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 学 进 度 表年 月 日 周次 课题(内容) 课时 备注2016.2.22-26 1 种子 只拣儿童多处行 钓鱼 62016.2.29-3.4 2 爷爷的芦笛 语文百花园一 42016.3.7-11 3 古诗三首 桂林山水 走进丽江62016.3.14-18 4 五彩池 语文百花园二 42016.3.21-25 5 卫星比武 巴斯德征服狂术病 小树死因调查报告62016.3.28-4.1 6 绿色记事本 语文百花园三 42016.4.4-8 7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 陈嘉庚办学 舞动的北京62016.4.11-15 8 大使馆妈妈 语文百花园四 42016.4.18-22 9 期中复习、考试
2、62016.4.25-29 10 莲叶青青 萧山杨梅 地震中的父子 42016.5.2-6 11 母亲的呼唤 语文百花园五 62016.5.9-13 12 爬山 语言的魅力 寓言两则 62016.5.16-20 13 米芾学书 语文百花园六 42016.5.23-27 14 鸟的天堂 鲸 麋鹿 62016.5.30-6.3 15 小狮子爱尔莎 语文百花园七 42016.6.6-10 16 孔子学琴 端午节的来历 西门豹 62016.6.13-17 17 汤姆索亚历险记 语文百花园八 42016.6.20-24 18 字、词、句、篇复习 42016.6.27-7.1 19 综合复习、考试 620
3、16.7.4-8 20 考试 4科任教师(签名): 科研组长(签名)年 月 日 1年 月 日 总课时数:班 别 班 班 班 班 班日期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课题 1、.种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能力目标:认识“槐、掺、涩、撩、俊”等 5 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
4、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谈话引入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活动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活动三、学习生字、新词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活
5、动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1、根据投影出示的内容,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投示出示:根据下面的意思把课文分成三段。(1)望着交上来的树种,我想说点什么。(2)小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3) “我”深受感动。各组讨论后,在全班汇报。各组派代表发言,如果有意见分歧,老师可以适当点拨:先找出重点段,即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小女孩交树种的?让同学再讨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是课文的第 1 自然段,写每个同学交来的树种都挺多,我想说点什么。2第二段是课文的第 28 自然段,写班上一个女孩交的树种不多,却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第三段是第
6、 9 自然段,写“我”和全班同学深受感动。活动五、练习朗读课文1、轮读2、自由练读3、同桌互读活动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把学会的新词放入“词语花篮” 。2、继续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活动一、谈话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种子这一课主要写了什么事?2、读课文活动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由读第一段,说说读懂了什么?(2)见到同学们交上来很多树种,我准备说点什么,老师会说什么呢?为什么?2、学习第 28 自然段。(1)默读,思考:小女孩交的树种和大家的有什么不同?(2)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从书中找出描写小女孩的外貌、动作、语言 的句子,谈谈你的感受,同学边
7、说教师边板书:外貌:略带羞涩、低下头(感到愧疚)脸刷地红了站着(深深自责)动作:掏出、展平、凝望、抖(认真专注) 树种:一般大小、饱满、乌黑光泽(精心挑选)(3)你们喜欢这位小女孩吗?为什么?有感情地朗读。(4)为什么小女孩的种子少,却令我很感动?用“因为所以”说说。3、学习最后一段(1)有感情地朗读。(2)说说从全班同学的神态和那位老师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活动三、积累语言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多读几遍。活动四、巩固生字、新词,指导书写1、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2指导书写。活动五、总结全文,深化体会如果你是这个班集里的一员,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活动六、
8、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种子种子 饱满 小姑娘 凝望乌亮 虔诚3光泽 专注教学反思年 月 日 总课时数:班 别 班 班 班 班 班日期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课题 2.、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情感目标: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课时 3 课
9、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活动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学习生字。、学生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活动三、
10、再读课文,理清脉络、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交流画出的词语。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4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 “只拣儿童多处行 ”,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练习有感情朗读。活动四、课堂练习、写字指导。、学生描红,临写。、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活动一、过渡导入、提问:“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
11、处行”是什么意思?“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呢?、指名回答。、抓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提问:课文中写了哪些地方儿童多?根据回答板书: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玉澜堂院里、过渡:现在我们就随着冰心奶奶一道去儿童多的地方“找春天”!活动二、学习第一段、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表述儿童多的句子。、交流出示句子。“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即出来,就像从一只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说一说这句话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在下面画上记号。成千盈百闹嚷嚷挤飞涌出小天使、指名读然后齐读。、完成课后练习 5 第一小题:这句话用“魔术匣子”比喻什么?“小天使”
12、比喻谁?这样写你觉得怎样?学生回答。、教师引读第二自然段。活动三、学习第二段、这一段与第二段一样,也是些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习呢?、学生按照上述步骤自学课文。()自由读,画出表现“儿童多”的句子。()交流画出的句子,并说说应该扣住哪些关键词语来读。出示句子: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东一堆,西一堆,叽叽喳喳,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散发着太阳的香气息。湖面无数坐满儿童的小船,在波浪上荡漾,一面一面鲜红的队旗,在东风里哗哗地响着。在转弯的地方,总和一群一群的孩子撞个满怀,他们匆匆地说了声“对不起” ,又匆匆地往前跑
13、。(3)反复朗读这些句子,读中感悟。5(4)学生畅谈体会。活动四、小结活动五、布置作业、抄写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三课时活动一、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寻找春天。活动二、学习第三第四段。、自由读第 5 自然段,提问:你们找到春天了吗?春天在哪里?、指名回答:春天在玉澜堂的院落里,在玉澜堂庭院的几棵大海棠树上。春天是什么样子?出示句子,学生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 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4、学生交流。5、教
14、师范读第 6 自然段。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6、指名尝试背诵。7、指名读第 7 自然段。分角色读。8、教师范读第 8 自然段。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10、齐读第四段。()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出示句子: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 ,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11、完成课后练习 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 ,就能找到春天?12、学生讨论交流。13、练习背诵第 79 自然段。活动三、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 79 自然段。、默写词语。板书:只拣儿童多处行颐和园门
15、知春亭畔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玉澜堂6花儿儿童教学反思年 月 日 总课时数:班 别 班 班 班 班 班日期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课题 3、 钓鱼的启示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仔细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情感目标: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父亲为什么一定要“我”把钓到的鲈鱼放回湖里的原因。 2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感。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阅
16、读“单元导读” ,引入新课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活动二、检查预习,通读课文1检查预习情况:生字字词,标自然段。2理解重点词语: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3检查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语气。4通读全文,思考课文大意。活动三、揭题质疑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教师归纳:“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中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为什么钓鱼会使我从中受到启示?这节课我们就围绕大家提出的问题阅读课文,解决疑问。活动四、初读理解1 “启示”的意思是:2再读课文,作者受到了什么启示,画出有关语句?(“道德
17、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3在我钓到鱼、放走鱼的过程中受到启示。活动五、复习生词1认读生字、词语:捕捞、鱼饵、溅起、鱼钩、小心翼翼、操纵、鱼腮、皎洁的月光、嘴唇、沮丧、诱惑、告诫、实践、抉择、翕动。72谁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课时活动一 情景导入,细读感悟我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晚,和往常一样我和父亲来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岛上钓鱼,而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却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这是为什么呢?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整读第三自然段。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
18、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请默读第 4 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3读 5 至 8 自然段,思考:11 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亲”和“我” ,请你们讨论讨论“这条如此诱惑人的鱼该不该放”?各说出自己的理由请联系上下文,与周围的同学合作、讨论!活动二、小组汇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
19、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对读第 39 段,对比感受我钓到鱼时的喜悦以及放鱼时的不舍。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 ”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结合父亲告诫我的话谈感受: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 齐读“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板书设计:钓鱼钓鱼-放鱼-启示8教学反思年 月 日 总课时数
20、:班 别 班 班 班 班 班日期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课题 4*爷爷的芦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713 自然段。情感目标: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重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活动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活动三、检查初读情况1、指
21、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 婉转、 温润、 驱赶。活动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3、分段朗读课文。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四、复习检查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活动五、精读第一、二段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9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
22、解决疑难。4、指导朗读。(1)练读。(2)指名读,评价。(3)听录音轻声跟读。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这是否就是强强此行的收获呢?活动六、精读第三、四段1、自由轻声读这两段,想一想:“放心吧,爷爷,我不怕”与“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躯干得一干二净”这两句话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这样写,是不是前后矛盾?2、指名说。3、默读这两段,用“ ”画出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用 “”画出能表现强强心情的句子。4、指名读有关句子。第二课时活动 一、复习检查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活动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2、
23、指名说。3、指导朗读。(1)练读。(2)指名读,评议。(3)听录音,轻声跟读。4、指导背诵。活动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活动四、总结课文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活动五、作业背诵第 713 自然段。板书:4*爷爷的芦笛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10教学反思年 月 日 总课时数:班 别 班 班 班 班 班日期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课题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
24、件事写清楚。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课时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活动二、出示词语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1、寻找规律:(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活动三、认识 AABC 的词语(1)自由轻声朗读词语。落
25、落大方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源源不断 栩栩如生 翩翩起舞(2)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3)口头说词,必须用上 AABC 式。11活动四、将句子补充完整(1)学生同桌互相朗读课文中的句子。(2)你注意到了画线的部分了吗?在句子中有什么作用?活动五、读读背背(1) 出示文中四时田园杂兴(2)全班齐读。同桌互相抽查,熟读成诵。(3)全班齐背诵。活动六、作业:学习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语。背诵四时田园杂兴第二、三课时活动一、复习导入新课。(1)指名口头说 AABC 的词语。(2)指名背诵四时田园杂兴活动二、阅读平台-葡萄叶的梦1、指名分段朗读诗歌葡萄叶的梦 ,要求读得通顺、连贯。2、你读懂了什么?(学
26、生只要围绕“葡萄叶的梦”进行讲解都可以)3、那么,葡萄也得梦是什么呢?4、学生自由发言,要求说出由来。5、知名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读出对葡萄叶喜爱的情感。6、全班一起朗读这首儿童诗歌。活动三、能说会道-话说寒假生活。1、教师读题题目的要求。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3、 出示基本要求:(1)让我们在小组里交流,共同分享那美好的时光。(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转述组内每个人发言中最精彩的内容。(3)看那个组的代表说得好,大家评一评。(4) 各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发言,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是否讲得清楚明了,是否语句通顺,是否达到本次练习的要求。活动四、写一写:寒假里的见闻或
27、寒假里发生的一件事活动五、学生作文,老师巡视指导活动六、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们听。12教学反思年 月 日 总课时数:班 别 班 班 班 班 班日期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课题 5.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会认“畔、御、侯”等 3 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 7个字。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
28、一课时活动 一、导入解题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活动二、学习寒食一诗1、自读,读准字音2、指导学习第一句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春城/天处/不/飞花(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135、指导朗读(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6、有感情地朗读。活动三、学习泊船瓜州1、回顾上
29、首诗的学习方法。2、分小组学习3、汇报交流4、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5、背诵活动四、小结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活动五、布置作业背诵泊船瓜州、寒食。第二课时活动一、复习检查1、解释诗句。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活动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1、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3、小组自学4、交流汇报(1)检查出示词语(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活动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3、
30、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活动四、背诵练习活动五、布置作业14教学反思年 月 日 总课时数:班 别 班 班 班 班 班日期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课题 6 桂林山水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初步了解桂林山水形成的原因。2、初步感受桂林山水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的作用。3、通过本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重点 课前调查,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课堂展示,教师帮助学生归纳、提炼,提升学生的桂林山水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31、,对探索大自然的浓厚兴趣。难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成因。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整体感知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活动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4)学生质疑问难。152揭示课题、
32、导入新课。(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中国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 。(板书课题)(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3
3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
34、,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1)指名朗读课文。(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课文的第 1 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 4 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第一段(第 1 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二段(第
35、 2 自然段)讲桂林的水。第三段(第 3 自然段)讲桂林的山。第四段(第 4 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5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练习朗读课文。16第二课时活动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2、学习课文第一段。(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是第一的意思。 “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36、。(“观赏”中的“赏” ,就是“欣赏”的意思, “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 “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 。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3学习第二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分小组讨论)(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
37、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 、“清” 、 “绿” 。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17(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6)指导朗读“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38、。“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7)学生仿读后齐读。(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4学习第三段。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再读课文,想一
39、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a“奇” 。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 “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b“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c
40、“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 。 “危峰兀立” ,即高峰耸立。 “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 ,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18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5学习第四段 6朗读全文。活动(三)总结扩展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教学反思年 月 日 总课时数:班 别 班 班 班 班 班日期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课题 7 走进丽江教学目标 1、
4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3、认识 11 个生字。重点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课时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导入(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 ,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活动 二、初读课文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5、指名说活动 三、练习朗读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2、同组互读。19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
42、懂的问题。活动四、布置作业1、抄写优美的词句。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第二课时活动一、导入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活动二、深入学习课文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默读课文思考: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板书:地点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3、自读自悟。(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 (神奇而美丽)(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3)练习朗读。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第三、四自然段:(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第
43、五、六自然段:(1)想象读。(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活动三、课堂小结活动四、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0教学反思年 月 日 总课时数:班 别 班 班 班 班 班日期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课题 8*五彩池教学目标 1、 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2、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重点 用摘句法归纳段意。难点 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 之处
44、。课时 1 课时教学过程活动 一、揭题、板书课题:、五彩池、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景色既奇异又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五彩池的美景。活动 二、熟读课文(一)读通课文2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谈初读感受。()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二)熟读课文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
45、呢?分小组讨论 2、指名 1 人读第 1 节,1 人读 2、3 节,1 人读第 4 节,交流问题。理清结构: 课文从“池” 和“ 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的第、小节。按总分总结构可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节;第二段:第、节;第三段:第节。 板书:池 水活动 三、精读课文(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板书:大大小小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板书:像葫芦像镰刀 像脸盆犹如盛开的莲花4、自
46、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二)自学第三节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变幻神奇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摘录描写五彩池颜色的词语)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板书:2、五彩池大大小小、形状各异,池水鲜艳多彩,变幻神奇。(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 1、3 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47、板书:1、“我”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迷住了。3、“ 我”深深赞叹五彩池的美。2、齐读 1、322段。活动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3、师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四川藏龙山上的五彩池不仅池美,而且水也美,怪不得游客们一到那儿,就被那奇异的景象(生)迷住了。同时,不禁从心底里深深地赞叹(生)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 齐读最后一节。活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教学反思年 月 日 总课时数:班 别 班 班 班 班 班日期 月 日 节 月 日
48、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 月 日 节课题 语文百花园二教学目标 1、 能够分类积累词语。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3、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4、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重点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难点 练习把句子写具体。课时 3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 导入:引语: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活动二、出示词语姐妹花园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1、找姐妹23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