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家风——中国人的精神坐标.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62698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风——中国人的精神坐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风——中国人的精神坐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风——中国人的精神坐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风——中国人的精神坐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究专题TANJIuzHuANTI 中国人的精神坐标 本刊编辑部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关心。”中国文化的根在家族。家风是我国祖先代代相传的 民风。 如辜鸿铭所称,在中国“真正与别的国家的教会宗教 里的教会相应的真正组织是家庭”,而且“在中国的国 家信仰里面,让人、让中国的普通大众遵守道德行为准则 的启示之源,真正的动力是对父母的爱。” 陈寅恪在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说:“家世信 仰之至深且固,不易湔除,有如是者。明乎此义,始可与言 吾国中古文化史也。” 类似的意思,在国家领导人的话语体系中,则表述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 生多

2、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 GUOXUE4 TANJIuzHuANTl I探究专题 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如今,在物质极大丰富之后,对家 虽然历经革命与立新,但即使在传 庭、家族的信仰,作为中国人独一无二的 统文化最低谷的时期,对于家庭和家风 精神特征而再度得以伸张和发扬,并彰 的信仰仍存在于中国人的内心底层。 显为民族的文化特质之一。 i家风、家训中的文化传承i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 往今来,有无数思想家从社会稳定、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探 讨研究家庭问题。历朝历代都存在大量社会问题,其中有 不少都是由家庭问题引发的。因此,重视家

3、庭问题、研究家 庭问题。事关整个社会的发展稳定。 促进家庭稳定和幸福的因素有许多。其中,家训就是 一个重要的因素。家训是中国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是中 国家庭教育的方法之一。关于家训的说法很多,有人做过 统计和专述,有包括家范、家戒、家教、家规、家法在内不下 70种说法,其中被使用最广泛的是“家训”。 o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家训文化源远流长。家训最 早出现,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 来体现的。 据记载,西周政 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 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由于周公 旦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 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禽 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日:我文

4、王之 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 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 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训子,就是父母对 子女当面进行训教,这也是一段关于中 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用文雅 的词来说,就是“庭训”。“庭训”典出,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 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 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 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 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 规、家约、家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 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 中国的家训文化从一开始就有明确 的指向。综合起来有这么几项基本功

5、 能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 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周公戒子、孔子 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中国的家训文 化,可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败 期、蜕变期,但不管是哪一个时期,家训 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 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 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 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 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 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 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人,使 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 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 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家训 (包括家规、家约、家范

6、等),以口头或书 面的各种形式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 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 用。 5GUOXUE 探究专题I TANJlUZHUANTI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指一 个家庭的传统风习,是人们在长期的家 庭生活中逐渐形成和世代传下来的生活 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家风 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 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而家训和家风 有着密切的联系。隋朝初年的颜之推在 颜氏家训治家篇中说过这样一段话: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 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 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 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 凶民,乃刑

7、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 在这里,作者强调了家风引导和家庭中 长者、尊者的表率作用的重要性。在近现 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 烂。这和其先祖制定钱氏家训并代代 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 开的。 O从司马父子到王氏兄弟 孝有大小之分,对父母能养能敬,是 一种孝,但只是小孝;自身修行扬名,以 彰显父母养育教诲之德,才是大孝。这是 中国古代孝道思想的升华,对后世的孝 道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向。 中国古代家训内容广泛,包括伦理 道德的要求、文化知识的教育、谋生技能 的传授、为人处世的告诫等,几乎涉及个 人、家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 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被放在第一位。而 孝

8、道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因此,关于孝 道的教育,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家训文化成果的 重要体现。关于孝道,无论是思想家、帝 王、官员以及民间的士绅读书人家庭,在 他们的家训实践和家训著作中都有大量 体现。 在古代帝王的家训中,对孝道很重 视。三国时期魏武帝曹操,对儿子要求严 格,尤其重视儿子的慈孝。他曾发表诸 儿令,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 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 亦未 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 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 儿子亦不欲有所私。”字里行间所表达 的主要精神,是不以权谋私、赏罚分明、 蠢u0tj至 6 用人唯贤,但同时也清

9、楚地表明了他对 儿子孝道品行的严格要求。 在古代的名臣将相中,有两个家庭 的家训和孝行是很出名且足以垂范后世 的。一个是西汉的司马谈、司马迁父子, 另一个是东汉末年的王祥、王览兄弟。 司马迁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的作者。他在西汉武帝时任太史 令,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获罪下 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一个男子, 身受腐刑,这是难以忍受的奇耻大辱。因 此,司马迁几次想到去死。但他最终还是 含垢忍辱地活了下来。为什么?据汉书 司马迁传记载,司马迁认为自己之“所 以隐忍苟活,函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 心有所不尽,鄙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 也。”这里所说的司马迁的“私心”,正 是他遗憾于自己一个

10、最大的心愿尚未完 成,那就是父亲司马谈留给他的遗 训必须完成太史公书。 这一遗训,对司马迁的日后生活产 生了巨大影响。 王祥和王览,是同父异母兄弟。王祥 (公元185269年),西晋琅琊(今山东 临沂)人,字休徵。汉末,他隐居庐江(治 所在今安徽舒城)2O余年;后任温县令, 累迁大司农、司空、太尉;至晋代魏,官至 太保。就是这样一个大官,却是中国古代 著名的大孝子。“二十四孝”中的“卧冰 求鲤”故事说的就是他。王览(公元 206278年),字玄通。晋书王祥传 称他“孝友恭恪,名亚于祥”。他对父母笃 孝,对兄长恭敬,名声仅次于王祥。最难 得的是,他自小就不忍心看到母亲虐待 兄长,经常在母亲朱氏责

11、骂加害兄长王 祥时挺身而出护着兄长。王览出仕以后, 先后任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太中大 夫。西晋武帝司马炎下诏表彰王览日: “览少笃至行,服仁履义,贞素之操,长而 弥固。” 王祥在孝道方面不仅自己身体力 行,对子女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他 85岁高龄的时候,身染重病,乃“著遗令 训子孙”道:“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 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 兄弟恰恰,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 过平让。此五者,立身之本。”信、德、孝、 悌、让,这就是中国古代家训中著名的 “五德”。王祥家训中的“五德”,尤其“扬 名显亲,德之至也”这一训令,显然是继 承了汉代司马谈“扬名于后世,以显父 母,此孝

12、之大者”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孝 道思想的又一次升华,对后世的孝道文 化产生了极大影响。 至东晋南朝,琅琊王氏成为江南第 一著名士族,涌现出很多政治家、文学 家、书法家和画家,诸如东晋名相王导、 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等。王氏家 族诗书传家,人才辈出,世系绵长,和王 祥兄弟以孝悌为本,又以信、德、孝、悌、 让“五德”戒子是分不开的。清朝第二 任皇帝康熙对家教一贯重视,后来雍正 特将其父在世时对诸皇子的训诫编为 说: “养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 老师,也是对子女影响最大的老师。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 家。”家与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中国历史 上,历年最长的是殷商与周,前者三十一 王,享祚近600年,后者三十九王,享祚 800余年。适成鲜明对比的是秦,二世而 亡,国祚仅30多年。意味深长的是,当 时的思想家把“殷周有道之长”与“秦无 道之暴”(暴是短促、暴亡)的缘由归结为 7 j0圳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