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 40双基过关练1(2018六安一中模拟)(多选)对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但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B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一定增加C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D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就一直减小E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解析: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一定大,内能不一定大,选项 A 正确;外界对物体做功,若物体同时散热,物体内能不一定增加,选项 B 错误;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选项 C 正确;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作用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选项 D 错误;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时
2、,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选项 E 正确答案:ACE2(多选)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分子温度高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内能可能不同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E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解析: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客观体现,单个分子不能比较温度高低,A 错误;物质的内能由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共同决定,故 B 错误、C 正确;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不变而体积发生变化时,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D 正确;质量不确定,只知道
3、温度的关系,不能确定内能的大小,故 E 正确答案:CDE3(2018昭通质检)(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热量多B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D相互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内能一定相等E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解析: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热量是过程量,不是状态量,选项 A 错误;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及物体所含的摩尔数等有关,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多,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大,选项 B、C 正确;相互
4、间达到热平衡的两物体的温度一定相等,内能不一定相等,选项 D 错误;由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可知,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选项 E 正确答案:BCE4(多选)给一定质量的温度为 0 的水加热,在水的温度由 0 上升到 4 的过程中,水的体积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减小,我们称之为“反常膨胀” 某研究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水分子之间存在一种结合力,这种结合力可以形成多分子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水分子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的势能在水“反常膨胀”的过程中,体积减小是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关于这个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分子间的结合力做正功B水分
5、子的平均动能减小C水发子的平均动能增大D水分子吸收的热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分子间的结合力做功E水分子间的总势能增大解析: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体积减小,分子间的结合力做负功,水分子间的总势能增大,选项 C、D、E 正确答案:CDE5(2018云南名校联考)(多选)关于分子动理论的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物质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B压缩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由于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故C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里的微小颗粒的运动D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用来表征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是内能
6、E已知某种气体的密度为 ,摩尔质量为 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则该气体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可以表示为 3 M NA解析:压缩气体时气体会表现出抗拒压缩的力是由于气体压强增大的缘故,选项 B 错误;如果两个系统分别与第三个系统达到热平衡,那么这两个系统彼此之间也必定处于热平衡,用来表征它们所具有的“共同热学性质”的物理量是温度,选项 D 错误答案:ACE6(2018山东泰安模拟)(多选)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 O,只在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作用下,乙分子沿 x 轴方向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 Ep与两分子间距离 x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设乙分子在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总能量为 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乙分子在 P 点时加速度为 0B乙分子在 Q 点时分子势能最小C乙分子在 Q 点时处于平衡状态D乙分子在 P 点时动能最大E乙分子在 P 点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解析:由题图可知,乙分子在 P 点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乙分子受力平衡,甲、乙两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乙分子所受合力为 0,加速度为 0,A、E 正确乙分子在 Q 点时分子势能为 0,大于乙分子在 P 点时的分子势能,B 错误乙分子在 Q 点时与甲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分子引力小于分子斥力,合力表现为斥力,所以乙分子在 Q 点合力不为0,故不处于平衡状态,C 错误乙分子在 P 点时,其分子势能最小,由能量守恒可知此时乙分子动能最大
8、,D 正确答案:ADE7(多选)相距很远的分子 A、 B,固定 A,让 B 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B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C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分子势能先增大,后减小E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解析:两分子从相距较远处仅在分子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直至不再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力先是分子引力后是分子斥力,分子间距离 rr0时为引力,随着距离 r 的减小分子引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间距离 rr0时为斥力,分子斥力一直增大至最大,故选项 A 错;在两分子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斥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9、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所以选项 B、C 正确,选项 D 错;分子仅在分子力作用下运动,只有分子力做功,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选项 E 正确答案:BCE8(2018大连模拟)(多选)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 Mmol,摩尔体积为 Vmol,密度为 ,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m 和 V0,每个分子占有的体积为 V.则阿伏加德罗常数 NA可表示为( )A NA B NAMmolm VmolmC NA D NAVmolV0 Mmol V0E NAVmolV解析: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其中 V 应为每个气体分子所占有的Mmolm Vmolm VmolV体积,而 V0是气体分子的体积,故 C 错误;D
10、中 V 0不是气体分子的质量,因而也是错误的答案:ABE9(2018山东潍坊模拟)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某同学按如下操作:a在量筒中滴入一滴已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测出其体积;b在装有水、撒适量痱子粉的浅盘中滴入一滴已配制好的溶液,使薄膜形状稳定;c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将油膜形状描绘在玻璃板上;d将玻璃板平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1)其中有操作错误的步骤是_;(2)已知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体积占比为 k, N 滴油酸溶液体积为 V,一滴油酸溶液形成油膜的面积为 S,则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解析:(1)要测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即在
11、量筒中滴入 N 滴油酸酒精溶液,测出其体积为 V,则一滴该溶液的体积为 V1 ,故有操作错误的步骤是 a;(2)一滴油酸酒精VN溶液中纯油酸的体积为 V0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形成的油膜面积为 S,那么油酸分子直kVN径为 d .kVNS答案:(1)a (2)kVNS能力提升练10(2018河南百校质检)(多选)将一个分子 P 固定在 O 点,另一个分子 Q 从图中的A 点由静止释放,两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与间距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 Q 由 A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先加速再减速B分子 Q 在 C 点时分子势能最小C分子 Q 在 C 点时加速度大小为零D分子 Q 由 A
12、 点释放后运动到 C 点左侧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E该图能表示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分子力随分子间距变化的规律解析: C 点为分子斥力和引力相等的位置, C 点的右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C 点的左侧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因此分子 Q 由 A 运动到 C 的过程中,分子 Q 一直做加速运动,分子的动能一直增大,势能一直减小,当分子 Q 运动到 C 点左侧时,分子 Q 做减速运动,分子的动能减小,势能增大,即分子 Q 在 C 点的分子势能最小,选项 A 错误,选项 B 正确; C 点为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的位置,即分子力表现为零,则分子 Q 在 C 点的加速度大小为零,选项 C 正确;分子
13、Q 由 A 点释放后运动到 C 点左侧的过程中,由分子力的图象可知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选项 D 正确;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分子作用力很小,不能用此图表示气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但可表示液体和固体分子间作用力的变化规律,选项 E 错误答案:BCD11(多选)一般情况下,分子间同时存在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若在外力作用下两分子的间距达到不能再靠近时,固定甲分子不动,乙分子可自由移动,则去掉外力后,当乙分子运动到很远时,速度为 v,则在乙分子的运动过程中(乙分子的质量为 m)( )A乙分子的动能变化量为 mv212B分子力对乙分子做的功为 mv212
14、C分子引力比分子斥力多做的功为 mv212D分子斥力比分子引力多做的功为 mv212E乙分子克服分子力做的功为 mv212解析:当甲、乙两分子间距离最小时,两者都处于静止状态,当乙分子运动到分子力的作用范围之外时,乙分子不再受力,此时速度为 v,故在此过程中乙分子的动能变化量为 mv2,A 正确;在此过程中,分子斥力始终做正功,分子引力始终做负功,即 W 合 W 斥12 W 引 ,由动能定理得 W 斥 W 引 mv2,故分子斥力比分子引力多做的功为 mv2,B、D 正12 12确答案:ABD12(2015海南单科)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 h 远小于地球半径 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 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 NA,地面大气压强为 p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由此可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_,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_解析:设大气层中气体的质量为 m,由大气压强产生, mg p0S,即 m .分子数p0Sgn .假设每个分子占据一个小立方体,各小立方体紧密排列,则小mNAM p0SNAMg 4 R2p0NAMg立方体边长即为空气分子平均间距,设为 a,大气层中气体总体积为 V, a ,而3VnV4 R2h,所以 a .3Mghp0NA答案: 4 R2p0NAMg 3Mghp0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