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进行德育 摘要我国的教育目标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德育被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但是,很多学校在教育工作中并不能摆正德育的位置,将之孤立化、扩大化、忽视化,导致德育工作出现诸多问题,没有实现其预期目标。针对这些问题,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提高教师的素质、联系实际生活,充分保障德育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德育;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19-0081-03 作者简介宋丽丽(1988),女,辽宁庄河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2012级在读
2、硕士,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一、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孤立化 现在很多学校的道德教育只是一味地灌输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教师教条化地训诫学生做什么是遵守道德规范的良好表现,做什么是有违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这种训诫完全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生活。表面上,教师在课堂上引用生活中的实例阐释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德育似乎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事实上,学生只是机械地赞同或反对那些看上去明显符合道德规范或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很多学生并不认同既定的道德规范,只是没有机会或者不敢反驳而已。 这种既定程式的说教既不能让学生对各种道德现象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无法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道德观念,更不能让学生
3、产生教育者预期的道德行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只是遵循课本上规定的教学内容,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道德问题,尤其是容易引发观念冲突的道德问题。例如,遇到摔倒在地上的老人到底是扶还是不扶。这种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议的问题已经对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了冲击,让学生感到十分矛盾。除此之外,对社会上诸多不道德的行为反而受到赞扬的现象,教师既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又不能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认识,这种做法也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另一方面,学校的德育多表现为开设思想品德课程、组织道德教育活动,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活动主体单一,多以教师和学生为主,忽略了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尽管学生在学校接受了诚实勇敢、助人为乐、
4、拾金不昧等道德教育,但是回家以后,学生的父母却向他们灌输锱铢必较、绝不吃亏的思想。结果,学校对学生进行的道德教育或者收效甚微,或者成为徒劳。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学校开展德育工作除了开设常规课程以外,在课堂内外,各种活动中,还应该联合家长和社区,让多方参与到道德教育的过程中。1 (二)德育扩大化 德育固然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毕竟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很多学校在实施德育的过程中夸大德育的作用,扩大德育的范围。有些学校过分地强调教育,除了按规定开设思想品德课以外,还将德育刻意地贯穿于所有的学科,规定无论什么学科,在课堂教学中都要进行道德教育。这让某些学科的教师感到很为难。如数学教师,他们在备课时
5、除了准备专业知识外,还要煞费苦心地考虑哪个知识点或者是哪个环节可以插进一部分道德教育的内容。若非如此,整个课程就会被认为没有进行价值观的指导,没有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德育的扩大化还体现在学校占用学生大量的业余时间举办各种德育活动,如学习雷锋、帮助困难群体等。虽然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但多是形式主义至上。学生在活动中只是履行教师分配好的任务,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以及做这些事情究竟有什么意义。而且,学校经常开展华而不实的德育活动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引起教师与家长们的不满,学生不但不能通过活动培养出同情心和道德感,反而会对过于频繁又没有实质意义的活动产生反感。2 (三)德育忽视化 在德育
6、受到部分学校的过分强调时,也有一部分学校完全忽视德育。学校认为德育属于家庭教育的问题,学校只需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些学校不愿意为德育工作付出时间和精力,其结果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道德标准,不愿意承担道德责任。 德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引起人们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反思。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重要时期。探索这一阶段的德育策略很有必要。 二、小学教育中德育策略的探索 (一)加强与社区和家长的合作,共同促进德育 学校的道德教育不能脱离家长与社会的监督和支持。只是学校单方面地宣传、教育,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在学校和在家的表现可以用“判若两人”形容。有些学生在学校的时候
7、尊敬教师、礼貌问好,回到家后却对家长大呼小叫或不理不睬,毫无疑问,这样的德育是失败的。很多家长埋怨孩子只会索取,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尤其是不懂得孝顺父母,并将这些问题归咎于学校德育不到位。因此,加强学校与家长和社区的合作,共同实施道德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很多学校利用社区和学校搭建的平台,为学生和家长开展亲子活动,让学生了解父母付出的辛劳,懂得感恩父母,沟通学生与父母间的亲情,培养学生孝顺父母的品德。3也有很多学校开展感恩活动,除了感恩父母外,还有感恩社区里的邻居,感恩社会上的各种温暖关怀,感恩大自然等。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懂得尊重,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4 这样的德育活动不
8、仅拉近了学校与家长、社区的距离,也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切实受到德育教化。这样的德育实践活动并不是在课堂上生搬硬套地灌输道德规范,而是让学生通过道德情感和行为将道德规范内化,自觉地养成敬爱父母、尊老爱幼的品格。 (二)加强教师道德建设,树立道德典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强调的是教师在德育过程中的榜样作用。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学校每一项德育活动的积累,教师一言一行的熏陶,都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因素,而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影响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因素。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自身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学生的行
9、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一名优秀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学生会因为喜欢这个教师而模仿他的一言一行。教师的道德水平是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身体力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学生的榜样。 5 (三)结合社会生活实际,进行道德教育 只有学生亲身体验的教育才是最深刻的教育。仅仅依靠课堂上讲授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获得相关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认识,他们才能真正地将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对于社会上存在的很多不道德现象,如帮助摔倒老人后反而被讹诈,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反面教材做出正确的价值引导,批评这种丑恶
10、的行为,同时教导学生应该如何处理这种情况。6 道德教育的方式很多,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不应该过度,应该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通过行之有效的途径实施德育,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高谦民.学校德育刍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 2王毓,王颖.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寻J.江西教育科研,2005(5). 3高洁.开展亲子活动 增强小学生德育实践J.教育长廊,2009(3). 4袁熙惠.小学生德育的新途径:感恩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8). 5杨艳红.谈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6朱俊林.素质教育中的小学生德育J.素质教育论坛.2001(3).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