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策略探究 傅小耘 南京图书馆 摘 要: 一直以来, 国家成立公共图书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 丰富大众的业余生活, 满足其对知识文化的需求。所以, 了解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意义, 分析公共图书馆建设现状, 寻找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对于公共图书馆本身, 还是对于社会大众接触图书馆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对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对如何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提出相关对策。关键词: 公共图书馆; 服务效能; 理念; 作者简介:傅小耘 (1988) , 女, 江苏南京人, 助理馆员, 本科;研究方向:图书管理。Research on the st
2、rategy of service efficiency of public libraryFu Xiaoyun Nanjing Library; Abstract: All along, the public library has always been established to better serve the public, enrich the leisure life of the public, and satisfy there demand for knowledge and culture. So,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of public
3、 library,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ublic library construction, finding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public library servi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the public library itself and the public access the public library.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ublic l
4、ibrary service efficiency and analyzes how to improve public service.Keyword: public library; service effectiveness; philosophy; 0 引言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提升公共文化的服务效能。从现阶段图书馆发展情况来看, 图书馆服务必定向提升服务效能的趋势发展, 这也是政府对公共图书馆进行考核的主要内容。就这方面而言, 公共图书馆还应该对自我服务效能加以审视, 只有不断地完善服务效能, 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1 公共图书馆的存在意义国家既然建立公
5、共图书馆, 那么公共图书馆就必定有其存在的意义。大体上来看, 公共图书馆的建立, 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更为优越的学习环境, 同时, 也能够为其他的公益事业做出表率。1.1 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公共图书馆服务是为了给社会大众提供准确的信息, 提升整体的文化水平, 不断帮助社会大众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公共图书馆的成立有利于整体文化基础建设的推动, 可以帮助院校学生、社会大众开展深层次的教育培训, 为社会中部分因客观原因无法接受系统培训与学习的社会群体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建立公共图书馆, 能够满足社会基础教育的普遍性要求, 同时也符合学习便利的深度要求。另外, 图书馆还可以提供社会信息的查
6、询服务、收藏不同时期的学术研究资料以及新闻报刊, 这不仅能够丰富社会信息的储备, 同时也可以方便大众对某一个时段的历史进行研究1。1.2 为公益事业做出表率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拨款建设、由地方进行管理与维护的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单位, 也是国家基础建设之一。公共图书馆与其他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型图书馆有着很大的差别。公共图书馆具有公共使用场所的性质, 可以满足所有人的学习需求, 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公共财产, 同时也为社会大众无偿提供信息阅读的场所。2 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现状分析虽然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对于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服务依旧存在服务效能提升意识淡薄以及服务效能整体
7、水平偏低的情况, 这就需要我们做出合理的分析, 找准原因所在。2.1 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识淡漠效能主要包含了能力、效率以及质量等诸多要素。其中, 效率指的是单位时间之中的工作量, 如劳动生产率。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评价中使用效能这一指标, 主要是为了推进文化服务均等化与普遍化的落实。目前, 公共图书馆建设一直忽视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 提升服务效能的意识相对单薄, 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方面显得过于消极, 使得其精细化的管理开展不够深入。公共图书馆作为民主社会整体有效运行的制度, 也可以将其理解为:公共图书馆无论如何都是为了服务人民的文化需求, 对于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相互关系保持漠视的态度。所以,
8、 大部分图书馆都呈现出服务效能过于低下的问题。2.2 服务效能水平不高在国内, 无论是省市级图书馆, 还是县级的公共图书馆, 最明显的特征依旧是服务效能总体水平偏低。就大陆公共图书馆与台北图书馆的相互比较来看, 在2013 年, 大陆公共图书馆 3 111 处, 总共 54 607 名工作人员, 平均每位工作人员接待的读者为 8 939 人。但是相比台北图书馆, 虽然只有 436 位工作人员, 但是其接待的读者却有 1 374 万人, 平均接待量达到 31 520 人, 人均接待量直接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效能。将两者相互比较发现, 中国大陆公共图书馆效能服务水平整体偏低2。3 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
9、提升对策想要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就应该从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服务理念、特色服务以及专业科学策划几个方面努力, 同时考虑其他因素, 才能实现公共图书馆的良性建设。3.1 提升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管理机制的改革, 拓展外部管理机制, 如对内选择竞争上岗, 对外选择包干管理的模式, 确定好双向的人事管理选择机制, 将收入与绩效直接挂钩, 进而提升管理水平。同时, 尽量使用新技术来提升效率, 确保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 这样也能够从整体层面上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3.2 更新服务理念完善 3A 服务理念3A 服务理念是现阶段公共图书馆所使用的一套全
10、新的服务理念, 3A 指的是Anytime, Anywhere, Anyway, 其服务宗旨为高效与便捷。这 3 个方面基本上将读者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全部要求囊括其中。在 3A 服务理念之下, 读者可以轻松地获取自己想要阅读的文献资源。另外, 在 3A 服务理念之下, 公共图书馆能够进一步扩展自身的服务空间, 做好资源共享时间的合理安排, 这样就能实现多元化的阅读服务。3.3 提供特色服务理念通过对国内公共图书馆观察发现, 大部分图书馆的藏书资源拥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 所涉及的文献类别非常丰富。所以, 想要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 就应该与当地的地方特色相互结合起来, 不断提供具有自身鲜明特色
11、的服务, 这样才有助于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如, 丰富服务内容, 整合本馆的仓储资源, 帮助读者寻找更多的图书。另外, 适当融入本地区的特色内容, 及时更新图书馆藏书以及公共环境, 以便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另外, 在服务对象上, 应该制定有针对性的特色服务计划, 在具体操作中应该针对读者的身份与民族, 按照其需求, 提供更为合理的藏书资源。3.4 专业科学策划公共图书馆本身的专业性直接表现在图书馆的建设、开展的活动以及具体的管理等多个方面。所以, 专业化的科学策划, 首先就应该呈现在图书馆的服务理念这一层面上。因为公共图书馆是面向所有公民的, 所以, 其服务的对象也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服务, 但是也希望
12、读者间能够多一点包容。进行专业化的科学策划, 更为深刻的是对服务项目层面的影响。以读者自由阅读为基础, 阅读推广被认作是多此一举的操作, 但是因为图书馆每一天面临的社会大众较多, 并且其年龄层次相对复杂。所以, 公共图书馆就需要针对特殊的人群, 推广人群特定的书籍, 以此来帮助社会大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3。3.5 关于其他方面的服务效能提高建议对于公共图书馆而言, 不断细化其内部服务条件, 帮助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 也是服务效能得以提升的关键。只有周到、热情的专业图书馆工作者, 才能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在图书馆内部, 可以添置饮用水设施, 提供宽敞明亮的阅读环境以及特殊人群的
13、特殊用具等, 进一步设计室内的装修, 对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提升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所以, 认真地分析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细节问题, 从宏观的角度了解图书馆建设的实际需求, 才是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提升的根本。4 结语总而言之,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关注度也在与日俱增。对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的提升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只有注重公共图书馆效能的提升, 才能够推动公共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不仅仅需要政府部门增强对公共图书馆的监管, 同时, 作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 也应该明白图书馆的使命与职责, 这样才能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事业的良好发展。参考文献1刘育民.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与服务效能的提升路径研究J.艺术科技, 2016 (1) :382. 2武新秋.谈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提升J.现代国企研究, 2016 (16) :165-166. 3倪莉.关于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如何不断提高服务效能的思考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 :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