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内设研究机构申请表申请机构名称: 神经外科研究所 申请单位(或依托单位):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机构负责人: 徐蔚 联系电话: 13013300683 传 真: 0871-65351281 建设起止年限: 2014 年-2017 年 通 讯 地 址: 昆明市滇缅大道 374 号 邮 政 编 码: 650101 云 南 省 卫 生 厅2013 年 12 月制- 1 -填 表 说 明1、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内设研究机构申请表内容必须属实。要求打印,纸张限用 A4 规格,与其他附件材料装订成册,一式五份上报。2、有关内容不够填写,可以加页。3、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简况
2、。所填方向应是申请机构在较长期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并富有成果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在这些学科方向上与同行相比所具有的特色和所处的学术地位,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水平,对当前与长远的经济、社会、科技及文化发展的作用和意义。4、其它附件材料主要包括如下:(1)获科研课题立项及经费资助的证明或通知。(2)发表学术论文、出版著作的复印件(包括首页、目录、正文)。(3)获成果奖的证明件。(4)参加或举办培训班、学术会议的证明件。(5)进修学习的相关证书复印件。(6)其它。- 2 -机构基本数据项目统计起止时间基 本 数 据学术队伍目前在编总人数 32 人,其中:正高职称 8 人,副高职称 10
3、 人,中级职称 9 人。具有博士学位 19 人具有硕士学位 25 人 博导 5 人,硕导 18 人发表论文共 260 篇,其中:SCI 收录 45 篇,影响因子 72 ;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 86 篇。出版国家级教材共 7 本,其中:主编 0 本,副主编 3 本,参编 4 本。出版专著共 9 部,其中:主编 0 部,副主编 2 部,参编 7 部。获国家级成果奖情况 无 获省部级成果奖情况 一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 获厅级成果奖情况 无 获得发明专利共 0 项,获实用新型专利共 1 项,获外观设计专利共 0 项。与国际有关组织进行科研合作 1 项,与省外有关组织进行科研合作 2 项,与省内有
4、关组织进行科研合作 1 项。五年内拥有科研经费合计 1067 万元,平均每年 213 万元。科研情况2009.012013.12承担科研项目共 15 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 项,子项目 2 项,一般项目 0 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 1 项,其它省级项目 2 项。厅(局)级项目 6 项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的已到账经费合计 861 万元,单位匹配经费 200 万元。人才培养继教2009.012013.12培养硕士生 45 人培养博士生 12 人出国进修学习 6 人国内进修学习 18 人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 3 项举办省级继教项目 5 项参加国际性会议 12 人次并演讲 3 人次;参加全国性
5、会议 50 人次并演讲 12 人次。拥有专业仪器设备 56 台,共用仪器设备 32 台拥有万元以上专业仪器设备 27 台(件)专业仪器设备值合计 238 万元共用仪器设备值合计 560 万元学科建设情况:国家级重点学(专)科 省级重点学(专)科实验室条件: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情况:国家级创新团队 省级创新团队基本条件2009.012013.12 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有 4 个,分别是(1)颅脑创伤亚低温治疗中心(2)颅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心(3)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中心(4)立体定向放射及功能神经外科治疗中心 原批准研究机构情况云南省亚低温治疗中心:2006 年-2009
6、 年云南省亚低温治疗中心:2009 年-2012 年合作单位情况合作单位 1 昆明医科大学 ,参与人员 于建云 。合作单位 2 云南大学 ,参与人员 黄晓玮,李梅章 。- 3 - 3 -研究机构-1 机构建设发展规划及主要措施(一)发展规划:云南省神经外科研究所拟由我省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徐蔚教授牵头,整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昆明医科大学法医教研室和云南大学省部共建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的研究团队和科研资源,由一大批致力于 21 世纪最热门的领域-神经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为探索神经外科领域各种常见多发病的机制机理并改善其临床疗效组建而成。神经外科研究所
7、目前拟设置 4 个研究中心:(1)颅脑创伤亚低温治疗中心(2)颅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心(3)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中心(4)功能及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心,从基因、分子生物学、蛋白、免疫学、影像等多方面、多层次深入进行颅脑损伤、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等各种神经外科常见多发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探索,为我省神经外科领域科研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造福我省乃至全国的神经系统病患。我们的五年规划如下:第一年:完成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结构和功能研究,并观察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对认知功能影响;继续探讨单纯性脑震荡大鼠脑内 PGE2 代谢酶及其受体在小胶质细胞中的变化和 EP2 受体抑制剂作用机制;继续收集
8、胶质瘤临床病理标本,研究低氧诱导因子 1 对脑胶质瘤凋亡的影响;继续收集缺血性脑卒中入组病例,合作完成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研究项目。针对超深低温和胶质瘤研究方面申报国家级基金项目 12 项,省厅级基金项目 23 项;培养硕博研究生 1015 人。第二年:完成慢性创伤性脑病大鼠认知与情感行为异常的分子标记物评价指标研究;继续收集胶质瘤临床病理标本,完成低氧诱导因子 1 对脑胶质瘤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途径研究;继续探讨小胶质细胞在大鼠视神经夹挫伤中的作用;继续收集缺血性脑卒中入组病例,合作完成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研究项目。针对超深低温和胶质瘤研究方面申报国家级基金项目 12 项,省厅级基金项目 23 项
9、; 派 13 人至国外访问学习,培养硕博研究生 1015 人。第三年:完成慢性创伤性脑病大鼠认知与情感行为异常的分子标记物评价指标研究及智能优化算法在大面积颅骨修补术中皮瓣评估的研究及转化应用;完成小胶质细胞在大鼠视神经夹挫伤中作用的研究,继续近两年申报成功课题研究。与省外有实力有影响的科研团队合作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和胶质瘤研究方面申报国家级基金项目 23 项,申请省厅级基金项目 24 项;完成云南省卫生厅卫生系统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培养并培养硕博研究生 1015 人。第四年:按计划进行已获得各级科研项目研究,加强与省外有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合作,针对脑血管病和帕金森氏病、癫痫等功能神经外科领域研究
10、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 12 项,省厅级基金项目 23 项;根据科研成果申报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 23 项;派 13 人至国外访问学习,培养硕博研究生 1015 人。- 4 -第五年:按计划进行已获得各级科研项目研究,巩固与省外有实力有影响的科研团队合作,继续针对脑血管病和帕金森氏病、癫痫等功能神经外科领域研究申请国家级科研项目 12 项,省厅级基金项目 23项,继续派 13 人至国外访问学习,争取与国外有实力的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根据科研成果申报国家或省部级科技奖励 23 项;培养硕博研究生 1015 人。(二)主要措施:1.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文献追踪,把握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热点和难点,结合自
11、身实际,选取具有可行性、实用性且能代表学术前沿的方向持续深入研究;2.通过团队中分别从事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优秀人才定期交流、相互支持、通力合作,使团队研究紧扣临床,提升研究的成果转化率;3.通过与国内外有实力的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秉承“派出去、请进来、一起来”的方针提升科研质量和效率,提升团队成员的科研素质和协作能力;4.建立奖励机制和进退机制,为团队营造积极、公平的环境,鼓励创新,使团队成员想做事、多做事、多创新,鼓励吸纳有活力的新鲜血液进入团队;5.通过加强临床学科建设,发表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提升神经外科的学术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有价值的研究项目进入团队;6.加强硕博研究生培养,加强对下级单位
12、的支持力度,定期举办学习班,通过教学和指导,把研究成果传播出去,使更多的人受益。 - 5 -2 学科优势特色研究方向简况(查看填表说明)1.亚低温治疗研究是我科于 1999 年在云南省率先开展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即持续至今;2002 年,我科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在全球首次成功建立“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动物模型”,实现了选择性深低温体外循环条件下猴脑断血流 60 分钟复苏成功,成果被列为“2002 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随后通过对选择性深低温猴脑基因、细胞、蛋白、分子、影像、线粒体等多方面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低温脑保护的机制,发表相关论文 20 余篇,SCI 收录 5
13、 篇。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两项。2006 年经批准成立了云南省亚低温治疗中心,在全省多个三级医院进行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推广应用研究,在省内外 40 多家单位推广技术 10000 余例,至 2013 年,共计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技术已达 20000 余例,减少了重型颅脑创伤的死残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2.脑血管病微创外科治疗研究开始于 2002 年,我科曹毅主任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介入神经放射学培训中心师从凌锋教授专科学习归来后率先在省内开展了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至目前为止已使近 3000 例脑脊髓血管病患者直接受益。同时,我科先后举办云南省脑血病治疗新
14、进展学习班 3 届及高峰论坛两届,并指导 20 余名下级医院的进修医师和神经外科研究生开展临床工作和研究,推动了神经介入技术在云南省的发展。随后我省卫生系统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赵宁辉博士自麻省总医院神经外科学习归国后,开展颅内外血管搭桥等一系列脑血管疾病的显微手术,推动综合介入、手术和伽马刀放射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该团队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云南子项目的研究,必将使更多的脑血管病患者受益。3.立体定向放射及功能神经外科研究开始于 2004 年 12 月我省唯一的头部 r-刀落户我院成立 r-刀治疗中心时,开展了包括脑膜瘤、转移瘤、胶质瘤、垂体腺瘤、颅
15、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听神经瘤、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血管畸形、癫痫和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研究,病例数已达 3000 余例,总有效率超过 94,无死亡和致残病例, 证实 r-刀治疗为颅内深部肿瘤及部分脑血管病、功能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立体定向、显微技术的发展,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研究已逐渐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热点,鉴于此我院将成立云南省目前唯一的功能神经外科病区,并聘请亚洲功能神经外科学会主席孙伯民教授为我院名誉教授,指导功能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推动云南省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4.颅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开始于 1993 年,我科率先
16、在云南省开展了颅脑深部肿瘤如颅底脑膜瘤、脑干胶质瘤、听神经瘤、颅咽管瘤以及垂体瘤等的外科治疗,就胶质瘤研究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 项与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颅脑肿瘤的基础研究,同时开展颅脑肿瘤的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改善了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我科目前已设立脑肿瘤病区,优选专业技术人才,借助高档显微镜、脑室镜的先进设备,在脑肿瘤临床治疗方面居于我省先进行列。- 7 -3 临床业务工作情况(1.开展临床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年工作量;2.开展的有特色的临床专业技术;3.对下级单位开展指导工作的情况)- 8 -(1)开展临床业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及年工作量:我院神经外科自建立以来,经
17、过历任科主任及全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在上世纪 90 年代已经形成了以颅脑肿瘤为主亚专业较齐全的科室,能常规开展各种颅脑创伤手术如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高血压脑出血,脑挫裂伤、颅骨缺损修补、颅骨骨折复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常见疾病。 在现任神经外科主任徐蔚教授带领下先后开展了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和脊髓血管畸形的介入、颅内肿瘤术前栓塞和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脑相关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r-刀治疗、脑干肿瘤切除术、椎管内肿瘤切除、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颅脑创伤、颅内肿瘤、脊柱脊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病等一系列临床新技术。尤其近几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亚低温治疗
18、、颅内血管病的介入治疗、r-刀治疗、脑干肿瘤切除、神经外科立体定向及神经导航等技术,目前我科整体水平尤其亚低温治疗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和外科治疗,颅内肿瘤的微创治疗居于全省领先地位。我科年门诊量约 9200 余人次,年住院患者 2000 余人,年手术量 1200 余台。(2)开展的有特色的临床专业技术:(1)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技术: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定位精确和创伤性小,作为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低温脑技术:我科自 1999 年开始进行低温脑保护各项试验研究,于 2002 年将亚低温脑保护技术应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疾病术后等各种颅脑疾病的治疗。
19、 (3)脑出血微创碎吸术:我科于 2005 年开展脑出血碎吸治疗,是国家科技部“脑出血微创治疗”推广治疗单位,该技术的临床实践和推广应用后证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是对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创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4)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我科于 1999 年率先在云南省开展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包括颅内血管畸形、动静脉瘘、颅内动脉瘤等各种脑血管疾病,为脑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省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5 ) 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我科于 1999 年开始进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治疗,动静脉畸形切除,以及烟雾病搭桥术等,在省内属
20、于首创开展并处于领先地位。(6)头部 r 刀治疗技术:r-刀治疗颅内肿瘤在我省为唯一一家,自 1999 年开始治疗颅脑疾病以来,治疗了近 5000 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7)功能神经外科:我院即将成立云南省目前唯一的功能神经外科病区,并聘请亚洲功能神经外科学会主席孙伯民教授为我院名誉教授,指导功能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8)神经康复技术:我科是云南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开展了一系列神经康复的培训、治疗和推广,在省内外领先。(9)高压氧治疗:1999 年开始,高压氧治疗应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的治疗,在省内最先开展,技术纯熟,经验丰富。(3)对
21、下级单位开展指导工作的情况:先后近 100 名州县级单位神经外科医生来我科进修学习,回当地医院独立开展临床工作,我科副主任以上医师不定期至当地医院提供技术支持,自 2004 年卫生厅号召“万名医师下乡”以来每年均有我科医师至下乡单位指导临床工作一年。另外,我科自 2006 年成为云南省亚低温治疗中心以来开展了一些列亚低温治疗的科研和临床治疗培训,在省内 20 多家地州市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学术队伍- 9 -1 学科带头人情况姓名 徐蔚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62.5 联系电话 13013300683是否博(硕)导师 是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二级 学历 博士学会任职情况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路脑
22、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委员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学术专长 神经外科 目前研究方向 低温脑保护和颅内肿瘤的 基础与临床研究近五年科研情况汇总2009 年云南省科技厅-昆医联合专项低温停循环鼠海马线粒体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经费:15 万元,已结题2009 年云南省卫生厅内设研究机构亚低温治疗的规范化及推广应用研究经费:10 万元,已结题2010 年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低温停循环大鼠海马线粒体表达变化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经费:8 万元,已结题2010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猴脑选择性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 DWI 和 1H-MRS
23、 研究经费:24 万元,已结题2010 年高等学校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项目循环大鼠海马线粒体蛋白质变化及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经费:8 万元,已结题2012 年云南省卫生厅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结构和功能研究经费:8 万元,预计结题时间:2015 年 10 月2012 年云南省科技厅-昆医联合专项脑选择性超深低温线粒体通透性转化孔结构和功能研究经费:40 万元,预计结题时间:2015 年 9 月- 10 -2 本机构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研 究 方 向 姓 名 出生年月 获博士学位年月 获硕士学位年月 专 业技术职务于建云 1962.07 2007.08 教授方绍龙 1963.1 主
24、任医师曹霞 1976.02 2012.07 副教授颅脑创伤亚低温治疗李咏梅 1975.11 2002.07 讲师蒲军 1968.12 2006.07 副主任医师黄晓玮 1973.07 2002.07 研究员付登礼 1975.02 2005.07 副主任医师颅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高永军 1976.08 2002.07 讲师曹毅 1964.03 主任医师赵宁辉 1973.09 2002.06 副主任医师付国平 196111 主任医师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中心许林峰 1983.03 2006.07 副教授孙伯民 1963.10 1997.07 教授曹洪明 1973.06 2003.07 主任医师周明锐
25、1968.02 2002.07 副教授立体定向放射及功能神经外科治疗中心唐一平 1975.01 2005.07 副教授页面不够可另附页。- 11 -2-1 主要学术带头人简况性 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姓名 于建云出生年月 1962.07 任 职 时 间 2003.10学会任职/荣誉称号美国神经科学与脑外伤学会会员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毕业时间、学校、 系科)博士(2007.08,昆明医学院,外科学)工作单位(至科室)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 颅脑创伤亚低温治疗本人 2009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科研情况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27 篇。出版专著(译
26、著等) 6 部。获奖成果共 3 项;其中:国家级 1 项,省部级 2 项。目前承担项目共 6 项;其中:国家项目 1 项,省部项目 4 项。汇总近五年(2009.1-2013.12)拥有科研经费共 165 万元,年均 33 万元序号 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 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次 序1 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9 年 第四2 基于 TQM 理念的院校两级教管学三方八层面监督反馈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2011 年 第一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3 西部医学院校双
27、语课程教学分级模式探索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七次优秀成果,一等奖,2009 年 第一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费 本人承担工 作1单纯性脑震荡大鼠脑内 PGE2 代谢酶及其受体在小胶质细胞中的变化和 EP2 受体抑制剂作用机制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012.1-2015.1223 万元 指导完成人2 慢性创伤性脑病大鼠认知与情感行为异常的分子标记物评价指标研究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3.9-2016.940 万元 主持人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3 法医学校级重点学科法医病理学方向学科带头人 昆明医科 大学 2011.8-2015.12 80 万元 学科带头人注:不要另加
28、附页- 12 -2-2 主要学术带头人简况性 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副主任医师姓名 蒲军出生年月 1968.12 定 职 时 间 2008.08学会任职/荣誉称号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委员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毕业时间、学校、 系科)博士(2006.07,昆明医科大学, 神经外科专业)工作单位(至科室)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要研究方向 颅脑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本人 2009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科研情况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21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0 部。获奖成果共 2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 2 项。目前承担项目共 1 项;其中:国家项目
29、0 项,省部项目 1 项。汇总近五年(2009.1-2013.12)拥有科研经费共 74 万元,年均 14.8 万元序号 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 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次 序1 选择性超深低温对猴脑缺血影响的 DWI和 1H-MRS 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11 年 第一2 低温脑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3 年 第三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3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费 本人承担工 作1 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云南省科技厅 2013.10-201601 10 万元 主持人
30、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注:不要另加附页- 13 -2-3 主要学术带头人简况性 别 男 专业技术职务 副主任医师姓名 赵宁辉出生年月 1973.09 定 职 时 间 2008.08学会任职/荣誉称号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全国青年委员最高学位或最后学历(包括毕业时间、学校、 系科)博士(2002.07,华西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工作单位(至科室)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要研究方向 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本人 2009 年 1 月至 2013 年 12 月科研情况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共 23 篇。出版专著(译著等) 0 部。获奖成果共 0 项;其中:国家级 0 项,省部级 2 项。目前承担项
31、目共 3 项;其中:国家项目 1 项,省部项目 2 项。汇总近五年(2009.1-2013.12)拥有科研经费共 80 万元,年均 16 万元序号 成果(获奖项目、论文、专著)名称 获奖名称、等级或鉴定单位, 发表刊物,出版单位,时间 本人署名次 序1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缺血缺氧适应机制的研究 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9 年 第一2 低温脑保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3 年 第四最有代表性的成果 3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起讫时间 科研经费 本人承担工 作1 低氧诱导因子 1a 对脑胶质瘤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途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011 年 -201
32、3 年 22.00 万 主持人2 云南省卫生厅卫生学科带头人 云南省卫生厅 2013 年 -2016 年 30.00 万 主持人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3智能优化算法在大面积颅骨修补术中皮瓣评估的研究及转化应用 云南省科技厅2013 年 -2016 年 10.00 万 主持人注:不要另加附页。- 14 - 科学研究-1 本学科、专业点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特色和意义-1-1 研究方向之一研究方向名称:低温脑保护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于建云 方绍龙 黄晓斌 李咏梅 2 2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1、 亚低温技术从 20 世纪 5060
33、年代逐渐发展并成熟起来。80 年代后期的研究发现轻中度低温(2835 0C )具有确切的神经保护作用,90 年代研究的热点逐渐集中于亚低温治疗颅脑创伤和脑出血,其脑保护效果令人满意。临床应用结果还发现,亚低温治疗不产生任何严重并发症,从而表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疗效肯定和安全方便等优点。亚低温治疗能改善缺血后再灌注脑损伤,减轻血脑屏障的破坏及减少缺血脑梗死灶体积,亚低温对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有明显保护作用。颅脑损伤的患者日趋增多,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救治尤为重要。亚低温建设费用较低,治疗效果显著,对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切之有效的救治途径,并且易于在全省进行全面推广,有利于重型颅脑损
34、伤的早期救治,从而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1999 年,我科在云南省率先开展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于 2003 年成立了云南省亚低温治疗中心,在全省多个三级医院进行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推广应用研究。2002 年,我科联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在全球首次成功建立“猴脑选择性超深低温断血流复苏的动物模型”,实现了选择性深低温体外循环条件下猴脑断血流 60 分钟复苏成功,通过对选择性深低温猴脑基因、细胞、蛋白、分子、影像、线粒体等多方面进行研究,以进一步阐明低温脑保护的机制。成果被列为“2002 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获得 2005 年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至 2013 年,我科
35、已临床应用亚低温治疗技术 20000 余例,在省内外 40 多家单位推广技术 10000余例,并将低温脑保护技术推广应用至胸心血管外科,解决了心脏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技术的关键问题。注:每个研究方向填写 1 页。- 15 -1-2 研究方向之二研究方向名称:颅内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曹毅 李迎春 杨勇涛 景睿 2 1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脑脊髓血管的介入治疗,就是在 X 线的监视下对是脑和脊髓的血管疾病进行血管内直接治疗的技术。它既属于介入放射学的范畴,也是微创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安全、微创、有效,
36、是 21 世纪神经外科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它是现代高科技成果在神经外科领域的综合体现,是在神经影像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新学科。国外神经介入的兴起于 20 世纪 30 年代,70 年代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神经介入起步较晚,80 年代戴建平大夫率先在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开展了血管内栓塞治疗。1985 年,武汉的马廉亭教授首先在国内报道了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随后,北京的吴中学博士及凌锋博士开展了大规模的研究。目前介入神经外科的适应证包括:1、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动静脉畸形、脑动脉瘤、硬脑膜动静脉瘘、颈动脉海绵窦瘘、椎动静脉瘘、脑动脉狭窄、静脉窦及脑血栓形成、脑动脉栓塞等;2、
37、脑肿瘤,包括恶性胶质瘤的化疗,血管网状细胞瘤、脑膜瘤的术前栓塞等;3、脊髓血管疾病,包括脊髓动静脉畸形、髓周动静脉瘘、硬脊膜动静脉瘘、椎管内静脉高压综合征、Cobb 综合征等。因其微创的特点,多数脑脊髓血管病患者已首选介入治疗。我科曹毅主任于 2001 年 3 月至 2002 年 3 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介入神经放射学培训中心师从凌锋教授专科进修一年,重点学习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考试成绩优秀,获“优秀学员”称号结业;归来后率先在省内开展脑脊髓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至目前为止已使近 3000 脑脊髓血管病患者直接受益。同时,曹主任带领的团队先后培养了 20 余名下级医院的进修医师
38、和神经外科研究生开展临床工作和研究,先后发表了相关学术论文 10 余篇,推动了神经介入技术在云南省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该团队在治疗大型脑动静脉畸形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综合介入、手术和伽马刀放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曹主任还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紧扣神经介入发展脉搏,把最新的技术理念带回云南,先后举办云南省脑血病治疗新进展学习班 3 届及高峰论坛两届。目前我科脑脊髓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团队的研究紧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方向,针对发病率最高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介入治疗干预和血运重建,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密切合作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争取改善更多的脑血管病患者生存质量。注:每个研究方向
39、填写 1 页。- 16 -1-3 研究方向之三研究方向名称:脑血管疾病外科治疗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赵宁辉 许林峰 王韬 张明 2 1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随着显微技术的的不断进步,在我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赵宁辉博士的积极努力下,我科开展了脑血管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主要治疗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脑出血等各种脑血管疾病,大大提高了我省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且于 2011 年在我省实施了第 1 例烟雾病的搭桥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我省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方面居于领先地位。另外,团队人员不断向地州各
40、级医院进行技术推广,培训相关技术人员 20 余人,在我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另外,赵宁辉博士带领团队人员对脑血管疾病开展了一系列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的资助,获得了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3 次, 在低氧诱导因子于脑保护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注:每个研究方向填写 1 页。- 17 -1-4 研究方向之四研究方向名称:高血压病脑出血微创碎吸术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付国平 唐一平 赵金喜 杜凡石 2 1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是对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创术进行了改进和
41、创新。利用 CT 导向或立体定向技术将穿刺针或吸引管准确置于血肿中心,在抽吸血肿是,可以防止对周围组织的损失。本方法适用于各部位出血,特别是深部出血,如丘脑出血、脑实质出血伴脑室出血进展缓慢的脑干出血等。在我科付国平主任的带领下,我科于 2003 年率先在我省实施该技术,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推广应用后证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碎吸术是对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创术进行了改进和创新,是一项切实可行的技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较多,该技术治疗脑出血易于学习和掌握,在我科付国平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该项技术已在地州和县级多个医疗单位进行全面推广,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我科于 2006 年 10 月成为卫生部推广项
42、目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协作医院,于 2009 年 1月2013 年 12 月,对 158 例高血压脑出血者采取了微创碎吸术,取得满意疗效。另外,团队人员不断创新,研究开创了多针、多孔碎吸方法,使该技术的 应用更为广泛,在我省居于领先水平。注:每个研究方向填写 1 页。超过 4 个,可增加页面。- 18 -1-5 研究方向之五研究方向名称:颅脑肿瘤的微创治疗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蒲军 付登礼 廉坤 袁勇 2 1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我科于 90 年代就已经在省内开展了颅内肿瘤的外科治疗。目前在我科蒲军博士的带领下,率先在我省开展
43、了颅咽管瘤、脑干肿瘤、听神经瘤、胶质瘤等各种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并且在我省首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我科可熟练进行各种颅内肿瘤的手术治疗,能够应用脑室镜、神经电生理技术、术中清醒麻醉、术中 B 超等各种技术,最大程度的做到了神经功能的保护,使手术损伤降到最低,各种先进设备的应用,以及手术技术的进步,使得我科在颅内复杂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居于省内领先地位。蒲军博士为云南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秘书,是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肿瘤分会青年委员,近年开展了一系列颅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种经费资助 50 万余元,使我科颅脑肿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相结合,始终处于我
44、省领先地位。注:每个研究方向填写 1 页。超过 4 个,可增加页面。- 19 -1-6 研究方向之六研究方向名称:颅脑肿瘤 r-刀治疗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曹洪明 李旭辉 史国林 王静娟 1 3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我科头部 r -刀是 1999 年 6 月由昆明医学院牵头,昆医本部、昆医附一院、附二院、附三院四家共同申请并购进深圳市奥沃医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设计、法国 DESHORS 生产的 OUR-XGD 型旋转式头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系统。于 2004 年 12 月搬迁至我院,成为我省唯一的头部 r-刀治疗中心,是我科
45、一个特色治疗项目。9 年来,我科头部 r -刀已收治各种颅内肿瘤和功能性疾病 3000 余例,包括脑膜瘤、转移瘤、胶质瘤、垂体腺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听神经瘤、海绵状血管瘤、动静脉血管畸形、癫痫和三叉神经痛等总有效率超过 94.无死亡和致残病例,为头部病灶的诊断和 r -刀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7 年 5 月经国家卫生部专家审定,成为我省唯一通过卫生部认定的伽马刀治疗设备和机构。 注:每个研究方向填写 1 页。超过 4 个,可增加页面。- 20 -1-7 研究方向之七研究方向名称:功能神经外科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孙伯民 周明锐
46、唐一平 赵丹楠 3 1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功能神经外科(Functional Neurosurgery)是近年发展迅猛的神经外科重要分支之一,是指采用手术的方法修正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手术针对特定的神经根、神经通路或神经元群,旨在有意识地改变其病理过程,重建神经组织的正常功能。主要研究范围包括:1、运动障碍病,帕金森病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此外,还包括原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舞蹈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等; 2、癫痫病; 3、顽固性疼痛:典型的如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等;4、精神紊乱等。目前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立体定向、显微技术的发展,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外科治疗研究已逐渐成为神经
47、外科领域的热点,鉴于此我院即将成立云南省目前唯一的功能神经外科病区,并聘请亚洲功能神经外科学会主席孙伯民教授为我院名誉教授,指导功能神经外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推动云南省功能神经外科的发展。这将成为我们的一个新研究方向。注:每个研究方向填写 1 页。超过 4 个,可增加页面。- 21 -1-8 研究方向之八研究方向名称:神经康复治疗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敖丽娟 姚黎清 郑琳 刘玉峰 3 1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我科的神经康复是我省康复医学会的一个分支,作为云南省康复医学会的常务理事单位,借助我院康复中心强大的人员、技术和
48、设备,我科神经康复在全省居于领先地位。在敖丽娟教授的带领下,神经康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经开展路脑损伤、脑血管疾病、颅脑肿瘤等多种神经疾病的功能障碍的神经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我省享有盛誉。五年来,神经康复团队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凝练和整合,发掘了一些新的生长点进行进一步的培育和发展:1、结合功能影像学进行脑可塑性的研究,与放射科合作,派人员到香港及北京进修学习;2、神经电生理技术如 EMG、NCS、SEP、TMS 在神经康复的应用研究,已派人到香港中文大学及理工大学学习;3、干细胞技术在神经康复的临床应用研究与转化研究,已开始在脊髓损伤及儿童脑瘫 2 个病种应用,已发现有意义的
49、改变。4、天然药物的抗衰老机制研究,已获得重大进展,通过协调,已获得重大项目资助。近 5 年,在我院康复治疗中心的帮助下,目前已培训神经康复人员 20 余人,治疗患者 1000 余人次,在省内数量最多,效果最好,并不断加强与地州医院的联系,扩大了在省内的影响,成为我省神经康复治疗的核心单位。注:每个研究方向填写 1 页。超过 4 个,可增加页面。- 22 -1-9 研究方向之九研究方向名称:神经损伤高压氧治疗主要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姓名 高职人员数 中职人员数从事本研究方向的人员 李璋 龙斌 2本研究方向的特色、学术地位、作用和意义:我院于 1989 年在云南省省级医疗单位率先开展高压氧治疗业务,1992 年正式成立高压氧治疗科,至今已有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