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以某高职院校为例.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71070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以某高职院校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以某高职院校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以某高职院校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以某高职院校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以某高职院校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以某高职院校为例 李思晴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 摘 要: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文章以某高职院校的学生为样本, 对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高职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在六大维度上, 人性与爱维度得分最高而在自我管理与谦逊维度的得分最低。就 72 项积极心理品质而言, 发展最好的 10 项品质是感恩、善良、信任、真诚、诚实、信用、有责任感、坦诚、有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最差的 10 项品质是骄傲、狂欢、天赋、人际吸引力、领导能力、灵性、创造

2、力、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智慧以及流畅。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受到兴趣爱好、参与活动积极性、地域、父母教育方式以及交友情况的影响。文章针对此结果提出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关键词: 积极心理品质; 高职新生;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李思晴 (1987-) , 女, 湖北武汉人,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讲师, 主要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收稿日期:2017-08-20基金: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校级项目“90 后高职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现状与培养策略” (编号:2015005) Received: 2017-08-20自 2001 年 3 月教育部颁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来

3、, 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并取得了较大成绩, 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中仍存在理念错位、价值取向偏差和实施滞后等诸多问题1。当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主流消极心理教育模式, 倾向于将关注点放在鉴别和矫正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上, 却忽视了对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2,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因为从多项研究的结果来看, 院校检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疾病倾向的学生仅占少数, 而大多数学生的心理状态是良好的3-5。针对这一现状, 不少学者呼吁应该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价值取向6。近年来, 已有不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开

4、展了积极心理品质的研究工作, 但高职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却较少被人谈及7-9。为此, 本研究对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展开调查,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健康发展。一、研究方法(一) 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抽样方法, 在 2016 级新生中抽取 260 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 260 份, 收回问卷 252 份, 回收率为 97%。其中男生 113 名, 女生 139 名;文科学生 149 名, 理科学生 103 名, 农村学生 200 名, 中小城市学生 48 名, 大城市学生 4 名;父母教养方式为专制型学生 22 名, 民主型学生 187 名, 放任型学生

5、43 名。(二) 研究方法采用杜娟编制的当代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问卷调查表10。该量表共有 72 个题项, 包含六大维度和 72 个积极心理品质: (1) 智能与知识维度 (18 个条目) , 包括好奇心、判断力、洞察力等; (2) 正直与勇气维度 (16个条目) , 包括毅力、勤劳、正直等; (3) 人性与爱维度 (6 个条目) , 包括仁慈、慷慨、; (4) 正义与合作维度 (8 个条目) , 包括忠诚、团体精神、责任等; (5) 自我管理和谦逊维度 (7 个条目) , 包括谨慎、谦虚、持重等; (6) 灵性与超越维度 (17 个条目) , 包括感恩、乐观、幽默等。量表具有良好的同

6、质性, 结构效度和数标效度具有良好的可靠性。采用 Likert 式 5 点正向计分的方法, “1”表示非常不符合, “5”代表非常符合。笔者运用相同的指导语, 进行团体施测。(三) 数据分析数据用 SPSS 22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二、研究结果(一)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总体情况从表 1 可知,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六大维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人性与爱维度、正直与勇气维度、灵性与超越维度、正义与合作维度、智能与知识维度、自我管理与谦逊维度。其中, 平均分最高人性与爱维度 (4.22) , 平均分最低自我管理与谦逊维度 (3.73) 。就具体积极心理品质而言, 高职新生发展最好

7、的 10 项品质是感恩、善良、信任、真诚、诚实、信用、有责任感、坦诚、有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最差的 10 项品质是骄傲、狂欢、天赋、人际吸引力、领导能力、灵性、创造力、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智慧以及流畅。表 1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情况 下载原表 (二) 高职新生群体内积极心理品质的差异比较如表 2 所示, 高职新生中, 男生和女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整体水平以及各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即男生和女生在积极心理品质上无明显差异。同时数据显示各维度和总分理科生均高于文科生, 但差异并不存在显著性 (P0.05) 。LSD 检验数据显示, 在生源地的比较中, 高职新生在积极心理品质的智能与知识

8、维度、自我管理和谦逊维度以及总体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在总体水平上, 来自大城市的高职新生与来自农村的高职新生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290.05) , 且前者的评分高于后者。而在两个维度上, 来自大城市的高职新生均与来自农村和中小城市的高职新生存在显著差异, 且前者在这两个维度上的自我评价更好, 但来自农村和中小城市的高职新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表 2 不同性别与不同科别高职新生在各维度得分的平均值比较 下载原表 在描述统计结果中显示, 正直与勇气维度、人性与爱维度、正义与合作维度与父母教育方式呈现显著相关 (P0.05) , 且均体现为父母教育方式放任型优于民主型优于

9、专制型。好朋友个数的多少与正直与勇气维度、正义与合作维度以及总分呈现显著相关 (p0.05) , 与灵性与超越维度呈现极其显著相关 (P0.01) , 且好友人数越多越有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同时, 兴趣爱好的多少、参加活动的积极程度均与积极心理品质六大维度极其显著相关 (P0.01) , 且表现为兴趣爱好越广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高越有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三、讨论与分析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高职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整体发展情况良好, 展示了高职新生的活力和乐观积极的心态, 而就 72 项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情况来看, 还是有优劣之分:高职新生是善良友爱、关爱他人的, 具备人性与爱的诸多

10、优点, 但在自我管理和约束上还有所欠缺, 在宽容、谦虚、自制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该结果与李自维11和积极心理健康研究组12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有三个方面:一是因为当代的高职新生均为“90 后”, 家中一般只有12 名子女, 相较于传统的中国家庭属于少子女家庭, 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上较为宠溺, 甚至有些家长会对孩子采取百依百顺的态度, 学生存在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二是学生刚刚进入高职院校, 老师管理强度较之高中阶段大幅下降, 缺少束缚力加之自主时间的突然增多一时让新生难以适应;三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学生在多元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下, 在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

11、选择上容易产生困惑, 从而影响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 不少学生在高中时期对手游尚能控制, 但进入大学后, 看到周围的学生都在玩“王者荣耀”“宾果消消乐”等游戏, 不久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根据高职新生群体内积极心理品质的比较发现, 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状况受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兴趣爱好越广泛, 参加活动的积极性越高, 越有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 乐于参加各式活动的高职新生能够更好的、更有意义地安排自己的时间, 同时更快地找到自己的价值。众所周知,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智能手机已经改变了高职生的生活方式。有调查显示 62%的高职生玩网络游

12、戏, 每天平均玩游戏时间为 46 小时及以上的学生占到 36%13。“90 后”高职生的手机成瘾问题也受到关注, 有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高职生有手机依赖倾向, 并指出虽然高职生手机依赖水平尚未达到较为凸显的程度, 但已经相当接近依赖倾向水平, 而大一学生的手机依赖程度介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之间14。由此可知, 高职新生中的“低头族”并不少见, 也有不少沉迷游戏不可自拔, 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削弱其社会交往能力15。如若高职新生兴趣爱好广泛, 乐于参加各种活动, 一方面能够帮助高职新生做适当的“人机分离”, 减少自身的孤独感, 另一方面有利于高职新生更快地在新的环境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稳定、健康的

13、社会支持系统, 更深入地察觉自己的价值, 更多地感受他人的支持, 也更助于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二是地域差异会对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有所影响。大城市学生在智能与知识和自我管理与谦逊两个维度以及总体水平上显著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这和张小菊16和李林英17的研究结果相似。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 (1)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大城市的高职新生多为独生子女, 而来自中小城市或农村的学生多为非独生子女。有不少研究表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积极心态、应对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18-20。相较于非独生子女而言, 独生子女更容易获得家长的关注, 呵护更为细致, 成长的过程也较为顺利, 可能对

14、独生子女高职新生的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学习条件的差异。来自大城市的高职新生的教育条件相较优越, 在知识掌握、学习习惯等方面更具优势。三是专制型的父母教育方式可能阻碍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事实上, 父母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在不少文献中都有所提及。父母教育方式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以亲子关系为中心的, 父母在抚养和教育子女中表现出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态度和行为特征21。大量研究表明, 青少年的人格、情绪特点以及人际交往模式都与家庭教育方式密切相关22-24。父母越是对孩子采取惩罚、过度干涉等负性的教养方式, 孩子的神经质得分越高, 越容易表现出过多的孤独、不关心他人

15、、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等人格特质25。四是朋友越多越有利于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这也许是因为良性的人际互动会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满足人们对爱与归属的需要26。拥有较多朋友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集体中, 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加强合作的意识, 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思维火花, 增强正义和合作、灵性与超越这两个维度的积极心理品质。同时, 有朋友们作为坚实的后盾, 学生也会更有能量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有助于正直与勇气维度上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四、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策略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高职新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整体水平较好但某些方面仍有所欠缺。同时, 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受不同因

16、素所影响, 因此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并不只是单一方面的改变就可以达成的, 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共同的努力, 帮助高职新生更为全面地认识自身价值与能力, 塑造其积极乐观的心态。(一) 以增强自信、寻找价值为重点, 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有赖于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学校中得到的教育, 也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努力, 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全面认知自我、积极地悦纳自我并有效地管理自我, 在实际生活中, 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 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对于刚进入大学的高职新生而言, 他们尚未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和明确的发展规划。不少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 因为

17、成绩的不理想, 经济的压力, 外界的诱惑等原因, 在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产生较大矛盾, 这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自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例如, 刚入校的女生会为了变美而拼命减肥甚至整容, 男生抱怨自己是个没钱、没势的“穷屌丝”, 却极少关注自己内在的成长。因此, 自我认识显得尤为重要。全面的认知自我能够帮助高职新生用平静的心态看待自己的优劣势, 积极地悦纳自我能够让高职新生学会运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个性特质, 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 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 而有效地管理自我能够帮助高职新生更加从容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 并努力朝自己想要达到的方向发展。如此, 学生可

18、在明确自身价值和能力后, 找准定位制定计划, 并在完成目标后给自己以肯定。随着不断增加的积极情绪体验, 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 积极力量不断增强, 能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二) 以关注家庭、家校合作为抓手, 减少对学生的负性影响对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而言,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实施者, 家长应认识到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 尤其是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品质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家长需认真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减少消极的批评教育, 纠正“唯分数论”“面子”等意识, 运用正面的、和善而坚定的信念教养孩子, 增加亲子之间的良性沟通,

19、 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 鼓励孩子参加活动、发展兴趣爱好, 让孩子在宽松、平等、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另外, 建立良好的家校联动机制对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家长不仅对孩子的心灵成长负有直接的责任, 也具有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义务。在一些学生案例中发现, 仍有不少家长认为自己为孩子缴纳学费、提供生活费就可以了, 孩子学习困难、心理健康问题则是校方的责任, 应该全部由学校着手解决, 这样并不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 家庭的作用不可忽视。良好的家校联动机制将学生的教育管理从“两级结构”转变为“三元机构”, 更有助于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三) 以培养

20、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 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积极心理学认为, 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体验与其所在的学校情景特点有关系27。因此, 院校应当充分重视教育载体的合理设计, 对教育环境进行合理优化, 更有利于高职新生积极情绪的体验, 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学校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形成“以培养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为导向”的教育思想。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 由上至下, 通过不同的培训途径, 建立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网络,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学校领导、老师, 尤其是处在一线的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应积极关注学生的现实状况, 了解他们目前的积极体验, 挖掘其内在的积极力量, 鼓励学生

21、合理认知自我, 积极悦纳自我, 有效管理自我, 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二是营造积极乐观的校园文化氛围。目前高职院校基本都已对大一学生开设一至两个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 但课程形式单一, 开设时间较短, 不能满足培养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客观需要和后续发展。因此, 除心理健康课程之外, 学校还可以通过心理选修课、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专题讲座、校园宣传、社团活动、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深入到校园的方方面面。内容方面可选择侧重积极的自我悦纳, 增加学生成就和幸福感, 注重活动实践和积极情绪体验, 帮助高职新生关注和培养自我管理、谦逊、人际吸引力等相对缺乏的积极心理品质。例如, 有些院校

22、开展的以幸福课为主题的班会课程28、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活动课29等;三是针对不同团体、专业等制定有特色的积极心理品质培养方案。学校应充分发挥“寝室班级院系学校”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积极作用, 甄别不同需要帮助的群体, 例如高职贫困女生30、单亲家庭31、失恋群体、学习障碍群体等。另外, 针对不同专业也应有不同的培养策略, 如艺术类学生在创造力、思维洞察力等方面优于非艺术生, 但在感恩这项品质上有所欠缺32, 更有针对性地帮助高职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四)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 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是一个整体, 它对个体的发展影响渗透在各个方面。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每个个体成员的心理和谐

23、, 而社会的和谐稳定又可以给每个社会成员以力量, 促进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良好的社会氛围可从三个方面构建:一是通过不断健全法律制度、建立社会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平的社会保障机制, 调整社会政策和社会结构等途径, 逐步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积极社会状态;二是鼓励政府的管理者、媒体、教育者以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传递积极社会信念, 使社会成员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者和践行者;三是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组织, 例如心理健康咨询机构、街道居委会、各界爱心人士、志愿者等, 发挥社会人文关怀的积极力量。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将积极向上、诚实守信、

24、不畏困难、遵纪守法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念传递给还暂在“象牙塔”里的高职新生们, 加快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 帮助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拥有幸福的能量。参考文献1柳友荣, 吴桂翎.回归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有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2) :83-85. 2孙雄辉.从“消极”走向“积极”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9 (4) :84-85. 3梁丽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8 (4) :37-38. 4龚芸, 廖学辉, 贺文莲.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职教与经济研

25、究: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9-12. 5李惠云.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25 (3) :9-11. 6张高产.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2 (2) :36-38. 7田奇.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11. 8陈万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对策研究D.兰州:兰州交通大学, 2016. 9林静, 涂巍.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 23 (2) :225-22

26、8. 10杜娟.高职院校学生主要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和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3. 11李自维.大学生积极品质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应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12王新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0 (11) :40-45. 13冯冷峰.高职生沉迷网络游戏现状及应对措施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5 (3) :71-73. 14陈秀清.“90 后”高职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 34 (6) :30-31. 15戴海群.网络游戏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辽宁高职学报, 2

27、013, 15 (9) :104-106 16张小菊, 赵敬.大学新生父母教育方式与积极心理品质关系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3 (1) :94-95. 17李林英, 赵敬, 刘玉利.大学新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2 (5) :546-547. 18戴伟民, 冯淑兰, 余兰琼, 等.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 SCL-90 及 EPQ 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5, 19 (4) :256-258. 19黄雪薇, 张瑛, 项中.大学生中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心理素质的比较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 2000, 16 (3) :250-252. 20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

28、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人口与社会, 2001, 17 (2) :36-38. 21唐业琦.高职生人格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宿舍人际关系之间的中介效应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2伍业光, 唐全胜.父母养育方式对民族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作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10 (5) :493-494. 23刘晋红.大学生人格特质、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 (2) :157-159. 24戚少枫.高职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质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8 (3) :21-26.

29、25郭晓霞.高职生人际信任、人格特征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 22 (2) :300-302. 26龚平.高职学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模式关系J.教育与培训, 2016, 37 (11) :150-151. 27AlanC arr, 卡尔, 丁丹.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32-33. 28胡俊, 翟晓春, 马利峰.幸福课在高校心理主题班会中的应用于实践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6, 20 (1) :63-67. 29张薇.打造学生积极心态提升教学活动质量积极心理引领课堂教学活动的探析J.文理导航, 2015 (18) :5-7. 30张海涛.高职院校学生事务理论的实证研究高职生家庭经济困难对心理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 (12) :62-64. 31李学容.离异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05, 18 (2) :80-82. 32宋伟伟, 吴莉莉.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3 (4) :72-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