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李叔同在日本春柳社的戏剧活动.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6715 上传时间:2018-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叔同在日本春柳社的戏剧活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李叔同在日本春柳社的戏剧活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李叔同在日本春柳社的戏剧活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李叔同在日本春柳社的戏剧活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李叔同在日本“春柳社”的戏剧活动 王越 长春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1905年, 李叔同怀抱着以艺淑世的理想, 来到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绘画, 他 吸收了日本新派剧的理念, 创办了中国学生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 并 亲自参加春柳社的话剧演出。 早期中国话剧正是首先从社会思想意识和现实功利 入手, 采纳西方话剧的舞美效果, 从而拉动了一系列艺术形式变革与创新, 使 话剧成为教化民众和宣传新思想的有力武器, 在中华民族由封建社会向新民主 主义社会的转型时代, 话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李叔同; 日本“春柳社”; 戏剧活动;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

2、“从芥川奖看日本文坛的新动向” (项目编号:20170686SK) 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艺术团体是成立于日本的“春柳社”, 该社于 1906年创 办于东京, 从1906 年至1916年十年间, 经历了“春柳社文艺研究会”时期和 “上海春柳剧场”的“新剧同志会”时期, 对中国的早期话剧有过重大影响。 留 学日本的李叔同正是该社的主要创办人之一。 一、产生日本春柳社的社会语境 20 世纪初, 随着改良运动的深化, 中国国民开始了对戏剧的社会价值的新认知, 一种“既无唱功, 又无做功”的新戏剧样式“话剧”开始传入上海等大都市, 被当时的教会学堂和新学堂当成了进行民众教育的一种重要政治手段, 开始在

3、各个学堂全面流传, 掀起学堂话剧的热潮。学堂话剧是以讽刺时事、揭露社会生 活的黑暗或不良习俗为主题, 具有强烈的政治指向和时代意识, 所以引起了极 大的社会反响。 如1899 年, 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在圣诞节编演了名为 官 场丑史的新戏。该剧描写一位乡下财主到城里缙绅家做客, 闹出了许多笑话之 后, 回家后立志做官, 居然捐得个知县。 怎奈他不会断案, 后来终被革职, 当场 将官服剥下, 而里面露出的仍旧是乡下人的土布衣衫。 这出戏演出方式同传统戏 曲迥然不同, 但其中一些情节却化用了传统戏曲。 这些由新学堂的学生们表演的 话剧, 打破了中国人传统意识中视“戏子”为贱业的思维模式, 为后

4、来的留学 生演剧以及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也使得西方戏剧不再是少数洋人的专享, 而开始走向中国民众。自 1900至1901 年, 南洋公学、徐汇公学、育才学 堂、 民立中学等也相继演出这种时事新戏, 如南洋公学演出的时事新剧 义和团 六君子 等, 虽然艺术上不够完美, 但也普遍被认为属于话剧发展的雏形阶段 的代表作。 此时的李叔同正在求学期间。1901年李叔同入南洋公学, 受业于蔡元培。李叔 同在学校学习期间, 已表现出对戏剧的深厚兴趣和天赋, 他曾经给上海学会编 演过新戏, 早年还和著名演员金娃娃、杨翠喜过往甚多, 并于1901 年登台演过 京剧 叭蜡庙 , 所以对于戏剧与民众生活的

5、关系, 李叔同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 1905 年, 李叔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后满怀“破碎河山谁收拾”的悲愤之情, 抱着以艺淑世的理想, 来到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向著名油画家黑田清辉学习绘画, 同时学习音乐和戏剧, 成为日本第一个专门学习艺术的中国留学生。 此时的日本 正经历着一场轰轰烈烈的明治维新运动, 全方位地学习西方文化成了日本整个 社会的诉求和行动, 也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态势, 受到全世界文化界的注目。 后来成为春柳社主要成员的李叔同、曾孝谷、欧阳予倩、陆镜若、黄二难、李涛 痕、吴我尊等, 正是抱着学习西方进步文化、寻求中华民族的改良出路的信念来 到日本的, 他们深刻感受到的正是日本社会

6、这种全方位的改良氛围。 具体到日本戏剧界来说, 一种叫做“新派剧”的表演形式正在全面铺开。 “新派 剧”原本从热血青年采用演说、著文以及“落语”、“和歌”等形式宣传自己的 自由民权主张的戏剧形式发展而成。1888年, 角藤定宪与一部分自由党“壮 士”在大阪组织了“大日本壮士演剧会”, 号称“壮士派”;随后, 川上音二郎 又组织了“书生剧”社团, 号称“书生派”, 是日本新派剧的两大派别。 更重要 的是, 日本的新派剧中的许多“壮士”都是现实政治斗争的直接参加者, 如有 “自由童子”之称的川上音二郎就曾多次被政府逮捕, 所以日本新派剧的参与 者都有很强的斗争性, 并带有极强的政治敏感度。日本新剧

7、派的“壮士剧”和 “书生剧”都采用了日本传统歌舞伎的表演方式, 大量上演西洋“翻案剧” (改编剧) 和报刊上连载的小说改编的家庭伦理剧, 再加入大量西方话剧的宣传 性演说, 采纳西方话剧的舞美效果, 展现出全然不同的戏剧风格。 这是日本戏剧 史上的“壮士剧”第一次把艺术和当时的政治活动直接联系起来, 逐渐形成了 有别于传统歌舞伎的表演风格, 逐渐形成了中国人所说的“话剧”。 二、日本春柳话剧社的诞生与早期活动 从戏剧发展史来看, 一个民族面对着命运转折期的时候, 其所产生的最大的社 会问题, 也是艺术美感的向度与焦着点。 早期中国话剧正是首先从社会思想意识 和现实功利目的入手, 拉动了一系列艺

8、术形式变革与创新, 这似乎也成了文艺 的某种规律性。陈独秀在论戏曲一文中提出了戏剧应当“ (戏剧) 采用西法。 戏中有演说, 最可长人见识”的见解, 他所说的“西法”, 显然是指“戏 中有演说”的模式, 这也正是留学日本时观看日本新派剧“壮士芝居”的表演 给陈独秀的启示。在观戏记中, 陈独秀又写道:“记者尝游日本矣, 观 其所演之剧, 无非追绘维新初年情事。 是时国中壮士, 愤将军之专横, 悲国家之微弱, 锁国守陋, 外人交侵, 士气不振, 软弱如妇人女子, 乃悲歌慷慨, 欲捐 躯流血以挽之。”从这个描写中, 不难看出陈独秀对中国戏剧改革的渴望。 孙中山曾云:“赴东求学之士, 类多头脑新洁,

9、志气不凡, 对于革命理想感受极 速, 转瞬成为风气。故其时东京留学界之思想言论, 皆集中于革命问题。”孙中 山还指出:“留东学生提倡于先, 内地学生附和于后, 各省风气从此渐 作。”1905 年8月,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同盟会的领导 骨干主要都是留日学生。1905年至1907年, 是东京留日界革命气氛最为热烈的 时期, 李叔同、曾孝谷、黄二难等人正于此时赴日留学, 他们很快就汇入了留日 学生界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潮之中, 以革命党人自居, 在为共和大事业 “谋精神教育”。 李叔同等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大胆创新, 在日本新文化的改 良熏陶下, 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高旭、柳

10、亚子等人一起创办同盟会重要刊物醒 狮 月刊, 李叔同亲自设计杂志的“怒狮”封面, 标志着中国这个沉睡数千年的 巨狮之觉醒。 有着超人的艺术感悟能力和天份的李叔同, 在观看了日本的新派剧之后, 已意 识到这种与中国传统戏剧全然不同的表演形式, 有着比京剧更直接, 更震撼、 更 现实的感染力和贴近民众的亲民性质, 新派剧“处处描写吾人的现实生活”、还 有“从未见过的布景灯光衬托着”, 使整个表现呈现出更加简朴、 更加适合于广 大底层民众的审美特征, 对表演者技能要求也较低。 因为在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 科的生活使李叔同接受了西方艺术的精神底蕴, 对于同样具有写实精神的西方 戏剧的美学原理, 李叔同很

11、容易接受, 并愿意将其尝试于舞台。 因此, 李叔同与 曾孝谷、黄二难等人高举“研究新旧戏曲, 冀为吾国艺界改良之先导”的旗帜, 创办了“春柳文学社”, 该社的宗旨之一就是“想演正式的悲剧, 正式的喜 剧”, 在话剧上艺术上进行开创性的实验探索。 这说明春柳社在创办之初, 就摒 弃了国内尝试多年的戏曲改革的框框, 全面汲取日本新派剧的现实主义精神, 这正是春柳社能够获得成功并开始创新出适合中国社会的新型话剧的重要原因。 最早成立于日本东京的春柳社是一个全方位的文学艺术团体, 下设立词章、书 画、音乐、剧曲等分部, 李叔同等人已认识到最容易造成影响的是演艺部, 所以 最早成立了演艺部, 并起草了春

12、柳社演艺部专章, 该章程共列细则 12条, 云:“创办伊姑, 骤难完备, 兹先立演艺部, 改良戏曲, 为转移风气之一助。” 又在春柳文艺社简章中云:“本杜以研究文艺为目的, 凡词章、书画、音乐、 剧曲等皆隶焉。本杜每岁春秋大会二次。或展览书画, 或演奏乐剧。”可见在春 柳社成立之初, 戏曲演出就是该社的主要活动。 三、李叔同在日本春柳社的戏剧活动 1906年, 长江、淮河流域出现百年未遇的大水灾, 苏北的徐州、海州一带, 洪 水泛滥, 数十万人无家可归。 当时的留日学生从日本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后, 便 马上行动起来, 为国内的乡亲们筹款赈灾。 李叔同与曾孝谷决定以全新的形式参 与赈灾义演, 他

13、们很快定下了演出方向, 以日本新派剧的风格演出法国作家小 仲马的茶花女节选:匏止坪诀别之场。 此剧中, 李叔同饰玛格丽特 (茶花女) , 曾孝谷饰阿芒 (亚猛) 的父亲, 常州 人唐肯饰阿芒。 为了演好玛格丽特这位西方时髦的交际花, 李叔同剃掉美术式小 胡子, 定制了西洋女装, 在家里化好妆站在镜子前揣摹玛格丽特的种种神态。 从 后来保留下来的剧照中看, 舞台上的李叔同双手托腮, 眼波流盼, 传神地表现 出这位西方风尘女子的无助与柔弱。1907年 2月11日, 春柳社正式演出了茶 花女选幕匏止坪诀别之场。演出地点东京神田土代町的中华基督教 青年会馆, 观众约二千人, 其中有欧美观众和日本观众。

14、 整场演出台下掌声雷动, 气氛非常热烈。 此剧公演之后, 春柳社一时名扬东京, 还有几家当地报社前来采 访, 这是东京时期春柳社的第一次公演, 被戏剧家欧阳予倩称赞为“一时别开 生面, 为中国四千年未有之新剧。” 根据美国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五幕话剧黑奴吁天录, 是春柳社在 日本东京演出的第一个拥有完整剧本的剧目, 剧本由曾孝谷改编, 李叔同在剧 中的主要工作是承担舞台美术设计。 李叔同充分发挥了他的艺术天份, 他用工笔 重彩精心绘制戏服, 使该剧的舞台美术成为观看的一大亮点。 李叔同还在剧中扮 演了一男一女两个配角:一是跛脚醉汉, 二是爱美柳夫人。经过三个月的排练, 1907年 6月初春

15、柳社的黑奴吁天录在东京大戏园本乡座举行公演, 开幕前, 三千多个席位的剧场坐满了日本观众和中国留学生, 因观众太多, 座位的两廊 上还有观众站立, 场面非常火爆。 黑奴吁天录 全部用口语对话, 没有朗诵, 没 有加唱, 没有独白、对白, 是纯粹的话剧形式。欧阳予倩认为, “这个戏, 虽然 是根据小说改编的, 我认为可以看作中国话剧第一个创作剧本。 因为在这以前我 国还没有过自己写的这样整整齐齐几幕的话剧本。”日本戏剧家伊原青青园在 早稻田文学 上发表长篇剧评, 指出中国青年的这种演剧活动象征着中华民族 将来的无限前途, 文章还盛赞曾孝谷、 李叔同、 李涛痕、 谢抗白等人的表演技巧, 认为就是日本新派剧的名演员也有所不及。 正是因为李叔同等人创办的春柳社对早期话剧表演的积极探索, 才给中国早期 话剧提供了经验和人才, 使中国话剧由诞生、 发展走向成熟, 并在中国社会的转 型时代发挥着重要作用。 春柳社的热情演出, 卓有成效地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思 想, 为正在酝酿中的辛亥革命做了思想鼓动, 同时也展现了话剧独特的美学品 格和特殊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葛一虹.中国话剧通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0. 2田本相, 董健.中国话剧研究 (第十一辑)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 3梁淑安.话剧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