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精解,第13篇 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环滁皆山也 环:_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_ (4)名之者谁 名:_ (5)太守自谓也 谓:_ (6)饮少辄醉 辄:_F (7)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 (8)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_寓:_,知识盘点,环绕,茂盛的样子,居高面下,由上看下,取名,命名,命名,副词,就,情趣,领会,寄托,(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_开:_ (10)云归而岩穴暝 归:_暝: _(2010考) (11)晦明变化者 晦:_ (12)野芳发而幽香 芳:_(2010考) (13)佳木秀而繁阴 秀:_ (14)至
2、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_ (15)临溪而渔 临:_F渔:_F,雾气,散,聚拢,昏暗,阴暗,香花(真题标答:香花,花),茂盛、繁茂,背着东西的人,靠近,这里是“在旁”,捕鱼,(16)泉香而酒洌 洌:_F(2016考) (17)山肴野蔌 蔌:_ (18)杂然而前陈者 陈:_ (2016考) (19)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_ (20)弈者胜 弈:_ (21)觥筹交错 觥:_,摆开(SJ:摆放,陈列)(真题标答:摆开,摆放,陈列),尽兴地喝酒,下棋,水(酒)清(真题标答:清澈),菜蔬,酒杯,(22)苍颜白发 苍颜:_ (23)颓然乎其间 颓然:_乎:_ (24)树林阴翳 翳:_ (25)鸣声上下 上下
3、:_ (2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_ (27)太守谓谁 谓:_,脸色苍老,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这里相当于“于”,遮盖,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以为乐,为,是,2.翻译下列句子。 (1)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2012巴中,2011甘肃、盐城)(2)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2010南宁),给亭子取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们在这里饮酒,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012岳阳)(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016南宁,2015黔 南),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中。,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
4、里,寄托在喝酒上。,(5)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2017青海,2016甘 肃、武威,2015黔南)(6)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7)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2016海南,2011普洱)(8)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2013长沙,2012湘潭),四季的景色不同,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那些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9)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2013邵阳)(1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2012毕节,2
5、011徐州、宿迁),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11)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2016海南,2014泸州,2012锦州、威海,2011贵港、宁德),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3.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2处) (1)望 之 蔚 然 而 深 秀 者(2)若 夫 日 出 而 林 霏 开(3)然 而 禽 鸟 知 山 林 之 乐,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若夫/日出/而林霏开,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4.根据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极其生动地描写了_和_变幻多姿的自
6、然风光,并通过_、太守宴、_、太守醉四个场景的描写,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感人画面,表达了作者_ _,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_的复杂感情。,朝暮之景,四时之景,滁人游,众宾欢,对美好山川的无限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怀,(2)本文以“乐”为线索贯穿全文,依次写了“_之乐”,“_之乐”,“_之乐”,最后三乐归一,就是“与民同乐”。 (3)太守和游人散去以后,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山林美景。“_”是从视觉的角度写,而“_”则是从听觉的角度写。,山水,太守(或“著文”),宴酣,树林阴翳,鸣声上下,(4)“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这是滁州醉翁亭的一副对联,请你从
7、文中找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_,_,_。”,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5.从写景的角度,对“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一句进行赏析。(2017青海),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酿泉推至读者面前。先从听觉角度,写“水声潺潺”,又从视觉的角度,写其“泻出于两峰之间”,峰的静与水的动相映成趣,突出了滁州山水的幽静美。,6.文章第二段不仅写出了朝暮之景,还描绘了四时的景物变化。作者抓住了四时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山水之美?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009长春),春天野花盛开,夏天树木茂盛,秋天风霜高洁,冬天水落石出。或者答“野花、树木、风霜、水石”。,7.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
8、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013吉林),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描绘琅琊山的美丽景色。先是朝暮的明暗变化,又从“野芳”“佳木”“风霜”“水落石出”的角度写了四时的景致。(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8.选文第二段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016海南),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的喜爱。,9.作者为我们展示了风光绮丽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三段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幅图画。请体会作者为什么首先描绘“滁人游”这幅画面。(2009长春),滁州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
9、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写这些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10.醉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2016甘肃、武威),与民同乐(乐民之乐)。,11.“醉能同其乐”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014娄底),把“醉”和“乐”统一起来,总领全文主旨。,12.结合本文主要内容,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金题演练(2010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10、也。 醉翁亭记(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1.解释下列下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云归而岩穴暝 暝: _ (2)野芳发而幽香 芳:_ (3)而或长烟一空 一:_ (4)把酒临风 把:_,昏暗,香花,花,全,持,执,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或明或暗,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象)。或:暗和明交替变化,(这)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象)。,沙洲上的鸥鸟时飞时停,美丽的鱼儿上下游动。,3.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4分) 醉翁亭记(节选): _ 岳阳楼记(节选): _,(琅琊山)朝暮、四季变化的景色。,(洞庭湖)白天、夜晚的湖光春色。,4.依据选文,填写下表。(3分),朝而往,暮而归,渔歌互答;登斯 楼也;把酒临风,乐(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