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后的姿势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3、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其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学习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主要内容,直入文本中心1、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这是一位多么可敬的老师,就让我们为他深深地鞠一个躬。(全体师生鞠躬)那么,谭老师
2、究竟有什么可敬之处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本,与谭老师来个零距离接触。二、共同学习,感受谭老师的爱与责任1、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透过字里行间,感受谭老师的可贵品质,把你认为重要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做上批注。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谭老师告诉学生们“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呢?(出示,生读)师:这是谭老师的言传,是他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也为下文危难之时他坚定的抉择埋下伏笔,他这样做,不是偶然的,与他的人生追求,平时对学生的殷切希望息息相关。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个楼房都摇晃起来!地震!透过这三个叹号,你明白了什么?(读出情况危急)他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
3、要拿!快”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在文中找出与这一句想照应的句子。出示: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势 !如何理解这一句话?(这是谭老师逝世时的自然姿势,但正是这一姿势,挽救了四个学生的生命,体现了在危难之际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以学生安危为重,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高尚品质;正是这一姿势,让人们深深感动,永生难忘,并对谭老师产生崇高的敬意。 )出示: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一位老师对谭老师的评价。体会侧面烘托的作用,感受人们对谭老师的深深敬意。随机指导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达方法。3、补充资料:从教 26 年来,谭千秋不仅教
4、学成绩显著,被评为特级教师,而且他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 。三、教师总结,升华情感汶川地震是一场百年不遇的灾难,人在自然灾难面前是渺小的,但生命的坚强和人间的大爱却是光彩夺目的。在这国难家难突然降临之时,可爱可敬的人们演绎了一个个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谭千秋老师就是其中之一。让我们记住他恪尽职守、充满无私大爱的双臂,记住他令世人永生难忘的(齐读课题)最后的姿势!全体师生面对可亲可敬的谭老师,庄严地行队礼。四、布置作业1、在 2008 年汶川地震中,出现了许许多多像谭千秋老师这样的英雄行为。请你搜集抗震救灾中的动人事迹。板书设计: 最后的姿势爱与责任英精可敬的谭老师 雄神不千死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