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ccer 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1752302 上传时间:2018-08-22 格式:PDF 页数:42 大小:280.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cer 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ccer 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ccer 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ccer 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ccer 中国经济专题(林毅夫).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1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2008 年 2 月 13 日 1. 前言: 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一乐也” 。 北大的学生为天下英才,天下英才以天下为己任。 2. 1978 年底开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z 2003 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的贡献 GDP, 9.1%,世界增量的 20% 贸易, 出口增长 34.6%至 4,383.7 亿美元,同期进口增长 39.9%至 4,128.4 亿美元,贸易总量从 6207.7 亿美元增长到 8,512.1 亿美元,增长率为 37.1%,为世界贸易增量的 64%。 z 1

2、978-2002 年间 GDP 年均增长达到 9.4%,世界同期的年均增长率仅为 2.8%。我国GDP 的规模从 100 增加到 857.7。远高于小平同志提出的翻两番的目标 (507.4)。 国际贸易年均增长 15.2%, 贸易规模增长了 30.1 倍, 1978 年出口 97.5亿美元,进口 108.9 亿美元,合计 206.4 亿美元, 2002 年贸易 6207.7亿美元 ,出口 3255.7 亿美元,进口 2952.0 亿美元, 贸易依存度 1978年为 9.5%, 2002 年为 50.8。 z 按汇率计算 ,经济规模达到第 6 位 ,但购买力平价计算达到第 2 位。 (购买力平价

3、的意义,及重要性) z 中国的发展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 ,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东亚金融危机中,中国的人民币没有贬值,为 东亚经济的迅速复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z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中 国会在本世纪中叶前变成全世界最大的经济。 高增长才能使中国赶上发达国家 高增长才能解决改革过程中的矛盾 就业、下岗问题 补偿改革中的损失者 对世界的贡献 3. 经济增长的潜力 z 投入要素,最重要的是资本 z 产业结构 z 技术创新 z 技术创新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的故事 z 技术创新的两种方式: R&D 和技术引进,两种方式的成本和风险不同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

4、季 -第一讲 2 发达国家只能自己从事 R&D 发展中国家在何种状况下必须自己从事 R&D?当没有比自己更发达的国家,在同一个产业上有优势时,在这个产 业上的技术创新,就只能自己从事 R D。发展中国家在多数产业上有比自己发达的国家,所以,应以引进技术为主,后发优势 以日本为例,来说明后发优势和发达国家的困境 Pual Krugman 的批评和李光耀的回复 z 利用后发优势能维持多少年的快速增长,日本 和亚洲四小龙的例子,中国至少还可以再维持 30 年。 中国目前的发展水平大约日本在 1960 年代时的水平 中国人均收入有可能在 2030 年达到美国的一半 2000 年 GNP,中国人均 84

5、0 ( 3, 940) ,总体 10645 亿( 49660) ,美国人均 34, 260, 总体 96460. 中国有可能在未来三十年维持 9%的增长率 中国的人民币会升值经常账户和资本帐户双顺差 z 人均收入为美国的 50%,还有很大的后发优势 z 会不会出现日本病?中国在技术创新上的优势 z 问题:为何过去没有发挥上述的潜力? 4. 中国当前经济中的问题 A. 金融体系脆弱 银行 股市 B. 腐败 C. 国有企业 D. 地区收入差距, 三农问题 E. 全球化的问题 F. 环境的可持续问题 4. 中国的未来到底该乐观还是悲观? A. 如果不可解决, “乱邦不入、危邦不居” B. 如果困难是

6、可解决的, a) 那么,就是因为有问题北大的学生的存在才有价值 b) 就是因为不是一帆风顺, 才给有智慧的人成大功立大业的机会。 5. 课程简介 .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3第二讲:李约瑟之谜和中国经济由盛而衰的原因 一 . 中国在前现代社会的成就 . 1 Angus Maddison. 1995. Monitoring the World Economy 1820-1992. 一直到 19 世纪中叶,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经济 2 技术:在工业革命以前的 1000 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先进的国家。 (Francis Bacon 认为使欧洲从黑暗的中世纪转变为现代

7、世纪的发明是纸张、 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但是他不知道这些都是中国发明的 )( Francis Bacon (1561-1626)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versatile English writer of the 17th century, Francis Bacon wrote on a broad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ethics, philosophy, science, law, history, and politics. Bacon helped usher in the era of modern scientif

8、ic thought by developing a reasoning process called induction. Induc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general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particular situations.) 3 中国是世界上最工业化的国家, 在 11 世纪时年产 15 万顿铁,其产量为欧洲的 6 倍。 4 社会经济制度 : 土地私有,高度的社会分工,劳动力自由流动,高效运行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 史记。货殖列传范蠡(陶朱公) “六岁穰,六岁旱,十二岁一大饥” , “论其有余不足, 则知贵贱,

9、贵上极则反贱, 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投机的原则 论其有余不足, 则知贵贱价格由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决定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4贵上极则反贱, 贱下极则反贵生产者按市场的价格来决定生产 5 在前现代社会中国是最富有、最城市化的国家 . 公元 0年 , 中国的汉朝和欧洲的罗马帝国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公元 1000 年 , 中国远远领先于西方 . 清明上河图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 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10、。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 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Marco Polos description about Su-chou and Hang-chou, p. 270.(威尼斯人, 1254-1324) “Su-chou is so large that it measures about forty miles in circumference. It has so many inhabitants that one could not reckon their number.“ and Hang-chou “without doubt t

11、he finest and most splendid city in the world, . anyone seeing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5such a multitude would believe it a stark impossibility that food could be found to fill so many mouths.” “the West in the Dark Ages was essentially agrarian and, in comparison with China, was poorer and under-dev

12、eloped.“ (Carlo M. Cipolla, Beofr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uropean Society and Economy, 1000-1700, New York and London: W.W. Norton & Company p. 171). As late as 1776, Adam Smith described “China has been long one of the richest, that is, one of the most fertile, best cultivated, most industrious

13、, and most popul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p. 71) and “China is a much richer country than any part of Europe, “ (p.189) (Adam Smith,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first Modern Library Edition), New York: Random House, 1937. “It seems, however, to have been long

14、 stationary. Marco Polo, who visited it more than five hundred years ago, describes its cultivation, industry, and populousness, almost in the same terms in which they are described by travelers in the present times. It had perhaps, even long before this time,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6acquiring that

15、full complement of riches which the nature of its laws and institutions permits to acquire.” (Adam Smith, p. 71). 中国落后于西方只是在工业革命以后的事。 中国用铁犁时 ,欧洲用木犁 ,当欧洲用钢犁时 ,中国还用铁犁 在 14 世纪时,中国已经达到了全面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阀值( threshold level) . 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而变为落后 ? 李约瑟之谜 : 为何在前现代社会中国在科学和技术上摇摇领先于其他文明 ? 为何在现代中国不再领先 ?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对预测中

16、国在未来是否能复兴至关重要 . 二 . 现有的解释 有几个被普遍接受的假说 :大部分的假说 ,可以解释中国现代为何落后 ,但不能解释为何过去先进 ,或是能解释过去为何先进 ,但不能解释现代落后 1. 文化决定论 a) 儒家文化, Marx Webb,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7b) 五四运动 , 打倒吃人的礼教 c) 文化难于改变 2. 国家竞争论 中国的大一统和欧洲国家的竞争 3. 专利制度 (此说不合适 ,等谈到科学革命的决定作用再解释 ) 上述假说的问题 目前较有影响的假说中,可以分为需 求失败论,和供给失败论。 需求失败论 : 高水平均

17、衡理论( Mark Elvin: The Pattern of Chinas Past) . 在前现代社会中国拥有先进的“现代” 制度,导致较快的技术发明和传播,由于中国人的传宗接代 观念鼓励早婚、早育和多生多育,以至人均土地不断下降 . 机制一 : 劳动力价格低,抑制对劳动节约技术的需求 . (赵岗 ). 评论 : 人口增加劳动力的价格会下降 只在技术不变迁(或是变迁极端慢时)才成立 , 假如技术变迁的速度快,劳动力增加,劳动力的价格也会不断提高,那么, 对替代劳动力的技术也会有需求。只有在技术不变迁时,劳动 力不断增加,有些劳动力替代的技术才会被放置不用。所以, 这个理论要解释技术为何不变

18、迁,却先假定了技术不变迁 ,在内部逻辑上有问题。 (例如日本,四小龙,中国沿海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情况 )。 机制二 : 随着人口增加,人均耕地下降,剩余越来越少。当新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8技术出现时,没有足够的剩余来购买新技术 (Mark Evlin, Anthony Tang) 评论 : 剩余的多少除决定于劳均耕地 的水平外,还决定于技术水平,只有在技术不变时(或变化慢于劳动力增加的速度时) ,劳动力增加才会导致剩余的不断减少 .所以,这个机制同样在内部逻辑上是有问题。 经验上的问题 : 假说 1: figure 1. table 1. Bucks survey. 假

19、说 2: figure 1. table 1. Riskins estimate, first five-year plan. G. Table 1 Per capita Acreage of Cultivated Land, A.D. 2-1887 _ Cultivated land Population Per capita Amount Number acreage Year (million mu) Year (million) (mu) _ 2 571 2 59 9.67 105 535 105 53 10.09 146 507 146 47 10.78 976 255 961 32

20、 7.96 1072 666 1109 121 5.50 1393 522 1391 60 8.70 1581 793 1592 200 3.96 1662 570 1657 72 7.92 1784 886 1776 268 3.30 1812 943 1800 295 3.19 1887 1,154 1848 426 2.70 _ Source: Kang Chao, Man and Land in Chinese History: An Economic Analysi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p. 89. 中国经济专题讲

21、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9Figure 1: Population in China (in million)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10三 . Lin hypothesis: 1). What is industrial revolution. Conventional definition: Inventions of steam engine, mechanisation of textile industry, and exploitation of iron and coal. Lins definition: sustained high and a

22、ccelerated rate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2). Lins hypothesis: different way of technological invention and discovery. A). Technology: a body of knowledge about how to combine a set of inputs for producing a certain product. B) Technological distribution curve. C) Invention: Finding a technology

23、with higher productivity than the productivity of current-used technology. D) Invention possibility curve. E)移动技术发明可能曲线的因素:个人天赋,发明用的物资,科学知识 . F) 发现新技术的机制:尝试错误( Trial and Error) ,例如:超导 E) 技术发明的范式 : 前现代社会 : 经验 现代 : 试验、以科学为基础的试验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11h) Three testable hypotheses: The likelihood of i

24、nventing a better technology is a positive function of the number of trials. The probability of inventing a better technology is a negative function of the highest productivity of previous draws-the level of existing technology. Increases in the stock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d improvements in the

25、quality of available materials raise an inventors likelihood of finding a better technology. i) Lins hypothesis: China had advantage in the pre-modern times because of its large population. After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Europe had advantages, because of i) starting to use

26、 experiment and ii) later on, using science to release the bottleneck of inven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itially were separated). 4. Why a Scientific Revolution did not occur in China 1. What is a Scientific Revolution? 2. Primitive science: casual observation-China had an advantage. 3. Modern

27、science: mathematization of hypothesis about the nature,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12and controlled experiments or replicable tests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hypotheses. 4. Scientific Revolution is a revolution in technology of finding new knowledge. Its discovery mechanism is the same as the inventio

28、n of technology. 4. Why China did not have a scientific revolution? 1) Needhams postulation: China had a bureaucratic system. Europe had an aristocratic feudalism, which was more favourable to the rise of mercantilist value system. The collapse of feudalism gave rise to capitalism and modern science

29、. A.中国传统工商业非常发达,明代资本主义的萌芽, B.科学革命是出于好奇而没有商业动机。产权保护不重要。 2) Qian Wen-yuans postulation: imperial and ideological unification. A. 前现代社会的欧洲由于宗教的统一,在抑制异端学说上和中国中国相 比,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B. 国家间竞争对科学革命没有直接贡献,因为在 15、 6世纪科学对技术没有直接贡献; C.科学实验需要经费,在中国能拿出的钱比在欧洲能拿的钱多, 虽然由于大一统能拿的概率较低 2) Lins hypothesis: a) Mathematics and co

30、ntrolled experiments are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13human capital, which require investment. b) European countries were ruled by feudalistic aristocrats, which were hereditary. China was governed by bureaucrats. Government service was the most honourable and profitable occupation in China, which attra

31、cted the gifted. c)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and Confucian classics. d) Climbing official ladders. 黄仁宇 ,张居正 e) 儒家哲学、科举和中国的大一统 1. 科举开始时也要考数学,后来为何只考四书五经? 2. 灌输一种君君臣臣的价值标准,使中国在信息和控制技术极端落伍的古代能够维持大一统。自宋以后,基本没有发生军事政变 3. 让最优秀的人才进入统治阶级,减少了革命的动机 科举制度是一个在某一条件下卓 越的制度,可能会在其他条件下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的一个例子 一个相关的问题,韦伯疑问 :资本主义

32、在中国早就萌芽,为何没有自发的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14如果没有技术的不断变迁,生产 规模就不可能不断扩大,资本不断深化,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就不能深化。 4. Concluding remarks: 1. 中国人并非先天的不能产生科学和工业革命, 也就是说中国人在将来是有可能对科学和技术的持续进步作出贡献。 2. 人口多在将来是有利条件还是不利条件 ? The advantage of large population once China reaches the technological frontier. Implications: Earl

33、y achievement: Middle Kingdom metality Confucianism: the learned class should take the nation as his responsibility and should be royal to the emperor. Modern defeat: frustration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15第四讲 传统计划体制的形成 The 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system in China 为什么中国盲目学习苏联?要克服的困难一样,所以,

34、解决的办法也一样 The motivations for adopting the Stalinist heavy-industry-ori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 The dream for nation building, heavy industry and military power b. The experience of Soviet Unions industrialisation 和欧美发生经济大萧条的对比 c. The dependent theory 大萧条时,原材料出口的价格下降,边沿国家被剥削 d. The development

35、economics 5 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a) 建设周期长 b) 机器设备的进口 c) 一次性投资大 6. 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 LDCs economy? z 剩余少,资本短缺,资金价格高 z 出口少,外汇短缺,价格高 z 剩余少,分散,资金动员难 7. What kind of macro-policy environment is required for accelerating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36、-第一讲 16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ntensive industries? i. Interest rate policy,年利 30, 5 年, 3.7, 10 年 ,13.8 ii. Exchange rate policy iii. Raw material price and wage policy iv. Living necessity price policy 8. What kind of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 is required? i. National plan ii. Administrativ

37、e control and allocation 9. What kind of micro-management system is required? Urban Industrial/commerce : 1. Ownership. 2. Corporate management system 10.农村政策 z 统购统销 z 合作化 z 地区粮食自给自足 z 城乡隔绝的户口制度 从 1953 年开始的一五计划 ,上述体制就建立起来 第五讲:合作化运动的原因和结果 1. 社会主义革命,农民和土改 1) . Marx: 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的国家同时发生。 2) . Lennin: 如果有职

38、业革命党为核心,也可以在落后国家发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17生社会主义革命。 3) .中国开始时按苏联的经验而遭受失败 . 4) 毛主席提出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实行土改,而取得成功。 2. 合作化运动 在一五计划以后,为了利用规模报酬 ,增加产出,开始实行合作化运动 1) 互助组 (1953-54) 3-5 户,土地,耕畜属于个别农户 2) 初级合作社 (1954-55) 20-30 户,实行土地分红和工分制 4) 高级合作社 (1956-57) 150-200 户,实行工分制 以上,以渐进和鼓励的方式实行,农业发展得很好 5) 人民公社, 1958 年 8 月开始出现

39、,到 11 月 99% 的农户参与, 5000 农户, 60000 亩 , 10,000 工人 , 按需分配 , 公社食堂 结果 : 农业危机 1959-1961, 3000 万非超常死亡 , 3300 万延后或未生育。 6) 生产队 (1962-78) 20-30 农户,工分制 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9-) 1959 61 以后的农业发展 . i. 农业科研,良种、化肥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18ii. 机械化 3. 1959-1961 农业危机的原因 a. 传统解释 . 1) 天灾 2) 不当的政策和管理 3) 公社规模太大引起的积极性问题 以上三种假说

40、的经验检验 b. 林的新解释 _ 囚徒困境 囚徒 Y, 不认罪 认罪 不认罪 (2,2) (12,0) 囚徒 X A B 认罪 (0,12) (6,6) C D 1) 一次性博奕(无法惩罚搭便车者,无可信威胁) 2) 无限次重复博奕 (有可信的威胁 ) _ 农业合作社 1) 优势 : 规模经济 2) 不利 : 社员可能偷懒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19难于监督 工分制的结果是平均分配 3) 自我监督 (像儒家伦理在前现代社会的作用 ) 4) 勤劳社员的退社对偷懒的社员是一个可信的威胁 z 合作化运动成功的时候也有些合作社会解体,合作社解体对偷懒的社员是一个有效的威胁 z

41、政治领袖对合作社解体会有不同的解释,而剥夺社员的退社权 z 没有退社权的合作社,勤劳的社员不能再用退社来威胁偷懒的社员,可能变为 stackburg 博奕 5) 合作化运动的失败 6) 经验检验 . 急剧变化的通常是由激励机制改变引起的。 4地区粮食自给自足:对于农业生产率变化的一个替代解释 . a. 全国粮食自给自足政策 . b. 地区粮食自给自足政策 . c. 经验检验 第六讲:如何来评价传统的赶超战略 ? ( 中国经济专题教学影音资料第 8 讲上) 2. The performance of the leap-forward strategy. 1. The rate of accumu

42、lation (table 3.1). 1st FYP (53-57) 24.2 2nd FYP (58-62) 30.8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2063-65 22.7 3rd FYP (66-70) 26.3 4th (71-75) 33.0 2. The structure of investment (table 3.2) A L H O 1st FYP 7.1 6.4 36.2 50.3 2nd FYP 11.3 6.4 54.0 28.3 63-65 17.6 3.9 45.9 32.6 3rd FYP 10.7 4.4 51.1 33.8 4th 9.8

43、5.8 49.6 34.8 3. The sector weight (table 3.3) 52 57 62 65 70 75 Agri. 57.7 46.8 48.1 46.2 40.4 37.8 Indu. 19.5 28.3 32.8 36.4 41.0 46.0 Other 22.8 24.5 19.2 17.4 18.6 16.2 4. The growth rate (table 3.1)-GDP 1st FYP (53-57) 9.1 2nd FYP (58-62) -2.2 63-65 14.9 3rd FYP (66-70) 6.9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

44、一讲 214th (71-75) 5.5 53-78 6.0 5. Sector weight,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fig. 3.1) The manufacturing sector is larger than that of a typical middle income country. Figure 3.1. 3. The problem of the leap-forward strategy 1. Structural distortiona. Employment structure. (table 3.4) why? Agr. Ind. O

45、ther 52 83.5 6.0 10.5 57 81.2 5.9 12.9 65 81.6 6.4 12.0 78 73.3 12.5 14.2 b. Urbanization (table 3.5) 100 200 300 400 500 22.0 36.2 43.9 49.0 52.7 Chnery and Syrquin, Patterns of Development, 1950-70. China in 1952 12.5 in 1980 19.4 2. Incentive problem a. Share of working capital in total capital (

46、table 3.9). China 1981 32.7 India 1979 27.9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22Korea 1963 7.0 Japan 1953 19.9 England 1970 12.6 USSR 1972 29.5 Source: World Bank, 1984, China Economic Structur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b. incentive (table 3.8). The Production of GDP (in 1980 dollars) Energy Steal Trans k

47、. Coal/ Ton/ Ton.km/ US$ M.US$ US$ China 2.90 127.3 3.10 India 1.77 98.4 1.67 Korea 1.12 113.8 0.47 Brazil 0.88 57.1 1.40 Japan 0.51 63.0 0.41 France 0.45 30.9 US 1.05 44.8 1.80 England 0.57 30.0 German 0.49 43.7 Source: World Bank, 1984, China Economic Structur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中国经济专题讲义 2008 年春季 -第一讲 233. The result a. Low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able 3.10) TFP Growth Rate TFP growth in per annum in GDP growth Chi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