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8拿来主义.pptx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672195 上传时间:2018-08-17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803.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8拿来主义.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8拿来主义.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8拿来主义.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8拿来主义.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赢在课堂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课件:8拿来主义.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杂文与随笔-2-8 拿来主义-3-8 拿来主义学法提示1.阅读杂文和随笔 ,可从理清作者的思路入手。作者的思路是文章内在的结构骨架 ,理清了作者的行文思路 ,就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抓住文章的观点。2.要善于抓关键语句。杂文、随笔中往往有一些议论抒情的语句 ,阅读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句子去把握文意 ,尤其注意文章开头结尾的语句 ,它们往往是全文的观点。3.要注意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杂文比较犀利 ,所谓 “嬉笑怒骂 ,皆成文章 ”;“随笔 ”往往是小中见趣 ,笔调闲适 ,讲求 “文化 ”品位 ,读之能增人智慧 ,悦人性情。-4-8 拿来主义-5-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

2、外拓展案-6-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 (鲁迅全集第六卷 ),写于 1934年 6月4日。-7-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1919年 “五四 ”前后 ,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时期 ,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 ,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产生了怀疑 ,认为传统中国似乎 “老旧 ”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 ,主张 “全盘西化 ”。可是没过多久 ,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人们发现 ,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也是行不

3、通的。于是 ,20世纪 30年代 “发扬国光 ”的复古潮流一度抬头。这时 ,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政策 ,实行反革命文化 “围剿 ”,主张 “全盘西化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 ,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 ,反对吸收外国文化 ,造成思想混乱。 1934年 6月 ,鲁迅先生借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的如何对待 “文学遗产 ”问题 ,写下了这篇杂文 ,批驳了错误思潮 ,提倡 “拿来主义 ”。-8-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且介亭杂文 ,收集 1934年所作杂文 ,共三集。有一段时间 ,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 ,这个地区有 “半租界

4、”之称。因此鲁迅先生将 “租界 ”二字各取一半 ,成 “且介 ”,以表憎恨。 “且介亭 ”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 ,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9-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1.注 字音 -10-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2.写 汉字 3.解词语(1)碰钉子 :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指责 ;碰壁。(2)自诩 :自我夸耀。(3)礼尚往来 :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样 ,我也对你怎么样。(4)残羹冷炙 :吃剩的饭菜 ,借指权贵的施舍。(5)孱头 :

5、懦弱无能的人。-11-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4.辨近义(1)不免 未免 难免辨析 :“不免 ”的意思是 “免不了 ”,只能用在肯定句中 ,不能用在否定句中。 “未免 ”的意思偏重于 “实在不能不说是 ”,表示不以为然 ,用在肯定句或否定句中都可以。 “难免 ”的意思是 “很难避免 ”,它可以用在否定句中 ,也可以用在肯定句中。例 : 旧地重游 ,不免 想起了往事。 你顾虑 未免 多了些。 他是南方人 ,说起普通话来 难免 不纯正。-12-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背景助读 知识链接 基础梳理(2)冠冕堂

6、皇 富丽堂皇辨析 :两者都有盛大或庄严的意思。前者侧重在外表的庄严或正大 ,多用作贬义词 ;后者则指建筑物宏伟华丽 ,气势盛大。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这是 “冠冕堂皇 ”所没有的。例 : G20峰会在杭州召开期间 ,整个西湖 富丽堂皇 ,文艺演出如梦如幻。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种种 冠冕堂皇 的论调正被东南亚国家看破。-13-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目标一】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1.“闭关主义 ”的做法是什么 ?为什么行不通 ?参考答案 :做法是 “自己不去 ,别人也不许来 ”。因为 “给枪炮打破了大门 ”,遭到了帝国主义的武力逼迫 ,“

7、又碰了一串钉子 ”。2.“抛来 ”和 “抛给 ”有何区别 ?参考答案 :抛来 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 ,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 ,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 有目的、带恶意地输出。-14-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3.“拿来 ”的观点是在哪一段提出来的 ?是从哪一段开始阐述其要旨的 ?参考答案 :第 2段点到 “拿来 ”后 ,第 5、 6段再次提到 ,直到第 7段 ,才开始正面阐述 “拿来主义 ”这一主张。4.“拿来主义 ”者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参考答案 :有益的 (“鱼翅 ”),要 “拿来 ”,而且 “使用 ”;既有危害又有

8、用处的 (“鸦片 ”),要吸取、使用它有用的方面 ,清除它有害的方面 ;无用但有一点文化价值的 (“烟灯 ”“烟枪 ”),少许送博物馆 ,其余的毁掉 ;人民根本不需要的 (“姨太太 ”),原则上加以 “毁灭 ”。-15-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5.文章最后一段共 5句话 ,如果这 5句话是 5个问题的答案 ,那么应该是哪 5个问题 ?参考答案 : 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 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 ?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意义 ? 要处理好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 实行 “拿来主义 ”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16

9、-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目标二】 学习文章的论证手法1.作者要提倡 “拿来主义 ”,为什么先从 “闭关主义 ”和 “送去主义 ”写起 ?参考答案 :近代的 “闭关主义 ”必然导致现在的 “送去主义 ”,“送去主义 ”和 “拿来主义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破 ”正是为了 “立 ”。2.作者用什么方法否定 “送去主义 ”?参考答案 :采用类比手法 ,通过与尼采的类比 ,指出 “送去主义 ”的危害 必沦为乞丐。-17-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3.作者用 “大宅子 ”批判了

10、哪几种错误对待文化遗产的人 ?他们的行为和实质是什么 ?参考答案 : 孱头 徘徊不敢走进 不敢继承 ; 昏蛋 放火烧光 拒绝继承 ; 废物 欣欣然蹩进 全盘接受。-18-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4.为了说明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作者运用了一系列比喻 ,请根据喻体 ,写出本体 ,指明作者的态度。参考答案 : 鱼翅 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吸收 (使用 );鸦片 精华和糟粕并存的部分 趋利避害 (合理使用 ); 烟枪、烟灯 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作为史料、反面教材 (存放); 姨太太 糟粕 彻底抛弃。-19-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

11、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1.本文写于 20世纪 30年代中期 ,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在已经是经济强国 ,“拿来主义 ”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提示 :“拿来主义 ”不仅可用在对待文化遗产上 ,也可用在对外交流与经济生活上。参考答案 :作者所论述的 “拿来主义 ”的主张 ,与马克思、列宁所讲的对待文化遗产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吻合的 ,就其见解来说 ,这篇文章仍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当今世界 ,任何国家和地区保持封闭的自给自足状态 (“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都不可能取得经济的迅速发展 ,更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拒绝接受外国的先进科学文化 ,任何国家 ,任何

12、民族要发展进步都是不可能的。但是 ,我们在接受外国的科学文化时必须要 “挑选 ”,要摒弃外来的一切腐朽的东西。要按自己民族的需要去吸取、去发展、去创新。-20-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2.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最后阐述 “拿来 ”的方法时说 ,“首先要这人沉着 ,勇猛 ,有辨别 ,不自私 ”;鲁迅先生没有说 “其次 ”应该怎样。结合你对 “拿来主义 ”的理解 ,谈谈你认为还要注意什么。提示 :解答此题 ,可结合怎样 “拿 ”和 “拿什么 ”分析 ,也可结合 “如何拿 ”分析。参考答案 :-21-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

13、究案 课外拓展案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22-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论睁了眼看鲁 迅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中 ,曾有一个这样的题目 :“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 ”(猛进十九期 )。诚然 ,必须敢于正视 ,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 ,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 ,不幸这一种勇气 ,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但现在我所想到的是别一方面 中国的文人 ,对于人生 , 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 ,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 我们的圣贤 ,本来早已教人 “非礼勿视 ”的了 ;而这 “礼 ”又非常之严 ,不

14、但 “正视 ”,连 “平视 ”“斜视 ”也不许。 现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 ,在体质 ,却大半还是弯腰曲背 ,低眉顺眼 ,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子弟 ,驯良的百姓 , 至于说对外却有大力量 ,乃是近一月来的新说 ,还不知道究竟是如何。-23-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再回到 “正视 ”问题去 :先既不敢 ,后便不能 ,再后 ,就自然不视 ,不见了。一辆汽车坏了 ,停在马路上 ,一群人围着呆看 ,所得的结果是一团乌油油的东西。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缺陷所生的苦痛 ,虽不正视 ,却要身受的。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 ,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来

15、 ,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 ,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 ,他们总即刻连说 “并无其事 ”,同时便闭上了眼睛。这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 ,当前的苦痛不过是 “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于是无问题 ,无缺陷 ,无不平 ,也就无解决 ,无改革 ,无反抗。因为凡事总要 “团圆 ”,正无须我们焦躁 ;放心喝茶 ,睡觉大吉。再说费话 ,就有 “不合时宜 ”之咎 ,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了。呸 ! 中国的文人也一样 ,万事闭眼睛 ,聊以自欺 ,而且欺人 ,那方法是 :瞒和骗。-24-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16、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中国婚姻方法的缺陷 ,才子佳人小说作家早就感到了 ,他于是使一个才子在壁上题诗 ,一个佳人便来和 ,由倾慕 现在就得称恋爱 而至于有 “终身之约 ”。但约定之后 ,也就有了难关。我们都知道 ,“私订终身 ”在诗和戏曲或小说上尚不失为美谈 (自然只以与终于中状元的男人私订为限 ),实际却不容于天下的 ,仍然免不了要离异。明末的作家便闭上眼睛 ,并这一层也加以补救了 ,说是 :才子及第 ,奉旨成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经这大帽子来一压 ,便成了半个铅钱也不值 ,问题也一点没有了。假使有之 ,也只在才子的能否中状元 ,而决不在婚姻制度的良否

17、。-25-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 ,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 )(有删节 )-26-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思维训练 1.文中画线句子递进关系用得很精妙 ,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 :先交代圣贤 “非礼勿视 ”的规定 ,然后进一步明确此礼 “非常之严 ”,最后道出 “严 ”已到连 “平视 ”“斜视 ”也不许的程度。两重递进 ,表现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之深及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语言风趣

18、,富有讽刺意味。2.请简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参考答案 : 首先阐述中国人缺少正视的勇气及原因 (根源 ); 接着批判国人一贯采取的无视、瞒和骗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同时肯定敢于正视、反抗现实的处事态度 ; 最后得出 “新文艺需要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 ”的结论。-27-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寂寞的鲁迅佚 名当我们中的不少人在感叹文化沙漠日益蔓延的时候 ,出版家和赞助商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纠正着这种偏见。名人名著的一版再版 ,使文化走下神秘的祭坛 ,还原成地地道道的生活方式。稍微留心都能在市井间找到一本

19、梁实秋、林语堂的小品 ,徐志摩、戴望舒的诗 ,郁达夫、王映霞的情书。看到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文字和名字 ,不觉油然想起那些勇者隐士、才子佳人 “你方唱罢我登台 ”的激动人心的年代。只是未见鲁迅。-28-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是鲁迅没有知名度吗 ?非也 ,且不说连中学生都能熟练背上几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单是一个阿 Q式的悲剧人物就成就了今日众多的喜剧明星。放眼百年中国文坛 ,还没有谁敢说超过了鲁迅。是鲁迅著作不够丰富吗 ?你只要在图书馆里翻阅一下鲁迅全集的书目 ,便会惊叹一个人怎么能用这么短的时间写这样多的文章 ,从

20、而对比出 “著作等身 ”的说法又何其渺小。是鲁迅不值得重视吗 ?也未必 ,全中国人民似乎都记得 “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这句被反复强调的语录式的评价。-29-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能够使自己走向社会和日常生活的条件 ,鲁迅自身都具备了。看来 ,被冷淡的缘由还得从深层次上去挖掘。思来想去 ,恍然大悟 :的确 ,硬骨头的鲁迅还缺少点什么 悠闲、散淡、随和、感性经验 ,抑或小家碧玉似的情调。他没有周作人的闲情 ,徐志摩诗意般的缠绵悱恻 ,郁达夫的温文尔雅 ,而这些恰恰以其感性十足的面目被今人心仪、景仰和摩挲。鲁

21、迅曾批评小品文 “雍容、漂亮、缜密 ”,是抚慰麻痹人的 “小摆设 ”,如今他批评过的东西正是以附庸风雅的 “摆设 ”使他 “濒临危机 ”。是历史嘲弄鲁迅 ,还是鲁迅调侃历史?-30-8 拿来主义 首 页 课前预习案 课堂探究案 课外拓展案类文悦读 美文品读 素材开发 微写作每课一法鲁迅的悲剧意义就在于 ,他首先是作为思想家的鲁迅而存在。他摒弃感性 ,没有风花雪月供人消遣的生花妙笔 ,有的只是充满痛苦和悲吟的理性认识、灵魂拷问 ,是 “长歌当哭 ”“痛定思痛 ”的战斗精神 ,是能够杀出一条生存血路的匕首投枪 ,这些都无法给他带来好运。如果说 ,几十年前鲁迅思想的超前性注定了他一世的孤独寂寞 ,那

22、么 ,几十年后的世纪末 ,鲁迅同样难觅知音。他充满钟爱和期望的后世读者 ,股掌间玩弄着金钱物欲 ,追逐着轻松、自在、浪漫和潇洒 ,把 “文化 ”作为烫金的标签随处张贴 ,已经远远不习惯阿 Q、孔乙己、闰土们呆头呆脑的穷酸相 ,不习惯那个天寒地冻的大年夜里要了祥林嫂命的祝福声 ,以及涓生和子君充满伤逝意味的个性自由、婚姻解放 ,更不习惯他坚韧不拔的反封建呐喊 ,虽然时至今日封建意识还在以拉帮结派、 “关系 ”“后门”、腐化堕落等改头换面的形态侵蚀着现代肌体。在日益物化的感性社会里 ,鲁迅博大精深的思想和义无反顾的理性精神 ,作为珍奇的装帧 ,被尘封在故纸堆中 ;作为实在的财富 ,却被悄无声息地遗忘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