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课标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试题:专题卷07 地域分异规律 模拟冲刺卷 含答案.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708309 上传时间:2018-08-1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试题:专题卷07 地域分异规律 模拟冲刺卷 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试题:专题卷07 地域分异规律 模拟冲刺卷 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试题:专题卷07 地域分异规律 模拟冲刺卷 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试题:专题卷07 地域分异规律 模拟冲刺卷 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试题:专题卷07 地域分异规律 模拟冲刺卷 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卷 07 地域分异规律 模拟冲刺卷考点定位: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试时间:45 分钟 满分: 100 分本卷共 2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100 分。在每小 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5经典模拟 山东威海 )2014 年 7 月 10 日,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专家组在实地考察了叙永县大石乡新阳村桫椤沟后,首次确认叙永发现恐龙足印化石。专家组认为,当地恐龙种类为禽龙, 发现足印的恐龙长度在 68 米,生活年代在白垩纪晚期,距今约 8 000 万年。据此回答 12 题。 1恐龙繁盛的时代是( )A太古代 B元古代 C古

2、生代 D中生代2根据恐龙脚印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干旱环境 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C热带海域 D森林密布(2015经典模拟 湖南学考 )读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色坝工程示意图。回答34 题。3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4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循了(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2015经典模拟 四川德阳 )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一面镜子。如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完成 56 题。5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炎热 B寒冷 C湿润 D干旱6随着全球变暖,

3、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地下部分分支减少 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D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2015经典模拟 浙江嘉兴 )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南坡带谱的结构示意图,表示其不同的自然带。读图,完成 78 题。7导致与自然带倾斜方向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热量B 热量 水分C 水分 水分3D水分 热量8图中地的气候指标最可能是( )A年均温为 1528,年降水量为 8001 500 mmB年均温为 612,年降水量为 1 5002 500 mmC年均温为 27,年降水量为 350600 mmD年均温为23,年降水量为 600800 mm(2015经典模拟 湖

4、北荆门 )“葱茏青山舞银蛇” 。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西藏林芝地区,蓝黑的森林尽头是壮丽的雪山,巨大的冰川沿着沟谷深入森林,雪山、冰川和森林景观在这里实现了完美地融合。据此并读图回答 910 题。9上图前景中的森林类型为( )A季雨林 B阔叶林 C针叶林 D灌木林10在这里出现“葱茏青山舞银蛇”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度大 B气候寒冷C水循环活跃 D森林耐寒(2015经典模拟 江苏南通 )下图为甲、乙两山脉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 1112 题。411导致甲、乙两山垂直自然带类型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坡度坡向 D相对高度12甲、乙两山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的原

5、因分别是( )A甲山南坡为迎风坡,乙山南坡为阴坡B甲山北坡为迎风坡,乙山南坡为阳坡C甲山南坡为阳坡,乙山南坡为迎风坡D甲山北坡为阳坡,乙山南坡为背风坡(2015经典模拟 安徽六校 )曾经的西双版纳,橡胶林在低于海拔 800 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随处可见。下图为当时因植被破坏而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现今的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 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完成 1314 题。13图示时期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体现了( )A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B自然地理环境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C某一

6、地理要素的变化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D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14现今的西双版纳农业生产类型属于( )A雨林生态农业 B热带种植园农业5C基塘农业 D河谷农业(2015经典模拟 北京丰台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读图,回答 1516 题。15该山地位于( )A祁连山脉 B唐古拉山脉C天山山脉 D昆仑山脉16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土壤 B光照 C热量 D水分(2015经典模拟吉林摸底) 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下图是我国北纬 30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 1718 题。17据图示可知( )

7、A叶面积指数由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B100E 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的变化属于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C100E 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的变化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120E 以东地区叶面积指数变化幅度最大18影响 N 地较周边地区叶面积指数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 B地势 C热量 D土壤(2015经典模拟 河北邯郸 )读“碳循环示意图” ,回答 1920 题。619据图判断,大气层每年增加的碳量为(单位:十亿吨)( )A5.8 B129.6 C219.6 D750.020对于稳定大气层中的含碳量来说( )A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最重要B保护植被比恢复植被重要C海洋与大气间的交换影响最大D分解作用和植物

8、呼吸作用相反专题卷 07 地域分异规律模拟冲刺卷1D 2.B 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恐龙繁盛;恐龙脚印化石形成,首先需要潮湿的环境,其次,化石只能在沉积岩中形成、要 发生沉 积,最后地势要低。3B 4.A 第 3 题,该绿化工程位于地中海沿海,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 4题,该绿化工程呈带状,东西延伸,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5D 6.D 第 5 题, 该植物的地上部分小,地下部分 庞大,主要是为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才形成了发达的根系。第 6 题,随着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的根系会向更深处生长,以便汲取所需要的水分。7B 8.B 第 7 题,对于珠穆朗玛峰的南坡而言,既是阳坡又是夏季西南

9、季风的迎风坡,而迎风坡降水量最大值出现某一海拔高度范围,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7拔高度规律为阳坡高于阴坡,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自然带倾斜特征说明热量为主导因素,自然带倾斜特征说明此海拔高度范围降水量较大,降水量成了该区域自然带分布的主导因素,故 B 正确。第 8 题,垂直带谱的基带与水平自然带一致,珠穆朗玛峰南坡基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温 0以上,D 错误 ,但是 A 均温较 高错误,由于为迎风坡,降水多,故 C 也错误,C 降水量较少,故最可能的是 B 的数据。 9C 10.C 第 9 题, 注意材料文字“蓝黑的森林尽头是壮丽的雪山”及景观图片,山地冰雪带的森林景观应是针叶林。第 10 题, 葱

10、茏青山表明该地山区降水(雪)量充沛,植被覆盖率高;舞银蛇表明该地区积雪、冰川众多,故成因主要为水循环活跃。11A 12.C 第 11 题,读图,两山的山 顶都是冰川带, 说明相对高度、坡向、海陆位置不是影响因素,B、C、D 错。自然 带类型差异主要是山麓地带的植被不同。所以主要是纬度位置,A 对 。第 12 题,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和热量,在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 线高。在阳坡温度高,雪线高。甲山的南坡是阳坡,雪线高。乙山的南坡是迎风坡,雪线 低。C 对。13C 14.A 第 13 题,由图示内容可知后面的各种现象都是由砍伐自然植被引起,其余三项表述虽然正确,但与题干

11、,图示内容不相干。第 14 题,西双版纳采用上层乔木树种,下面种植茶树、咖啡等喜光的灌木植物,底 层种植药材、草果等喜阴的地被植物,可以判定这里发展的是立体农业与生态农业,充分利用了光照与地形。15C 16.D 第 15 题,读图, 该山地的山麓地带自然带是荒漠带,北坡有森林分布,南坡没有森林,说明北坡水分条件较好。图中雪 线北坡海拔低,说明北坡8是迎风坡,降水多。与天山山脉相符,结合图中地名,山脉是天山山脉,C 对。祁连山南、北坡海拔不同,A 错。唐古拉山脉山麓地带是高寒草甸植被,B 错。昆 仑山脉两侧海拔不同,D 错。第 16 题,森林耗水量大,只能生存在水分条件好的地区。图中山地针叶林带

12、分布在北坡,是因为北坡是阴坡,蒸发弱,且为冬季风的迎风坡水分条件较好,所以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D 对。土壤、光照、热量不是林带形成的主要因素,A、 B、C 错。 17D 18.B 第 17 题,据图可知,叶面 积指数由沿海向内陆呈波动性变化;100E 以西地区为我国青藏高原区,植被叶面 积的 变化属于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00E 以东地区为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植被叶面积的变化属于由沿海到内陆地域分异规律;120E 以东地区叶面积指数图示曲线倾斜率最大,变化幅度最大。D 正确。第 18 题,N 所在地为 95E,30N,应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势低,热量和降水较周边地区多,植被丰富, B 正确。19A 20.B 第 19 题,根据图中信息和图例信息可知,每年出大气层的碳量为(121.3 0.592213.8) ,每年进入大气层的碳量为(860601.690219.6),所以大气层每年增加的碳量为(219.6 213.85.8), A 正确。第 20 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量为 121.3,而植被恢复的碳量为 0.5,所以植物光合作用对碳的稳定效果更好,因此对于稳定大气层中的含碳量来说保护植被比恢复植被重要,B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