 B解析 本题一定要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四个选项的叙述均正确,但据所得的实验现象只能推断出 B 是正确的。【考点】糖类的化学性质与应用【题点】多羟基醛的检验题组三 糖类性质的综合9关于淀粉与纤维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B两者实验式相同,通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两者都属于糖类,且都没有甜味,与新制 Cu(OH)2共热都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D两者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但纤维素却不能答案 B解析 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A 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尽管通式
29、均为(C 6H10O5)n,但由于 n 值不同,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B 项错误;C、D 两项正确。【考点】糖类性质的综合【题点】淀粉、纤维素的性质10有机物 X 能实现下列转化,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有机物 X CH 2OH(CHOH)4CHO 有机物 Y CH 3CHOA有机物 X 可以是淀粉或纤维素B有机物 Y 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一定发生消去反应C有机物 Y 乙醛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有机物 X 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可知,有机物 X 可以是二糖或多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后,再分解为乙醇,乙醇被氧化为乙醛。乙醇在浓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加热至不同温度,可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乙烯的反
30、应,也可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的反应,故 B 错误。【考点】糖类性质的综合【题点】糖类性质的综合11糖原(C 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和肝糖。下列关于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15A糖原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B糖原、淀粉、纤维素属于同系物C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D糖原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答案 C解析 糖原属于多糖,也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分子中的 n 值不同,所以糖原与淀粉和纤维素不属于同分异构体;多糖不具有还原性。【考点】糖类性质的综合【题点】多糖的性质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 C6H1
3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淀粉、纤维素和油脂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D肌醇 与葡萄糖 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 C6H12O6,满足 C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答案 A解析 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B 项错误;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C 项错误;糖类化合物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肌醇属于醇,不属于糖类化合物,D 项错误。【考点】糖类性质的综合【题点】糖类性质的综合综合强化13某学生进行蔗糖的水解实验,并检验水解产物中是否含有葡萄糖。他的操作如下:取少量蔗糖加适量水配成溶液;在蔗糖溶液中加入 35 滴稀硫酸
32、;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实验结果:没有银镜产生。(1)其原因是_(填字母)。A蔗糖尚未水解B煮沸后的溶液中没有加碱中和作为催化剂的酸C加热时间不够D蔗糖水解后的产物中无葡萄糖(2)正确的操作是_16_。答案 (1)B (2)待煮沸的溶液冷却后加入适量的 NaOH 溶液使溶液呈碱性,再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进行实验解析 蔗糖在稀硫酸中加热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葡萄糖分子中含有CHO,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本题没能出现银镜的原因是未加中和稀 H2SO4的碱。【考点】糖类的水解【题点】蔗糖的水解反应14(2018溧水高级中学高二期末)糖尿
33、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紊乱导致的代谢紊乱综合症,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长期摄入高热量食品和缺少运动都易导致糖尿病。(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C 6H12O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葡萄糖属于碳水化合物,其分子式可表示为 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中含 6 个 H2OB糖尿病人尿糖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C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2)木糖醇CH 2OH(CHOH)3CH2OH是一种甜味剂,糖尿病人食用后血糖不会升高。请预测木糖醇的一种化学性质:_。(3)糖尿病人不可饮酒,酒精在肝脏内可被转化成有机物 A。A 的有关性质实验结果如下:.
34、通过样品的质谱测得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核磁共振氢原子光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同效氢原子给出相同的峰值(信号),根据峰值(信号)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乙醇(CH 3CH2OH)有三种氢原子(图甲)。经测定,有机物 A 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将 A 溶于水,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试写出 A 的结构简式:_。(4)糖尿病人宜多吃蔬菜和豆类食品。蔬菜中富含纤维素,豆类食品中富含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字母)。A蛋白质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且都不溶于水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区别合成纤维和羊毛C人体内不含纤维素水解酶,人不能消化纤维素,因此蔬菜中的
35、纤维素对人没有用处17D紫外线、医用酒精能杀菌消毒,是因为它们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E用天然彩棉制成贴身衣物可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副作用(5)香蕉属于高糖水果,糖尿病人不宜食用。乙烯是香蕉的催熟剂,它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BCD (2)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或其他合理的答案均可) (3)CH 3COOH (4)AC (5)CH2=CH2Br 2 CH 2BrCH2Br解析 (1)葡萄糖的化学式为 C6H12O6,不含有水,A 项错误;葡萄糖中含有醛基,醛基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B 项正确;葡萄糖在人体内会发生氧化反应放出能量,为人体提供需要
36、的能量,C 项正确;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D 项正确。(2)木糖醇中含有羟基,羟基能发生酯化反应。(3)核磁共振氢谱中有几个峰就有几中氢原子,图乙有 2 个峰,说明有 2 种氢原子,将 A 溶于水,滴入石蕊试液,发现溶液变红,溶液呈酸性,说明含有羧基,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60,604515,另一个基团为甲基,A 为 CH3COOH。(4)蛋白质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10 000 万以上,部分蛋白质可溶于水,如血清蛋白、酶等,A 项错误;羊毛是蛋白质,因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特殊气味,所以可用灼烧来鉴别合成纤维和羊毛,B 项正确;人类膳食中的纤维素主要来源于蔬菜和粗加工
37、的谷类中,虽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有促进肠道蠕动,利于粪便排出等功能,C项错误;细菌的成分是蛋白质,紫外线、医用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能杀菌消毒,D 项正确;天然彩棉对人体无不良反应,用天然彩棉制成贴身衣物可减少染料对人体的副作用,E 项正确。(5)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1,2二溴乙烷,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考点】多糖的水解【题点】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15为了检验淀粉水解的产物,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淀 粉 液 试 剂 1 水 解 液 试 剂 2 混 合 液 新 制 的 CuOH2 砖 红 色 沉 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 1 为 20%的 H2SO4溶液,其作用是_。(2)
38、试剂 2 为_,其作用是_,使检验水解产物的实验得以顺利进行。(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为检验淀粉液是否已完全水解,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则证明淀粉未完全水解的现象是_。(5)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加入试剂 2 而直接加入试剂 3,能否实现实验目的_(填”能”18或”否”),若不能,其原因是_。答案 (1)作催化剂(2)氢氧化钠溶液 中和作催化剂的硫酸(3)(C6H nH2O nC6H10O5n淀 粉 稀 硫 酸 12O6 葡 萄 糖(4)溶液显蓝色(5)否 硫酸能溶解 Cu(OH)2而使实验失败解析 (1)淀粉的水解过程,必须加入稀硫酸作催化剂,加快淀粉的水解反应速率。(2)稀硫酸能够与氢氧化铜反应,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应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3)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完全水解生成葡萄糖,水解方程式为(C 6H nH2O nC6H10O5n淀 粉 稀 硫 酸 12O6 葡 萄 糖(4)淀粉遇碘显蓝色,据此可以检验淀粉是否完全水解,方法为取少量水解液于试管中,加入碘水,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淀粉未完全水解。(5)如果不加入氢氧化钠中和催化剂稀硫酸,由于硫酸能溶解 Cu(OH)2而使实验失败,无法达到实验目的。【考点】多糖的水解【题点】淀粉水解程度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