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表一)漳州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文 献 综 述题 目: 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姓 名: 学 号: 系 别: 政治法律系 专 业: 政治学与行政学 年 级: 08 级 指导教师: 廖章庭 2012 年 3 月 20 日文献综述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得到改善,各级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公共需求相比,我国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还较为薄弱,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亟待进一步强化。本文以公共服务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各
2、种因素,主要有:公共服务意识的淡薄;农村公共产品投入不足;公共服务体制的限制;公共服务供给的限制等。本文介绍了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理论。根据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理论的原则,提出了提高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建议:转变公共服务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理念;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强制度建设,加快公共服务立法,改革现行行政问责体制,建立服务型农村财政体制,建立健全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完善公共服务绩效评价制度和创新公共服务方法等。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转型的目标。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能力还很薄弱。本文研究的目的
3、就是研究现阶段如何提高农村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以推动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研究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对于地方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解决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存在的现实问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二、主体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衡量政府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是政府合法性的重要来源,也是学界历来关注的热点。农村基层政府是整个政府系统的基石,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高低对整个政府体系的影响巨大,研究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问题有重大的价值。因此,长期以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一)国外研究现状公共服务历来被认为是
4、政府的重要职责。在 18 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就指出“国防、公共基础设施、行政与司法”是政府的主要职能。20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公民对政府服务质量和服务种类的要求,西方各国为摆脱财政困境、管理危机和信任危机,相继掀起了一场追求3E(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 )为目标的政府再造运动,努力改造政府服务的质量。这种转变反映出现代政府应该认识到公众在政府管理中的核心价值,其存在的目的就是服务于公众,政府的施政绩效和服务品质应由公众的满意度决定。1、地方政府方面。对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理论可以追溯到 1959
5、年,著名的公共财政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对公共需要的生产和供应作了区分,1961 年,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等对于这一区分加以延伸,认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供应需要区分开,认为生产既可以由私人来承担,又可以由公共部门来承担。2、公共服务方面。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政府重塑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新公共管理在当代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越来越显现其主导范式地位,而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是企业家政府理论和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登哈特夫妇通过对“新公共管理”的反思和批判,建构出系统的“新公共服务”理论,与传统行政理论将政府置于中心位置而致力于改革完善政府本身不同, “新公共服务”理论将公民置于整个治
6、理体系的核心,强调政府治理角色的转变即服务而非新公共管理所认为的“导航” 。 1它推崇的是公共服务精神,目的是提升公共服务的尊严与价值,重视公民社会与公民身份,重视政府与社区、公民之间的对话沟通与合作共治。新公共服务理论有四个基础理论: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和组织对话理论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2。建构在这四个基本理论基础之上的“新公共服务”理论,其基本内涵有:一是政府应是服务而非掌舵;二是追求公共利益,公共利益是主要目标而非副产品;三是战略的思考,民主的行动;四是超越企业家身份,重视公民身份,服务于公民而不是顾客;五是责任并不是单一的,公务员不仅应关注市场,也应
7、关注宪法和法令,关注社会价值观、政治行为准则、职业标准和公民利益;六是重视人而不是重视生产力;七是重视公民权和公共服务 3。3、关于地方治理方面。治理问题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社会科学界尤其是公共管理界研究的热点之一。世界银行 1992 年的报告以治理和发展为标题,经合组织 1996 年公共管理报告的题目是转变中的治理 。事实上,早在文森特的美国地方政府一书中, “治理”的理念就被引入到地方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同时将治理的理念与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和生产相联系,揭示了美国地方政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在美国的奥克森著的治理地方公共经济中,也将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区分开来,认为地方政
8、府的职能在于公共服务的供应,而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应当交给私营部门来进行。理查德C博克斯在公民引领 21 世纪的美国社区一书中,以公民治理的模型,提出了提高地方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这些观点虽然针对的是美国地方政府,但是对于我国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提高也同样具有借鉴意义。瑞典的埃里克阿姆纳的趋向地方自治的新理念则对几个国家的地方治理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也涉及到不同国家地方政府的府际关系,这种关系当然会对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产生影响。总之,西方治理理论围绕“善治” ,把政府职能定位为政府管理的市场价值回归,尤其是倡导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这对我国政府如何有效实施社会公共服务是有启示作用的
9、。(二)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国内学者提出的观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供给结构不合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工不明确;二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分级提供各种地方性公共物品,政府提供不等于政府生产,地方政府不能也不该垄断公共服务的提供;三是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融资渠道需拓宽,单一的预算内资金来源不能满足公共服务提供的需要;四是公共服务能力体现着地方政府的竞争能力,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特别是软性(制度性)公共物品,体现着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1、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与政府能力的关系研究方面。中国学者对政府能力的研究始于王绍光、胡鞍钢的中国国家能
10、力报告 。在该报告中,作者讨论了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和中央政府财政能力问题,就此揭开了中国研究政府能力的序幕 4。辛向阳5在其新政府论中首次将政府能力作为中国行政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进行了思考,对政府能力的界定、分类、衡量和提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赵晖认为“政府能力是政府作为社会的普遍性和强制性组织,汲取公共资源和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 6。谭兴中认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即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及其有效性 7。谢来位认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是公共行政能力、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82、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研究方面。中国农业大学盛荣教授认为我国目前对供给现状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些共识。
11、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盛荣的研究,他认为对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研究可以说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是供给不足;原因主要有财力有限,表现:农业基础设施不足,技术信息供给不足,社会保障有待建立,义务教育应由政府负担,环境保护应由政府负担。二是公共资源的使用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致使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不符合农民需求,原因主要是地方政府官员有追求政绩的强烈动机和供给机制本身存在谋求私利的空间。三是县乡一级的“吃饭财政”没有能力提供公共产品。四是城乡不平衡和地区不平衡;农村的公共产品供给水平低,而农民的公共产品成本负担重,研究者都建议政府向城乡和各类地区提供均衡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消除当前存在地城市偏好和忽视农
12、村的现象 9。在本质上,造成这些差距的诱因在于制度上的因素,在于城乡两套不同的公共服务和产品供给机制。3、在制约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因素研究方面。张建、商碧辉、陈晓春 10指出在政府职能转换的背景下,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成为农村基层政府最主要的职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财政压力、激励政策不足和地域不均衡是当前制约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主要问题。许辉 11认为“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缺乏科学的规划,政府为公众服务的观念还没有完全确立,政府公共服务的结构存在缺陷”等是造成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张润泽、张连英 12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生长
13、的动因有两方面,即客观的社会环境要求和主体的内在需求。概括起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生长的动因可归结为外部动因、内部动因和主体动因三类。4、在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具体对策研究中。朱云、王丽萍 13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困境,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地方政府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实践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我国地方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现实路径。方栓喜、夏锋、张娟 14提出要通过“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明确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优化农村公共资源和整体设计乡镇机构改革”来提升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张玉亮、於唯 15也从理念和机制方面指出了政府服务能力提升的着力点。王旭、顾听 16从政府能力强度与政府行动范
14、围的互动关系对公共服务治理变革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张术松 17首先界定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的内涵和构成,然后逐一讨论了关于构建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目标、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和权重等问题,最后构建了一个评估乡镇政府公共品供给能力指标体系总表。曹惠芬 18指出公共服务型政府是提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的目标定位,并提出了具体的提升对策。综上所述,政府能力研究在国外比较成熟,不仅从多个角度对政府能力的概念、构成、特点有较为确切的界定和论述,同时还广泛吸收其他理论如公共选择理论、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精华对政府能力进行深入研究。研究方法上,学者的视野比较开阔,各种分析工
15、具被广泛应用,学科之间交叉融合趋势比较明显;理论研究与实践的互动比较密切,各种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行政改革实践的总结与提炼,同时理论直接成为政策或为实践提供指导。国内对政府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宏观层面上定义政府能力、归纳政府能力的特点、划分政府能力的类别、分析政府能力存在的困境、提出提升政府能力的举措等。这些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而有借鉴意义的资料。我国学界对农村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虽然时间很短,但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针对我国目前公共服务能力底下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对策,为我国农村基层政府调整治理结构,完善公共服务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19。 三、总结总的来看,国外公共服务能力的
16、理论对公共服务能力的质量、效率,以及公平性的关注都超过了以前的理论体系。结合到我国的公共服务能力的情况,除了服务产品的数量、质量还需要提高外,近年来凸现出来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问题,以及民众公共需求结构的变化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对我们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论文将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定位、着眼于农村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变化,为我国公共服务能力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四、参考文献1 珍妮特V丹哈特罗伯特B丹哈特著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等译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21.2江易华.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建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启示.20
17、06(7)3褚卫中.“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其对公共教育管理改革的启示.教育领导与培训.2006(7)4王绍光,胡鞍钢.中国国家能力报告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3.5辛向阳.新政府论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4.6赵晖.从抗击“非典”审视我国政府能力.青海社会科学,2003(5)7谭兴中.西部县级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初探.重庆社会科学.2004(3):120-122.8谢来位.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要点.行政与法.2006(2):11-13.9盛荣.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研究现状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3 期.10张建,商碧辉,陈晓春.困境与出路: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现状分析.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7(1):45.11许辉.论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4 年年会论文集,2004:148-150.12张润泽,张连英.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生长的动因分析.行政与法.2007(1):11-13.(篇幅不足可另加附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