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血液--医学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kuailexingkong 文档编号:1725569 上传时间:2018-08-2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4.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医学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血液--医学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血液--医学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血液--医学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血液--医学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章 血 液 (Blood),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特性 Components and properties of blood,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Physiological hemostasis,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Blood group and Blood transfusion,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Physiology of blood cells,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1. 血量(Blood Volume): 约占体重的78。2. 组成(Component):血浆(P

2、lasma) 呈淡黄色的液体血细胞(Blood cells)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Value):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血 细 胞,二、血液的功能(Functions of blood) (一)维持内环境的稳定1. 运输作用:血细胞与血浆的运输作用。2. 缓冲作用:缓冲对的缓冲作用。3. 传递信息:激素等的传递。4. 调节体温:传送体热。 (二)血液的防御功能,三、血浆的化学成分(Chemical Component)血浆含水约9092,含溶质约810。溶质中: 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等。(一)

3、 血浆蛋白(Protein of Plasma) 白蛋白(Albumin):分子量最小,含量最多。球蛋白(Globulin):1、2、四种球蛋白。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分子量最大,含量最少。 正常值: 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 60-80g/L 白蛋白(A):约4050g/L 球蛋白(G):约20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A/G比值:1.52.5,(二)无机盐: 钠、钾、钙、镁、氯、碳酸氢盐等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NPN) 主要包括: 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和

4、肾功能。(四)其它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素、激素 以及少量气体等。 血清: 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四、血浆的理化特性/Physico - chemical Properties (一)比重(specific gravity):血浆比重为1.0251.030 (二) 酸碱度(pH值)1. 正常值: pH为7.357.45pH 7.35为酸中毒;pH 7.45为碱中毒;pH 6.9 或 7.8,将危及生命。2. 维持酸碱度相对稳定的因素:(1) 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次:Na2HPO4/NaH2PO4和血浆蛋白钠/

5、血浆蛋白等。(2) 通过肺和肾的调节: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三) 血浆渗透压 (Plasma osmotic pressure)1. 概念: 指溶质具有的吸引水分子透过半透膜的力量。2. 影响因素: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颗粒数目的多少呈正变。3. 分类:晶体(Crystal)渗透压 胶体(colloid)渗透压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6、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几点说明:渗透压的作用: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血浆蛋白(白蛋白)浓度胶渗压水向组织间隙转移 组织液水肿。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等渗溶液: 与血浆渗透压相近称为等渗溶液。0.85NaCl溶液或5葡萄糖溶液,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Physiology of Blood Cells,一、红细胞 (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 RBC)(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1.形态:无核,双凹圆碟形 2. 数量男性: 4.55.51012/L;Hb: 120160g/L女性: 3.84.61012/L;Hb:

7、110150g/L新生儿: 6.01012/L; Hb: 5天内达200g/L(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二)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和功能1.红细胞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氧和二氧化碳等可自由通过。 2.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Plastic deformation)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RBC在静置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

8、h)内的沉降速率。 数值:男子为015mm,女子为020mm 意义:,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例如: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时,血沉可明显加快。此时,是由于红细胞发生了叠连(Rouleaux formation)。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4.红细胞的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抗低渗液的能力大,即脆性小,不易破裂;抗低渗液的能力小,即脆性大,容易破裂。正常值:0.42Na

9、Cl溶液中开始破裂;在0.35%的NaCl溶液中完全破裂。临床意义:如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其脆性特别 大;巨幼红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5.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对的缓冲作用:在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免疫功能:表面的补体的作用,吸附、传递抗原物质。,(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1. 红细胞的生成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铁:Hb合成必须原料。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其中5%由食物补充, 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Fe3+需还原成 Fe2+才能被利用。临床病例

10、: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 (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蛋白质:DNA对于细胞分裂和Hb合成有密切关系,而合成DNA 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Hb有2条肽链和2条肽链。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一个O2分子。,叶酸(Folic Acid):体内过程:蝶酰单谷氨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入DNA合成。临 床:叶酸吸收障碍, 影响DNA合成,细胞的分裂增 殖受到影响,细胞数量减少,血红素的合成受影 响不大,形成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维生素B12/ VitB12 (Cobalamin) 体内过程: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 (Intrinsic Fac

11、tor) 促进其吸收:内因子与B12形成复合物.防B12被蛋白酶水解;.与回肠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B12吸收入血部分贮 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参入DNA合成。 临 床: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体内贮存量:每天所需量=10001因此, B12吸收障碍后常在34年才引起贫血),2.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干 细 胞 早期红系祖细胞 (BFU-E)爆式促进因子 晚期红系祖细胞 (CFU-E) 可识别红系前体细胞 网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骨 髓,缺氧、RBC或Hb 肾成纤维、内皮细胞(主)肝细胞(次)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Erythropoiet

12、in)雄激素、T3、生长素,PO2 RBC Hb,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 (主),肝细胞(次),雄激素T3 生长素,(三)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的寿命:120天 破坏的场所(1)血管外:脾、肝和骨髓中的巨噬细胞吞噬。(2)血管内:在毛细血管中被撞击、挤压而破坏。,二、白细胞 (Leukocyte / White Blood Cell, WBC) (一) 白细胞的总数和分类计数1. 总数: 4.010.0109/L (400010000/mm3)2. 分类: 中性粒细胞占 5070淋巴细胞占 2030单核细胞占 28嗜酸性粒细胞占 07嗜碱性粒细胞占 01,3.变异: 在不同生理情况下波动范围较大,如

13、:(1) 一天之内,下午较早晨多;(2) 新生儿最高,出生后3天3月10109/L;(3) 进食、疼痛、运动、情绪激动、月经期、 妊娠、分娩时WBC数。,(二) 白细胞的功能 ( Functions of WBC )1.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2. 单核细胞 (Monocyte):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较强。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单核-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功能。,3.嗜碱性粒细胞 ( Basophil ):胞内的颗粒中含有多种具

14、有生物活性的物质: 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的主要作用是参与人体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4. 嗜酸性粒细胞 ( Eosinophil ) :不能杀菌, 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 其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某些碱性蛋白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 淋巴细胞 ( Lymphocyte ):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对“异己” 构型物,特别是对生物性致病因素及其毒素具有防御、杀灭和消除的能力。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

15、体液免疫有关。,(三)白细胞生成的调节,干 细 胞 白系祖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成熟白细胞 骨 髓,IL-1、内毒素、Ca坏死因子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生成、释放) - 集落刺激因子(CFS)乳铁蛋白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直接抑制或抑制CFS释),三、血小板(Platelet)(一)生成和形态:双凸椭圆形。为骨髓中巨核细胞 脱落下来的小细胞块,无核,具代谢功能。(二)数值:正常成人为100300109/L(1030万/mm3)。 (三)变异:可有6%10%的变化:通常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高;剧烈运动及妊娠中、晚期高。血小

16、板过多:易形成血栓;血小板过少:有出血倾向。,(四)生理特性:1.粘附: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血小 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促凝 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2.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3.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网 络血细胞扩大血栓。 4.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使血凝 块回缩坚实血栓。 ,(五)血小板生理功能: 1. 生理性止血(hemostasis)作用: 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 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 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松软血栓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促纤维蛋白形成 网络血细胞扩大血

17、栓 收缩: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回缩坚实血栓 ,2.凝血功能:释放纤维蛋白原激活因子、血小板 第三因子和抗肝素因子。 3. 纤溶作用:血小板解体释放出的纤溶酶以及纤溶酶激活 物,可以激活纤溶系统,有利于血凝块的液化 保持血管中血流的畅通。 4. 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通透性:融合入毛细血管 内皮细胞,进行修复。 5. 吸附作用:吸附异物。,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Blood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sis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状态变成胶冻状血块的 过程称为血凝。血清:血凝块发生回缩,析出清亮的淡黄色液 体。纤维蛋白溶解:形成的血纤维分解的过程。,一、血小

18、板的止血功能 (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粘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粘附成分:血小板膜糖蛋白(主要GPIb)、 内皮下组织(胶原纤维)、血浆成分。影响粘附因素:Ca2+促进;蛋白激酶C抑制。粘附过程:血管内皮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 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 促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松软血栓。 2.聚集:血小板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聚集过程:第一聚集时相:可逆聚集时相;第二聚集时相:不可逆聚集时相。,影响聚集因素:致聚(诱导)剂:,.ADP与凝血酶 ADP与剂量 呈依赖关系注:ADP必须有Ca2+和纤维蛋白原的存在,且耗能。 注:凝血酶使血小板内的纤维蛋白原释放作用较强。,低 中 高

19、,聚相先1后2,聚相2,聚相1,.胶原 是一种强致聚剂,引起血小板不可逆聚集;且与血小板释放同时发生。,小板内cAMP、游离Ca2+,释放ADP,血栓烷A2(TXA2),血栓烷合成酶,PGG2、PGH2,环加氧酶,小板质膜中的 花生四烯酸分离,小板内磷脂酶A2激活,血小板表面激活,.TXA2,抑制剂:PGI2 cAMP、游离Ca2+抑聚集。聚集机制:致聚剂血小板膜受体血小板内的第二信使(cAMP,IP3、Ca2+、cGMP)浓度改变血小板聚集。3.释放: 血小板受到刺激释放血小板因子等 促纤维蛋白形成网络血细胞加固血栓。4.收缩: 在Ca+作用下,血小板微管环状带和骨架蛋白收缩使血凝块回缩坚实

20、血栓。,(二)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中的作用,1.血小板与血栓:粘附+聚集松软血栓;释放血小板因子等加固血栓;收缩坚实血栓。 2.血小板的促凝活性:参与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因子V和凝血 酶原的激活;结合多种凝血因子,加速凝血过程。 3.血小板与血管收缩: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二、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一)凝血因子,I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II 凝血酶原:Prothrombin III 组织凝血激酶:Tissue Thromboplastin V 前加速素:Proaccelerin VII 前转变素:Proconvertin VIII 抗血

21、友病因子:Anti-hemophilic Factor IX 血浆凝血激酶:Christmas Factor X 斯图亚特因子:Stuart Factor XII 接触因子:Hageman Factor XIII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Fibrin-stabilizing factor,凝血因子特点: 除因子外,都是血浆中的正常成分; 除因子和外,都是血浆中含量很少的球蛋白; 除因子外,正常情况下都不具有活性; 凝血因子一旦被某些物质激活,将引起一系列连锁酶促反 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而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 在维生素参与下,因子、 由肝脏合 成,缺乏维生素或肝功能下降时,将出现

22、出血倾向; 因子是重要的辅助因子,缺乏时将发生微小创伤也会出血不止的”血友病“。,血液的凝固,(二)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1) X XaV+Ca (2) Prothrombin Thrombin(3) Fibrinogen Fibrin,2. 凝血过程的两条途径:(1)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 Route参与的凝血因子都在血液中。表面激活阶段:XII 的激活到XIa的形成磷脂表面阶段:IX的激活到凝血酶的形成纤维蛋白生成阶段:Fibrinogen 形成 Fibrin(2)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 Route血管外组织释放的组织因子启动的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分

23、类 内源性凝血 外源性凝血 凝血过程 凝血因子分布 全在血中 组织和血中 参与酶数量 多 少 凝血时间 慢、约数分钟 快、约十几秒钟,凝 血 小 结,(形成凝血块),网络血细胞及血小板吸附凝血因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凝血酶原,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因子-复合物,激活因子,因子X,血管外组织释放因子 结合因子,血管内膜暴露胶原纤维 激活因子,血液凝固的机制,(三) 抗凝系统 (Anti-coagulation system)正常情况下尽管血液中含有多种凝血因子,但血液不会在血管中凝固。原因在于: 1. 体液抗凝系统: (最重要的是抗凝血酶、TFPI和肝素)丝氨酸蛋白抑制物:抗凝血酶

24、、C1抑制物、1-抗胰蛋白抑制 物、2-纤溶酶、2-球蛋白、肝素辅助因子等。抗凝血酶是肝脏合成的球蛋白。能与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活性;能使激活的因子、a 、a失活;与肝素结合后作用2000倍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小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糖蛋白。作用:抑制凝血因子的催化活性;结合和灭活凝血因子-复合物。,蛋白质C系统:蛋白质C、凝血酶调制素、蛋白质S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蛋白质C是肝脏合成的VitK依赖因子。,作用:灭活凝血因子、;阻碍因子与血小板磷脂膜结合,从而降低因子对凝血酶原的激活作用;刺激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增强纤溶酶活性,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与一些体液抗

25、凝物质结合后,增强抗凝血酶物质的抗凝活性;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大量TFPI和其他抗凝物质来抑制凝血过程;能增强蛋白质C的活性和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肝 素:是由肥大细胞产生的粘多糖。,2. 细胞抗凝系统:网状内皮系统对凝血因子、组织因子、凝血酶原 复合物、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的吞噬。 3. 正常血管内皮: 完整光滑,不易激活因子,不易使血小板吸附和聚集;血液中又无因子,故不会启动内源或外源性凝血过程。4. 血液流动:即使血浆中有一些凝血因子被激活,也会不断地被稀释运走。5.纤溶系统:能促使纤维蛋白溶解。,(四)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

26、加速凝血,(1) 加钙:Ca2+在凝血过程中,不仅具有催化作用,而且参与形成催化激活凝血的复合物。 (2)增加血液接触粗糙面:利用粗糙面激活因子和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因子,加速凝血。(3) 应用促凝剂:维生素、止血芳酸等。 维生素能促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以加速凝血。(4)局部适宜加温:加速凝血酶促反应,加速凝血。,2. 延缓凝血 (1)除钙剂:柠檬酸钠与Ca2+形成不易电离的可溶性络合物血Ca2+;草酸铵或草酸钾与Ca2+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草酸钙血Ca2+。(2)降低血液温度。(3)应用抗凝剂:如肝素,抗凝血酶等。(4)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概念:纤维蛋白在水解酶的作用

27、下溶解的过程。意义:使血液经常保持液态,血流通畅,防血栓形成。过程: ,_,激 活 物 血管激活物 组织激活物 依赖因子激活物,抑 制 物抗活化素抗纤溶酶,纤 溶 酶,纤溶酶原,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_,+,+,+,第四节 血量、输血和血型 Blood Volume, Blood Transfusion and Blood Group一、血量(Blood Volume)血量:约占体重的7% - 8%;循环血量:在心血管中流动的血量。贮存血量:分布于肝、肺、腹腔静脉和皮 下静脉丛的血量。,二、失血与输血Blood lose and Blood Transfusion 失血 2

28、0%:机体生理活动障碍,出现临床症状。 失血30%:机体严重失代偿,会危及生命。,三、血型 (Blood Group) 血型的发现:最初试用输血疗法时,有些人输血后效果良好,但有些人则引起大量溶血和血管堵塞,造成严重的后果。提示:不同人的血液有某些类型差别。后经深入研究,1901年Landsteiner 发现了第一个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的 RBC 的 ABO 血型系统。 ,血型的分类:目前已知人类的RBC除ABO血型外, 还有R、Kell、MNSS、P等15个血型系统, 还发现一些亚型。也发现了其他细胞的血型系统,如人白细胞上的抗原系统(HAL)在体内分布广泛,与器官移植的免役排斥反应密切相关;

29、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抗原在输血时可引起发热反应。,(一)ABO血型系统1. 分型原则以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定型。凝集原:指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物质(糖蛋白或糖脂上的寡糖链)。凝集素:指能与凝集原结合的特异抗体(IgM)。,注:四种血型都有H抗原(是形成A、B抗原的结构基础),但其抗原性 较弱,故血清中一般不含抗H抗体。 A1型RBC可与A2型血中的抗A1发生凝集反应。 A2型和A2B型的抗原性比A1型和AB型的弱,血型鉴定时易使A2型 和A2B型误判定为O型或B型。,2. ABO血型的发生与分布决定ABO血型系统的各种表现型是显性基因,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可推

30、断子女的血型。但只能作否定的参考依据,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基因型 表现型OO OAA,AO ABB,BO BAB AB,血型的抗原、抗体非同时产生。在胚胎上的RBC可检测到抗原A和抗原B,但抗体却在出生后28个月开始产生,810岁时达高峰。其产生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因某些肠道细菌释放物和食物成分具有与RBC相同的抗原决定簇,能够刺激针对自己所缺乏的抗原而产生抗体。抗体IgM的分子量较大,故难以通过胎盘。,3. ABO血型的鉴定,(二)Rh 血型系统 1. Rh血型抗原: 人类RBC膜上有Cc、Dd、Ee六种抗原,以D 抗原的抗原性最强。 分型:Rh+:有D抗原为Rh阳性 (汉族99)Rh-

31、:无D抗原为Rh阴性(苗族12,塔塔尔族16)2. Rh血型抗体: 主要是IgG,属免疫性抗体, 故可通过胎盘。 特点: 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当Rh+的RBC进入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 产生抗Rh的抗体。,3.临床意义: (1) 输血: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 第二次输血需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 (2) 妊娠:Rh-的母亲,若输过血,怀孕后其孕儿为Rh+者,孕妇的抗Rh+的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

32、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三)输血原则直接配血(主侧) RBC + 血清 - - + + 间接配血(次侧) 血清 + RBC - + - + 输血原则,结论:,可 慎少 不 不,供血者 受血者 结 果,供血者RBC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为原则。,复习思考题 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含义与生理意义。 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各有什么作用? 3.简述血浆和血清的区别。 4.熟记下列正常值: 红细胞比容、血沉、红细胞数、白细胞数及分类、血小板数 5.简述白细胞的功能。 6.血小板在生理性凝血过程中起何作用? 7.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异同点。 8.什么叫血型?说明输血的基本原则。为何同型血相输还要做交叉配血试验?,9.将红细胞置于0.9%NaCl和5%葡萄糖的混合液中,其形态与功能有无改变?为什么?10.一次失误将500mL的蒸馏水输给了病人,会引起何后果?为什么?11.从血液的理化性质和功能考虑,维持离体器官活动需要哪些条件?12.已知某人血型为A型或B型,能否鉴定他人血型?13.肝功能严重受损或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时,为何易导致出血倾向?14.为什么纤溶系统亢进时会出现出血倾向?15.为什么月经血是不凝固的?16.为什么用温热生理盐水浸泡纱布按压伤口可促进止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简明教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