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鸿门宴里项羽的作文篇一:鸿门宴人物写作运用示例满分作文中考满分作文:乌江水. 霸王情乌江水的澎湃涛声依旧清晰可辨,它不停地翻滚着,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无尽的霸王情(用拟人化的手法,用乌江水的涛声写含情地表达出诉说的真情。这样的开头生动引人。 )项君之力拔山兮,孤水无奈草萋萋,垓下虽败威尤在,何故弃骓哭虞姬?(用诗句赞美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 他终于突出重围,满身伤痕,身边的弟兄又少了。夕阳静静地挂在天边,很沉,很沉。 (项羽重抖精神,突出了重围,用夕阳衬托战场的凄冷以及心情的沉重。 )夜悄悄地来了。他和他的马儿孤寂地站在冰冷的乌江岸边。秋风撩起了他散乱的头发,也吹皱了一池乌江水。 (秋风吹散
2、头发,吹皱乌江水从侧面烘托了项羽内心的凄凉。 )他那刚毅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忆起年少时叔父说过的一句话:“为一个人牺牲千千万万个人,同为千千万万个人牺牲一个人一样是不对的,但你必须做出选择。 ”是啊,就在今晚。他回看不远处的营帐,那里有他曾经的辉煌和如今的颓败。他不忍再想,只是用手轻抚着身边马儿的鬓毛,望着这依旧清澈的乌江水,自己的虎目竟有些发胀的感觉,连忙把头扭向一边(乌江边,项羽进行着思想上的斗争,情感细腻,想起叔父的话,想起过去的辉煌,拍着乌骓马,望着乌江水,这些都生动地体现着项羽的心理活动。 )流星能划亮漆黑的夜空,小水滴也同样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听到了天下百姓无尽的哀鸣,他立下豪情壮语
3、。用血腥的十指抚万峰之峦为琴,援千河之水为音,引领八千江东雄兵,走上反秦之路,打破王军。他有巨鹿破釜沉舟的英雄气概,又有鸿门宴不杀刘邦的大仁大义,当他发现自己的辉煌竟是以百姓的痛苦为代价时,向刘邦建议:“世上匈匈数岁者,徒以二人者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雄雌,毋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可怜如此忠义,换来的却是小人的十面埋伏(项羽回忆了他的反秦之路,称霸之途,显示其英雄气概;鸿门宴不杀刘邦显示其仁义之心;向刘邦的建议反思出是二人给百姓带来的灾难,更见其忠义之至。 )乌江上漂来了一叶小舟,那是乌江亭长。霸王犹豫了,他听到了乌江潺潺的流水声,他摇摇头,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更无法留弃身边的弟兄。 (亭长要其过
4、河,重整旗鼓,但他感觉对不起身边弟兄江东父老。可见霸王之仁义。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她对他说:“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他便看着她举剑抹向自己雪白的粉颈,眼睁睁地,酒力发作,他无能为力,第一次觉得眼前的颜色竟是如此的刺目,它曾经从敌人的脖颈中喷涌而出,如今却染红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翠玉黄衫。浑浊的流水寂无声息地滑落(霸王不仅有霸气的一面,更有人间爱情。霸王别姬,用虞姬的鲜血来表现霸王的柔情。 )敌人如潮水般压了过来,他将乌骓马推上木筏,静静地说道:“来世,仍是兄弟。 ”便起身冲向敌人。通过层层血海。他看到自己的乌骓马竟驶过了无底的乌江,看着身边的兄弟一个个倒下。他明白了,巨鹿和垓下
5、,于身前身后又有何区别,楚河汉界,原本不过一盘棋。 (对人有情,对马亦然。巨鹿之战、垓下之围无论胜负皆要牺牲兄弟,都让霸王心痛。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他做到了,他无悔于自己,流着眼泪,含笑举起了手中的剑(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终于决自吻乌江。成就其英雄美名。 )乌江的流水还是那么澄澈,或许也只有它才能读懂这一切,它似乎不停地在喊:霸王,你拔剑挥动的姿影,依然是气盖山河的铿锵姿影;霸王,你头颅运行的曲线,依旧是气贯长虹的优美曲线(照应开头,高度赞颂了霸王的英雄气概,虽败犹荣。)点评:一、用乌江水诉说霸王情,把人带入到当时的情境中,滔滔江水诉说着他面对乌江的抉择,表现其内心活动,这是痛苦
6、的,然后回忆了项羽的反秦之路显示其英雄气概,鸿门宴上放走刘邦及向刘邦的建议都显示其大仁大义,不渡乌江是因为无颜面对家乡父老,可见高尚的人格精神。除去英雄面,刘邦还有着对自己心爱的女人的柔情,面对虞姬的自刎,项羽心痛至极。最后回忆了他不愿再看到兄弟们的被屠戮,而选择了自刎乌江。该文全面展示了项羽的精神人格。二、文章表达重点突出,在每一部分都能突出其深刻的情怀。如霸王别姬一段,着重描写了他眼睁睁地看着其鲜血而无奈的心理,突出了其痛失爱姬极度痛苦的的心情。三、选材全面,可见作者有着深厚的历史知识。四、情感真挚,诉说中充满着豪情。五、首尾呼应,结构完整,主题突出。篇二:鸿门宴作文素材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
7、项羽篇一、 人物简介项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西)人,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楚国将门后裔,楚亡后,他随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今江苏苏州) 。秦二世元年(前二 0 九)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二十四岁的项羽,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 ,自刎而死。与之有关的成语故事有:取而代之、先发制人、破釜沉舟、以一当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沐猴而冠、四面楚歌等。(一) 、性格特点:1、少怀壮志,志向远大,不甘为人下(1 )少时聪明,但学写字和剑法都没能坚持。结果被叔父项梁责
8、备,就满不在乎地说出了:“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和万人对敌的本领。 )的豪言,令项梁很高兴,遂教其兵法。从其豪言中可以看出,项羽并不甘为人下,要一鸣惊人。(2 )秦始皇巡游会,项羽与父同去观看,发出“彼可取而代也”(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的惊人之语。吓得项梁忙掩其口,警告他不要乱说话。此即成语取而代之的故事由来。他年纪轻轻就可以说出这样的话,而项羽最终尽管统治地位不长久,但也的确带领起义军灭了秦朝。他在摧毁秦王朝暴虐统治的斗争中,立下不可磨灭的功绩。(3
9、 )当会稽守通向项梁表达了希望先发制人揭竿反秦,以免后人受制于人的时候,不甘为人下的项梁和项羽就马上把他杀了,接收了他的部下,自己登上领导者的地位,组织反秦。2、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以诚待人。(1 )在攻占黄城后,他听取了外黄城十二三岁小孩子关于收取民心的建议; (2)鸿门宴上,对樊哙的“闯宴”大度且容忍,只因欣赏樊哙的英武气质;(3 )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对于刘邦划分鸿沟,约定中分天下的和解条约都信以为真并努力维持。3、勇猛无敌(英勇善战)(1 )身材魁梧,又有才能勇气,吴中的年青人,都很敬畏他。(2 )项羽“身长八尺,力能扛鼎” ,有拔山盖世的勇力(“力拔山兮气盖世” ) 。正是由于这一点,
10、使它在追随叔父项梁的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项羽正是靠着他所向披靡的勇力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节节取胜,夺得了西楚霸王的统治地位,最终登上了权力的顶峰。(3 ) (项羽与敌将对阵,经常只要嗔目视之,就令敌将闻风丧胆。 )楚汉双方在广武对峙时,项羽派出三名壮士向刘邦挑战,结果都被刘邦的射手楼烦射死。项羽一怒之下拍马出阵, “嗔目叱之” ,竟吓得楼凡“目不敢视,手不敢发” ,拔马逃回军中。(4 )救赵是最好的体现。巨鹿之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九战九捷,大破秦军,秦将苏角被毙,王离被活捉,涉间不降,自焚身亡,章邯向南溃逃,项羽取得了巨大胜利,奠定了项羽在反秦历史上的地位。也充分体现了项羽的骁勇善战。秦二世二年冬
11、十月,楚王派卿子冠军率军援赵,宋义行军至安阳,便安营扎寨,整四十天按兵不动,项羽请战,宋义拒绝并说:“夫披肩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连策,功不如义。 ”之后仍旧“饮酒高会”而不顾“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项羽怒不可遏,便于“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 。随后派英布,蒲将军率两万兵救巨鹿,但“战少利”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甄,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巨鹿之战。(5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的逃亡途中,汉将杨喜穷追不舍,项羽勒马回首,竟吓得杨喜人仰马翻,兵退数里。(6 )垓下失败后,他引兵东向逃到东城时,只剩二十八骑,而汉兵有数千人之多。项羽将仅有
12、的二十八骑分为四队,鼓动余部做最后拼杀,向四面突围。他身先士卒,率先冲向汉军,斩杀将军数十百人。最后,项羽退至乌江,江上有一船可渡河而逃,但他因当年率西击秦军的江东八千子弟没有一人生还,竟不肯渡江。赠出乌骓马后又与汉军展开搏斗,相继杀死数百人。最终身负重伤,对乌江自刎而死。这突出他勇猛刚毅的英雄气概,不愧为一代豪杰,李清照有诗云:“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对项羽最好的评价,垓下之战,即使项羽后来只剩下二十八骑,面对汉军几千骑,仍毫不畏惧,只丢失两骑,就把对方杀了几百人。4、重情重义(有恭敬慈爱仁者之心)(1 )垓下之围中,项羽“夜闻汉军四面楚歌 ”大为惶恐,项羽
13、面对其随军宠妾虞姬和心爱的乌骓马,不禁感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呜喑悲慨,凄凉动人,这是项羽本人面对自己经历和面对失败的心路写照,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千古有心人莫不下涕。歌声在铁马寒风,夜月刁斗的军营中回荡,令人伤感唏嘘!情不深无以至此!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在战场勇猛杀人如麻以外深情至切的另外一面。此时的项羽不再是杀人不眨眼的暴君,也不是意气风发的英雄,他只是一个真情流露的男儿。他用情之深之真,在他英雄的身份之上更让人唏嘘不已。他和虞姬的爱情也传唱至今。英雄末路的悲凉和爱情的凄美共同造就了这千古姻缘,让人难以忘怀!(2 )项羽也“项羽为人,恭敬
14、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项羽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饮食。 ”他不杀刘邦,也不杀其父亲和妻儿。(3 )在垓下之围中,他悲歌辞美人,意气慷慨; (4)在乌江畔,他马赠亭长,情调悲凉, (5)自刎而死,为仇者成“德” 。 5、侠骨柔情、优柔寡断(妇人之仁)(1) 对于谋士范增,虽尊为亚父,但是屡屡不采纳他的意见,气得范增说“竖子不足与谋” 。 鸿门宴中,项羽私自改变向刘邦进攻的决定,同时对范增在席间屡次劝他杀死刘邦的暗示不表态(“默然不应” ) ,致使刘邦最后逃离鸿门,丧失除掉自己这一劲敌的机会。(2)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开始他接受范增的建议要“击破沛公军” ,可是听了项
15、伯的三言两语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还同意刘邦前来谢罪。堂堂一军统帅,做事却“风吹墙头草”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不能说不是项羽的个人悲哀。而项庄舞剑,项伯以“身翼蔽沛公”时,项羽却一味地姑息纵容,范增的计划因此再度落空,后来樊哙闯了进来,将项羽大骂了一通,按理说樊哙没有资格进会场,况且还带兵器,项羽应对他的擅闯宴会应予制止,但项羽并未将樊哙逐出。不料项羽非但没有发怒,反以欣赏口气连呼“壮士” ,对他赐酒赐肉,礼待有加,使得后来刘邦有可能在樊哙等人的保护下金蝉脱壳、逃之夭夭。放过了一个绝妙的机会。尤其是樊哙借项羽“复能饮乎”的发问,指责项羽席间舞剑“欲诛有功之人” ,项羽“未有以应” ,而且非但不怪罪
16、樊哙的放肆无礼,反而赐坐。 (仁慈软弱,缺乏原则性)(3) 鸿门宴上,根本没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以为杀之无益;而刘邦亲自来请罪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认为杀之不武。(4) 鸿门宴上沛公逃席却安然接受刘邦的礼物(“置之坐上” ) 。(与范增对比:“置之地,把见撞而破之” )(5) 项庄舞剑意图寻机杀刘邦时,项伯不奏请,亦擅自舞剑,并暗中保护刘邦。项羽对此睁只眼闭只眼,未对项伯的行为加以制止。6、自矜功伐(骄傲自大)(1 )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 ,触犯了他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2 )宴会上的座次安排,违犯了宾为尊,主为次的原则,项王、项伯最上位,范增第二,刘邦再次,张良侍
17、坐。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西向坐;张良西向侍。 ”)7、不善用人(1 )在用人原则上,苛礼唯亲,项庄、项伯都是他的族亲。(2) 在用人态度上,刚愎自用,多疑嫉才,所以很多原来是项羽麾下的将领后来都投向刘邦。如陈平、韩信,尽管他们有惊世之才,但项羽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只将他们分配到地方做小角色,大材小用,最后两人都投奔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臣谋士,夺取天下的有力棋子。他看不起出身无赖的韩信,当韩信投奔他时,只给他做了个肩戟侍卫的郎中。韩信曾“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无奈之下,韩信投奔刘邦,并在萧何的竭力推荐下达到重用,成为三杰之一。陈平也是这样,他出身寒门,既无资力
18、可凭,又无声望可恃,仅是一个“好读书”的穷书生,当他往归项羽时,项羽并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尽管他有“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的奇才,项羽却不能用,也尽管他有“击降殷王”之功,项羽不仅不予重用,反而“将诛定殷者将吏” (史记;陈丞相世家 )这就使得陈平在项羽麾下不仅不能谋得存身立命之地,还有丢掉脑袋的危险,“陈平惧诛”只有偷偷地逃走投奔了能用人的刘邦,并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纵观他为刘邦出的六计:一是捐金行反间计,离间项羽和锺离昧;二是用恶劣菜蔬进食楚使,离间项羽和范增;三是夜出妇女,解荥阳围,实是帮刘邦逃出荥阳;四是潜蹑帝足,请封韩信为齐王,以安定天下;五是伪游云梦,抓韩信;六是救出白登,让刘邦脱
19、离匈奴人之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平的奇才,如此贤良,项羽却因其偏见和高傲而不能用,败局已经很明显了。一个成功的帝王他可以没有卓越的才干,但一定要有识人用人的才华。刘邦之所以得天下,而项羽之所以失天下,究其原因,刘邦说:“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餽,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汉书;高祖本纪 )这足见一个帝王能否用人,善于让人才尽其所用,是十分重要的。能否正确用人,根本原因在于他对世界的认识,对个人关系的认识,在于他的时间经验和策略思想,同
20、时,还在于他的心胸之广狭,换句话说,还在于用人者的不同性格。因项羽出身贵族,所以他身上有贵族的骄傲和偏见,他看不起出身无赖的韩信和出身寒门的穷书生陈平,这就使得韩信、陈平在项羽麾下不仅不能谋得存身立命之地,投奔了能用人的刘邦,并成为刘邦的重要谋臣。若项羽可以谦虚些,放下他贵族的骄傲,历史会不会改写很难断定,但至少可以断定他绝不会败得那么悲惨。刘邦用人则正与项羽相反,刘邦是地痞流氓出身,没有那么多的偏见和傲慢,他的信念就是于己有用的都接受,一视同仁,心胸宽广。是贵族出身的张良也罢,无赖出身的韩信也罢,只要你有才他都会用,而且能让人尽其全才。王符在潜夫论#8226;本政中论刘邦用人:“苟得其人,不
21、患贫贱;得其才,不嫌名迹。 ”真是一语点中要害。项羽和刘邦抱有不同的人才观(项取人以名以尊,形成亲亲尊尊的人才观;刘取人以实以贤,形成尚贤任能的人才观) ,执行了相反的用人政策(刘虚己听人,放手用人,赏不移时;而项刚愎自用,信谗多疑,忘功寻过) ,用人得失是楚汉战争胜败的关键。在用人原则上,刘唯才是举,项苛礼唯亲;在用人态度上,刘自明听人,项刚愎自用;在用人政策上,刘宽容诚信,项多疑嫉才。所以刘邦本身并不一定具有超人的文武之才,却能取众才用众智,项羽虽武艺出众,勇猛过人,但他用人有失无得,既不能尽己人才,更不能尽人之才,这是汉胜楚败的主要原因。8、做事轻率项羽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 ,触犯了他
22、的尊严,所以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待他来处理之后,便放弃了进攻杀刘的打算。9、残暴不仁(1 )项羽入关以后,大肆掳掠。不但杀掉了已经投降过的秦王子婴,面且还在咸阳城内大肆烧杀抢掠,火烧宫殿(特别是火烧阿房宫) 。在秦都咸阳,坑杀秦降卒 20 万,把虏掠来的财宝美女带归彭城。 “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这么明显的强盗行径,无怪乎后来令“秦人大失望” 。 (史记项羽本记 )【 对比】刘邦入咸阳后,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而且申明军纪,废除秦的严刑苛政,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去秦法 ,于是秦人大喜,争
23、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史记高祖本纪 ) 。(2 )项羽自立为王后,把都城由关中迁到彭城,提出“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 ”后听到别人对此批评他这是“沐猴而冠” (猕猴戴帽子,比喻本质不好却装模作样) ,就把那个说他的人斩了。(3 )杀掉了由项氏叙侄一手扶植起来的义帝楚怀王,楚怀王虽为傀儡,但他却是当时人民群众抗暴反秦的精神领袖,项羽的不义之举把自己搞得声名狼藉,在政治上空前的孤立。( 4)项羽进攻外黄,外黄因被彭越占领而不投降。数日,外黄投降后,项羽下令要将外黄年纪在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活埋。后来在一名十三岁的孩子的游说下才取消了这个残酷的命令。10、生性多疑亚父范增以 70 高龄跟
24、随项羽运筹帷幄,出谋划策,可谓是尽心竭力,忠心耿耿了,然而就是这样的忠臣也难以逃脱项羽的猜忌。公元前 208 年 4 月,刘邦在河南荥阳被项羽包围,这是继鸿门宴之后又一个消灭刘邦的大好时机,范增立即劝说项羽,要他急攻荥阳,正当项羽对此未置可否之时,刘邦的谋士陈平略施反间小计,就挑拨了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项羽由此开始怀疑和疏远范增,并拒绝采纳其正确建议,范增因此愤而出走,客死途中,项羽不但失去了一个消灭刘邦的天赐良机,而且失去了一位辅佐帝业的肱股之臣。二、项羽语录1.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彼可取而代也。3.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25、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 。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4.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 ) 5.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6.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谁人知之。 (成语:衣锦还乡) 三、他人评价 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认为: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包羞忍耻以求 卷土重来 .) 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
26、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咏项羽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赞扬项羽是个具有骨气的热血英雄)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没有穷追猛打彻底打败对手,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刘邦: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27、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 高祖本纪(刘邦认为,不能善用人才,是项羽兵败的致命原因。 )司马迁:(赞扬)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批评)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遂亡其国,自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岂不谬哉!选自史记 #8226; 项羽本纪项羽是一个血气方刚、有勇无谋的猛将,刘邦则是年已五十、老谋深算的干练政治家,最后是多谋善断的刘邦战胜了匹夫之勇的项羽(周
28、百鸣前引文) 。吴仰湘在详细分析项羽的个性心理时,认为项羽的个性是没落贵族阶层中盲目自傲,受打击后又一蹶不振的心理的体现,刘邦的个性则是新兴地主阶级为争权夺利不惜一切手段的心理的典型。四、简单评一下项羽之死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小时初闻项羽事迹甚时佩服。 “力拔山兮气概世”何等的壮伟,是何等的英雄!今日重看楚汉相争,心中有感,小女子之浅见。南征北战间,匆匆半生,胜多于败,四面楚歌时,最后的一战中,说天要亡他,他有胜的可能,如果他的心比刘邦狠,能够知人善用,会做人,加上他本身所拥有的优势,放眼当时天下,谁敌手?刘邦除了身边的良将几乎一无所有,但是就是那些良将,帮他把项羽
29、逼到四面楚歌的绝境,正是那是良将帮他建立了一个大汉皇朝。刘邦要身世无身世,要学问无学问,只是由一个市井小民发迹,碰上了乱世,仗着一身胆,赌了一场,利用时机赢了罢了。如果身边没有张良韩信陈平之辈,他至少是成不了气候的。可是项羽却有着妇人之仁,有刚愎自用之心,不听忠臣之言,反被刘邦用计离了君臣之心。项羽也不是没有残忍的一面,只是他没有残忍到底,所以让刘邦抓住了他的弱点,用其作为赌注赌了一把,最后赢了。后人说项羽英雄,而刘邦小人,从道德上来说,项羽死得光彩,刘邦活得卑劣;但从现实的政治角度来说,刘邦是个成功者,项羽只是一个失败者。现实不理会其他,只在乎成功或者失败。项羽的人格魅力,特别是自刎乌江之时
30、,到了极点,但我认为真正的英雄,能屈能伸,失败了有什么可耻的,大不了重头再来,东山再起!杜牧言“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可是他却自杀了,死得坦坦然然,没有任何留恋,只是觉得愧对江东父老。死要面子。在他金戈铁马的一生中,唯一的柔情,也许就是虞姬了。那位自始自终一直陪伴于他左右的美人,在最后也是先于他而去。唯一的柔情逝去,活着还有何意思?他的儿女情长,反倒成了英雄气短。五、项羽作文材料大总结 一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
31、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 “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
32、拔山兮气盖世”? 项羽欲学万人敌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项羽袒露心迹说:“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分析:成功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项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话题:“人生设计” “努力的过程与结果” 题乌江亭 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
33、,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这位一代枭雄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鉴戒。杜诗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侨,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该“包羞忍辱” ,这才是真正的男儿。三、四两句设想他当日如果能听取乌江字长忠告,重返江东,再整旗鼓,那么历史或许会改写。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
34、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但尤其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王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项羽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
35、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 “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2005 年全国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脸” ,百姓的字典里,它释义为“面子” ;英雄的视线中,它释义为“尊严” 。项羽曾经雄姿英发,豪情万丈,而乌江边的霸王,经受了四面楚歌的困扰,就为这一张“脸” ,痛别虞姬,江边自刎,遂成“鬼雄” 。脸没了,身何益?对于真正的英雄,命不足惜脸足惜!(2005 年高考江西卷以“脸”为话题。)刘邦听谏刘邦打进咸阳,进入皇宫,一看皇宫里尽是宝贝,又有上千的美女,便想在宫里快活。张良劝诫:“因为秦暴虐无道,您才能到这里来为天下百姓除害。我们应
36、该艰苦朴素反对奢侈才对。现在一进秦宫,就先讲享受,这不是助纣为虐,也来当秦皇吗?”刘邦接受了张良的意见,下令把秦宫封存起来,部队全部回到霸上扎营。拓展 刘邦之所以最终成就千古之伟业,除了善于纳言外,也与他的自律行为有关。 适应文题 “自律” “成功与失败”“纳言与成功”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 ,刘邦和项羽为争做皇帝,进行了将近四年的战争。战争初期,项羽在兵力上占优势。为摆脱劣势,刘邦采取了一些措施,注意收揽人心,制定“约法三章” ,重视人才,加上有富饶的关中作为根据地,刘邦于是逐渐由弱变强。而项羽则刚愎自用,不能昕取正确的建议,逐渐由优势变成劣势,以致四面楚歌垓下受围,最后被迫在乌江自刎。 如果立
37、足于整个战争这一角度,我们会得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一观点。 (2)如果从项羽这一角度去看,我们就会认识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 (3)如果我们站在刘邦这一角度分析他由弱变强的原因,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得民心者得天下。严格的纪律是胜利的保证。 要学会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善于运用人才。 六、与项羽有关的成语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在一人身上发生这么多的成语故事,实属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现辑之共赏。取而代之: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今江苏绍兴) ,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项羽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 ”只
38、此一语,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先发制人: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破釜沉舟:公元前 208 年,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项羽率兵前往解救。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以一当十: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 “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 ”秦损兵折将,项羽乘胜追击
39、,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鸿门宴的故事人人皆知,在此不妨赘述。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在鸿门(今陕西临潼附近)设宴招待刘邦。在宴会上,项羽的谋士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于是,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想借机刺杀汉高祖。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就出外召樊哙说:“现在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常在沛公。 ”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指斥项羽不守信义,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沐猴而冠:灭秦之后,项羽引军入咸阳,大肆烧杀,咸阳火三日不绝。谋臣劝项羽说:“关中山河四塞险阻,土地肥美,可以作为霸王之都。 ”而项羽以“富贵不归故里,如同夜间穿
40、锦绫走路,没有人知道”为借口加以拒绝。劝他的人感叹道:“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果真不假。 ”项羽闻听此言,就杀了说这话的人。四面楚歌: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项羽最终在“楚汉之争”中败下阵来,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南)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项羽大惊,见大势已去,率众杀出重围,逃至乌江边,因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 ,项羽有船不渡,自刎身亡。江东父老:“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和何面目见之?”霸王别姬: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一决雌雄:项羽言,
41、 “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 ” 拔山盖世:“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还有披坚执锐、分我杯羹、所向披靡等成语也都与项羽有关。以上成语典故均出自史记#8226;项羽本纪类别:作文素材 | 添加到搜藏 | 浏览(1616) | 评论 (1) 上一篇:转法国总统萨科齐欲掏腰包买兽.下一篇:高中作文素材积累项羽篇 最近读者:登录后,您就出现在这里。 以“项羽”为话题的优秀作文选辑 (1)乌江的饮泣读项羽本纪有感“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他的伟大似乎即在这绝不“一人还”的悲壮之中。谬矣!难道他的自刎就对得起江东父老?乌江亭是历史的见证,它亲眼目睹了霸王的乌江自刎。于此,项羽拒绝
42、了乌江给他的最后一次恩惠,给历史留下了一曲楚之悲歌。“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这是项羽最后的豪言。但老天真的要灭这位霸王吗?非也!如果上天真要灭他,那乌江水怎么会奔息在他的面前?最终,项羽用鲜血染红了历史。乌江水为他哭泣,他却“快哉快哉”而去。项羽的可悲在于死于自己的刀下,却把这些归咎于上天。悲夫!不难看出,项羽最终服输了。他没有勇气继续战斗下去。如果他有,为何不再过江东,东山再起。如果他有,为何不重整旗鼓,再战刘邦?“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难看出,项羽退却了。他以为兵败山倒, “无颜见江东父老”。 “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 ”他的伟大似乎即在这绝不“一人还”的悲
43、壮之中。谬矣!难道他的自刎就对得起江东父老?项羽是一块巨石,重棰之下崩溃了,再也无法复原;刘邦却是一根弹簧,重棰之下的确弯下了腰,但他知道什么叫反弹。最终,项羽不敌刘邦。滚滚的乌江水向东逝去,浪花淘尽英雄。历史长河中,又有多少个西楚霸王似的英雄啊!谭嗣同毅然放弃出逃,给历史留下“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言。殊不知,他的鲜血只能染红历史,却改变不了历史。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而如果他活下去,则会为推动中国历史做出贡献。前者与后者,他竟选择了“断头台”!越王勾践却没有上演历史的悲剧。尽管越国沦陷,几灭于敌手,但他没有选择以死谢罪,而是卧薪尝胆,最终灭吴。而如果当年越
44、王在失败后以死相谢,越国将永远推出了历史的舞台,怎么会复国呢?正如杜牧所言:“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 项羽,死不得其所! (2)我 能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缘于一个男儿对自我认识的太过偏激。当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我们的英雄惟有以从凋零生命之花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不能飞临乌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将血刃的剑。轻轻地告诉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
45、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枯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四面楚歌的凄凉,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东坡仰天一啸,生命之佩瑶瞬时飘溢出盈天漫地的磬香。我看到那飘飘白衣猎猎于萧萧风中,风度翩翩风情万种风华绝代。这位被林语堂先生誉为“不能为一”却“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一生颠沛流离的坎坷命运,便是一篇超越狭隘自我,演绎壮丽人生的辉煌篇章。篇三:鸿门宴关于项羽和刘邦的作文素材鸿门宴关于项羽和刘邦的作文素材话题 1:“悔恨”项羽,昔日的楚霸王,纵然有盖世神功也无法改变楚国破灭的事实。乌江旁,他已被敌军层层包围,空气中飘荡着象征繁盛的楚歌,悠远婉转。此刻,他刚毅无比的心
46、开始脆弱起来,看到四处躺着的无数兄弟,他懊恼曾经的刚愎自用,悔恨楚国的大好局势和弟兄的生命葬送在自己手里。怀着深深的自责,他把刀架在了自己脖子上,刹那间,血染红了乌江河畔,倒映着半边天空。残阳如血,楚歌依然哀婉缠绵。一个巨人倒下,却留给后人无限的感慨。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在垓下歌中流露出了几分哀愁,几分无奈。在我看来,他是充满棱角的多边形,纵使有豪迈的气概,称霸的壮志,却只能在四面楚歌之时放纵形骸,苍凉的歌颂只能让滚滚的乌江为之伴奏,又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他的锐气,他的突兀,他的彰显,让历史也惧怕三分。 “序八州而朝同列,吞二州而亡诸侯”的
47、始皇已将天下扰得惶惶不得终日,哪又容得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话题 2:“人生设计” “努力的过程与结果 ”题乌江亭 杜牧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注: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乌江浦。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秦朝末年,楚汉相争,最终以项羽垓下大败,自刎乌江而降下帷幕。后人总想透过历史的烟尘,剖析这位一代枭雄失败的原因,从中引出某些历史鉴戒。杜诗直截了当地
48、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因此,出色的战将自当胜不骄,败不馁,尤其是在受重创、陷绝境时,更应该“包羞忍辱” ,这才是真正的男儿。三、四两句设想他当日如果能听取乌江字长忠告,重返江东,再整旗鼓,那么历史或许会改写。杜诗在为项羽的失败同情、惋惜之余,又对他的刚愎自用,缺乏自知不无讽刺。但尤其为人激赏的是,诗人借题发挥,道出一个颇有积极意义的命题:百折不挠,才能成功。王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三、四两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杜牧未免太天真了,即使项羽真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王诗辛辣冷峻,抓住了人心
49、向背是胜败的关键这个根本,可以说是一针见血。他毫不留情地指出项羽失败的最根本原因,颇具政治家的眼光。项羽看着站在乌江边上的你,雄姿英发,豪情万丈。相信人们忘记了的是你四面楚歌的窘迫,铭记下来的是你的豪情、你的大度与你的痴情。江边自尽,是你的宽怀所致,所以人们只会记得你的宽厚, “鬼雄”之称无愧。人们铭记着你,难怪李清照要说“至今思项羽”了。(2005 年全国卷以“忘记和铭记”为话题。)功与过孰大?忘记失败的无奈,铭记英雄的身影。 “脸” ,百姓的字典里,它释义为“面子” ;英雄的视线中,它释义为“尊严” 。项羽曾经雄姿英发,豪情万丈,而乌江边的霸王,经受了四面楚歌的困扰,就为这一张“脸” ,痛别虞姬,江边自刎,遂成“鬼雄” 。脸没了,身何益?对于真正的英雄,命不足惜脸足惜!(2005 年高考江西卷以“脸”为话题。)脸与生命,尊严与生命的关系。赞同的是为了尊严可以放弃生命的英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