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化产业集群——好莱坞电影产业集群.ppt

上传人:暖洋洋 文档编号:1730120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集群——好莱坞电影产业集群.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文化产业集群——好莱坞电影产业集群.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文化产业集群——好莱坞电影产业集群.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文化产业集群——好莱坞电影产业集群.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文化产业集群——好莱坞电影产业集群.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走近好莱坞,关于好莱坞电影产业集群,目录,好莱坞电影成功背后的秘密:文化工业与全球化策略 好莱坞电影产业结构动力剖析 好莱坞“大制片厂”时代的制片策略 好莱坞魔幻电影的神话思维 好莱坞洗牌:拷贝“东方”,好莱坞的由来,1911年10月,一批从新泽西来的电影工作者创建了好莱坞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内斯特影片公司 1912年起,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GoldwynMayer,简称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华纳兄弟(Warner Brothers)、雷电华公司(RadioKeithOrp

2、heum,简称RKO)、环球公司(Universal)、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 Pictures),好莱坞电影特点,从出品厂家来看,凡是属于八大公司的电影,都是好莱坞电影。如米高梅,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华纳、环球、哥伦比亚 从演员角度来说,好莱坞电影是明星制,这是和其他地区电影的主要不同之一 从生产方式上来说,好莱坞电影是工业化的制作,流水线式的生产,好莱坞电影是电影商品化的最高成就 从内容和品质上看,好莱坞虽然也不乏大师级人物,但基本上是商业电影,好莱坞电影产业集群 = 电影产业企业家集群,好莱坞与全球化生产格局,好莱坞成功背后的秘密之一

3、 就是:在电影本身从胶片走向数码 的所谓“电影死亡”的时代,“好莱坞”已徒有虚名它指涉的是业主不定的多国娱乐文化产业及其资本灵活积累的全球化策略,好莱坞全球化生产新格局 “无所不在”,特点一: 娱乐产业的多国投资与跨国产权特点二: 资本的“灵活积累” 不仅限于国内,更分散在海外,以台湾为例,美国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占领了70%以上的影院收入,5大音乐集团占据了60%以上的音乐唱片销售,跨国集团所属的各类电视频道在约450万有线电视用户中普及率高达95%,而跨国广告集团则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承揽了60%以上的广告业务。,好莱坞电影产业结构的动力,根据娱乐经济学家的分析,好莱坞电影产业结构的动力无非以

4、下五条:技术发展、雄厚资金、反托拉斯行动、多厅影院以及独立公司推波助澜,技术,技术的进展始终伴随并重构着电影产业 技术的进展使发行商得以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加复杂的方法来展开国际营销攻势电视、有线电视以及其他家庭录像还像技术(录像机、VCD和DVD)等也是改变电影产业经济结构和物质结构的重要因素,资金,好莱坞庞大的制片、发行和营销机器就是靠着这庞大的资金作为支撑。因此,继技术之后,在整个制片、发行和营销过程中相对庞大的资金包装和申请一直是推动好莱坞产业结构发展的第二大长远动力 其中,一系列融资新招(如股票上市、证券销售以及用以合法避税的有限责任合伙人公司等)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反托拉斯行动和影院

5、建设,大院线的出现还使得放映业这一一度效率低下、经营实践和经营程序极不规范的行业发展成为一个和好莱坞制片发行产业分庭抗礼、相辅相成的庞大产业 大院线在城郊结合部的多厅影院建设远远弥补了老旧的汽车影院和市内影院数量的锐减,并相应地缓解了来自其他多媒体娱乐形式的竞争,如家庭影院和有线电视等 结果是,弱肉强食的经济规律使得对放映市场的控制渐渐地掌握在少数财力雄厚的强手之中,大公司和独立公司,两大板块=美国电影协会+美国电影市场协会三个分支=大公司+特色影片公司+B级影片公司早年成立的美国电影协会成为大公司的代言人,在美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对大公司(即其成员公司)的利益,承担着“保护”和“服务”的职能

6、为了改变独立公司多年来散兵游勇的状况,几个独立公司老板也于80年代初发起成立了一个“美国电影市场协会”,并从成立初始便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美国电影市场,成为继戛纳电影市场和米兰电影市场之后的另一个重大的国际性电影市场活动,并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堪称世界各国独立影片最大的交易市场目前在美国电影市场协会注册的独立电影公司已有119家,“大制片厂”时代 之好莱坞制片策略(一),关键词:大制片厂制度 纵向垄断 联合垄断,纵向垄断,(1) 电影业的三个环节:制片、发行和放映相互整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纵向垄断 (2)在电影业内部,对纵向垄断机制起主要奠基作用的,主要是爱迪生的电影专利公司 (3)虽然专利公司的垄

7、断功亏一篑,但它却预示着电影业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的必然性 (4)由于影院属于一种固定资本,除了用作电影放映外很难另作他用,因此,投资者必定会增加流动资本即制片资金的投入,改善资本结构以使固定资本获得充分利用。同时,制片业本身不仅风险巨大,而且利益微薄,到30年代后期,我们常说的好莱坞八大电影制片公司真正确立起来,这八大制片公司所拥有的影院和发行的影片如下:,这个表可以看出,除环球、联艺和哥伦比亚没有拥有自己的影院以外(但它们同样拥有自己的发行网),其他五大电影制片公司都拥有自己的影院,特别是他们拥有了在电影票房收入总数中占绝大部分的首轮影院。在当时,全国首轮影院共163家,它们拥有其中的126

8、家,占3/4强,这也是大制片公司能够发挥威力的关键所在。,联合垄断,华尔街银行业对电影企业表现出了浓厚的投资兴趣,这些投资进一步促成了电影企业内部的合并、重组以及新影院网的建设。 1926年,美国电影企业的发展达到一个顶点,影院的建设相对于观众和影片供给已经过剩,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影院业之间的竞争,同时也刺激了制片业的发展从而导致制片成本上升,电影企业不得不更进一步依赖于银行业的投资。 总的来说,这些参与电影业的银行只是一些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它们主要以提供贷款获取利息的方式来控制电影企业。,由上表看出,好莱坞八大影片公司的财政并不是彼此独立的,它们同时受控于多家银行或者大财团,由于这种财政上

9、的盘根错节,使各大影片公司之间根本不可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寡头垄断理论认为的价格竞争也不可能实现。相反,为了排挤独立电影公司和外国电影的势力,它们之间会进一步走向联合,即实行一种联合垄断,从而避免因价格大战导致的两败俱伤。,制片体系,明星制 一是明星签约制,即明星与制片厂签订合约,每年为制片厂拍摄多少部影片,获得多少报酬,以及违约会遭到什么惩罚,也就是通过合约的形式使明星隶属于制片公司,当时签约年限一般在七年以上,明星成为公司的财产; 二是指大制片公司重要影片的生产、宣传都围绕明星进行,从而使明星成为一部影片或一系列影片的品牌,成为企业进行产品差异化策略,和其他对手展开竞争的最重要手段。,

10、2流水线生产机制,主要实行合同聘用制,合同期在三年以上,有的长达15年,制片厂的人员构成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 剧本成为大制片公司实行流水线生产的核心。 好莱坞大制片公司中,董事会主要由制片人和董事构成,它主要包括以下人员:)制片厂的董事长,是影片公司的总经理或董事会主席,掌管公司的业务、财政及政策,一般控制着公司的一部分股票(洛伊公司的尼古拉斯.申克便是这一职位。)制片厂董事,每年监制4060部影片,他们是董事长的总参谋,每年分取公司的一部分利润(米高梅制片公司的路易.梅耶、欧文.塔尔伯格便是这一职位。) )级影片制片人 ,每人负责监制2030部成本巨大的级影片;)级影片制片人 监制

11、成本较低的影片;E)制片人或“副制片人”,每人每年摄制16部影片(制片人一般只拿薪金)。这些制片人不仅负责影片的各种预算,而且还对他所监制的影片有最后决定权,而导演却成为了按照剧本进行工作的匠人而已。,3投资机制,A.流水线生产不仅没能降低影片摄制成本,反而使影片成本成倍增长。 高成本影片是大制片公司构筑市场垄断的一道壁垒。 高成本影片即使未能获得票房成功,但它却为制片公司带来了好的口碑,特别是在“成批订片制”的发行机制下,高成本影片提高了制片公司其他影片的交易价格。 各制片公司都是通过加强放映的办法来缩短资金的周转期 。,B 固定工资造成成本上升,在大制片厂时代,电影行业的总投资 一是放映业

12、,其投资占电影业总投资的90% 二是签约人员的工资,其支出占制片成本约70%,C工会组织导致制片成本上升,美国和英国电影企业中某些职工每周工资的比较(单位:美元),由上表看出,美国电影企业中职工的工资高出英国职工210倍,(虽然美、英两国的生活指数有一定差别,但远远没有工资差别那样大),专业性越强、工会势力越大的工种(画工、装置工和木匠的工会势力就很强大),其差别越大。,D人才培养机制:学徒制,由于大制片公司采用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大批的电影需要按时完成,而明星数量又非常有限,因此,不可能每部影片都用明星扮演,也不可能每部影片的主角、配角、替身都用明星扮演,这给许多二流演员甚至新手提供了拍片机会

13、,她们甚至可以模仿明星们的动作、神态、举止和扮相。,后记,当然,美国文化产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也一直受到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抵制和抵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就认为好莱坞电影的席卷而来“不仅是电影的危机,而且也是文明的危机“ 。70-80年代,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在西方学术界风行一时,矛头也直指美国的媒介文化全球化。1974年,在联合国提出“国际经济新秩序“(New International Economic Order)以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世界信息与传播新秩序“(New Worl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Order),反映了世界各国希望建立东西方、南北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与非发达国家和地区之间平等的信息传播交流秩序的愿望。美国文化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认同的威胁、消费文化即全球资本主义对传统社会的冲击、现代性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应该说都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和批判。,谢 谢 欣 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