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宋词鉴赏-2-4 柳永词两首-3-4 柳永词两首学法提示1.联系背景 ,知人论文。 了解作家的生平际遇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 ,对理解诗词创作的特色、作家的创作倾向及作品的思想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鉴赏诗词要先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和人生际遇。2.找准词眼 ,把握基调。 词眼是词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一句话 ,它往往在结构或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在鉴赏时 ,要努力去发现那些最传神的词眼 ,从而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地领会作品的意蕴。3.立足意象 ,领悟意境。 意象是渗透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外物 ,意境是指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只有抓住意象 ,
2、领悟了意境 ,才能称得上是真正读懂了作品。-4-4 柳永词两首-5-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6-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柳永 (约 987 约 1053),字耆卿 ,原名三变 ,崇安 (今福建崇安 )人。北宋词人 ,因在家中排行第七 ,后世有人称他为 “柳七 ”,官至屯田员外郎 ,因此也被称作 “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 ,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 ,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 ,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 ,其词作流传极广 ,“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 ”。有乐章诗 ,其中雨霖铃八声甘
3、州望海潮等都是千古不朽的名作。-7-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望海潮是柳永年轻时的作品 ,作者路经杭州 ,想要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 ,就写了这首词进献。这首词以写景抒情出名 ,带有豪放词的特点。雨霖铃是描写词人离开汴京 (开封 )和恋人离别时的心情。词以秋景为衬托 ,抒写了词人与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是柳永的代表作品之一 ,也是婉约词的名篇。-8-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词 :兴起于隋唐 ,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 “曲子 ”“杂曲子 ”“曲子词
4、 ”,后来也称作 “乐府 ”“长短句 ”或 “诗余”等。它的特点是 “调有定格 ,句有定数 ,字有定声 ”。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 ,叫 “词牌 ”,如 “雨霖铃 ”就是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婉约派 :中国宋词的主要流派之一。婉约 ,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 ,音律婉转和谐 ,语言圆润清丽 ,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9-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1.注 字音 -10-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
5、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2.解多 义 -11-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12-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3.辨 活用 -13-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4.分 古今 -14-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5.积名句(1)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 ,归去凤池夸。 (2013重庆高考 )(2)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
6、阔 。(3)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4)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15-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目标一】 体会望海潮语言1.“东南形胜 ,三吴都会 ,钱塘自古繁华 ”三句 ,在词的上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用 “形胜 ”“都会 ”“繁华 ”总领下文 ,引出下面的铺叙。2.“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句中 ,若将 “卷 ”字改为 “推 ”字好不好 ?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好。 “怒 ”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流翻、排山倒海的
7、气势 ,用 “推 ”则显得比较平淡 ,力度气势均没有 “卷 ”强 ,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 “卷 ”形象逼真。文白对译-16-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3.“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两句 ,据说曾引起金主完颜亮投鞭渡江之志 ,这两句美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选取不同季节的两种花 “桂子 ”“荷花 ”,均为具有西湖乃至杭州特色之景物 ;“三秋 ”点出桂子飘香季节 ,“十里 ”渲染荷花种植之广 ,工整的两句 ,高度概括了西湖、杭州美的特征 ,给人以美好的联想。4.在望海潮一词中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参考答案 :
8、地理位置、历史传统、自然景观、市井面貌、百姓生活。文白对译-17-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5.这首词中使用了很多数词 ,这些数词在表意上具有怎样的作用 ?参考答案 :词中使用的数词表示数量的庞大 ,带有夸张的意味 ,使词具有了豪放的色彩 ;能表达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艳羡之意。文白对译-18-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目标二】 鉴赏雨霖铃的景与情1.“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 ?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交代了分别的时间、地点以及特定环境。渲染
9、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 ,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 ,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2.“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白描手法 (或细节描写 )。寥寥数语便把缠绵眷恋之情、无可奈何之意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来 ,收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表达效果。文白对译-19-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3.“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三句再次描写景物 ,这里的景物描写与词的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 ,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前者是实景 ,此处是虚景 ,是词
10、人 “缘情设景 ”。4.宋词一般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 ,这首词符合这一特点吗 ?上下片各写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符合。上片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渲染氛围 ;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孤独痛苦的愁情。 (也可以理解为不符合 ,结合下片虚写的景物分析即可。 )文白对译-20-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5.“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是千古名句 ,你能说说传诵千古的理由吗 ?参考答案 :融情于景。没有一个字写情 ,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 :待今宵酒醒之后 ,我将身在何方呢 ?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
11、 ?不会有了 ,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 ,耳畔清风 ,天边残月 !文白对译-21-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1.望海潮一词的上片写景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角度来写的 ?提示 :上片的写景角度多样 :“东南形胜 ”从地理位置角度 ,“三吴都会 ”从历史传统角度 ,“钱塘自古繁华 ”从自然风物角度。参考答案 :望海潮上片先从杭州地理位置上说 ,它是东南的重镇 ;从历史传统上说 ,它自古以来便是繁华都市 ;从自然景观看 ,这里有著名的钱塘江 ,有秀丽的西湖。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写 “都会 ”;“云树绕堤沙
12、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侧重刻画 “形胜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侧重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 ,寥寥数语 ,运用了动静结合、比喻、夸张等手法 ,极力铺排渲染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西湖与钱塘胜景尽收眼底。文白对译-22-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2.关于 “离情 ”,有人说 “别时容易见时难 ”,也有人说 “相见时难别亦难 ”。你认为雨霖铃一词应该属于哪一种 ?谈谈你的理解。提示 :这个问题可以有不同观点 ,从 “此去经年 ”看是 “相见时难 ”,从 “执手相看泪眼 ”看是 “别亦难 ”。参考答案 :文
13、白对译-23-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4-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5-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6-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7-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8-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29-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30-4 柳永词两首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文白对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