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嘀嘀 文档编号:17159318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精品范文模板 可修改删除撰写人:_日 期:_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案 苏州园林课文原文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

2、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

3、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

4、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

5、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

6、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可以说的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这里不再多写了。 苏州园林教案 素质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事物特征的能力和准确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4、心理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大胆发言,说真话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难点: 准确地说明事物。 教学重点: 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教学过程: 一、引入激趣 同学们,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我这人哪,自以为是很有个性的,但我很想知道我在你们的眼里有什么特点。请同

7、学们告诉我好吗?请注意:特点就是我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之处。(让学生自由的发言,教师适当评点,真诚地肯定找出老师特点(包括缺点)的发言。鼓励学生说真话,说独特的感受。) 正如同学们所说,老师不完美,也说不上漂亮,可我很快乐,因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你也一样。同学们能找出老师的特征,可以说我们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已完成了一半。因为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就是用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征。 二、学生自己寻找苏州园林的特征并进行说明 1、请大家观看介绍苏州园林的影片,说说自己总的印象。 (学生一般会说出苏州园林很美,老师追问究竟美在何处。引导学生抓苏州园林的特征。板书代表性

8、的答案。) 2、定格一个画面,让学生鉴赏品位,理解苏州园林从整体到局部的美,指导学生有层次的鉴赏和说明(板书代表性的答案)。 三、探究课文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特征的,体会课文说明语言的准确 1、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的叶圣陶先生曾写过一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来介绍苏州园林,我们来读一读看他是怎样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的。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找出文中概括苏州园林总特征的句子。 (明确: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讨论作者从那些角度来说明这幅画的完美的。 (明确:作者指出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进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

9、图画而存在。) 3、比较先前板书的学生答案,思考并讨论作者说明顺序的清晰和说明语言的准确,指出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指导学生理解说明顺序的由总到分,由整体到局部,由主到次。) 4、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语言的特点,找出文中还有哪些语句体现了准确性。思考,除了准确以外,这篇说明文语言还有什么特点。明确其语言的优美典雅。 四、拓展 有这样如画的园林,的确不愧人间天堂之美誉。其实,我们的祖国本就是一幅宏伟绚丽的画卷,咱们的家乡绵阳,不正是其中精美的一笔吗? 1、看绵阳人民公园和富乐山公园的图片,学生按自己的喜好分两组,讨论、概括自己所选公园的特点,比一比哪一个公园更好。 2、教师点评:同学们

10、唇枪舌战,互不相让,真是难分难解。咱们请听课老师来评判胜负好不好?大家假设老师们是外来游客,请你当当小导游向他们推荐自己所选的公园,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写解说词,每个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导游。哪个小组最后吸引的游客最多,哪个小组得胜。当然,如果有游客投诉宣传不实,有欺骗旅游者的语言,那个小组就取消比赛资格了。老师们,投诉请到我这儿,315到了,我一定为消费者主持公道。学生写解说词。 3、选出的学生代表模拟导游。听课老师以掌声热烈程度评判胜负。 4、教师点评比赛结果,结束本课。 苏州园林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

11、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 轩榭(xun xi)池沼(zho)丘壑(h)模样(m) 相间(jin)嶙峋(lnxn)庸俗(yn) 蔷(qin)薇斟酌(zhn zhu)重峦叠嶂(zhn)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12、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 总分结合,结构清晰: 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最后再说明其他方面也体现

13、了这一总体特征。对苏州园林的介绍有总说、有分说,总说和分说紧密结合,思路清晰。全文不是笼统地说明介绍,而是始终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特点进行说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语文教案 【以下为精品推荐,可删改!】 【推荐一: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悯农语文教案】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悯农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 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 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相

14、关录像、配乐朗读录音带、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农民伯伯劳动吗?现在就让我们到田间看一看吧!(放录像,农民头顶烈日在给禾苗锄草,同学们,谈一谈你现在的感受吧! 2、是啊,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唐朝有位大诗人李绅站在田间看到此情此景时,同你们一样,心里很有感触,便写下了一首诗悯农。(板书课题)这首诗广为传诵,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 学习古诗。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读的效果,易读错的字:谁、皆。 3、自己读古诗。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读古诗 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

15、共同解决。(学生质疑,答疑,师适明引导) 5、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 三、 朗读古诗 1、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播放配乐朗诵) 2、自己试着读一读(跟读、诵读等)。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4、再次呈现农民耕作画面。 看哪,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汗水一滴滴落进泥土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吧!(配乐读文) 4、 们闭上眼睛,吟诵出心中的感受吧!(配乐读文) 四、 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

16、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你还能背出一些这样的诗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 外作业 课后我们再去查一查,找一找写人们辛苦劳动的诗,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议一议好吗? 六、 附板书设计(可用投影仪投影)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悯农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认识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mo”,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学生能正

17、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三、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养学生喜欢古诗、爱学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五、教学时数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 (农民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 2、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 再仔细观察农民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

18、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同情讲。悯农是同情农民的意思。 4、学生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陌生,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 3、小组里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民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

19、,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5、指导朗读。这句诗应该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饱含辛酸的语气。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范读、领读、指名读) 6、学习第二句,领悟其义。 (1)个人读句,小组讨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民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三)吟诵全诗,联系实际。 1、大声诵读,练习背诵。(采用诗

20、句、单人背、互背等方式) 2、学习这首古诗后,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你想对浪费粮食的人说些什么? (四)拓展延伸。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悯农语文教案3 教学内容: 悯农这首诗语言简洁通俗,琅琅上口,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炎炎夏日看到农民在田地里辛勤劳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学会认本课:“农、午、汗、粒、辛”五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会认五个生字;朗读、背诵古诗。 2、教学难点是通过朗读古诗使学生体会农

21、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 1、创设情境,诱发动机。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一个学生饶有兴趣的诗歌,引出课题,进而极大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深情范读,激发情感。悯农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感情真挚朴实。教学中,利用课件饱含深情的范读,使学生能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整体感知,受到熏陶、感染。 3、品读感悟,读有感情。现在孩子过于娇惯,很多孩子挑食,饭菜不合胃口就大哭大闹,不想吃就扔掉,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对于这首诗的把握,除了感受古诗的魅力,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当然,这种教育不是生搬硬套地强加给学生,而是结合多媒

22、体,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诗句,从饱含深情的朗读中去细细感悟,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地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趣。 1、师描述: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想不想?(好)那咱们赶紧去听一听吧!(课件播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音乐。)听了以后觉得怎么样?好不好听? 2、好吧,今天老师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悯农(贴上卡片)揭示课题,认识生字“农”,(出示“农”的带拼音生字卡片),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范读古诗,激情。 1、出示课件:(本首诗的插图)老师描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诗是唐朝的一位诗人李绅写的。李绅呀是当

23、时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地里干活,不由得随口吟诵 2、播放课件:配乐朗读古诗。 三、初读古诗,识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再读古诗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生字做上记号。 3、小组同学合作读生字。 4、反馈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2)去掉拼音帽子认读生字,齐读。 (3)现在该把它们送回家了。请同学们再读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 四、逐行读诗,品味。 1、指导朗读1、2行。 (1)下面让我们跟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课件出示一个夏天的中午老农在田间锄禾的画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4、指名说) (2)(课件出示第1、2行诗)这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老师相机根据学生的回答播放课件范读)你们愿意像这样读吗?赶紧练一练吧。(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是啊,夏天的中午,太阳火辣辣的,多热呀!如果是你,你想做什么?而这位老农呢?(指名读) (4)谁能再读一读这两行诗?(指名读、男女生读) (5)你们读得真好!如果能表演读就更好了。谁想来试一试?(指名表演读、全班读) (6)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指名说) (7)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里,多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25、齐读1、2行) 2、刚刚我们大家都读得很不错,为了表扬和鼓励大家,播放一段小故事给大家看好吧?好! (1)观看小故事。(认真地看,仔细地听,一会儿我要找同学起来回答问题) (2)请同学说说刚刚乐乐和他的爸爸说了些什么? (3)学习最后两行(刚刚乐乐的爸爸告诉乐乐要注意爱惜粮食) (4)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3、4句。(也就是告诉我们知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课件出示读3、4句。 (6)指名仿课件读。 (7)读了这两行诗后,现在我们知道了我们吃的粮食是怎样来的吗? 好!我们一起来看“乐乐和爸爸对话的插图”。 (乐乐的爸爸也告诉了我们大家这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26、) 3、听一听大屏幕里面是怎样读的,我们跟着一起小声地读,学一学。(听大屏幕里配乐朗诵古诗) 4、跟音乐一起读。(请一个同学起来跟着音乐一起读全诗) 5、全班跟音乐齐读。 五、诵读比赛,展示。 1、分小组演读。 2、师生评议,鼓励表扬。 六、课外延伸,小结。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悯农还有另外一首诗,同学们课外时间去读一读,学一学。 悯 农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籽。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悯农语文教案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

27、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20_(请自填)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一节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28、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

29、”、“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20_(请自填)年5月21日第十四周星期四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30、.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

31、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悯农语文教案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禾、日、午、下、土、中”这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汗、谁、知、盘、粒、辛、苦”的读音。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内容。 (二)能力教学点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生字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32、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学习生字 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结合看图,体会诗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猜字、抢读、找朋友的游戏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练习背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并练习默写古诗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全诗共4行,两句,有两幅插图,第一句讲农民头顶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第二句讲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后的感想: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艰辛劳动之苦

33、(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田的 (板书课题:4悯农)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投影 1 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投影 2 图上画的什么人?在做什么? 3.借助拼音让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把全诗读正确,读熟 4.使用生字卡,盖上音节,检查学生对字音掌握的情况 读诗时,下面几个字,指导读准 谁,翘舌音,读shu0 知,读“zh9”,不读“z9” 5.指名读古诗,教师予以指导评价 6

34、.教师范读,指导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农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怎么样了? (2)结合句子理解“日当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炎热的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农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4)通过学习这两句,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农民劳动辛苦的情景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语。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2)齐读第二句,体会“盘、餐、粒粒、皆”这些词语的意思 盘碗里 餐饭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话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

35、都是农民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扩展 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6.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粮食 (四)指导背诵 出示悯农(二)读一读 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悯农语文教案 【推荐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8个生字,指导“尖”的书写。 3、体会是诗句所描绘的夜空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6、。 教学难点: 月儿比喻成了小船;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多媒体课件:有关字、词、句,卡片、录音、磁带;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尖”一行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小朋友喜欢猜谜吗?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 你们喜欢看月亮吗?你们看到的月亮是怎么样的? (出示“圆月,新月,引导说出”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 2接题 在晴朗的夜晚,有这么个可爱的月亮挂在蓝蓝的天上,该多美呀!难怪我们小朋友都喜欢看月亮。有位老爷爷还特地把我们小朋友看月亮的情景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小小的船。 师领读课题,生齐读。 二、看图

37、今天来势还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图,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上画了什么?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小女孩坐在哪里?她看见了什么?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题目中“小小的船就是指的什么呀? 三、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边听课文边看图,想:课文是怎样描写与儿的? 2、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一起找好在课文中的生字,再读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准音。 4、检查阅读情况 (1)抽读生字卡。 (2)读一读难读的字。 弯船两尖闪星天蓝看坐 六、指导写字 1、学会了课文,我们来学习写字,今天我们只学习一个字“尖”。 2、多媒体出示“尖”,分析。 (1)指名读。 (2)找朋友。 (3)这

38、个字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 “小”要注意“亅”变成了“丨” (4)观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亅”写在竖中线上,“一”写在横中线上。 (5)跟电脑书写。 (6)师范写。 (7)生描红。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小小的船教案2 教材简析 小小的船是一首充满儿童情趣和幻想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通过诗歌的形式描写了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作者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色彩鲜明的自然景物。课文前两行写月儿的美,从而引起儿童丰富的想象,把弯弯的月儿看作小船;后两行写“我”坐在小船里尽情地欣赏美丽的碧空和满天的繁星,表现孩子喜悦的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

39、,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教学理念a 1、“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境,把诗歌描写的意境先推到孩子们的眼前,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期待,借以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维。 2、在比较句子这一环节中,通过四人组的讨论,孩子们在汇报学习中,相互倾听小伙伴的发言,共同求得多种不同答案,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发现。通过与他人互动交往,引发新的思考,潜在的智慧在同伴的启迪下得到开发,既求异也求同。在这经常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中,他们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合作的重要,有效地培养了合作精神

40、和共同探究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9个生字,2个偏旁“舟、门”。 2、技能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为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蓝天图: 1、看这晴朗的夜晚,闪烁的星星在蓝天一闪一闪,多美啊!是不是缺了点儿什么?(通过说话,弄清星星与月亮的关系) 2、(贴上月亮)弯弯的月亮像什么?你觉得这弯弯的月儿还像什么(想象练说)这么美的月空,教师要用一首歌来赞美它!(弹唱歌曲小小的船) 3、画美,歌更美!这首歌的歌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出示课题) (通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唱一唱,动手贴一贴,说一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通过听歌曲的演唱,看着画面再次感受美,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在读、想、说中感受美 配乐朗读课文 师讲述: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放音乐)现在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慢慢地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了?是不是飞上蓝天了?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