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 宋词流韵第 4课 柳永词两首目标 重点1.掌握 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几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2.反复吟诵诗词,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3.学习作者融情入景、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栏目索引自知 自疑 自学在前互动 互学 交流深化点击主题 积累素材文苑氧吧 生成素养(7)叠 ( )(8)菱 歌 ( )(9)千 骑 ( )(10)箫 鼓 ( ) (11)凝 噎 ( ) (12)暮 霭 ( )1.读准字音(1)都 会 ( ) (2)参差 ( ) (3)堤 沙 ( )(4)天 堑 ( ) (5)珠 玑 ( ) (6)罗 绮 ( )自
2、 知自疑 自学在前语言积累答案dcn cdqinjqynlnjxioyi答案2.理解词义(1)解释 加 颜色 词 的意思 东南 形 胜 : 参 差十万人家 : 天堑 无涯 : 市列 珠玑 : 户 盈 罗绮 : 重湖 叠 清 嘉 : 地理形势优越。形容楼阁、房屋高低不齐。广阔无边。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满。远近重叠的 山峰 。答案 羌管 弄 晴,菱歌 泛 夜 : 嬉嬉 钓叟莲娃 : 千骑拥 高牙 : 异日 图 将好景 : 更 那 堪 : 此 去 经年 : 便 纵 有千种风情 : 飘荡;唱起。很愉快的样子。古代行军有牙旗在前导引,旗很高,故称 “高牙 ”。画。忍受。年复一年。即使。答案(2)一词
3、多 义 将异日图 将 好景 : 出 郭相扶 将 : 将 计就计: 将 信将疑: 将 进酒 : 田园 将 芜胡不归 : 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搀扶顺从又,且请将要答案 相执手 相 看泪眼 : 久久 莫 相 忘 : 儿 已薄禄 相 : 互相代词,我面相(3)词类活用 云 树绕堤沙 : 怒涛 卷 霜雪 : 都门 帐 饮无绪 : 多情自古 伤 离别 : 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名词作状语,像卷起来一样。名词作状语,在篷帐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为 伤感。品读感悟答案一、结构知全局1.望海潮中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 “ 好景 ” ?答案(望海潮 )上 片写杭州自然风光,都市之繁荣地理角度 ,都市角度 形胜
4、、都会 、 繁华历史 角度写 杭州风貌,赞郡守声势、雅望下片湖山胜 状四 时 风物昼夜笙歌湖 中 人物称颂 抒怀答案2.雨霖铃是抒发离情别绪的千古绝唱。它的上、下两片分别写了什么?雨霖 铃离情 别绪答案上片送别 时的情景 实写送别的地点、时间和 景物饮酒饯别难舍难分别离 的凄凉下片别 后凄凉的处境 虚写别离在 清秋设想 别后 凄凉别 后的孤独答案二、细读析文本(一 )望海潮1.词的断句要注意把握词的感情基调,以此正确把握读音和停顿。请给望海潮断句。答案 东南 /形胜,三吴 /都会,钱塘 /自古 /繁华。烟柳 /画桥,风帘 /翠幕,参差 /十万 /人家。云树 /绕 /堤沙,怒涛 /卷 /霜雪,天
5、堑 /无涯。市列 /珠玑,户盈 /罗绮,竞 /豪奢。重湖 /叠 /清嘉,有 /三秋 /桂子,十里 /荷花。羌管 /弄晴,菱歌 /泛夜,嬉嬉 /钓叟 /莲娃。千骑 /拥 /高牙,乘醉 /听 /箫鼓,吟赏 /烟霞。异日 /图将 /好景,归去 /凤池 /夸。答案2.若将 “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 句中的 “ 卷 ” 字改为 “推 ” 字好不好?为什么?答案 不好。 “霜雪 ”比喻浪花, “怒涛卷霜雪 ”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 “推 ”则显得比较平淡,力度与气势均没有 “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 “卷 ”形象逼真。此外, “卷 ”在此处还作状语,滔滔浪
6、花像卷起的霜雪,更能表现山河的壮美。3.“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 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答案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晚上,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采菱的歌声。 “嬉嬉钓叟莲娃 ”,是说钓鱼的老翁和采莲的少女都很愉快。 “嬉嬉 ”二字,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画卷。这是对钱塘风物人情的描写,表现了钱塘的富庶、民风的淳朴、生活的安逸,体现的是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情趣。答案答案4.望海潮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案 从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等角度描绘了一幅环境美丽
7、、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抒发了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答案(二 )雨霖铃5.词的开头写到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答案 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奠定了全词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答案6.词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塑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 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 “今宵酒醒 ”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 “良辰好景 ”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色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塑造了缠
8、绵悱恻、凄凉清丽的意境。1.作者简介柳永 (约 987 约 1053), 北宋 词人。原名 三变 ,世称“ 柳三变 ” ,后改名为 永 ,字景庄,又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 “ 柳七 ” ,景 祐 进士 ,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 柳屯田 ”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长于n相关链接抒写羁旅行役之情。他是北宋第一个 专力写词 的作家,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是长调 (慢词 )的倡导者,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 。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 “ 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
9、” 的说法,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柳永的词集 乐章集 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2.背景剖析(1)望海潮这首词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他从家乡福建崇安前往开封应试,路过杭州,拜谒世交前辈两浙转运使孙何,于是写此词投赠。在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写投赠之意,我们也不妨把它作为写杭州风景的作品 。北宋 初期,历经五代战乱,城市人口均不多,而杭州能有十万人家,可与北宋都城汴京媲美,所以柳永便铺陈其繁华富庶。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新词牌,钱塘江是天下景观,调名取其意。(2)雨霖铃是柳永仕途失意,离开汴京、前往浙江时 “ 离别所欢 ” 的作品。词以悲秋景色为衬
10、托,抒写与 “ 所欢 ” 难以割舍的离情。上片写送别的情景,深刻而细致地表现了话别的场面,下片写设想中的别后情景,表现了双方深挚的感情。全词如行云流水,写尽了人间的离愁别恨。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节选自乐章集。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返回3.相关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长短句 ”“ 诗余 ”“ 曲子词 ”“ 歌词 ” 等。(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
11、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 (58字以内 )、中调 (5990 字 )、长调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互动互学 交流深化交流释疑1答案1.望海潮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案 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巧用点染。上片先点 “钱塘自古繁华 ”,然后展开描写: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寥寥数语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极力铺排,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
12、。答案2.“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堪称千古丽句,请加以赏析。答案 “三秋 ”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 “十里 ”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三秋桂子 ”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予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答案3.统观雨霖铃全词,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自己凄凉哀婉的离别之情。答案答案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写景 )相结合。上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13、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情景交融。上片 (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寒蝉 长亭 骤雨 环境悲凉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惆怅伤感 (融情入景 )下片 (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伤离别 清秋冷落 愁意浓浓杨柳岸 晓 a风残月 酒醒伤情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 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写实;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写虚。 “念 ”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象的景物,是虚写。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
14、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作者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答案深度研读21.你认为这两首词中写得最好的是哪一句?请加以赏析。 答案 (示例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 这句写杭州西湖的湖山之美,十分精彩。写秀色山水重重叠叠,陆上是 “三秋桂子 ”,水面则是 “十里荷花 ”,本非一时之木,但写来则色香一片,如见如嗅,使人忘记了桂子荷花本不同时,它们呈现在一幅画面上,使词打破了时序的界限,让人陶醉在美丽的花丛中。返回答案2.“
1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历来被文人吟咏,为什么?答案 这首词中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 “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第一,它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 “ 酒醒 ”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 “举杯消愁愁更愁 ”,更何况是在 “酒醒 ”之后!试想,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 “执手相看泪眼 ”的情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 “千里烟波 ”,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