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检测(十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强化练.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692533 上传时间:2018-08-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测(十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强化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检测(十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强化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检测(十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强化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检测(十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强化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检测(十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强化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检测(十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专项强化练(时间:40 分钟 满分:47 分)题组一 对点练一、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1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的错误。(4分)原文:琼性清慎,不发私书。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以猛暴任职,理官忌惮,莫敢有违。琼推察务在公平,得雪者甚众,寺署台案,始自于琼。迁三公郎中。赵州及清河、南中有人频告谋反,前后皆付琼推检,事多申雪。尚书崔昂谓琼曰:“若欲立功名,当更思余理,仍数雪反逆,身命何轻?”琼正色曰: “所雪者怨枉,不放反逆。 ”昂大惭。京师为之语曰:“断决无疑苏珍之。 ”选项:苏琼清廉谨慎,审察案件务在公平。他从不接

2、收私人信件,也不受人馈赠。他审案追求公正,解救了很多含冤的百姓,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比对: 参考答案:张冠李戴。 “也洗脱了一些谋逆者的罪名”错,从原文看苏琼洗脱罪名的是一些被冤枉的人。参考译文:苏琼性格清廉谨慎,从不接收私人信件。毕义云为御史中丞,任职以凶猛暴虐著称,掌管司法的官员怕他,不敢有不同意 见。 苏琼审察案件务在公平,许多冤案得以昭雪,由廷尉寺来复查御台的案件,是从 苏琼开始的。他又迁任三公郎中。 赵州及清河、南中郎府管区内不断有人来告发谋反的逆谋,前后都交付 苏琼审理,事情多得到申雪。尚书崔昂对苏琼说:“你如果想要立功名,应当再从 别的地方考虑一下了。要 还 是经常为反叛的

3、逆贼洗清罪责,莫非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看得如此轻?”苏琼正颜厉色地说:“我所昭雪的都是被冤枉的人,从来没有放过反逆。 ”崔昂十分 惭愧。京 师的人流传说:“断决无疑 苏珍之。 ”二、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2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的错误。(8 分)(1)原文:开元四年,迁监察御史,仍往碛西覆屯。会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叶,更相执奏,诏暹按其事实。时暹已回至凉州,承诏复往碛西,因入突骑施,以究虔瓘等犯状。蕃人赍金以遗,暹固辞不受。左右曰:“公远使绝域,不可先蕃人情。 ”暹不得已受之,埋幕下,既去出境,乃移牒令收取之。蕃人大惊,度碛追之,

4、不及而止。暹累迁给事中,丁继母忧去职。十二年,安西都 护张孝嵩迁为太原尹,或荐暹往代之,蕃人伏其清慎,深思慕之,乃夺情擢拜安西副大都护。明年,于阗王尉迟眺阴结突厥及诸蕃国图为叛乱。暹密知其谋,发兵捕而斩之,并诛其党与五十余人,更立君长,于阗遂安。暹在安西四年,绥抚将士,不惮勤苦,甚得夷夏之心。选项:杜暹行事果敢有方。在他出使碛西期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4 分)比对: 参考答案:从时间错位角度设误, “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蕃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他的阴谋,便发兵逮捕斩杀了

5、他,并诛杀其党羽,重新选任君长,使于阗得以安定”应为“杜暹担任安西副大都护期间” 。参考译文:开元四年,杜暹升任监察御史,于是前往碛西检查屯田驻军 。适逢安西副都护郭虔瓘与西突厥可汗史献等不和,互相上奏指责, 诏令杜暹查明事实 。当时杜暹已返回凉州,接到诏令又前往碛西,于是进入突骑 施营帐,以 查究他们与郭虔瓘 等人冲突的情况。番人以黄金相赠,杜暹坚决推辞不受,左右的人说:“您远道出使这边远 的地方,不可辜负了番人的情意。”杜暹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接受了黄金,埋在幕帐之下,走出番境以后,他才传书让番人去收取。番人大惊,越过沙漠追赶他,追赶不上,方才作 罢。杜暹多次升迁,任给事中,因 继母去世辞去官

6、职回家守丧。开元十二年,安西都护张孝嵩调任太原尹,有人推荐杜暹前往代替他,番人佩服他的清廉谨慎,十分思念仰慕他,于是杜暹丧期未满起任安西副大都护。第二年,于阗王尉迟眺秘密勾结突厥和一些番国图谋叛乱,杜暹暗中探知了他的阴 谋,便 发兵逮捕斩杀了他,并诛杀了他的党羽五十多人,重新选任了君长,于阗才安定下来。杜暹在安西四年,安抚将士,不怕劳苦,很得少数民族和汉人的拥戴。(2)原文:(孙长 卿)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 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 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

7、,曰:“上等也。 ”“家几人?”曰:“惟此弟尔。 ”曰:“然则 汝杀弟也。 ”鞫之,服,郡人神明之。选项:孙长卿临危不乱,又善于断案。担任河南府通判期间,孙长卿果断制止了一场兵变,并审理了一桩命案,最终将黑心哥哥捉拿归案,他因此而名响一方。(4 分)比对: 参考答案:地点有误。审理案件是在担任和州知州时,非任“河南府通判”时。参考译文:(孙长卿) 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 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房屋,还没有来得及修葺,你们怎么就有想反叛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 ”(孙长卿)将一个首恶分子正法,并且当夜留宿

8、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任和州知州( 时),有个平民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虑这个人所 讲的不合情理, 问他家产情况,回答说:“家产属上等。 ”问:“家中几人?”回答说:“仅有这个弟弟而已。 ”孙长卿说 :“那么是你杀了弟弟。 ”经审问,此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 卿视若神明。三、比对关键词语,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3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词义曲解或文意曲解之处。(4 分)原文: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 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 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

9、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 ”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征,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 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 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 则天下幸甚。 ”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 赐之。选项:长孙皇后为人大度,赞赏爱护正直的大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女儿的嫁妆,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比对: 参考答案:曲解文意。 “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述不正确,原文为“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皇后请示过皇帝,才派人送礼物给魏征,并不是“私下派遣” 。参考译文:皇后所生的

10、长乐公主是太宗特别喜爱的,到公主将要出嫁时,太宗下令有关部 门置办的财物嫁妆比长公主(太宗妹妹 )的嫁妆翻倍。魏征 进谏说:“ 昔日汉明帝时,将要封赏皇子,汉明帝说:我的儿子怎能和先帝的儿子一样呢!(自己的儿子应少一些) 称为长公主,确 实是因为长公主比公主尊荣,感情 虽有差别远近,但 义理上不能有差 别。如果让公主的嫁妆超过长公主,恐怕不合礼制,希望陛下(慎重)考虑这件事。 ”太宗退朝后把魏征的话告诉皇后,皇后感叹说:“曾经听闻陛下看重魏征,一点也不知道其中的 缘故。 现在听了他的劝谏,实在是个能通过义限制主上的私情的大臣,他可以称得上是正直社稷之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如果皇帝采纳忠言,那

11、么世间 百姓就会安宁;如果皇帝拒绝 忠言,那么国家政事就会 变得紊乱。衷心希望陛下好好思考这 句话,那么 对于整个天下来讲 ,都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儿。 ”皇后因此请求派遣中使带帛五百匹,送到魏征家来 赏赐给他。四、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4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于文无据”(无中生有) 的错误。(4分)原文:英宗即位,(蒋贵)以所 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 帅师讨之。选项: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比对: 参

12、考答案:无中生有。 “英宗很生气”于文无据,文中只有“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的说法。参考译文:英宗即位以后,蒋贵因为所统领 的地方都是非常偏远的边 境地区,上奏 请求增加军士每个月的粮食供应。正统元年,召蒋贵回到朝廷,任右都督。阿台侵犯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 武威) ,边疆的守将向朝廷告急,朝廷命令蒋贵佩戴平虏将军的大印,统帅军队讨伐。五、比对因果,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5比对下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的错误。(4分)原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 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

13、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选项: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 ,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比对: 参考答案:强加因果。曾巩“声名闻于四方”是在他“甫冠”的时候,不是因为他“数百字的文章,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和“写成六论 ,言辞奇伟” 。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郡南丰县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数百字文章他能脱口成诵。十二 岁时, 尝试写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 刚到二十岁 ,名声已 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认为很是奇异。考中嘉祐二年进士。六、比对表范围或程度之类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6比对下

14、面的原文与选项,看选项分析概括有无“以偏概全或归纳不全”的错误。(4分)原文:当是时,湖上有三孝廉,皆高士,沨其一也,当事皆重之。监司卢高尤下士,一日,遇沨于僧舍,问:“汪孝廉何在? ”沨应曰:“适在此,今已去矣。 ”高怅然,不知应者即沨也。高尝舣舟载酒西湖上,约三高士以世外礼相 见,惟 沨不至。选项:监司卢高很敬重包括汪沨在内的湖上三高士,曾想以世外礼约见他们而不得,有一次卢高当面遇见汪沨,他骗卢高说汪沨刚走。比对: 参考答案:以偏概全。 “曾想以世外礼约见他们而不得”不正确,原文有“约三高士以世外礼相见,惟沨不至” ,三人中只有汪沨一人未到。参考译文:在这时,湖上有三个孝廉,都是高洁之士,

15、汪沨就是其中之一,当权的人都很敬重他们。监司卢高尤其礼贤下士,有一天,卢高在僧舍里遇到汪沨, 问:“汪孝廉在哪里?”汪沨回答说:“刚才在这里,现在已经离开了。 ”卢高很失望,不知道回答的人就是汪沨啊。卢高曾经把酒装在船上在西湖游玩,用世外的礼节邀约三个高士相 见,只有汪 沨没到。题组二 综合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9 题。(19 分)虞集,字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 岁即知读书,是 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

16、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除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 为教!”竟黜刘生。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 ,如近代五 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 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 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

17、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 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 ”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7对文中两处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圣经

18、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 不必先有主意 /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B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 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 /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C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 从容讽切 /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 尤委曲尽言/D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 /故从容讽切 /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 尤委曲尽言/解析:选 C C、D 句正确标点:“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 ”A、B 句正确标点:“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

19、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后世沿置。B传注指阐释经义的文字。C五经指的是儒家的五部经典,即 诗 书 礼 易 大学 。D典故指旧的典制,先例。解析:选 C 对五部经典阐述有误,儒家的五部 经典应是 诗书礼易春秋。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虞集天资聪颖,记忆超群,三岁时他随家人避乱岭外,母亲杨氏口授文章给他,他很快就能记诵,返回长沙后得到刻本,终于得以遍读经书,通晓大义。B虞集重视师道,捍卫礼

20、义,他在任儒学教授时,自觉充实知识;任国子助教时,诲人不倦;刘生在祭祀上有失礼行为,他坚持主张将其开除。C虞集鸿才博识,深受重用。因赵世延归家,虞集专领修撰经世大典之事,完成该书;皇上认为虞集经手之事无所不宜,当时的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其手。D虞集评人论文,坚持原则。他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解析:选 A 从原文看,虞集在得到刻本之前就已“尽读诸经 ,通其大 义矣”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5 分)译文: (

21、2)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5 分)译文: 参考答案:(1)诸生等候他离开( 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处请教。( 得分点:“伺” “卒” “相率” 各 1 分,大意 2 分)(2)当时世家子孙因(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很多(当时因( 凭)才能名声被提拔任用的世家子孙很多),他们担心虞集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 (深、厚、重),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得分点: “进用” “有以” “间”各 1 分,大意 2 分)参考译文:虞集,字伯生。虞集的父亲虞汲,娶妻杨氏。虞集三 岁时就已知读书, 这一年是乙亥年,虞汲携全家去

22、岭外,战乱之中没有 书籍可带, 杨氏口授文章,虞集听一遍就能诵记。等到回到长沙,拜师学习,才得到各经的刻本,(那时)虞集已是读遍了诸经,通晓其大义了。大德初年,被授任大都路儒学教授,虽然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但他在学术上却更加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 乐。任国子助教后,就以师道为己任,诸生等候他离开(官署)后,常常带着书本到他家完成课业,其他 馆的学生也多相继到虞集 处请教。任博士 时,虞集曾在殿上监督祭祀,有一个叫刘生的人,因喝醉了酒而在祭祀时失礼,虞集将此事告诉学监,要求削除他的学籍。大臣中有人为刘生讲情,虞集 坚持认为不可 宽恕,他说:“国子监,是讲礼义的地方,出现这样的事而不予 惩治

23、,用什么教育人! ”最 终开除了刘生。泰定初年,在礼部举行考试,虞集对同僚们说:“国家分科考 试之法,各经典的传和注各有所规定,将要以此统一道德 标准、 风俗习惯,不是想让学者各自独占其业,如同近代研究五经的学究那样固执浅陋。经 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一人之见所能详尽,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必先有成见,假若先有成见,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即从此而生。”其后他两次任考官,都坚持此 说,因此每次 录取的人都是人才。有旨令采辑本朝典章故事纂修经世大典,命虞集与 赵世延同任 总裁。不久 赵世延挂职归家,便由虞集单独负责此事,过了两年,书才完成,共有八百卷。皇帝因为虞集宏才博识,所经手的事

24、都做得十分妥当,一 时大典册立之文都出自虞集之手。虞集每次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 够委婉地将道理 讲明。当 时世家子孙因才能名声被提拔的人很多,他们担心虞集 获得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常常想着用什么办法离间他与皇上。没有奏效后,他们就一起摘录 虞集的文辞,指 责其中有讥讪 之意,仰赖天子明察其中原委,所以没有能够中伤他。虞集评论人才,一定以其人的 识见器量为先;他评议文章,不以最恰当的言辞使对方折服就不停止,对于那些违背经义 的文章,即使文辞 优美,也不赞许。虽然因为这两点触怒他人而招致别人诽谤,但虞集始 终不因此而改变原则。光人 龚 伯璲,凭借才俊而被马祖常喜爱,马祖常任御史中丞时,龚伯璲 成为他的门上客。 马祖常屡次称 赞他的才学,想要虞集出面把他推荐给朝廷,虞集认为不可,他说:“此人虽然略有才华 ,但不能担当大事。 ”马祖常听后仍然不以为然。马祖常邀请虞集到他家中做客,设置了酒宴,酒过一半时,他拿出推荐书请求虞集署名,虞集坚决拒绝。至正八年虞集因病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