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竞争力创新之路的几点看法 王勤谟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离退休干部局 摘 要: 现代科学产生于西方而没有产生于中国, 与中西方的文化源头和文化主流有关。原始性创新可以分为:科学家主导的科学发现、技术专家主导的技术发明和企业家主导的竞争力创新三类。基于此, 对企业家的竞争力创新, 举了三个成功的例子, 一个失败的例子和四个不进则退的例子。并就这些例子, 提出自主创新之道在于创新者应有“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同时强调传承在其中的重要性。关键词: 中西文化源头; 竞争力创新; 自主创新之道; 作者简介:王勤谟 (1929-) , 男, 浙江宁波人, 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从
2、事科技和企业管理研究。收稿日期:2017-01-08Received: 2017-01-08中国正在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关键在于中央反复指出的自主创新, 特别是原始性自主创新 (下面说的自主创新, 主要指原始性自主创新) 。从发展经济上看, 不但要着力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 更要着力于以企业为主体的竞争力创新。一、李约瑟难题之我见“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提出, 传统的中华文明中缺少民主和科学两个基因。无独有偶, 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英国学者李约瑟 (Josiph Needham 19001995) , 著有中国科学技术史 (7 卷 34 分册) 等提出了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产生在中国的“李约瑟难题”。
3、由于这是一个难题, 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笔者认为, 科学的产生和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源流有关。当然这也不是一个完善的看法, 谨供探讨。(一) 科学的产生和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源头有关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名誉高级研究员陈方正在中国文化2009 年秋季号发表了一篇题为在科学与宗教之间的文章, 提出西方科学渊源的看法, 很有启发。有关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西方科学的渊源头绪很多, 主要脉络可以用两个人和一本书作为代表。这两个人是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 和柏拉图 (Plato) , 一本书是几何原本 (Elements) 。毕达哥拉斯创立了一个神秘教派, 它通过特殊的教义,
4、 将宗教意识与宇宙奥妙的探索 (亦即今日所谓科学研究) 这两者牢牢结合起来, 从而对理论科学特别是数学, 产生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这教派一度非常强大, 但没有多久就被反对者所消灭。然而, 它的思想却由星散到希腊各地的教徒传播开来, 最后传授给雅典城邦里面一位最有才华的贵族子弟, 那就是柏拉图。在毕达哥拉斯教派的影响下, 他创办了“学院” (The Academy) , 广招弟子, 大力提倡数学研究, 这大约是 400340B.C.的事情, 正当孟子的时代。后来学院中的数学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重要成果编篡成书, 那就是 300B.C. (欧几理德 (Euclid) 汇集) 出现的几何原本, 它成
5、为其后二千年间西方所有理论科学的基础。毕氏教派有个非常特殊的观念:冥想以及数学和宇宙奥秘的探究可以导致永生, 这就将宗教修炼与科学探索从根本上结合起来了。对于毕派来说, 数并不仅仅是计算、推理工具, 而还是神秘、有生命、有性格的事物。例如, 他们认为:偶数和无限、多元、阴性等观念相关, 它代表浑沌 (chaos) 和邪恶, 奇数则和限度、单一、阳性等观念有关, 它代表秩序和优良;“10”是“完整数”因为它是由 1、2、3、4 相加而成, 而这四者是构成几何形体以及音阶比例的基础。所以, 他们的数目观念也带有原始崇拜色彩, 这就是所谓数目神秘主义 (Number Mysticism) 。从对于数
6、目的敬畏、崇拜出发, 他们做出了各种猜测和探索。但最后又超越这个阶段, 促成了严格论证的数学的萌芽。以数目为认识世界的关键这一根本观念, 导致了西方科学的第一个大突破, 最后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础。说到底, 现代科学的精神就是“将大自然数学化”。这篇文章提出:“以数目为认识世界的关键这一根本观念, 导致了西方科学的第一个大突破, 最后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础。”实质是在于探索事物形成的原因为什么如此?而中国文化之源是易经提出的“八卦”学说, 只是陈述事物特点是什么, 并以事物中的“天地”为源头, 推及人伦关系。如梁启超根据易经制定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先描述“天”的特点是“天行健”, 推
7、出“君子”应该“自强不息”;“地”的特点是“地势坤” (王弼注:“地形不顺, 其势顺”。又, 一般对“坤”的解释是“顺从”, 地顺从天。) 推出“君子”应“厚德载物”。没有探讨为什么“天行健”“地势坤”, 从而也就没有提供在中国发展现代科学的基因。从产生“科学”的文化源头这一方面来说, 可以说是“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这是历史发展的偶然性还是必然性?但是, 却使人感到, 科学的产生和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源头有关。(二) 科学的产生和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主流有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 岂无创新的人?但是在崇尚“儒术”的情况下, 笔者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崇古守旧的思想占了主流。如孔子提出的“周
8、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可谓孝矣。”等等;而变法革新者, 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康梁等, 没有好下场, 也严重阻碍了创新。这种作为文化主流的崇古守旧思想, 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举一个晚清时期发生在宁波市郊区小村庄的事, 很有典型意义。1884 年, 日本汉学家、维新人士冈千仞访问这个名为黄山村的王氏家族, 接待冈氏的均为举人、曾任知县等的文士。冈千仞在其观光纪游的日记中 7 月 25 日记载:砚云 (注:邑庠生。同治癸酉举于乡考, 以知县用, 加五品衔) 见余数举洋事, 痛论烟毒, 遂曰:“李中堂开招商、机器二局, 经费百万, 蠹国财, 耗国力, 无一所成,
9、大失民心。”余曰:“洋人制机器, 驶舟车, 资纺织, 尽力农桑国本, 凡百工业, 其日致富饶, 趋强盛, 雄视宇内, 实机器之由。而今中堂开二局, 用力于此, 将收彼长为我用, 此真尽力国本者。”砚云愤然, 曰:“机器岂圣人之所言乎?此徒率国人, 去质实趋机巧尔。”余曰:“唐虞璇玑玉衡, 周公指南车, 孔明木牛流马, 无一非机器。圣人制耒耜, 垦田亩;制机杼, 织布帛;制锯斧, 营宫室。其开物成务, 无一不由机器。今也, 洋人讲工艺, 开机器, 殆集中土圣人所制作而大成者。尧舜与人为善, 而子摈为去质实趋机巧, 何也?”砚云变色, 曰:“英法豺狼, 岂可以人理论乎?”砚云有奇气, 文笔纵横,
10、实为难得之才, 而言及外事, 顽然执迷, 一至此极, 殆不可解者。是事不止砚云为独然。这一事例说明, 使用机器与反对使用机器都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找到根据。守旧者可以说:“机器岂圣人之所言乎?此徒率国人, 去质实趋机巧尔。”维新者可以说:“今也, 洋人讲工艺, 开机器, 殆集中土圣人所制作而大成者。”显然, 晚清时期, 守旧力量大于维新的力量, 这不但是洋务运动失败的社会基础, 更是当时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根源所在。具体地说, 主要有三个文化因素影响最大:一是中国信奉模糊哲学。虽然也讲“格物致知”, 但主要讲“道可道非常道”“好读书不求甚解”。问事物发生的原因, 最后往往归之于“天”, 而且“天机不可
11、泄露”。反映在日常生活中, 就是“差不多”就行。二是中国信奉实用主义哲学。用一个中科院院士的话来说, 就是中国历来提倡的是“学以致用”而不是“学以致知” (2006 年 6 月 6日人民日报) 。在这种哲学思想指导下, 缺乏追求事物发生根本原因的精神。三是思想一统。创新要有“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陈寅恪为纪念王国维所写碑文) 。思想一统就扼杀了创新。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主张“三听话”, 小时听家里大人的话, 上学后听教师的话, 工作后听上司的话。而中国二千年来奉行的统一思想又是“儒术”。“儒术”是教人搞政治的, 即治国、平天下。而要治国、平天下就要做官, 提倡“学而优则仕”。把科学技术
12、看作是“奇技淫巧”。搞科技, 是一个“没出息”的人。当然, 现在中国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 上述基于农业时期的文化因素, 已失去其产生的土壤, 但还要注意这些文化因素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二、企业家是竞争力的创新者(一) 企业家是竞争力的创新者从经济角度来说, 可以把创新体系分为三种:一是科学上的创新, 称发现, 创新者称科学家。二是技术上的创新, 称发明, 创新者称发明家。三是企业竞争力上的创新, 称竞争力创新或技术创新, 创新者称企业家。技术发明有两个源头, 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现在, 后者越来越成为主要方面。技术开发有两种情况:技术原理的开发和产品 (技术载体) 的开发。科学上的发现、技术原理
13、上的发明是从未知中求知;而产品开发则是从已知中求新, 也就是产品开发是按照设定的功能要求, 对现有有关技术进行选择、集成、匹配而成。当然, 各有“巧妙不同”, 成果也有差异。以最复杂的一种产品阿波罗登月计划来说, 该项目负责人也说, 阿波罗登月计划采用的都是已有技术。何泽慧, 92 岁时, 记者采访她, 谈到两弹一星, 她也说, 没什么, 都是抄别人的 (清华校友通讯复 64 辑第 147 页) 。企业竞争力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其中一个主要内容是把技术发明的成果商业化。三种创新体系的关系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是竞争力创新的源泉;竞争力创新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经济归宿, 老百姓感知
14、的创新主要来自从市场上买到的新产品。当然, 在竞争力创新过程中也会有科技活动, 甚至有重大的发现和发明 (见下面的案例) 。但还要看到, 企业竞争力创新, 不限于技术发明成果的商业化。这个概念来自美籍奥地利经济学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熊彼特 (Joseph Alios Schumpeter 18831950) 于 1912 年在其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创新理论。熊彼特理论指出, 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 即实现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的组合。包括: (1) 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的质量; (2) 引进新技术, 即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3)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 采
15、用新的原材料或控制原材料的供应来源; (5) 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如建立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i。概括地说, 就是将新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生产经营之中, 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为了将熊彼特提出的这一种创新, 与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区分开来, 所以笔者称之为竞争力创新。也就是说, 技术上的发明只有实际应用于经济活动后, 才成为竞争力上的创新, 成为企业家。例如, 阿波罗登月计划是政府行为, 而美国月球捷运公司利用航天技术去月球上采矿, 则是企业家行为。因此, 技术发明者不一定是企业家, 只有敢冒风险, 把新的发明引入经济活动之中的才是企业家。当然有一些技术发明者也是企业家, 如比尔盖茨
16、。现将三种创新及其关系列表于下。由于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企业,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企业家的作用。一个经济强国, 表现在各个方面, 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要有一大批杰出的有竞争力的企业。美国的经济如果没有通用、福特、通用电气、波音、IBM、微软、苹果、可口可乐等一大批著名的企业是不可能执今天世界经济牛耳的。同时, 今天世界上的经济竞争表面上看是国与国之间竞争, 实质上也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例如, 汽车工业, 不是美国、欧洲、日本之间竞争, 而是通用、福特、丰田、本田、大众、戴姆勒、雷诺、菲亚特、现代等企业之间的竞争;飞机工业是波音、空中客车之间竞争等等。而企业间的竞争, 实质是企业管理者之间的竞争。每
17、一个企业都有管理者。显然, 有两类管理者, 一类是有创新精神的管理者, 也就是企业家。他们不但能够洞察市场的新需要, 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市场的新需求, 为消费者提供价廉物美的新产品、新服务, 把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到一个又一个新阶段。同时, 也使他的企业能够获得超额利润, 把企业做大做强。另一类是普通的管理者, 按常规走路, 只能获得平均利润, 甚至低于平均利润。但他们对维持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转, 也是功不可没的。简言之, 科学的发展靠科学家, 技术的发展靠技术专家, 经济的发展靠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说, 国有企业的改革, 说到底, 就是要把国有企业的管理者, 从“官员
18、”转变为“企业家”。(二) 企业家竞争力创新与企业兴衰案例理论是对现实的高度概括, 着眼于普遍性。但案例却可以提供具体的直观的感性认识, 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下面分成功、失败和不进则退三种情况, 来看企业家竞争力创新与企业兴衰的关系。1. 成功的例子(1) 福特汽车公司的 T 型车和流水作业大批量生产方式 (19101922 年) 20 世纪初, 美国汽车工业是面向富裕阶层的, 汽车属“奢华型”产品, 价格昂贵。19051906 年, 福特公司生产的汽车, 最便宜的是 1000 美元, 最贵的是2000 美元。福特当时设想, 要设计、制造一种农民也买得起的汽车。农民可乘它去集市, 也可以拆开来
19、用于锯木、汲水、驱动农机等。1908 年, 这样的汽车T 型车诞生了。当时美国的汽车面临马车时代留下来的有着很深轮印的路面的难题。内地大批土地找不到一条像样的公路。在洛基山脉各州道路险峻莫测。在密西西比河谷的农业区, 又是狭隘坎坷、旱季尘土飞扬、雨雪后泥泞难行的土路。根据上述情况, T 型车设计得结构简单但坚固结实、经久耐用、轻盈便利。底盘较高, 可以像踩高跷那样通过乱石遍布或沼泽的路面。由于结构简单, 任何一个外行人只要耐心就可以很快学会驾驶。价格便宜, 每辆 850 美元, 普通人买得起, 农民也真需要这种车。因此, T 型车一推出来就受到广泛欢迎, 销量迅速跃居各类汽车之首。福特公司还十
20、分重视销售工作。到 1912 年已建立起来了一支 7 000 人的销售队伍, 几乎国内每千人以上的小镇至少有一个福特经销店。这种神速地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全国销售网, 使福特汽车公司远远地跑在其他竞争者前头。同时, 福特根据现代管理之父泰勒的按节拍生产的理论, 通过设计、制造了几千台专用设备, 用了 12 年时间创造了流水作业大批量生产方式。在 1925 年 10月 30 日, 日产汽车 9 109 辆, 平均每 10 秒 1 辆。汽车售价也由 850 美元降到290 美元。T 型车自 1908 年诞生到 1927 年停产, 共销出 1 500 万辆。最高年产量是 1923 年的 210 万辆。在
21、其最后十年里, 产量占美国汽车工业的一半。累计销售总额 70 亿美元, 纯收入 6.1 亿美元。70 亿美元, 对比美国 1921 年工业总产值为 472.48 亿美元, 这就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福特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汽车工业成为发展美国工业的一个支柱产业。同时, 福特的生产方式也成为划时代的创举, 迅速越出厂界、国界、行业界, 成为单一品种、标准化生产广泛采用的生产方式, 为今天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奠定了基础, 并加速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美国庆祝建国 200 周年时, 选出 20 个推动美国历史进步的伟人, 福特名列第十。(2) 丰田汽车公司的精益生产方式 (19531962 年) 丰田生产
22、方式的核心是准时制 (Just in Time) , 从 1953 年开始研究、局部试点到 1962 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全面实现, 共用了 9 年时间。根据丰田生产方式的创造者大野耐一在其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的自述, 这一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他在美国参观超级市场 (自选商场) 的启发。他把超级市场看作是生产线上的前一道工序, 顾客是后一道工序。顾客这后一道工序与超级市场这前一道工序的关系是:在必要的时候买必要数量的必要商品 (相当于零件) 。前一道工序要补充后一道工序取走的那一部分商品。因此, 准时制的核心也就是将需要的零部件, 在需要的时刻, 按需要的数量供给下一道工序。这样, 这种生产方
23、式既可以实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制品和库存量。现在丰田汽车公司这种“准时制”已可精确到按秒计算, 库存量为 2 小时 (有时达到零库存) 。丰田公司在开始推行准时制时, 主要是在快速更换工装的技术上下功夫。例如在 19461955 年期间, 在丰田现场更换大型压床的模具需要 23 个小时, 而到 19661975 年缩短到 3 分钟以下。正因为这种生产方式对柔性化技术装备有着本能的要求, 美、英等国发明的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也就先在丰田汽车公司等日本汽车工业中大量应用。丰田生产方式的产生, 也有其历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在工业发达国家, 随着科技和
24、经济的迅速发展, 居民收入的提高, 在消费上产生了多样化或个性化的要求, 汽车首当其冲, 汽车工业也成为一种要求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典型行业。丰田生产方式是在 1973 年秋天发生世界性石油冲击后引起注意的。由于石油价格暴涨, 很多公司由于经济萧条处于非常苦恼的时期, 丰田汽车公司虽然收益有所减少, 但仍保持了大于其他公司的盈利, 引起了社会上的注意。石油冲击后, 丰田进入低速增长时期, 但 19741977 年丰田公司的盈利却与年俱增, 拉大了它同其他公司的距离, 于是丰田生产方式更加受到了重视。也同福特生产方式一样, 随即迅速越出厂界、国界、行业界线, 获得广泛推广。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家
25、汽车计划”用了 5 年时间, 对美国、日本和欧洲 14 个国家的汽车工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后, 于 1990 年得出的结论是:日本生产的汽车成本最低, 而日本汽车公司中又以丰田汽车公司的汽车最好、最便宜。“国家汽车计划”的专家们, 对这一生产方式作了科学的理论总结, 并把它命名为“精益生产方式”。他们认为, 如果各工业国家普遍采用这种生产方式, 世界将要变样。(3) 日本索尼公司对美国半导体技术的引进、创新半导体技术是 1948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三位学者发明的。1950 年代初, 他们又发明了半导体收音机, 但因成品率太低, 成本和价格太高, 进不了市场。1952年, 当时只有 120 人的索尼公
26、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到美国考察, 认为半导体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并于 1953 年引进了该项技术。贝尔实验室告诉索尼公司, 想把晶体管用于消费品, 唯一有希望制造的东西是助听器。但索尼公司认为助听器销量有限, 想制造人人都能使用的收音机, 为此必须研制出一种当时还没有的、为收音机所用的高频晶体管, 并提高成品率。贝尔实验室最初的晶体管是一块两边熔合铟的锗板, 是阳极阴极阳极结构。由于负电子比正电子移动速度快, 要获得高频率, 要改成阴极阳极阴极结构。铟做不到这一点。通过试验采用大量掺磷的办法, 并获得成功。贝尔实验室也为此一惊, 实际上这是重新发明晶体管。而且在研制过程中, 由于发现二极管隧道
27、效应, 其研究人员江崎玲於奈还获得了 197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继物美价廉的半导体收音机获得成功后, 又制成半导体电视机、录音机、录象机、洗衣机等多种产品, 使索尼公司成为家电业的大公司, 也使日本成为世界家电生产大国。2. 失败的例子马自达公司于 1950 年代引进德国发明的转子发动机技术, 花了很大力气攻克了密封等技术难关, 但由于这种发动机在低速时燃料经济性差, 不但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反而使该公司在 1974 年陷入一场严重危机, 为了渡过因此引起的难关, 向福特汽车公司转让了它的 1/3 股份。这个例子, 说明创新是具有不确定性或风险的。3. 不进则退的例子(1) 胜家公司退出缝
28、纫机生产分期付款的借贷消费是从缝纫机开始的。缝纫机是第一个进入美国家庭的工业产品, 在 1850 年, 当时, 一台缝纫机要价 65150 美元, 而普通家庭的年收入只有 500 美元左右。因此, 只有少数有钱家庭才能买得起。1856 年, 胜家 (I.M.Singer) 公司市场营销总监 Edward Clark 想出一招:“我们为什么不让美国家庭先用上缝纫机, 然后分期付款呢?”首付款 5 美元, 以后每月再付 15 美元, 付完为止。该公司到 1876 年, 共销售 26 万多台缝纫机, 远超过所有其他缝纫机公司的总和。胜家公司是美国首家国际性公司, 如上所述, 它所生产的“胜家”缝纫机
29、曾是风靡世界的名牌产品, 1940 年, 世界每三部缝纫机中, 就有两部是“胜家”牌。但是胜家公司由于对其传统产品过于信赖, 无视世界大市场的变化, 直到 1985 年胜家出厂的仍是 19 世纪设计的产品, 而同期, 其竞争者已纷纷开发出适应世界潮流的新产品。因此, 1986 年, 该公司宣布不再生产它赖以成名的缝纫机了。(2) 福特汽车公司的挫折到了 20 年代中期, 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马车时代的路面已经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坚硬的碎石路面。消费者的收入也增加了, 对汽车开始讲究速度, 追求“时髦”。买主们要求有漂亮的涂色、四轮的制动、减震器、变速器、低压大轮胎和流线型车体。而构造简单、
30、粗陋呆板, 千车一式的 T 型车已跟不上当时市场发展的需要。但是福特对此视而不见, 坚持按原样生产, 连黑色也不许改变。而与此同时, 通用汽车公司的新思想却十分活跃, 时刻注视着市场上的变化, 设计出远比 T 型车先进的雪佛莱车。价格虽比 T 型车高些, 但顾客可以接受。这样, 雪佛莱车的销量终于在 1926 年超过了 T 型车。T 型车销量陡降, 迫使福特于 1927 年 5 月停产。虽然, A 型车经过 16 个月紧张工作诞生了, 但已造成重大损失:一是由于停产一年多, 使通用汽车公司夺去了福特的大量市场份额。从此以后, 福特汽车公司在美国的地位降为通用汽车公司之后的第二位, 直到现在也没
31、有夺回第一把交椅。二是 T 型车全部停产后, 仅在底特律就解雇了 6 万工人, 为福特公司提供零部件、材料的厂商、推销 T 型车的商人等也被卷入解雇旋涡之中。据纽约世界报在 1927 年 9 月估计, 涉及 50 万人左右。由于一位企业家对市场变化的情况熟视无睹, 终于导致汽车工业绝无仅有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停滞, 确是一个深刻的教训。(3) 柯达公司的折戟1975 年柯达公司工程师史蒂文萨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低分辨率的黑白数码相机, 并把数码照片传到了电视上 (此后还拥有这方面 1 000 项左右的专利) 。他把这种技术介绍给柯达公司领导层, 却被告知先不要告诉别人。这是由于柯达公司陶醉于传统胶
32、片市场上的辉煌成就和担心推广数码技术会对胶片业务产生直接竞争, 从而缺乏远见, 未予重视。2000 年数码技术大行其道, 柯达公司意识到数码摄影的重要性, 急起直追, 但为时已晚。2002 年数字产品只占其总收入的 25%, 而其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了 60%, 公司陷入困境, 以致在 2012年 1 月 19 日申请破产保护。(4) 索尼公司发生亏损这个曾经创造过辉煌业绩的电子业巨头, 却在 2008 年之后连续 4 年亏损, 总亏损额累计达 113 亿美元, 其中 2011 财年 (截至 2012 年 3 月底) 亏损 64 亿美元, 创成立以来最高亏损额。究其原因, 并非索尼公司缺乏创新意
33、识和长远战略眼光。早在 2003 年, 时任该公司董事长的出井伸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说, 未来电子产品发展方向就是数字化。而是由于创新能力不足, 推出的新产品的功能不敌苹果公司的 i Pad、i Phon 而受挫。(三) 企业家在竞争力创新中具有的一些特质为什么一些企业家能够取得突出的成就, 如案例中所说的那样?必定是这些企业家具备了一些常人所不具备的特质。为什么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又会遭受挫折?必定是这些企业家缺少了某些应具备的特质。因此, 探讨企业家在竞争力创新中具有的特质, 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 市场竞争观点。企业家奋斗博弈的领域是市场。市场的特点是充满竞争。竞争的核心是能提供或创造市场需
34、要的产品和服务。以下提出的一些特质都是围绕这一点展开的。2. 战略眼光。主要有两点:一是高瞻远瞩的超前思维, 如福特的让农民也买得起汽车, 丰田的多品种、小批量精益生产, 索尼的把半导体技术用于生产人人都使用的收音机等。二是不安于已取得的成就, 毫不松懈地审时度势。福特 T 型车和胜家缝纫机的停产, 就是安于已取得的成就, 不再审时度势;特别是柯达公司, 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率先开发出数码照相机, 但是由于公司领导缺乏战略眼光, 陷入危机, 深为可惜。3. 坚强的意志。主要也有两点:一是敢攀高峰, 如索尼公司在只有 120 人, 其中大学生 40 人的情况下, 敢于一反贝尔阳极-阴极-阳极的晶
35、体管结构, 开发用于收音机的阴极-阳极-阴极结构的晶体管。二是坚持不懈, 如福特用 12 年时间创造出流水作业生产方式, 丰田用 9 年时间创造精益生产方式, 坐得起“十年冷板凳”。4. 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也有两点:一是洞察力, 如福特对泰勒的按节拍生产的理论、盛田昭夫对半导体技术应用前景的洞察力, 二是举一反三, 如大野耐一对美国自选商场机制的领悟。马自达虽然在开发转子发动机上失败了, 但是在对新事物的敏感性上仍是可嘉的。“胜败乃兵家常事”“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当前, 世界正从工业化走向智能化, 并且正在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 新事物层出不穷, 更需要增强对新事物的敏感性。5. 创新能力。主要
36、有四点:一是创新的主要内容, 也就是熊彼特提出的五个方面。二是在竞争力创新和资金投入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即通过投入资金支持创新, 又通过创新促进资金增殖, 使竞争力创新和资金增殖互为放大器。三是重视人才的识别和培养, 特别是人才的识别, 因为“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四是领先时不骄傲, 落后时不气馁。因为, 时而领先、时而落后是常态。6. 社会化和全球化观点。包括: (1) 股份化; (2) 协作意识。如制造上的专业化与协作、创新上的产学研结合等; (3) 重视相关者的利益。利益相关者, 包括股东、员工、供应商、销售商、顾客、合作伙伴、政府、社区等; (4) 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特别在劳
37、工条件、环境保护、慈善事业等方面; (5) 信息收集。三、小结创新之道自主创新是对引进和模仿而言的。引进和模仿的是前人已成功的事物, 基本上没有不确定性或风险, 而自主创新则是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存在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性。前面陈述的是创新的类型、竞争力创新案例、企业家创新的特质等, 没有论及如何自主创新。而如何自主创新的问题, 或创新之道, 却是一个难以言说的隐性知识问题。从上面所举的案例中, 提供了两种自主创新的途径。一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就成功, 解决不了, 就失败。如索尼公司, 希望将晶体管用于收音机上, 为此需要解决高频晶体管和降低废品率问题, 他们通过试验, 用掺磷的方
38、法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取得了成功。爱迪生发明给人类带来光明的电灯泡更是一个典型。电灯泡通过灯丝发热发光。因此问题就在于找到能长时间使用的耐热材料。先试金属材料, 试了 1 600 多种后, 发现白金丝寿命最长, 但太贵, 不能用。转向植物纤维, 发现碳化后的竹丝, 寿命可长达 1 000 多小时, 又从几千种竹子中找到产于日本的一种竹子最好, 获得成功。继续精益求精, 又用一种化学纤维代替竹丝、最后定于钨丝, 使寿命不断提高, 完全成功。而马自达公司在开发转子发动机问题上, 解决了密封等问题, 但碰到了低速时燃料经济性差的问题。这个问题, 在目前还不能解决, 也就失败了。二是悟性。如大野耐一从
39、自选商场的运作方法中想出准时制。学术界有一种所谓头脑碰撞的观点, 产生新的思想火花或灵感, 也是悟性的感应。这两种途径,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创新者有“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因此, 在我国进入自主创新时期, 更需要大力弘扬“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事实上, 早在 2011 年 6 月 27 日, 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中, 已提出了这一观点。他说:“我们要创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更加自由的学术氛围, 让人们追求真理、崇尚理性、尊重科学, 探索自然的奥秘、社会的法则和人生的真谛。做学问、搞科研, 尤其需要倡导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正因为有了充分的学术自由, 像牛顿这样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影响的科学家, 才能思想奔腾、才华迸发, 敢于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敢于踏进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不久前, 我同中国科学家交流时提出, 要大力营造敢于创造、敢冒风险、敢于批判和宽容失败的环境, 鼓励自由探索, 提倡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