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79996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第3节 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声音的利用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8 小题,共 36.0 分)1.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增大 D. 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2.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声呐”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较远 B. 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煤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 “移动电话”是利用了次声波 D. 羽毛球撞击球拍的力和球拍对羽毛球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道路两旁的隔音板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2、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 太空舱中宇航员能直接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4.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中,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分辨蛙声和蝉鸣是依据它们发声的音调不同 C. 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 超声波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5. 影剧院及音乐厅的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蜂窝状,俗称燕子泥且四周墙壁挂呢绒帘幕,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 装饰的更美观 B. 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的响度C. 易于吸收声波,减弱反射的回声 D. 可改变音色,使声音更加

3、悦耳6. 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戴耳罩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波能传递信息,但不具有能量7. 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 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将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可以减

4、弱噪声9.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 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B. 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C. 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响度以及传播速度都不变D. 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10. 下列实例中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 倒车雷达发现障碍物 D. 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11. 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B.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核爆炸的方位和强度C.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

5、频率的关系D.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12.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低 B.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 D. 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13.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 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 高铁列车轨道采用无缝连接,减小了车轮与轨道碰撞时发出的声音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体育课上老师利用哨声来发出各种指令,说明了声音可以传

6、递信息14. 随州市广水一中物理老师程军涛在 CCTV 科技节目中展示了自制教具“用锡纸记录声音“,赢得了亿万观众的赞叹(如图) 对着纸纸筒唱歌,纸筒底部的振针在移动的锡纸上留下深浅不一的刻痕从而记录下声音。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振动发声重现歌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这是魔术节目,用障眼法使观众把“假的”当成了“真的”B. 利用声波是电磁波的特性和锡纸导电的特点,将声音电流记录下来C. 声波具有能量,响度越大刻痕越深D. 用显微镜仔细观察刻痕,刻痕里记录着歌词汉字15. 在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开启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 B. 蜡烛火苗抖动是因为声

7、音传播信息 C. 3抽出罩中的空气声音越来越大 D. 钢尺伸出的长度越长音调越高16. 北方的冬天,因为使用暖气,房间很干燥,很多家庭会使用图 4 超声波香薰加湿器。加湿器通过超声波产生雾气,能有效地扩散香味,让人在宽敞的房间充分享受香味的同时也增加了空气的湿度,点亮加湿器的小灯泡还能作为台灯照明。则( )A. 加湿器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B. 闻到香味是分子间存在斥力C. 产生的雾气是水蒸气 D. 雾的形成属于凝华17. 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 145dB 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

8、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高频声波的威力在于其比飞机飞得更快 B. “声波炮”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C. 发射器喇叭状外观能增大声音的音调 D. 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18. 关于声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定相同B. 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利用声能够传递能量C. 声纹锁在只有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调D. 乐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不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24.0 分)19. 如图所示,小文将一把长钢尺紧紧压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

9、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产生的。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逐渐缓慢,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用很大力拨动钢尺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钢尺此时发出的声音是_。20. 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这种仪器还能测距某次测车速时测速仪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 0.4s,当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_m,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理由是_ (空气中超声波速度 340m/s)21.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2s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m。22. 小明喜欢利用 iPad 听

10、歌,根据声音的_就判断出是哪位歌手,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说明声音能传递_。23. 行驶的汽车所获动力是由汽油机的_冲程提供的;汽车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可以_;汽车疾驰而过,地上的落叶“吸”向路中间这是由_导致的。24.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了声波能够传递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2s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30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25. 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侧位仪(如图所示) ,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_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水的深度是 6.75km,声

11、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500m/s,则侧位仪发出信号后需经过_秒才能接收到信号。这种方法_(选填“能”或“不能” )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26. 小敏在表演二胡时,二胡声是通过_传递过来的;小敏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27. 由于海水对电磁波的吸收比声波大得多,为减少通讯信号损失,科学家利用“潜龙二号”进行深海科考时,母船和“潜龙二号”的信号联系必须通过漂浮在海面上的信号中继器。(1)若信号中继器质量为 10kg,体积为 15dm3,当它漂浮在海面上时,露出水面的体积为_m 3 (g=10N/kg, 海水 1.010 3kg/m3)(2)当“潜龙二

12、号”在 4500m 深的海底进行科考时,它向海面正上方的信号中继器发出_(电磁波/超声波) ,中继器在_s 后可接收到该信号,然后由中继器再和母船联系。 (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00m/s,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为 2.25108m/s) 。428. 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 2s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31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29. 科学家们在对蝙蝠研究的过程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但他们意外地发现蝙蝠仍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

13、一点儿影响这是因为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_,并根据其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这说明了声音能够传递_30. 共享单车可以随时通过“刷卡”和“扫码”取车。 “刷卡”时,当卡靠近刷卡机时,仪器产生的磁场使卡内产生瞬时电流,卡再将信息通过卡内置天线发给刷卡机,刷卡过程是通过_传递信息;“扫码”时,二维码中的黑色图形_(选填“吸收”或“反射” )所有色光,手机发出“滴”的响声,提示扫码成功,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40.0 分)31.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湿衣服展开挂在衣架上晾晒会很快变干,这是什么道理?答:湿衣服展开挂在衣架上晾晒,这使衣服上水分的_加大,从而加快了水分的蒸

14、发,所以湿衣服很快就会变干(2)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春游时,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 1.5s 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离山崖大约是多少米?32. 一辆小汽车匀速沿直线公路向前方的隧道行驶,在距隧道口 740m 处鸣笛,司机经 4s 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求:(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2)汽车的行驶速度33.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超声波及其应用人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从 20Hz 到 20000Hz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许多奇异特性:空化效应-超声波能在水中产生气泡,气泡爆破时释放出高能量,产生强

15、冲击力的微小水柱,它不断冲击物件的表面,使物件表面及缝隙申的污垢迅速剥落,从而达到净化物件表面的目的。传播特性-它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够定向直线传播,根据这一特性可以进行超声探伤、测厚、测距、医学诊断等。(1)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_。(2)超声波能够清洗物件是因为声波具有_。(3)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利用超声波测定两山之间的距离,是由于_。(4)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l500m/s,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到接收回声所用时间为 4s,那么该处海洋的深度为多少米?(请写出计算过程)34. 2017 年 4 月 26 日,我国自行建造的航空母舰顺利下水,航母编队有多种

16、舰船及舰载机组成,执行多种作战任务。(1)飞行员发现航母渐渐远去,这是以_为参照物得到的结论。(2)飞行员在空中执行任务期间是通过无线电波(光波的一种)进行相互联系的,这种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光速相等,这种无线电波的速度大小是_m/s。(3)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_减弱噪声。(4)编队中的导弹护卫舰利用超声波-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当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2s 后收到从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已知当时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31m/s,此舰所在处的海底深度为多少?(5)当质量为 18000kg 的飞机停在航母甲板上时,轮子与甲板接触的总面积约为 1.5m2,试求此时飞机对甲板

17、的压强是多少 Pa?35. 如图所示,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科学家们为了探测某处海底的深度,在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用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 6s 接收到来自大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求:(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已知海水中声速是 1500m/s)(2)能否利用声呐技术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5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 3 节声音的利用同步练习(含答案)【答案】1. A 2. A 3. C 4. D 5. C 6. A 7. C 8. A 9. B 10. B 11. A 12. B 13. D 14. C 15. A 16. A 17. D 18. B 19. 振动;

18、次声波 20. 68;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21. 音调;1530 22. 音色;能量 23. 做功;传递信息;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24. 能量;1530;真空不能传声 25. 液体(水) ;9;不能 26. 空气;音调 27. 0.005;超声波;3 28. 音调;1531;真空不能传声 29. 超声波;信息 30. 电磁波;吸收;信息 31. 表面积 32. 解:(1)由 v= 可得,4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 声 =v 声 t=340m/s4s=1360m,因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 2 倍,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s 车 =2s-s 声 =274

19、0m-1360m=120m;(2)汽车的行驶速度:v 车 = = =30m/s答:(1)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 120m;(2)汽车的行驶速度为 30m/s 33. 高于 20000Hz;能量;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4. 飞机(或飞行员自己) ;310 8;人耳处 35. 解:(1)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t= 6s=3s,由 v= 可得,该处的海深:s=vt=3s1500m/s=4500m;(2)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月球附近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利用声呐技术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答:(1)该处的海深为 4500m,(2)不能;因为月面附近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

20、解析】1. 解:A、声音靠介质传播,若物体在真空中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耳就不会听到,故 A 错误;B、考场周围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B 正确;C、 “听诊器”能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 C 正确;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 D 正确故选 A(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物体发生振动;介质向外传声;良好的听觉器官;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有足够的响度;(2)减小噪音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此类题目是考查声音方面多个知识点的综合题

21、目,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点进行分析解答2. 解:A、 “声呐”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制成的,故 A 正确;6B、石油、煤和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 B 错;C、 “移动电话”是利用了电磁波传递信息的,故 C 错误;D、羽毛球撞击球拍的力和球拍对羽毛球的弹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 D 错。故选:A。(1) “声呐”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较远制成的;(2)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

22、属于可再生能源;(3) “移动电话”是利用了电磁波传递信息的;(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此题主要考查了超声波的应用、能源分类、电磁波的应用以及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掌握基本概念,并能够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是关键。3. 解: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A 错误;B、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而不是传递信息,故 B 错误;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 C 正确;D、太空舱中是有空气的,所以宇航员能直接对话,不能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 D 错误。故选:

23、C。(1)防治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在传播中、在人耳处;(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3)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可用来辨别不同的声音。(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本题考查了减弱噪声的途径、超声波的应用、声音特性的辨别、声音的传播条件等,属声学综合题。4. 解:A、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频率必须在 2020000Hz 之间,且响度达到 0dB 及以上,故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故 A 错误;B、分辨蛙声和蝉鸣是依据它们发声的音色不同,故 B 错误;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 C 错误;D、超声波能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24、,故 D 正确。故选:D。(1)人耳听到声音是有条件的,频率必须在 2020000Hz 之间,且响度达到 0dB 及以上,故物体振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2)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3)减弱噪声的措施有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4)声音能传递信息,能传播能量。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比较简单。5. 解:剧院及音乐厅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故

25、C 说法正确故选 C面积较大的房间容易产生回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可从减弱声音的反射入手来进行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回声的理解和应用,知道声音也可以发生反射现象6. 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 A 正确;B、戴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B 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C 错误;D、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故 D 错误故选 A(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减弱噪声的方法有: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但声音不能在

26、真空中传播;(4)声音即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本题考查学生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征、声音的利用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此题属于中考中常见的综合性题目,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7. 解: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 A 错误;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的频率范围如果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也听不到声音。故 B 错误。7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故 C 正确;D、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 D 错误。故选:C。(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响

27、度大小、是否有介质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3)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此题涉及的一些物理情景模糊性较强,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8. 解:A、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振动的频率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故 A 错误;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 B 正确;C、因为声音具有能量,喇叭发出的较强声音的能量可以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故 C 正确;D、水泥路面改成有许多空隙的“海绵”沥青路面,由于“海绵”沥青路

28、面可以吸收噪声,这是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 D 正确。故选:A。(1)音调与振动的快慢有关;(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中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3)声音具有能量;(4)路面铺上这种沥青,就犹如贴了一层“海绵” ,路面行车产生的噪声将一部分被它吸走,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该题考查了音调、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具有能量,噪声的防治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但要逐个理解掌握。9. 解:A、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故 A 错误;B、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29、,故 B 正确;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传播的过程中,频率不变,音调不变,速度改变,故 C 错误;D、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故 D 错误。故选:B。(1)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2)声音能传递能量;(3)决定音调大小的因素是频率、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4)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弱噪声的办法以及有关超声波的知识。因此学生在做这种题目是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分析。10. 解: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探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A 错误;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

30、音传递能量,故 B 正确;C、倒车雷达发现障碍物,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C 错误;D、超声波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 D 错误。故选: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声呐”的利用、医用“B 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超声波碎石”等。此题考查的是声的利用,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声波传递信息和能量的性质可以应用在很多方面。11. 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故 A 正确。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而不是超声波,故 B 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

31、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 C 错误;D、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 错误。故选:A。(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是次声波,据此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3)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此题考查了防止噪声的途径,回声的应用,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难度不大,是一道声学综合题。12. 解:A、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故 A 错误8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能量。故 B 正确;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故 C 错误;D、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

32、法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故 D 错误。故选:B。(1)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2)声音即可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此题考查了音调的理解、控制噪声方式的理解、声音的利用和声速的理解,是一道综合性的声学问题,但难度不大。13. 解: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不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 A 错误。B、蝴蝶飞行时,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 20 赫兹,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故 B 错误。C、高铁列车

33、轨道采用无缝连接,减小了车轮与轨道碰撞时发出的声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C 错误。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体育课上老师利用哨声来发出各种指令,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 D 正确。故选:D。利用下列知识分析判断:(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与发声物体的材料有关,不同物体发声的音色是不同的。(2)人的听觉范围在 20 赫兹到 20000 赫兹,低于 20 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 20000 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3)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4)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本题考查了人耳的听觉范围、声

34、与信息、乐音的特征、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14. 解:复原声音时,振针经过刻痕带动纸筒振动发声重现歌声,这不是魔术,其原理是声波具有能量,响度越大刻痕越深,但刻痕里没有歌词文字,故 C 正确。故选: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本题考查声音与能量,属于基础题。15. 解:A、家用轿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发出的是超声波,它表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 A 正确;B、蜡烛火苗抖动是因为声音传播能量,故 B 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声音会越来越小,故 C 错误;D、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

35、长度,若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会变慢,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故 D 错误。故选:A。(1)现代汽车广泛利用了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4)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本题考查了防止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频率以及声的利用,具有一定综合性,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16. 解:A、加湿器通过超声波产生雾气,属于声音传递能量,故 A 正确;B、闻到香味说

36、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 B 错误;CD、雾是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故 CD 错误。故选:A。(1)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3)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作液化。本题考查声音的利用和物态变化,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17. 解:A、高频声波的威力在于其比飞机的噪声更刺耳,故 A 错误;B、 “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次声波,故 B 错误;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 C 错误;9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 正确。故选:D。(1)人们以

37、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响度;(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3)频率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音叫超声波,声能传递能量,声波具有能量;(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本题考查了声学基础知识,解决此类问题考查的是声学中的综合知识点,难度不大,比较基础,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18. 解:A、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同种介质中温度不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故 A 错误;B、超声波可以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故 B 正确;C、声纹锁在只有

38、房主说出暗语时,才能被打开,因为它能辨别声音的音色,故 C 错误;D、乐音是由于物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噪声是由于物体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故 D 错误。故选:B。(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气体最慢;(2)声的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3)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4)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噪声也是声音。本题考查声速、音色、减弱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等多个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比较简单。19. 解:(1)把长钢尺紧紧压在桌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

39、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逐渐缓慢,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其振动的频率小于 20Hz 时,人耳朵就听不到了,即此时产生的声音是次声波导致的。故答案为:振动;次声波。(1)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 20-20000Hz,高于 20000Hz 的是超声波,低于 20Hz 的是次声波。知道声音的产生条件及超声波、次声波的区别是解决该题的关键。20. 解: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汽车所用的时间:t= 0.4s=0.2s,由 v= 可得,当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s

40、=vt=340m/s0.2s=68m;月球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不能到达月球,所以利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故答案为:68;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根据题意求出测速仪发出超声波信号到汽车所用的时间,根据 s=vt 求出当汽车遇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本题考查了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和声音的传播,是一道基础题目21. 解:(1)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琴弦的长度,改变琴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音调。(2)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t= 2s=1s,由 v= 可得,海洋的深度为 s=vt=1530m/s1s=1530m。故答案为:

41、音调;1530。(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2)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已知,利用 s=vt 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本题考查了声音的特征、回声测距离分应用等,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2. 解: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其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一般不同;因此听歌时,很容易分辨出是哪个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因此音量太大会使耳膜受损,音量太大是指声音的响度太大。故答案为:音色;能量。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

42、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抓住以上知识,并深入体味生活中的一些说法,就可解题;10声音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23. 解:(1)汽车的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为汽车提供动力;(2)倒车雷达利用反射的超声波来区分障碍物的距离,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信息;(3)汽车疾驶而过时,使汽车周围空气流动速度加快,所以压强减小,小于其它地方的压强,所以落叶会紧随疾驶的车尾,被“吸向”路中间。故答案为:做功;传递信息;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43、。(1)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为汽车提供动力;(2)现代汽车广泛利用了倒车雷达,它在工作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3)要掌握流体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知道流体的流动速度越快,则压强越小。本题考查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声音与信息,知识点较多,属于中等题。24. 解: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这是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声音从海面处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t= 2s=1s,由 v= 可得,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s=vt=1530m/s1s=1530m。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用这种方法不能测量

44、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能量;1530;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和从发射到接受的时间已知,利用 s=vt 可以得到海水的深度;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回声测距离的应用等,考查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考查内容多,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25. 解:(1)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超声测位仪”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2)超声波传播的距离 s=26.75103m=1.35104m,由 v= 可得接受到超声波所用的时间:t= = =9s。(3)月亮周围没有空气

45、,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故答案为:液体(水) ;9;不能。(1)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2)知道海的深度,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然后可知需经过几秒才能接收到信号。(3)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26. 解:小敏在表演二胡时,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小敏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

46、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变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故答案为:空气;音调。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正确区分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包括音调响度有关的因素要熟练掌握。27. 解:(1) “信号中继器”漂浮在海面上时所受的浮力:F 浮 =G=mg=10kg10N/kg=100N;由 F 浮 = 水 V 排 g 得:V 浸 = = =0.01m3,因为 V=V 浸 +V 露 ,所以“信号中继器”露出水面的体积:V 露 =V-V 浸 =0.015m3-0.01m3=0.005m3;(2

47、)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距离很有限,因此“信号中继器”在海水里与海面上的母船传递声音、图象、文字等信息,是利用水声通信系11统发出的超声波,而不是利用电磁波;根据 v= 知,中继器可接收到该信号的时间:t= = =3s。故答案为:(1)0.005;(2)超声波;3。(1)知道信号中继器的质量,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求“信号中继器”漂浮在海面上时所受的浮力;求出了浮力,利用 F 浮 = 水 V 排 g 求排开水的体积(浸入水中的体积) ,而 V=V 浸 +V 露 ,可求“信号中继器”露出水面的体积;(2)根据电磁波的特点可作出选择,根据 v= 算出中继器可接收到该信号的时间。本题以“潜龙二号”潜水器潜水为背景考查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声速等,考查的点较多,关键是对材料的仔细阅读。28. 解:(1)弦乐的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