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黑龙江省传统聚落布局特色的意向分析 周立军 杨雪薇 周天夫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重点实验室 摘 要: 论文针对在城市化进程的冲击下, 新乡村建设均质化布局对传统聚落产生的影响和破坏, 运用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 并结合对黑龙江省鄂温克乡索伦村、宁安市小朱家村等地传统聚落的田野调查及资料分析等方法, 对传统民居聚落布局的肌理、公共空间系统、村落建筑风貌、择地选址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 提出了一种研究分析传统村落布局特色的新的视角和理论。论文总结和归纳传统村落布局中的特色与智慧, 为黑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与可持续更新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方向。关键词: 传统聚落; 布局肌理; 意
2、向; 识别性; 作者简介:周立军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重点实验室作者简介:杨雪薇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重点实验室作者简介:周天夫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 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重点实验室收稿日期:2017-05-23THE INTENTION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LAYOUT FEATUR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Zhou Lijun Yang Xuewei Zhou Tianfu Abstract: Under the impact of
3、 urbanization, the homogenized layout of new-built villages has a devastating impact on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Based on the Kevin Lynchs City Image theory, the research adopted the method o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ata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Suolun village of Ewenki Township (Heilongjiang Provin
4、ce) , Xiaozhujia village of Ningan City and other representative villag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xture, the public space system, the architectural style of the village, the location of the site of the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settlement layout, and proposes a fresh perspective and theory of tradi
5、tional settlements layout analyzing method.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wisdom of traditional settlement layout, and provides foundation and direction for the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Keyword: traditional settlement; lay
6、out texture; intention; identification; Received: 2017-05-23我国城镇化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 传统特色村庄面临巨大的挑战。黑龙江省不少历史文化村镇在进行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建设的同时, 忽略了对历史文脉的科学保护, 传统村庄的风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对传统聚落布局特色进行研究, 将对解决传统村庄在高速发展的今日得以保护、传承与可持续更新提出新思路。“意象”属于心理学的范畴, 与物质实体相对应, 是认识主体对他所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写到“城市景观的许多作用之一就是可以看见, 可以记得和使人愉快”, 提出了城市的
7、“可识别性”和“形象性”, 即容易产生形象的城市。而笔者认为, 好的聚落村庄应该如同好的城市一样, 具有可意向性, 同时可意向性的概念至今一直未被引入村落的评价与规划中。因此本文借助凯文林奇的意象设计理论, 对村落的空间意象从肌理布局、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等几个方面做系统的研究, 以期为聚落保护提供新的方法和启示。一、村落总体肌理布局与选址朝向村落肌理受地形、气候、风俗等多因素影响, 黑龙江省的聚落肌理与布局形式主要有散点式、街巷式、组团式、条纹式。其中条纹式和散点式是常见形式。1. 肌理布局(1) 散点式肌理散点式肌理的村落一般分布在山地地区, 这种肌理的村落不需要大规模平整土地,
8、 虽然呈现出散点式布局, 却又以某个中心为核心, 呈现出向心性。这种空间形态的村落既融和于自然, 又有一种自然、随机的肌理美。黑龙江省邻近大、小兴安岭, 为顺应地势, 一些村落呈现出散点式的空间肌理 (图 1) 。(2) 街巷式肌理街巷式肌理的村落在东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 一般分布在平原地区, 由于其地势平坦, 易于形成大型的村落。它的村落空间肌理根据街巷和院落空间的不同组合, 呈现出横纵交错的树杈状, 这样的村落空间肌理更为整齐与规整。具有较强的层次感与韵律感, 易于向外扩展, 并且形成很强的向心性与内聚性。黑龙江省街巷式肌理的村落较为常见 (图 2) 。1(3) 组团式肌理组团式肌理的村落
9、多存在于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大型村落中, 它的形成受自然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因素影响较大。组团式肌理的村落通常被河流、湖泊等水系空间穿插, 形成了多个相对较为独立的组团空间。这些相对独立的组团之间一般由道路、水系、植被等元素连接, 组团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 这是顺应自然环境的方式。由于组团空间较为适宜寒地的气候特点, 所以组团式肌理的村落在黑龙江地区也较为常见。(4) 条纹式肌理条纹式肌理的村落一般存在于地形高差较大的丘陵、山地或水系旁, 这种村落肌理对于用地紧张的山地地区来说是一种较为适宜的空间布局形式。村落沿着山地或水系的走势而蜿蜒展开, 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自然的造就。黑龙江地区水系丰富
10、, 蕴含着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三江流域, 故而, 条纹式肌理多见于这些地区的村落之中 (图 3、图 4) 。图 1 散点式肌理村落 (图片来源:左为bbs.0513.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02904&highlight=&page=1, 右为 下载原图图 2 五大连池邻泉村肌理 (图片来源:汤璐的基于空间句法的东北村落空间形态一文) 下载原图图 3 大兴安岭老道口村 (图片来源: 下载原图图 4 漠河北极村 (图片来源: 下载原图图 5 黑龙江山地村落 (图片来源: 下载原图图 6 黑龙江滨水系村落 (图片来源: 下载原图2. 传统聚落的选
11、址朝向(1) 平原地区村落黑龙江省平原地区村庄, 多是大城市或小城镇周边的近郊区。平原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地, 但因没有山丘的遮蔽, 常年刮大风。虽然土资源丰富, 也盛产农作物, 但在建筑形态上只好采用平缓低矮囤顶、平顶等。平原地区村落的空间布局要集中且紧凑, 发挥平原地区的地理优势, 形成具有节奏感的空间肌理。而道路的规划布居呈现具有规律性的横纵网格的形式, 形成适宜平原地区的村落空间形态。(2) 山地地区村落黑龙江省山地村庄主要是位于大、小兴安岭地区的山地。村落选址和民居建筑都与自然的地形地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局形式更为恰当与可行。村落的居住建筑应布置于向阳的坡面上
12、, 依据山体的走势和河流的走势, 形成自由灵活的布局形式 (图 5) 。(3) 滨水系村落水对村落选址、村落结构、景观等各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黑龙江聚落经常以滨水背山的向阳坡地作为自己理想的宅基地。依托山势起伏修建院落, 从而形成前低后高的空间形态, 并以背后的山来避风防寒。滨水系村落沿河道、水系的走势进行整体布局, 这样既顺应了地形、地势, 又创造了良好的村落空间肌理 (图 6) 。由于东北地区的住宅要保证最大的日照时间, 所以, 村落整体空间朝向为正南正北, 使得绝大多数的建筑都呈现出沿水系的行列式平行布局 (图 7) 。图 7 小朱家村改造后效果图 (图片来源:小朱家旅游专项规划及产品策
13、划书) 下载原图(4) 丘陵聚落黑龙江地区丘陵的分布较为广泛, 丘陵地区有许多向阳坡地, 非常适合居民生活居住, 由于有山体和地形起伏做遮护, 可以有效减弱风力, 在选址上有向阳面和背阴面, 房屋基本上不会刻意地去正南正北摆放, 建筑正房长轴随等高线平行安排, 由于降水量比较充足, 主要采用起坡式的屋顶。二、传统聚落的道路分析道路是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中五个要素之一, 是人们认识空间的主要途径。在传统村落中主要表现为街道、巷、弄等, 道路作为空间的骨骼和支承架, 构成了村落的基本形态, 并把环境要素联系起来。其形式存在着一定的拓扑变换, 同时也影响着村镇的主要空间形态。2道路是村落意向的主导因素,
14、 除了承担基本的交通作用外, 也是人们生活和交往的媒介。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黑龙江省传统聚落布局中的道路进行分析。1. 道路尺度黑龙江省的传统村落道路由街、巷、道三个级别构成, 其中, 街是村落中的一级道路, 即主路, 具有车辆通行的能力, 巷和道依次是二级道路和三级道路, 分别为入户道路, 户之间的通道, 不一定具备通车能力。3进村公路路面宽可达 8 m, 一般街 (即村落主路) 的路面尺度为 46 m, 巷 (村落支路) 的路面尺度为 35 m, 道的尺度一般为 23 m。2. 道路布局与形态道路的布局和形态与村落的地形、水系等自然条件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一般分为横纵交叉式、树干式、街
15、坊式和自由式。平原地区村落的道路形态大多比较简单, 并且单一, 一般都是东西向和南北向横纵交叉的街坊式。而滨水系和丘陵地区的村落道路空间布局多样、变化自由, 一般都依据地形、地势呈自由式的布局 (图 8、图 9) 。有的村落是单一的一种道路空间形态, 有的则是几种形式的混合。道路的形态有直线型, 顺应自然的曲线型等。3. 道路连接方式在黑龙江省传统村落中, 根据道路相交的形式与角度的不同, 村落主路与次要道路的连接方式基本上可分为四种:十字相交、十字错位、Y 字形、T 字形。从笔者调研情况看, 由于村落布局形式的原因, T 字形路比较少见, Y 字相交和十字的道路较多, 十字道路多为错位式。这
16、是由于风水观念里, 十字相交形似“凶”字, 因此错位式十字道路是东北地区传统村落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图 10) 。4. 道路的可读性传统聚落的道路往往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可识别性。村中道路所连接的空间、民居样式的区别及道路两侧的公共建筑的功能与形式, 道路两侧的自然景观与植被种类高度等因素, 使得传统聚落的道路不同于新农村和城市道路, 更加具有可读性, 即更加易区分辨别。以黑龙江北极村为例, 道路两旁的木井干式房屋相较于其他地方的现代式砖瓦民宅就更加具有可识别性。同时路两侧的植物种类的不同, 也使道路更加可读 (图 11) 。5. 传统村落中的道路特点道路的生活性强。传统聚落的道路空间往往交通和
17、生活功能兼备, 但道路作为住户之间的连接空间, 生活功能要强于交通功能, 更多地承载了居民的日常活动。道路尺度合理宜人。在传统村落中, 无论是主要道路还是次要道路, 都具有宜人的道路宽度, 同时道路宽度与两侧民居高度比值合理, 创造出亲切的空间氛围。道路边界自由。村落的道路边界往往不固定, 不同于城市道路的严格限定, 道路宽度根据地段不同具有差异性, 收放自如。同时在与路旁建筑的连接和组织过程中形成形式丰富的活动场所, 为居住者创造交往和活动的场地空间。三、传统村落布局的边界分析城市意象中所提到的边界是除道路以外的线性要素, 城市的边界构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线, 也有人工界线, 如高速公路、铁路
18、线和约定俗成的人造标志物等。城市边界不仅在某些时候形成“心理界标”, 而且有时还会促成两种不同的文化心理结构。4边界可以是一个地区与一个地区相隔的, 具有一定渗透性的屏障, 也可以是两个地区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接合口。1. 户与户的边界黑龙江地区村落户与户之间的边界常由木或金属栅栏、砖石墙体、植被构成。也有关系较好或者具有血缘关系的邻里住户之间不用分隔, 仅用空地来自觉地形成一定的心理界面标识。其中栅栏和围墙的分割性和维护性较好, 而绿篱等植被则具有较好的空间渗透性。2. 户与路的边界黑龙江地区村落街巷两侧通过砖石围墙、木栅栏或灌木丛来分隔院落空间与街巷空间, 来限定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 这样
19、既限定了院落空间, 也增强了街巷空间的围合感 (图 12、图 13) 。东北地区属于严寒地区, 冬季漫长且气温较低, 所以一般院落都具有很强的维护性, 这样, 当人们从街巷空间进入院落空间时, 通过围墙和院门的阻隔来减少西北向的寒风对院落空间的侵袭。由于东北地区的村落地广人稀, 所以住宅与街巷之间都有一个很大的院落, 这样就可以增加街巷两侧住宅的间距, 从而增加住宅的光照面积和时间。3. 村落的边界在黑龙江省的传统村落中, 村落边界系统丰富, 界面具有分隔性和渗透性等特点。边界物质要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是村落领域感的集体认知。(1) 开放渗透型开放渗透型即传统村落的外部边界为自然环境。
20、与村落相接壤的为自然的地势地貌和山水等, 或者村落处于山林之中, 受自然元素包围。耕作区域一般由道路连接到村落之外, 不与村庄相接。这种村落由于地理位置较为偏远, 经济条件较差, 不易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或由于所处地理环境偏僻, 城市化进程难以到达, 因此能较完整地保持村落的传统形态和文化特征 (图 14) 。(2) 半开敞互为补给型半开敞互为补给型即村落以半自然空间作为边界。半自然空间是指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环境空间, 如人工开凿的水塘、灌溉的河道、耕作区, 以及其他的种植区等。在这种情况下, 村落所毗邻的边界空间的要素往往具有生产生活、交通运输、防火防灾等功能, 这些空间可以与村落和外界
21、发生双向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是外界与村落的媒介空间和过渡空间, 将村落和外界相联系。村落的边界虽然不明显, 但也有内外之分 (图 15) 。(3) 内向封闭型内向封闭型即村落的边界为城墙, 碉楼等全人工的构筑物。村落的边界为人工界面。这种边界下的传统村落, 界面明晰, 入口明确, 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由于我国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 黑龙江省的传统村落大多数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为生, 村落常常毗邻耕地, 因此第二种类型边界的村落占大多数。四、黑龙江省传统聚落的区域分析在城市意象中, 区域是观察者能够想象进入的相对大一些的城市范围, 具有一些普遍意义的特征。不同的功能区域是人们对城市感知的重要源泉。
22、当人们走进某一区域时, 会感受到强烈的“场域效应”, 形成不同的城市意象。4在传统聚落中, 也可以存在区域的概念, 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界限, 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能够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区域可将整个村落划分为几个可识别的不同部分。1. 村落区域形成的影响因素环境因素:由于村落所处的自然环境的影响, 如河流、水塘等的阻隔, 会自然地将村落划分为几个区域 (图 16、图 17) 。宗族法制因素: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界限, 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能够感受到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征。受封建传统的宗族法制的影响, 黑龙江省部分传统村落的空间区域划分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托, 并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关系。村落以祠堂为中
23、心布局, 道路分支则围绕着各个支祠展开。空间区域秩序感强烈, 层次关系分明, 这些都在建筑布局中有所体现。现代规划因素:由于新农村建设需求, 村落在更新的过程中为满足规划设计的要求, 会形成一定的区域划分与组团空间。2. 聚落可读的区域划分建筑风格体量相近:在黑龙江传统村落中, 建筑的表皮颜色、建筑材料、体量的不同使得建筑外观风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村落可按照建筑的风格和体量来从心理意识上划分为几个可识别的区域 (图 18、图 19) 。建筑密度集中:村落中存在相邻的几户住宅的建筑密度比较集中的情况, 同时有的相邻住户宅基地面积较大, 建筑密度较小。不同的建筑密度的存在也可使居住者和观察者将村落
24、识别为几个不同区域 (图 20) 。图 8 甘河滨水系村落道路形态 (图片来源:汤璐的基于空间句法的东北村落空间形态一文) 下载原图图 9 丘陵地区村落道路形态 (图片来源:汤璐的基于空间句法的东北村落空间形态一文) 下载原图图 1 0 传统村落中道路的连接方式 (图片来源:作者绘制) 下载原图图 1 1 黑龙江北极村村庄道路 (图片来源:左为 右为 下载原图五、黑龙江省传统聚落的节点城市意向中所提到的节点是城市结构空间及主要要素的联结点, 是不同结构功能的转换点。将其概念引入传统聚落中来, 笔者认为村落的节点空间可包括私密的院落空间以及村落内部重要的公共设施与场地。例如, 村落的宗族祠堂、书
25、院、店铺, 以及亭、台、楼、阁、塔等各种公共活动设施和场地, 可以是河道与沿河建筑的围合空间, 也可能是街巷局部的扩张空间, 或是街巷交叉汇集空间。其形成一般是无意识的, 常常因地制宜, 利用或组织剩余空间, 大多只是自然形成的一些结合交通、集市贸易、宗教活动等的空间空地, 因此占地面积大小不一, 形状灵活自由, 边界模糊不确定。其基本功能是交通和交往, 然后发展出休憩、家务商业旅游、聚会等功能。5它们容纳了村民的日常生活, 是村落社会生活的承载者。1. 传统聚落的院落空间院落可以被看作是人们主动地将外界自然环境引入住宅中, 它既满足了人们对于环境的需求, 同时它作为一种过渡空间, 也符合了人
26、们对于空间私密性等的心理需求。东北地区村落的每户人家一般都有自己的院落, 有的只有一个院落, 有的拥有多个院落。这些院落都是通过建筑及院墙围合而成的。根据村落院落空间的围合程度, 将其分为一合院式、二合院式、三合院式、四合院式四种类型。黑龙江地区的院落空间多见一合院式和二合院式, 三合院式和四合院式的形式比较少见, 多存在于传统民居的大户人家之中。12. 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1) 村庄公共空间特征村庄公共空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属性和物质属性。社会属性即将村庄公共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的载体, 承载聚落社会生活的各种情景, 也承载当时当地的风土民俗。物质属性即将村庄公共空间作为一种场所,
27、 村民可以自由进入, 开展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等社会活动, 同时也可以集中体现出村落民俗文化。图 1 2 街巷两侧限定空间的围墙 (图片来源:w w 下载原图图 1 3 街巷两侧限定空间的木栅栏 (图片来源: 下载原图图 1 4 村落边界为自然环境 (图片来源: 下载原图图 1 5 村落边界为耕作区 (图片来源: 下载原图图 1 6 水塘作为区域分隔的村落 (街津口渔村) (图片来源:黑龙江省特色村庄规划建设研究) 下载原图图 1 7 耕作区分隔的村落区域 (图片来源: 下载原图(2) 普通北方村落公共空间普通北方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包括功能复合、政治参与、空间权属和邻里关系。功能复合指公共空间功能的混合及多重利用。政治参与指公共空间为村民积极的政治参与提供场所。村庄公共空间是村民生活的容器, 也是从事很多生产活动的场所, 在某些村庄, 它还具有商业、旅游观光等功能。邻里关系指村庄不同于城市的交往度。在空间上, 这种邻里是一种聚落的形态, 也是一种空间肌理。(3) 特色村落公共空间特色村落具有与普通北方村落的共同特征, 也具有由其历史、民族自身文化和所处地域条件及其他资源造成的公共空间的特殊使用特征。如历史人文主导型特色村落多具有民族或历史特性。比如, 朝鲜族的村落布局就反映了其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和传统习俗, 朝鲜族对于孝道的重视体现在村落中心一般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