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企业财务通则讲座资料2006年12月4日,财政部颁发新的企业财务通则(以下简称通则) 。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原有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将逐步被更新。新的通则对现行企业财务制度进行了改革创新:一是企业财务制度不再对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作出规定,也不再为企业纳税扣除项目、标准作出规定,而是围绕企业财务的实质,对企业财务行为和财务关系做出规范,引导企业实行科学管理。二是强化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对企业重组中的资本权益事项和财务管理进行规范。三是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四是建立
2、了开放性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便于日后根据企业财务运行、国家法制建设情况和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不断地调整、改革和发展企业财务制度。五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明确财务决策的要求、财务控制的方法,完善企业激励分配政策,建立企业财务监督机制,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责任。六是明确了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六大财务管理要素,井结合不同财务管理要素,对财务管理方法和政策要求作出了规范。2006年l2月7日,财政部正式发布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等金融财务制度同时废止。规则从风险防范、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
3、管理等六个方面,对金融企业提出规范性要求,并有相应罚则予以约束。规则根据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改革财政监管金融企业财务的方式,强调财政部门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责。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界定了金融企业投资者、经营者及其职能部门的财务管理职权,促进金融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完善,适应金融服务市场全面开放的需要,提高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自主权,为各类金融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规则适用于境内依法设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金融企业、金融控股公司、担保公司以及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社等。其他金融企业参照执行。一、新企业财务通则改革的概述(一)新企业财务通则制定的背景1.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
4、公平竞争的财务制度环境的需要财政部门作为社会管理者,有义务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给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目前,财政部门的职能要从单纯管理国有企业逐步调整为管理全社会各类企业。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为例,以往,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对国有企业实施管理,不仅难以分清国有企业的经营责任而且容易忽视非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管理,造成国有企业的效率低下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以往的财政部门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在管理中经常混淆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出资人管理职能,“政企不分”和“政资不分”的现象非常严重。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建立,使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形成宏观财务管理
5、和出资人财务管理两个领域。宏观财务管理是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对所有企业实施的财务管理,国家出资人财务管理是指国家以出资人的身份对国有企业实施的财务管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行使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按照国民待遇的原则,对各类所有制企业进行统一的社会公共管理。为体现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也将 再按照国有和非国有、内资和外资加以区分。2.规范企业财务行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作为社会管理者,财政部门要通过制定相懂的财务政策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使之尽快建 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财务管 制度由F l订场失灵的客观存在。导致政府实现充分就业、消除贫困、促进
6、科技进步及产业升级、确保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多元化目标与企、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H 标存在矛盾。以公共财政为例。市场失灵导致了公共财政的出现。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市场失灵的范围内以执行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分配行为。由于公共财政具有公共性和非市场盈利性两个基本特征,其收支活动需要财政部门通过公共预算来解决。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我国的财政体制也发生了转化。我国的公共财政逐步形成: 在预算内收入比重中税收部分大幅度上升,已经达到90以上;( 税收制度又按所有制成分逐步转向对不同经济成分实行统一税收制度; 在财政总支出中经济建设支出的比重在 断下降社会事业支出比重逐步
7、上升;曾经是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直接手段之一的基本建设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投资逐步成为财政基本建设支出的主要部分。公共财政的出现要求公共财政支出必须以保证社会公平与公正为目标。公共财政支出的内容必须以市场失灵、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标准来界定和规范,要求政府加强财政管理,深化财政支出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监督机制,完善社会公共服务管理职能协调企业和社会的关系。3.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1993年7月1日实施的通则已显得过时,与其他法规、准则严重重复、 相协调小能摆脱汁划经济的束缚,未能全面理解财务管理的功能。旧通则的“财务决定税收,财务决定会计”的理论认识已经过时,因此。企业实
8、务操作落实起来变得越来越难。由于“两则”、“两制”的实行。企业会计、税务职能从传统的财务职能中分离对财务制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客观上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的内容实现制度创新。使其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及实践依据达到更好的统一。(二)新企业财务通则改革的必要性1.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资本市场的培育、完善,企业成为了市场的主体,拥有独立的筹资权、投资权,国家财政对企业的管理也由原来的直接管理转为间接指导。因此,财政部作为企业财务的政府主管机关,管理企业的财务事项就必然会面临新的问题,即管理对象、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等都要进行重大的调整,新通
9、则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颁布的。2.适应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客观上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转移到以市场主体为中心,以预测、决策、控制为核心,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标的轨道上,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对投资者、经营者和政府的监管部门都有一个合理的职权与责任的划分,新通则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颁布的。3.适应新经济时代企业财务职能转变的需要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企业面临着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竞争环境,而传统财务职能决定的财务工作出现的种种弊端,不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因此,我国传统的以记账为主的财务职能正转向以收集、分析、整合有效信息,用于支持决策,以服务为导向使公司整体增值为
10、主的新职能。新通则正是适应了新时期财务职能转变的需要而颁布的,并将在以提高公司绩效和增值为目的的统一、协调的变革中发挥指导性作用。4.适应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自1993年以来,我国对经济体制、行政体制、企业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改革,必然导致我国制度环境的变迁,从而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新的制度需求。因此,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有必要从国家、出资人、企业三个不同的角度构建企业宏观财务、出资人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的财务制度,形成能够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务制度体系。新通则正是适应这种需要而颁布的。5.适应我国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需要2003 年,国务院颁发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
11、条例,并设立了管人、管事、与管资产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政府分离了出资人与社会管理者之间的不同职能。但从实践上看,我国仍缺乏共同的财务行为规范,缺乏协调出资人与经营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新通则的颁布将通过国家宏观财务管理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6.适应我国完善财政体制,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需要在公共财政框架内,首先应当确保建立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通过实施各项财政政策和资金投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企业效益,培植财源;其次应当按照公共财政职能满足各种社会公共需要,包括制定和提供企业财务活动中共同遵循的“游戏规则”,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财务环境。如果片面理解公共财政的内涵而取消对企业必要的资金投入,
12、或者完全把企业往市场一推了之,财政不加以管理,将导致财政职能的“缺位”。因此,新通则的颁布是健全财政职能的需要。7.适应我国相关经济法律法规特点的需要经济法律,是调整各类企业在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企业内部生产经营与组织中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企业法、公司法等,它是通则的上位法,是它的母法。但是,这些相关经济法律对企业财务的规定并不完整,存在着法律空白之处,这也是中国特色所在。而新通则的颁布将会通过企业财务制度在经济法律允许或者授权的范围之内,对企业财务行为系统地做出具体的规范。8.适应我国加入WTO 后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我国加入WTO后,新的经济环境要求政府作为宏观财务的主体,在规范企业财
13、务行为、保证经济目标实现上摆脱传统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角色,从机制上实现微观财务行为的合理化,为企业微观财务活动创造有利环境。因此,为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要求,新通则的颁布是十分必要的。(三)新企业财务通则改革的指导思想、思路和目标1.新企业财务通则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企业财务通则,是财政部在企业财务管理立法上的一项重大举措。其指导思想应当是: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出发立足于政府公共管理目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条件下,满足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需要 围绕企业财务管理主体的不同职责,着力从企业财务体制、财务运行机制和财务管理方法上进行制度创新。2. 新企业财务通则改革的思路一是转换财务管理观念,将由国家直
14、接管理企业具体财务事项转变为指导与监督相结合,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供指引,企业根据通则和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二是还原财务管理的本质,企业财务制度不再对税收扣除标准和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做出规定,而是围绕与企业设立、经营、分配、重组过程伴生的财务活动,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进行组织、协调、控制、评价和监督。三是顺应产权制度改革,清楚界定国家、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财务管理职权与责任,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四是拓宽财务管理领域,在继承现行有效规定的基础上,将企业重组、财务风险、财务信息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
15、,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前瞻性。3. 新企业财务通则改革的目标一是建立具有开放性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修订的通则颁发后,将以通则为主体,以企业财务行为规范、财政资金监管办法为配套,以企业集团内部财务办法为补充,以此建立新型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由于企业财务行为是不断变化的,各时期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相应地,企业财务制度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改革,从而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二是建立权责分明的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修订的通则从政府宏观财务、投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构建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围绕企业的财务管理要素,对企业财务行为进行规范。从管理
16、对象来讲,企业财务管理要素是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信息管理、财务监督等动态的财务活动。也就是说,要着重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改变过去“重会计、轻财务”,“重核算、轻管理”的倾向。三是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按照建立企业“激励规范、约束有效”的财务运行机制的要求,修订的通则从企业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激励和财务监督四个方面建立健全企业财务运行机制,以促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特别是企业财务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财务监督是建立有效的内部制衡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表现为财务对业务的监督、审计对财务的监督、职工对管理层的监督、投资者对经营者的监督。在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健全的企业外部财务监督,包括财政监督和国家审计监督以及来自社会的监督。这对于维护企业各方权益和社会经济秩序,保障企业正常运行,具有重大意义。(四)新企业财务通则改革的原则要求、意义和措施1.原则要求:(1)继承现行制度有效成分,注意与有关法律相衔接。现行企业财务制度在建立资本制度方面,包括有利于明晰产权的注册资本分类、有利于实行资本保全的管理原则等,对当前和今后企业财务管理都仍具有积极意义。企业财务活动是与企业经营活动相伴生的,企业内部财务权利与责任按照企业组织结构进行安排和落实。而公司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等市场主体法律调整着各类企业在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企业内部生
18、产经营与组织中的社会关系,因此,企业财务制度系统地对企业财务行为作出具体规范,要在这些法律允许或者授权的范围之内,并与之衔接。(2)着力调整企业财务制度的功能。首先,应当有利于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相关主体的行为,包括履行社会管理职能的主管财政机关,追求投资回报的企业投资者,实现经营业绩的经营者。企业财务通则不在于给各项财务收支范围及其标准作出规定,而是保障企业在同一财务行为中,尽可能公平、合理地对待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其次,应当有利于贯彻国家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国家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政策和经济形势,构成了企业重要的财务管理环境。企业财务通则应当可以随时调整企业的财务行为规范,使企业财务行为符合
19、国家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从而有助于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再次,应当有利于协调企业财务关系。企业是市场竞争主体,但与投资者存在产权关系,与债权人或者债务人存在债权或者债务关系,与国家存在依法缴纳税收和规费以及享有公共财政服务的关系,与经营者和其他职工存在劳动报酬关系。这一系列经济关系的实质,就是企业的财务问题。协调好企业内外财务关系,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最后,应当有利于监督企业经济运行。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细胞,其总体运行态势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产生基础性的影响。企业财务通则利用财务管理工具反映企业经济运行状况及其趋势,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监督和保障企业经营按照自身发展战略和规划进行。(3)
20、立足于创新企业财务制度。首先,需要转换财务管理观念。企业财务制度不再是税收扣除标准,不再是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规定,而是组织、协调、控制、监督企业财务活动的制度规范,也就是从财务角度回答企业经济活动“是否需要”、“怎样开展”、“谁来实施”、“后果谁负”的问题。其次,需要还原财务管理真相。长期以来,财政直接作用于企业的财政政策、财政资金、财政监督,实质上属于“宏观财务”,从社会管理角度看,应当纳入企业财务管理范围进行规范。再次,需要顺应产权制度改革。公司制是典型的现代企业制度,也是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在公司制企业的治理结构中,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产权代理关系,客观存在不同的财务管理诉求,企业财
21、务制度应当清楚地界定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不同的财务管理权利与责任。最后,需要拓宽财务管理领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购并、重组是与市场竞争相伴的,企业财务风险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存。因此,企业产权结构的调整、资产与债务的重组以及财务风险的管理,应当作为企业财务制度的重要内容。2.意义(1)为各类企业提供了财务行为规范。过去财务规范主要是针对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属于全国人民所有,理所当然应当规范财务行为,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对于民营企业,从我们调查研究的情况看,其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 为了协调经营者与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投资者之间、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提高内部管理效率,或者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声
22、誉,具有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的自发需求。这是由中国文化的积淀和企业财务管理公正、公平原则的要求所决定的,很能体现中国特色。(2)维护各方的权益。从资本管理来讲,有些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健全,“内部人控制” 问题突出。由于“内部人”往往是经营者,他们严重侵犯了投资者的权益。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中比较突出,使得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新通则”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财务诚信,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从而起到维护职工权益和债权人权益的作用。(3)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新通则”对企业内部财务体制提出了设置原则,对投资者、经营者不同的财务管理职权进行合理划分,并明确了各自的财务责任,着力构建
23、“激励规范、约束有效”的财务机制,体现了企业不同利益主体的财务诉求,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4)健全公共财政职能。在公共财政框架下,财政除了保障“吃饭”以外,还有经济调控职能和经济监督职能。因此,各级财政部门需要依法、照章管理企业财务,并服务于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新通则”将政府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责转化为行政规章,将财政政策、财政资金、财务监督纳入企业财务制度体系,且明确了企业与政府财政部门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将有效地扭转企业财务管理无章可循、职责不清的局面,同时从源头上整治企业财务秩序,化解财政风险。3.措施(1)改革财政对企业财务的管理方式。财政管理企业财务的主要工作内容体现为:制定财务规章
24、制度和财政财务政策、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检查企业会计报表质量,实施财务评价,监测财务运行状况;主要管理方法是:指导、管理、监督、服务。(2)明确了政府投资等财政性资金的财务处理政策。按照国际会计准则,政府补助作为企业利润核算。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国家财政支持企业的资金大量存在,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及国家经济管理职能所决定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作了一些除外安排。如果完全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处理,会造成以财政拨款给股东分红的结果,有违财政扶持企业发展的目的。因此,修订的通则根据现阶段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式,对财政资金的财务处理做了特殊规定。(3)改革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财
25、务制度。将原从职工福利费列支的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项目统一改为按照规定比例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不再按照基本医疗与补充医疗、基本养老与补充养老、试点地区与非试点地区实行不同的财务政策,相应取消按工资总额14% 提取职工福利费的做法。(4)规范了职工激励制度。企业对职工激励,包括即期的奖励和远期的股权激励两大类型。即期奖励,本质上属于工资范畴,修订的通则规定通过调整内部分配制度来解决,或者作为销售提成而列入管理费用。远期股权激励,本质上是企业现有投资者将既得权益让出一部分给职工,因此,在通过回购股份实施激励的情况下,应当与公司法的规定相一致,以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解决。(5)强化了企业财务风险管
26、理。企业经营失败,不仅投资者、债权人受到损失,还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可能转化为财政风险。为此,修订的通则规定了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和财务预警机制。在涉及有关资金管理、资产营运、利润分配的条款中,也体现了控制财务风险的要求。二、新旧企业财务通则的比较(一)新旧企业财务通则的框架比较新通则 旧通则(10章78条9542个字) (12章46条4588个字)第一章总则(7条) 第一章总则(5条)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6条)第三章资金筹集(8条) 第二章 资金筹集(6条)第三章 流动资产(3条)第四章 固定资产(5条)第五章 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3条)第六章 对外投资(3条)第四
27、章资产营运(14条)第九章 外币业务(4条)第五章成本控制(11条) 第七章 成本和费用(3条)第六章收益分配(6条) 第八章 营业收入、利润及其分配(4条)第七章重组清算(8条) 第十章 企业清算(4条)第八章信息管理(8条) 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3条)第九章财务监督(8条) 第十一章 财务报告与财务评价(3条)第十章附则(2条) 第十二章 附则(3条)1财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在新通则中明确了企业应当制定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应当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当事人的管理权限和责任,通过风险评估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控制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达到风险与报酬的权衡。
28、新通则还规定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警机制。在涉及有关资金管理、资产营运、利润分配的条款中,新通则也体现了挖制财务风险的要求。这在通则中是首次明确的内容。企业在经营中的财务风险根据来源可以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由于企业和政府密切相关,企业财务风险不仅会使投资者遭受损失,而且还可能会转化为政府的财政风险,进而影响到政府部门作为社会管理者职能的发挥。2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制度的构建新通则构建了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对财务信息制度的建立、财务信息的管理、财务信息的披露、经济运行监控制度以及财务评价体系等内容都做了规定。目前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制度。信息闭塞、信息失真所造成的
29、企业管理的混乱和脱节已经非常严重。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行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而构建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制度,可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资金监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降低资金的风险。不仅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还可以带动其他管理环节的高效运转。3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构建新通则从企业经营者、投资者和主管财政机关三个层次构建企业监督体系,明确监督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鉴于企业业务类型比较复杂,财政监督手段需要加强并予以创新,我们借鉴证券管理的经验。引入了“公开谴责”的处罚手段。公司的财务监督体系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设计科学、运转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不仅对改善公
30、司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提高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从而有利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目前我国由于缺乏企业财务监督制度、所有者主体“缺位”,导致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不少国有企业存在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滥收乱支、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此外,很多企业内部所有权和经营权并没有完全分离,两权分离下的企业约束机制流于形式,经营者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约。经营者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独断专行等问题也非常普遍。企业财务监督体系的建立必将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使企业在健全自身基础管理制度的同时,也便于政府对其经济运行状况及其趋势进行监督,监督和
31、保障企业经营按照自身发展战略、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的总体规划协调发展。4构建和谐社会重要思想的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求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且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新通则的全篇制定思想是从财政部门的社会管理者角度出发立足于政府公共管理的目标,重视企业的人格化的特征;立足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保障社会稳定,治理经济秩序。为全社会各类型企业包括其相关利益主体提供财务行为规范;通过财政政策协调资本的逐利性和政府经济管理目标的多元性的矛盾,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得到统一,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二)新旧企业财务通则的内容比较1.第一
32、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护企业及其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通则。旧:第一条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规范企业财务行为,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制定本通则。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适用本通则。金融企业除外。其他企业参照执行。旧:第二条 本通则是设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财务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第三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应当确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控制财务风险。企业财务管理应当按照制定的财
33、务战略,合理筹集资金,有效营运资产,控制成本费用,规范收益分配及重组清算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监督和财务信息管理。第四条财政部负责制定企业财务规章制度。各级财政部门(以下通称主管财政机关 )应当加强对企业财务的指导、管理、监督,其主要职责包括:(一)监督执行企业财务规章制度,按照财务关系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财务制度。(二)制定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的财政财务政策,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三)建立健全企业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审计制度,检查企业财务会计报告质量。(四)实施企业财务评价,监测企业财务运行状况。(五)研究、拟订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分配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制度。(六)参与审核属于本级人民
34、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重要改革、改制方案。(七)根据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帮助、服务。旧:第四条 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依法计算和缴纳国家税收,保证投资者权益不受侵犯。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企业法人、其他组织或者自然人等企业投资者(以下通称投资者),企业经理、厂长或者实际负责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导成员 (以下通称经营者) ,依照法律、法规、本通则和企业章程的规定,履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职责。第六条企业应当依法纳税。企业财务处理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一致的,纳税时应当依法进行调整。旧:第五条
35、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方法是,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依法合理筹集资金,有效利用企业各项资产,努力提高经济 效益。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其财务关系隶属同级财政机关。旧:第三条 企业应当在办理工商登记或者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主管财政机关提交企业设立批准证书、营业执照、章程等文件或者变更文件的复制件。第二章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第八条企业实行资本权属清晰、财务关系明确、符合法人治理结构要求的财务管理体制。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级次。企业集团公司自行决定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制度,明确决策规则、程序
36、、权限和责任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通过职工( 代表) 大会审议或者听取职工、相关组织意见的财务事项,依照其规定执行。企业应当建立财务决策回避制度。对投资者、经营者个人与企业利益有冲突的财务决策事项,相关投资者、经营者应当回避。第十条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经营者、投资者及其他相关人员的管理权限和责任,按照风险与收益均衡、不相容职务分离等原则,控制财务风险。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以现金流为核心,按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财务目标的要求,对资金筹集、资产营运、成本控制、收益分配、重组清算等财务活动,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第十二条投资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主要包括:(一)审议批准企
37、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企业财务战略、财务规划和财务预算。(二)决定企业的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经营者报酬、利润分配等重大财务事项。(三)决定企业聘请或者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事项。(四)对经营者实施财务监督和财务考核。(五)按照规定向全资或者控股企业委派或者推荐财务总监。投资者应当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形式的内部机构履行财务管理职责,可以通过企业章程、内部制度、合同约定等方式将部分财务管理职责授予经营者。第十三条经营者的财务管理职责主要包括:(一)拟订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战略、财务规划,编制财务预算。(二)组织实施企业筹资、投资、担保、捐赠、重组和利润分
38、配等财务方案,诚信履行企业偿债义务。(三)执行国家有关职工劳动报酬和劳动保护的规定,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四)组织财务预测和财务分析,实施财务控制。(五)编制并提供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如实反映财务信息和有关情况。(六)配合有关机构依法进行审计、评估、财务监督等工作。第三章资金筹集第十四条企业可以接受投资者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股权、特定债权等形式的出资。其中,特定债权是指企业依法发行的可转换债券、符合有关规定转作股权的债权等。企业接受投资者非货币资产出资时,法律、行政法规对出资形式、程序和评估作价等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企业接受投资者商标权、著作权、专利
39、权及其他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出资的,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比例。第十五条企业依法以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份等方式筹集权益资金的,应当拟订筹资方案,确定筹资规模,履行内部决策程序和必要的报批手续,控制筹资成本。企业筹集的实收资本,应当依法委托法定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报告。第十六条企业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资本管理制度,在获准工商登记后30日内,依据验资报告等向投资者出具出资证明书,确定投资者时合法权益。企业筹集的实收资本,在持续经营期间可以由投资者依照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企业章程的规定转让或者减少,投资者不得抽逃或者变相抽回出资。除公司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企业不得回购本企业发行的股份。
40、企业依法回购股份,应当符合有关条件和财务处理办法,并经投资者决议。第十七条对投资者实际缴付的出资超出注册资本的差额(包括股票溢价),企业应当作为资本公积管理。经投资者审议决定后,资本公积用于转增资本。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十八条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可以用于弥补企业亏损或者转增资本。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后留存企业的部分,以不少于转增前注册资本的25为限。 。第十九条企业增加实收资本或者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转增宴收资本,由投资者履行财务决策程序后,办理相关财务事项和工商变更登记。第二十条企业取得的各类财政资金,区分以下情况处理:(一)属于国家直接投资、资本
41、注入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增加国家资本或者国有资本公积。(二)属于投资补助的,增加资本公积或者实收资本。国家拨款时对权属有规定的,按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由全体投资者共同享有。(三)属于贷款贴息、专项经费补助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四)属于政府转贷、偿还性资助的,作为企业负债管理。(五)属于弥补亏损、救助损失或者其他用途的,作为企业收益处理。第二十一条企业依法以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筹集债务资金的,应当明确筹资目的,根据资金成本、债务风险和合理的资金需求,进行必要的资本结构决策,并签订书面合同。企业筹集资金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应当遵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划、自有资本比例及其他规定。企
42、业筹集资金,应当按规定核算和使用,并诚信履行合同,依法接受监督。第四章资产营运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当根据风险与收益均衡等原则和经营需要,确定合理的资产结构,并实施资产结构动态管理。第二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内部资金调度控制制度,明确资金调度的条件、权限和程序,统一筹集、使用和管理资金。企业支付、调度资金,应当按照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规定,依据有效合同、合法凭证,办理相关手续。企业向境外支付、调度资金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规定。企业集团可以实行内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但应当符合国家有关金融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不得损害成员企业的利益。第二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合同的财务审核制度,明确业务流程和审批权限
43、,实行财务监控。企业应当加强应收款项的管理,评估客户信用风险,跟踪客户履约情况,落实收账责任,减少坏账损失。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存货管理制度,规范存货采购审批、执行程序,根据合同的约定以及内部审批制度支付货款。企业选择供货商以及实施大宗采购,可以采取招标等方式进行。第二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购建、使用、处置制度。企业自行选择、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办法,可以征询中介机构、有关专家的意见,并由投资者审议批准。固定资产折旧办法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说明理由,经投资者审议批准。企业购建重要的固定资产、进行重大技术改造,应当经过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审批制度履行财务决策程序,落实决
44、策和执行责任。企业在建工程项目交付使用后,应当在一个年度内办理竣工决算。第二十七条企业对外投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内部审批制度履行批准程序,落实决策和执行的责任。企业对外投资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企业投资权益,实施财务监管。依据合同支付投资款项,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批制度执行。企业向境外投资的,还应当经投资者审议批准,并遵守国家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外汇管理等相关规定。第二十八条企业通过自创、购买、接受投资等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应当依法明确权属,落实有关经营、管理的财务责任。无形资产出现转让、租赁、质押、授权经营、连锁经营、对外投资
45、等情形时,企业应当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合理确定交易价格。第二十九条企业对外担保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规定,根据被担保单位的资信及偿债能力,按照内部审批制度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设立备查账簿登记,实行跟踪监督。企业对外捐赠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财务规定,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捐赠的范围和条件,落实执行责任,严格办理捐赠资产的交接手续。第三十条企业从事期货、期权、证券、外汇交易等业务或者委托其他机构理财,不得影响主营业务的正常开展,并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建立交易报告制度,定期对账,控制风险。第三十一条企业从事代理业务,应当严格履行合同,实行代理业务与自营业务分账管理,不得挪
46、用客户资金、互相转嫁经营风险。第三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各项资产损失或者减值准备管理制度。各项资产损失或者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一经选用,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在制订计提标准时可以征询中介机构、有关专家的意见。对计提损失或者减值准备后的资产,企业应当落实监管责任。能够收回或者继续使用以及没有证据证明实际损失的资产,不得核销。第三十三条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应当及时予以核实、查清责任,追偿损失,按照规定程序处理。企业重组中清查出的资产损失,经批准后依次冲减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和实收资本。第三十四条企业以出售、抵押、置换、报废等方式处理资产时,应当按照固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权限和程
47、序进行。其中,处理主要固定资产涉及企业经营业务调整或者资产重组的,应当根据投资者审议通过的业务调整或者资产重组方案实施。第三十五条企业发生关联交易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交易计价结算。投资者或者经营者不得利用关联交易非法转移企业经济利益或者操纵关联企业的利润。第五章成本控制第三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强化成本预算约束,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成本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第三十七条企业实行费用归口、分级管理和预算控制,应当建立必要的费用开支范围、标准和报销审批制度。第三十八条企业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所需经费,可以通过建立研发准备金筹措,据实列入相关资产
48、成本或者当期费用。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集团,可以集中使用研发费用,用于企业主导产品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第三十九条企业依法实施安全生产、清洁生产、污染治理、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等所需经费,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列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费用。第四十条企业发生销售折扣、折让以及支付必要的佣金、回扣、手续费、劳务费、提成、返利、进场费、业务奖励等支出的,应当签订相关合同,履行内部审批手续。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收取或者支付的佣金、保险费、运费,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条件处理。企业向个人以及非经营单位支付费用的,应当严格履行内部审批及支付的手续。第四十一条企业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对经营者
49、和核心技术人员实行与其他职工不同的薪酬办法,属于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机构出资的企业,应当将薪酬办法报主管财政机关备案。第四十二条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及国家有关规定支付职工报酬,并为从事高危作业的职工缴纳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费用) 列支。经营者可以在工资计划中安排一定数额,对企业技术研发、降低能源消耗、治理“三废”、促进安全生产、开拓市场等作出突出贡献的职工给予奖励。第四十三条企业应当依法为职工支付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费,所需费用直接作为成本( 费用) 列支。已参加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可以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所需费用按照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比例从成本(费用 )中提取。超出规定比例的部分,由职工个人负担。第四十四条企业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以及职工住房货币化分配的财务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职工教育经费按照国家规定的比例提取,专项用于企业职工后续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工会经费按照国家规定比例提取并拨缴工会。第四十五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