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野外露营完全攻略.doc

上传人:暖洋洋 文档编号:1669761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野外露营完全攻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野外露营完全攻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野外露营完全攻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野外露营完全攻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野外露营完全攻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野外活动野外露营完全攻略选择营地 1搭帐篷 2简易窝棚搭建技巧 3野外烧烤 6野外 取水 .7野外生火 11野外辨别方向 14一利用自然界特征判定方向 .14二 迷失方向后怎样处置 .17三 怎样确定方位 .221.使用地图和指南针定方位 .222.利用手表和太阳定方位 .233.利用夜晚的星星定方位 .23四 .怎样确定时间 24暑气急升,困在城中的人们谁不想寻个山清水秀的清凉去处运动一番,休憩一遭呢?本文针对的是酷好自然的玩家,走的是常人不走的野山野水,寻的是地地道道的野趣,当然住的也不是舒适的宾馆饭店。对于这类玩家,必要的装备和知识自然不可或缺,以下便是关于野外露营的一些精要,不妨参考一

2、二。- 选择营地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在野外,很多意外都可能发生。在低海拔地区,危险性要小得多,但仍必须遵循营地选择的基本原则。 1、在搭帐篷之前,必须仔细勘察地势,营地上方不要有滚石、滚木以及那些风化的岩石,一旦发现附近有岩石散落的迹象,绝对不可以再搭帐篷了,尤其是靠岩石壁越近的地方越要留意,尽量要避免在凹状的地方扎营。万一发现滚石,应立即大声喊叫,通知同行伙伴。 2、不要在泥石流多发地建营。许多石块有被泥土包裹的痕迹,这是识别发生泥石流的主要标志。营地不要选在离泥石流通道太近的地方。 3、雷雨天不要在山顶或空旷地上安营,以免遭到雷击。4、雷雨天不要在河滩、河床、溪边及川谷地带建立营地,以防

3、被突如其来的洪水冲走。许多时候,营地都会选择在山脊上或河的两岸,以便于欣赏风景。较为理想的露营场所,不外乎河岸的台地或宽大的河岸。沙地平坦又干燥,而溪谷边有清澈的水流,也有可作为薪材的流木,气候良好时,这里是很不错的宿营地。 但是,如果下起倾盆大雨,山谷里的水很可能会突然暴涨,使河岸没入水中,冲走登山鞋、食品等,甚至连人一起被水流冲走。5、雨季在野外宿营前一定要关注宿营地当地及河流上游地区的气候、水文情况,宿营时要注意在离水面几公尺高的高地上搭帐篷,不要选择雨水通道,要选排水良好的地方,还要选择危险时可逃生的路径。当一切都安顿好,还需时常注意水源流水量及浑浊情况以及流水声。一旦感觉异常,就要赶

4、快逃。深夜或疲惫时都是导致灾难的主要原因,千万不要粗心或观察不仔细。搭帐篷1、应尽量在坚硬、平坦的地上搭帐篷,不要在河岸和干涸的河床上扎营。 2、帐篷的入口要背风,帐篷要远离有滚石的山坡。 3、为避免下雨时帐篷被淹,应在蓬顶边线正下方挖一条排水沟。 4、帐篷四角要用大石头压住。 5、帐篷内应保持空气流通,在帐篷内做饭要防止着火。 6、晚间临睡前要检查是否熄灭了所有火苗,帐篷是否固定结实了。 7.为防止虫子进入,可在帐篷周围撒一圈煤油。 8.帐篷面最好朝南或东南面能够看到清晨的阳光,营地尽量不要在棱脊或山顶上。 9.至少要有凹槽地,不要搭於溪旁,如此晚上不会太冷。 10.营地选於沙地,草地,或岩

5、屑地等排水佳的营地。近水 营地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方,这样既能保证做饭饮用的用水,又能提供洗漱用水,如果远离水源则会给营地带来很多不便,甚至是危险的。但在深山密林中,近靠水源会遇到野生动物,要格外小心注意。 背风 风会迅速带走人体的热量,给人制造寒冷,甚至引发疾病,同时大风会卷走帐篷,至少会搅得人员无法休息,点燃篝火就更困难了,做饭取暖也难以保证,所以营地一定要避风。最好是在小山丘的背风处、林间或林边空地、山洞、山脊的侧面和岩石下面等等。 防兽 建营地时要仔细观察营地周围是否有野兽的足迹、粪便和巢穴,不要建在多蛇多鼠地带,以防伤人或损坏装备设施。要有驱蚊、虫、蝎药品和防护措施。在营地周围遍撒些草

6、木灰,会非常有效地防止蛇、蝎、毒虫的侵扰。 日照 营地要尽可能选在日照时间较长的地方,这样会使营地比较温暖、干燥、清洁,便于晾晒衣服、物品和装备。 平整 营地的地面要平整,不要存有树根草根和尖石碎物,也不要有凹凸或斜坡,这样会损坏装备或刺伤人员,同时也会影响人员的休息质量。 最后请大家注意:在野外要保护自然环境,不伤害野生动物,不乱砍乱伐,不破坏自然植被,不污染水源,撤营时必须将燃火彻底熄灭,垃圾废物要尽可能带出,丢放在指定的地方,特殊情况无法带走时可将垃圾挖坑掩埋。简易窝棚搭建技巧在很多情况下,遇险者将需要一个应急避险的窝棚或隐蔽所,用它防雨、防风、防寒、防热、防毒虫、防野兽等,也可用它为自

7、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休息场所,使精力和体力得到较好的恢复。 搭建窝棚的要点如下:这种隐蔽所应尽可能利用天然的树洞、山洞等,如不合适可以稍加改造,不必完全新造,以节省体力。窝棚的简易程度依赖于你逗留时间的长短而定。在森林地区,如只想在窝棚里呆一夜,最好的办法是在倒伏的树下搭一个棚子。要查看一下这一地区,是否有被废弃的小屋、放牧的房子或采矿者的窝棚,你或许会找到一间雪地勘探员的小房子,它们大多数都存有现成的食物、睡袋及冬季巡逻设备。找到现成的窝棚既省时间,又省精力。 不能把窝棚建在陡坡上或悬崖下,以及那些有掉落岩石、雪崩风险的地方。枯树下不可搭窝棚,以防它们折断时砸伤你自己。不要把窝棚搭在河床或峡

8、谷里。夜间,数公里之外的洪水会突然而至,将你的帐篷或窝棚冲毁。搭建窝棚或其它隐蔽所要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在干燥炎热地区,白天需防太阳暴晒,而夜间又要防寒。在夏季及热带丛林地区,要考虑防雨及防昆虫叮咬。任何窝棚或其它隐蔽所在选择位置时,要尽可能靠近水和有燃料的地方,地面要比较平坦,使人躺下 来感到舒适。 要使窝棚或其他隐蔽所的前面逆对风向,可用放倒的圆木、石块、冰块和积雪堆积起来,建一道防风墙,以阻挡狂风。在窝棚或其他隐蔽所内生火时,必须注意通风,便于排除烟和一氧化碳气体,以免中毒,保持空气新鲜,如果在门前生火,应使门口与风向成 90角,以免烟和火星吹进。不论你的雪洞建造得多么完善,当温度在摄氏

9、0以下时,你身体的热气都会在雪洞洞顶凝聚,而使整个夜晚都会有潮湿的水滴上滴落。如果温度很理想,你打算建一个雪洞时,必须要考虑到风向。一般说,雪洞应尽可能地建在斜坡上,雪洞洞口应设在雪峰的背风面,以便躲避冷风的侵袭。最理想的雪洞应建在几乎垂直的雪峰上,直接在上面掏洞,顶部留 0609m 厚作顶。雪橇和雪靴可用来挖或掏雪洞。有些积雪,表面结有薄薄的一层冰,但只要戳破这薄冰层,就很容易掏雪洞。雪洞挖成以后,要从洞里向洞外戳一个孔,可用滑雪杆和树枝来戳。假使你在雪洞中燃蜡烛时,这个孔可用作通风气眼。通常,雪中包含着足够的空气以供你所需的氧气,如果要在雪洞中点燃火炉之类的东西,就必须在雪洞顶戳出通气孔。

10、如果你要在雪洞中呆上若干天,洞的里边会结一层光滑的薄冰。你身体的热量会融化表面的雪,而表面融化的雪又冰成薄冰层。这种薄冰层用木棍或其它尖锐的工具很容易刮去,根据气温情况,你必须每二天刮一次。 如果你在天气比较温和的时候建雪屋或挖雪洞,温度在 0 度以上,雪会融化,雪屋会被弄湿。这是在冬季避除自救情景中,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在结冰的温度中,你一定要避免把自己弄湿,不论是出汗、冷凝、侵泡或别的什么原因。 临时简易帐篷的架设在森林中过夜,最好不要露宿。因为当人睡着之后,血液循环变慢,皮肤松弛,对外界的抵抗力降低,皮肤上的露水蒸发时又带走了热量,会使人着凉受寒,关节酸痛。林区露营,可就地取材搭

11、制临时的遮棚。架设简易帐篷可使用方块雨衣、军毯、帆布、降落伞等就便器材。在森林或丛林地,斧头和砍刀是必不可少的设营工具,鄂伦春族猎人进山都带一把小斧子,南方少数民族常随身佩带着长刀。如果没有刀斧,可用薄铁器作代用品。1屋顶形帐篷这种遮棚通常适用于林区。构筑时,选择两棵树作立柱。然后在距地面一米处绑一横杆,横杆上斜搭(约 45 度)若干若杆。后杆上再绑上两条横杆,即可将树枝象铺瓦一样,一层层重叠地搭挂在支架上。遮棚的两侧也用树枝遮堵。冬季,在遮棚透空面可架设长条形篝火取暖。在山地和海岸边露营,应尽量利用自然的洞穴。海岸附近常有被海浪侵蚀的崖洞,洞里如果有虫,可以燃烟熏。夜晚在洞口升火,可防止野兽

12、。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洞穴,选一个直立的岩壁,用两根木头靠着岩壁支起来,在两根木头之间绑上一些横木,再把草或树枝挂在横木上面(其形式与一面坡遮棚大致相同)一个临时栖身的岩壁遮棚即告完成。或将绳子拴在两棵树之间,或用随身携带的锹等作支柱,用背包带连接,两端固定在地上。然后将方块雨布搭在绳子或背包带上,底边用石块压牢即成。也可将数块雨布连接,构成 48 人用的大帐篷。这样屋顶形帐篷适合各种地形。2一面坡形帐篷这种帐篷适于在断墙、棱坎等处架设。架设时,把雨布一头固定在墙壁在棱坎上,另一头固定地面,两边用树枝、野草堵塞挡风。在林地架设时,也可以用树木固定。冬季架设帐篷应注意:在雪层较薄的地区,应先将架设

13、地点的雪扫尽。在雪层较深的地区,如果只是暂时驻留,可不必清扫积雪,但应将雪压实、压平,在冻结的地面上形成一道隔绝层。如果暂时不转移,则应在雪地中挖坑埋设帐篷。这样可以更好地抵御寒风。在开阔地上架设帐篷时,可在帐篷迎风面筑一道雪墙,既可挡风又便于生火。3丛林遮棚在热带丛林地带,应搭制较严密的遮棚,以防蛇虫的侵扰和暴雨。通常,遮棚可设置在便于排水的高地,在天气闷热时,高地也常有凉爽的微风。 在丛林中可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树木、竹、藤、茅草、芭蕉叶并结合雨布、蚁帐等就便器材,搭制各种形式的遮棚。其基本方法是:“先撑棚架后盖顶,围墙铺床同时行,最后挖出排水沟,铲除杂草把地平。 ”在潮湿和有野兽侵害的地

14、方,可将遮棚搭在树上。搭制遮棚的材料应选用新砍伐的质地坚硬的树木枝杆,因为枯木很快就会腐烂,而且往往有各种昆虫蛰伏。芭蕉叶或棕榈叶可用来铺盖顶篷。捆扎材料要尽量就地取材,如使用藤蔓和软木的内皮,以节省绳子和背包带。因为绳子和背包带在野外还有其它各种用途。 搭制遮棚的基本方法有: (1)直角捆扎法。是将直角交叉的两根树杆(竹杆)捆扎在一起的方法。先在直杆上用绳子打个卷结,然后越过横杆的上面,再绕过直杆的后面,通过横杆之上再绕过直杆最后绳头从横杆上面出来,依此顺序绕四五次之后,在两棍木棒中间勒紧,再打结固定即可。(2)平行捆扎地。是将两根平行树杆(竹竿)捆扎在一起的方法。在两棍并立的木杆上端处,用

15、绳子在一杆上打一个双重结,再用绳子在两顶端顺序紧绕,最后在两杆之间的接缝处围绕两三圈,再用双重结收紧。绳子不够长需接绳时,两根同样粗细的绳子可用水手结,这种方法 不易滑脱。连接两根不同粗细的绳索,可用混合结。选用藤蔓时,先在上面打个结,然后拉紧,试其是否结实。结扣越紧,藤蔓就越结实。剥取软木树内皮,要先根据所需长度将软木树截断,然后剥取内皮。剥取时应根据所需绳索的粗细与股数剥制一定宽度和一定数量的内皮。为使绳索结实耐用,可将 3 条内皮交错编织在一起,在末端打一个结。若需加长绳索,可将末端再加接内皮编织,接头处应留出 45 厘米长的内皮,以备加接时使用。在热带丛林中露宿,不要成片地砍伐树木,这

16、样破坏了天然伪装易暴露目标。注意不要捣破蚂蚁窝、黄蜂窝,要清除营地四周杂草,周围挖一道排水沟,并且撒一层草木灰,以防蛇虫爬入。床铺应离开地面 3050 厘米,若打地铺,可用树枝、树叶或细竹垫铺,尽量不要用杂草。临睡前先在地上敲打,清除爬上的昆虫。醒来时,应首先仔细地察看身体周围,不则附近若有蛇和昆虫会被突然的活动惊动。还要注意保持遮棚的清洁,所有垃圾必须及时掩埋。因为只要有星点的油脂,就有可能把蚂蚁引来,蚂蚁又会将蜥蜴引来,而蜥蜴则又会把蛇引来。注意不要用火烧鱼骨头,这种气味也会把蛇引来。4吊床丛林地带吊床非常适用,而且吊床制作也极方便,帆布、军毯、伪装网都可以制作。吊床的两端拴在两棵树上,上

17、面再拉一根绳子,搭上方块雨布,四角用绳子系牢,便形成一个防水帐篷。60 年代,以切格瓦拉为首的拉美游击队就用这种简易的方法在丛林中露营。5筑雪洞和猫耳洞寒区积雪厚的地区可以掏筑雪洞以避风寒,洞容量的大小根据需要而定。适宜掏筑雪洞的地方往往是冲沟、土坑、雨裂或山谷等积雪较深处。积雪在 15 米以上即可直接开口掏筑。积雪较薄的地方可以将雪堆积起来后开口构筑。雪洞一般不易过大,否则容易坍塌。洞口最好掏成拱形,开在避风之处。为防止冷风直吹洞内,开口后可拐一至两个直角弯。洞子掏好后,可用雨衣、大衣或干草、树叶封闭洞口保温。但须留一通气孔。为了确保安全,雪洞内一定要留一把铁锹或刀,在暴风雪之后,可能需要用

18、来挖掘出口。在冰雪覆盖的开阔地上,如无其它可利用的遮蔽物,可用压实的雪块或冰块,修筑一形雪墙,作为临时的避风之处。猫耳洞,即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掏一个可以栖身的洞,不过面积略大。洞口应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猫耳洞的防寒效果很好,通常洞内温度可比洞外高 1220左右。在积雪深厚的地方驻留时间较长,可用压实的雪块筑雪屋。先挖一条仅能容一个人爬进雪屋的通道,然后将雪块按螺旋形的方向垒放,缝隙涂一层薄雪。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猎人就常建筑这样的雪屋临时居住。无临时栖身的洞穴、帐幕时,烧石睡床也适于冬季露营。挖一个适合身材的坑,在坑底铺上已烧热的石头,上面覆上热土使之平坦,然后再铺

19、枯草、枯叶即可。雪地宿营睡袋不能直接放在有冰雪的地面上,以免人体使冰雪融化而发冷。在使用睡袋前应使其充分蓬松,这样保温效果更好。睡袋必须经常保持干燥,晴天时应将其晒干。每次使用后,要把袋内的暖空气放掉,以免暖空气遇冷后水汽凝结弄湿睡袋。进睡袋时衣服不可穿得过多,穿多了会使人出汗,致使睡袋潮湿,而隔热性能降低。保持服装干燥,特别是手套和袜子的干燥很重要。夜间最好用火烘干或放在睡袋里,在人睡眠时用体温使其干燥。不可穿着鞋子烤脚,这样不但不易烘干,反而使内产生水汽,再外出时在冰雪中步行会凝结成冰,容易发生冻伤。猎人在这方面有个小经验,在袜子外面套上塑料袋再穿上鞋,可使双脚保温并隔潮。寒冷时绝对不要饮

20、酒,饮酒虽然暂时可以造成身体发热的感觉,实际酒精使血管膨胀,增加了身体的散热,导致使力衰弱。实践告诉我们,冬季露营,单人睡不如两人合睡暖和。将两个人的铺盖加在一起会厚得多,彼此还可用体温保暖。无论是单睡还是合睡,都不能穿棉衣,那样会越睡越冷。最好是穿绒衣,睡下后应戴上皮帽,放下帽耳,前后反戴,以防冻伤头部。临睡前和醒来后,都应运动运动,以驱散寒意。我国地学工作者杨联康在徒步考察黄河时,曾在 12 月的冷天里在青海高原上露宿。他宿营时无遮蔽,没有篝火,身上仅盖一件皮大衣。他之所以没有被冻坏,就是因为没有睡得过死,身上寒冷时,就起来稍加运动,这一点很重要。冬季露营,还有一些辅助增温的方法。例如,将

21、装满热水的水壶,去掉保温套,抱在怀里,既可取暖,次日还可洗脸。又如,把一两块烧热的石头、砖头放在被窝里取暖,效果也很好。此外,可将少量的生石灰,打碎后装入瓶子、厚塑料袋或水壶内,加入一些水,密封放入被窝,1020 分钟后即可产生热量,并可在 45 小时内保持较高的温度。冬季露营应想一切办法取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燃点篝火是有效的取暖措施,但在受燃料(树木、柴草)的限制条件下,可采取其它一些措施防寒保暖。例如,在原苏联的卫国战争中,在燃料奇缺的严冬,克里木前线的苏军士兵们为抵御严寒,曾燃烧被煤油浸泡透了的砖头和德军布设的反坦克地雷中的炸药来取暖。实践证明,只要开动脑筋是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野外

22、烧烤烤是我们人类祖先最早掌握的一种熟食方法。烧烤是我们在参加野外活动中充满情趣也是容易掌握的野炊方法之一,烧烤可利用柴、炭、煤或其它能源的热辐射,直接将食物烤熟,烧烤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肉、禽、鱼等动物性原料,还可适用于植物性原料及米、面等原料,烧烤可分为以下几种:1.明烤: 将要烤制的原料用调味品腌渍后,放于敞口火炉或火坑、篝火上的铁架、铁栅上烤制成熟的一种方法。使用明烤法时,由于火力较集中,烤制时要勤翻动,使之受热均匀,还要掌握好距火的距离,保证内外成熟一致。明烤根据烤制工具不同,又可分为叉烤、炙子烤和串烤三种,叉烤是将原料用铁制或竹制长签、树杈叉好,放在火上反复烤制,适用于烧烤整只的鸡、鸭及

23、鱼和大块的肉等体积较大的动物原料。炙子烤是在火上架上铁网或薄的石板,将原料切薄或切成小块,放在上面边烤边食用的方法。如韩国烧烤、日式烧烤即为炙烤。另一种是串烤,将小块原料用铁扦或竹扦串起来,放在火上烤制,如新疆烤羊肉串等。 2.泥烤 将鸡、鱼等原料经调味品腌制后,用猪网油、荷叶等包好,再用黄泥将其裹紧密封,放在火中烤制的一种方法,烤制时火不可过大,且要勤翻动,煨烤时,如发现裂缝要马上用黄泥封好防止烧及里面的原料,造成表皮焦枯。 3.竹烤竹烤又叫筒烤,将要烤制的原料,如肉、禽、蔬菜、米等放进竹筒中,密封后在火上烧烤至成熟的一种烤法,注意要选择长度在 30 至 40 厘米,直径 10 厘米以上,两

24、头带竹节,且密封状况好的楠竹或毛竹筒来烤制,填入原料后一定要封严竹口,火不要太大,而且不停翻动竹筒,使之受热均匀,烤熟后劈开竹筒取食,原汁原味还带有竹子的清香。 烧烤食物,简单实用,富有情趣,但野外烧烤时,一定要注意用火的安全,以免引起火灾,乐极生悲。野外 取水1饮水与消毒遇险时,尤其是在炎热地区、沙漠地区,水的供应是至关重要的。水源自然界的水源有以下这些:地表水。如江河、湖泊、溪流等。地下水。如井水、泉水、地下蓄水池等。生物水。如一些植物含有充分的水分,如仙人蕉、竹子、仙人掌等。天上水。如雨水、雪水、露水及溶化的冰块等。净化雨水、泉水、井水、山间流动的溪水可以直接饮用。但是静止的或流动缓慢的

25、水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及细菌,需要净化处理后方可饮用。净化是消除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消毒,并去掉异味。在遇险求生条件下,可采用以下简易办法净化饮用水。 找一个容器,如帆布袋、聚乙烯塑材袋、大铁罐、一端打结的衣袖以至袜子,都可以充当容器。WWW.ZQZL.CN 中国最庞大的资料库下载在容器底部铺一层细砾石,然后铺一层沙子,一层炭粉,如此重复铺多次,层数越多越好,每层约 25 厘米厚。如无沙子,就用细砾石代替。在容器底部钻一些小孔,把水倒进容器,下面用杯子承接。另外,还有一办法可净化水,在离水源半米处挖一个浅坑,过一些时间,坑内就会渗出清澈干净的水来。 消毒煮沸消毒。在海平面,至少煮沸 1 分钟;在海拔

26、较高地区时间要延长,海拔每增高 1000 米,煮沸时间可增加 34 分钟。化学消毒。消毒剂有二氯磺胺苯甲酸、碘化物、哈拉宗等。在 1 升水中放入 2 片二氯磺胺苯甲酸,静置 1530 分钟即可达消毒目的。没有此药剂时,可在每升水中滴入 810 滴碘洒。杀菌如要把细菌杀死须按下列方法之一去做:净化水药片是最易使用的。在你进入沙漠之前,可从药店买一些,按该药片的说明使用。你不仅在自救避险中和汽车、飞机上需要它们,而且你也应当在家里保存一些以备急用。一般情况下,1 片净化水药片足够净化 1 升清水,2 片可净化 1 升浊水。净化后的水在使用前,要让其沉淀 30 分钟。碘酒 每升清水加 3 滴,浊水加

27、倍。沉淀 30 分钟后备用。家用漂白剂(525亚氯酸盐钠)每升清水加 2 滴,浊水加 4 滴。把水摇动一会,沉淀 30 分钟后用。漂白的水会有很淡的亚氯酸盐味。把水煮沸 35 分钟也能将其净化。在水中加一点碳,同时煮沸水去掉异色。搅动水使其通风变凉并恢复其味或加上一小撮盐。2寻找水源饮用水的寻找与净化水对于人类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饥能挡,渴难挨” 。水在某种程度上说比食物还重要。1983 年,曾有几个大学生在峨嵋山山洞中迷了路,走不出来,他们仅靠喝山泉水维持了十多天,最后被人发现救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出兵远征孤竹国,得胜回师时,正值隆冬季节,河溪干涸,人马饥渴难耐,大军无法行进。大

28、臣隰朋向齐王建议说:“听说蚂蚁夏天居山之阴(北) ,冬天居山之阳(南) 。蚁穴附近必定有水,可令兵士分头到山南找蚁穴深掘。 ”齐王采纳了这个建议,果然找到了水,解救了全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各个地区,草木的生长分布,鸟兽虫等的出没活动,常常可以给寻找浅层地下水提供一些线索。在许多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区,生长着柽柳、铃铛刺等灌木丛,这些植物告诉我们,这里地表下 67 米深就有地下水;有胡杨林生长的地方,则指出地下水位距地表面不过 510 米;芨芨草指示地下水位于地表下 2 米左右;茂盛的芦苇指示地下水位只有 1 米左右;如果发现喜湿的金戴戴、马兰花等植物,便可知这里下挖 50 厘米或 1 米左右

29、就能找到地下水。我们还可以从植物而得知地下水的水质情况,如见到马兰花、拂子芽等植物群,就可断定那里不太深的地方有淡水。在南方,根深叶茂的竹丛不仅生长在河流岸边,也常生长在与地下河有关的岩溶大裂隙、落水洞口的地方。例如在广西许多岩溶谷地、洼地,成串的或独立的竹丛地,常常就是有大落水洞的标志。这些落水洞,有的在洞口能直接看到水,有的在洞口看不到水,但只要深入下去,往往便能找到地下水。另外,在地下水埋藏浅的地方,泥土潮湿,蚂蚁、蜗牛、螃蟹等喜欢在此做窝聚居;冬天,青蛙、蛇类动物喜欢在此冬眠;夏天的傍晚,因其潮湿凉爽,蚊虫通常在此成柱状盘旋飞绕。地下水位的深浅,还可以试验,将地上挖一小坑,用盘子扣在坑

30、底上,上面盖些草,早晨盘上有小水珠时,地下水位高。挖 1 米的坑,在坑中点燃多烟的草木,若烟柱呈弯曲状升起,地下水位高。由于水在自然界的广泛分布和流动,特别是地面水流经地域很广,一般情况下很难保证水源不受污染。如果有地图,要注意水源上游有无矿山,若有矿山,水源有可能受矿物污染。如河川的石块有异常的茶红色或黄色,此处河水不喝为好。若没有鱼类或其它生物栖息,就更要慎重。 通常雨水可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用空罐头盒、杯子、钢盔等容器收接雨水,可放在干净的石头上,不要放在地上,若雨势较大,地面的泥会溅到接水的容器中。在野外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我们可以根据水的色、味

31、、温度、水迹概略地鉴别水质的好坏。 纯净的水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碗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水里含杂质多。水色随含污不同而变化,如含有腐殖质呈黄色,含低价铁化合物呈淡绿蓝色,含高价铁或锰呈黄棕色,含硫化氢呈浅蓝色。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常有一些异味。如含硫化氢的水有臭鸡蛋味,含盐的水则带咸味,含铁较高的水带金属锈味,含硫酸镁的水有苦味,含有机物质的水有腐败、臭、霉、腥、药味。为了准确地辨别水的气味,可以用一只干净的小瓶,装半瓶水,摇荡数下,打开瓶塞后立即用鼻子闻。也可把盛水的瓶子放在约 60的热水中,闻到水里有怪味,就不能饮用。地面

32、水(江河、湖泊)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水,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水温突然升高,多是有机物污染所致。工业废水污染水源后也会使水温升高。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是无斑迹的;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杂质多,水质差。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裂缝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一二米的沙地中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从河湖中直接提取的水清洁。 饮用水里的悬浮物质和胶质物质越少越好,否则长期饮用容易致病。净化水可以用饮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矾等药品。在野外,因条件限制,也可以用一些含有粘液质的

33、野生植物净化浑浊的饮用水。如贯众的根和茎,榆树的皮、叶、根,木棉的枝和皮,仙人掌和霸王鞭的全株,水芙蓉的皮和叶,都含有粘液质,都含有糖类高分子化合物。这些植物与钙、铁、铅、镁等二阶以上的金属盐溶液化合,形成絮状物,在沉淀过程中能吸附悬浮物质沉底,起到净化浑水的作用。上述野生植物中,仙人掌、霸王鞭是可以食用的植物,而且净水时用量很少,产生的絮状物又能沉淀析出,用其澄净饮用水是最理想的。用野生植物净水,最好挑选新鲜的植物,将其捣烂磨碎。使用时在一桶水内放 4 克左右植物糊,搅拌 3 分钟后再静止 10 分钟,浊水即能澄清。植物净水,虽然絮状物沉淀时能除去部分细菌和微生物,但是没有消毒作用。因此,饮

34、用水最好再加少许漂白粉消毒。如无漂白粉,用稀盐酸或碘酒滴入水中几滴,也能起消毒作用。在原始森林中,许多小溪、河流表面看起来清澈干净,实际上却含有多种有害的病菌。人一旦喝下去就会染上象痢疾、疟疾这样严重的疾病。1943 年 2月在缅甸作战的英国特种部队在丛林中行进 300 多公里,因为水的问题,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有三分之一的队员死亡或患病而不能继续前进,最后英军不得取消预定的远程渗透作战。切记,无论多么口渴,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以防止病菌通过饮水进入体内。这在热带丛林地区尤其重要。万不得已,一定要将水煮开再喝。3海水、盐碱水的淡化在海边,如没有离子交换树脂脱盐剂,可以用锅煮海水来收集蒸馏水的方

35、法使海水淡化。煮海水时,在锅盖内侧贴上毛巾,将蒸馏水的水珠吸附在毛巾上,然后再拧在大贝壳或其它容器内。这样反复制作,就可得到所需要的淡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些中国和英国海员,在没有人迹的荒岛上,就是用类似的方法,大量地制造淡水而维持了 76 天生命,终于等到被英军飞机发现而获救。冬季,可将海水放在一个容器中冻结。当海水冻冰时,大部分溶解在水中的盐分就会结晶而离水,因此,冰块基本上是淡化的。而将未冻冰的水,即浓盐水在锅里加热,熬干后可得结晶盐,再展于纸上,除去苦分,即得食盐。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片沙漠戈壁中,在有植物的地方,通常深挖 45 米即有潜层地下水。水经沙层过滤,一般清澈透明,但因地下水

36、大量蒸发浓缩而成盐碱水,不能饮用。如无离子交换树脂脱盐剂,则可用上述海水淡化的方法处理后饮用。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居民,用当地的地椒草处理苦咸水。在 1 公斤含矿物质 037072的苦咸水中加入 0119 克的干地椒草同煮,虽然不能除去苦咸,但可以防止发生腹痛、腹胀、腹泻。在有湿沙或苦咸水的地方,可以用简易的太阳蒸馏器取得淡水。方法是挖一个直径 15 米、深 1 米的沙坑,上面盖一层透明塑料膜,四周用沙子或石头固定,中间放上一块小石子,使塑料膜成一倒圆锥体。在这个圆锥体下面预先放一个接水的容器。阳光透过塑料膜使沙坑中的水分蒸发,水蒸汽遇到塑料膜凝结成水滴,顺着圆锥体的顶端滴入容器内。这种方法,每

37、天可以获得蒸馏淡水 15 升左右。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是否可以饮用海水,这个问题目前有争论。有人认为,海水盐度高于人体含盐量的四倍,喝了海水会使体内总渗透压升高,虽然暂时可以解渴,但不久就会大量排尿,使体内水分大量丧失。但是也有不少人认为,短时间少量海水,会有利于延长生命。有人试验,从落海第一天开始喝海水,每隔一个半小时喝一次,每次 50 毫升,每天只喝 500 毫升,连饮 45天后,再喝淡水,结果,试验者体内新陈代谢很快恢复正常。被誉为“海军的榜样”的法国博士阿兰邦巴尔说:“如果你有淡水,在严格控制比例的情况下,加进海水来延长你的供水时间;如果你没有淡水就喝海水来救命,直到你能得到雨水、得到

38、一条鱼来挤压成鱼汁或等到救生船来到为止。 ”阿兰邦巴尔并不是提倡喝海水,而是强调在生死紧急关头,在严格的控制下才能喝海水。阿兰邦巴尔的经验是 2:1 的比例,即用二份淡水、一份海水掺合在一起饮用,一般不会伤害人的身体,而会大大延长海上遇难者的生命。因为只有羸得时间,才能积聚力量去捕鱼和收集雨水,才能继续航行和向援救船发出信号。法国著名海军主治军医布里埃奥里在最近的著作中写道:“遇难者可以喝少量的海水,每天可达 800900 毫升,不要等完全脱水时再喝。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三个失事的水兵,在黑海中漂游,他们饮用海水止渴,其中一名连续喝了 34 天,他在头两天只能用又苦又涩的海水润润喉咙,以

39、后就喝一两口,到了第三天,渴得忍耐不住便大量地喝,一昼夜喝了 2000 毫升左右,然而,他却活下来了。看来,在没有淡水的情况下,少量饮用海水也是一种应急的办法。4解渴的植物和应急的解渴方法山野中有许多植物可用以解渴,如北方的黑桦、白桦的树汁,山葡萄的嫩条,酸浆子的根茎,南方的芭蕉茎、扁担藤等。北方的初春,在桦树杆上钻一个深 34 厘米的小孔,插入一根细管(可用白桦树皮制做) ,经过这个小孔流入容器中的汁液每晚可达 12 升。白桦树液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发酵,因此应立即饮用。西南边疆密林中的扁担藤,因其形似扁担而得名。它是一种常年生的植物,通常缠绕在树干上。藤长约 56 米,藤面呈灰白色,叶色深绿,

40、叶面宽约 34 厘米,呈椭圆形,比一般树叶稍厚。砍断藤子后,可以看到条条小筋的断痕,并很快就会流出可供饮用的清水。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猎人进山,一般不带水壶,就靠这种天然水壶中的清水解渴。热带丛林中还有一种储水的竹子,这种竹子通常生长在山沟的两旁,直径约 10 厘米左右,青翠挺拔,竹节长约 50 厘米。选择竹子找水时,应先摇摇竹竿,听听里面是否有水的声响,无水响的竹子不必砍。另外,检查竹节外表是否有虫眼,有虫眼的竹节里的水不能喝。汲水的方法是将竹节一头砍开个洞,将水倒入碗里,也可削一根细竹管插进竹筒里吸。竹节内的水既卫生还带有一股淡淡的竹香。我们的边防战士称为“直立的凉泉” 。如果找不到解渴的

41、植物,还有一种极为简便的取水方法。澳大利亚飞行员布拉依安卡瓦吉,曾有一个塑料袋套在树枝上,将袋口扎紧。树叶蒸发出来的水分就会取集在袋里。天气越热,蒸发量越大,得到的水就越多。利用这个方法,每天取水里可达 1 公升左右。还可以用塑料布收集露水。从半夜到天明这段时间里,气温逐渐下降,空气中的水分便凝结成露水,贴附在地面或植物上。早晨将塑料布铺在草丛下面,摇晃草,使露水一滴滴地落下来,积少成多,可解干渴之急。在缺水的情况下,水要合理饮用。最初可以不喝水,或者仅湿润口腔、咽喉。当然,也不要勉强忍耐干渴,以致使身体出现失水症状。喝水要得法,应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试验证明:一次饮 1000 毫升水,

42、380 毫升则由小便排出;假若分 10 次喝,每次 80 毫升,小便累计才排出 8090 毫升,水在体内就得到充分利用。每昼夜喝水不大于 500600 毫升,这在 56 天内对人体不会发生有害作用。在实在无水的情况下,小便也可以应急解渴。实际上,小便并不污秽,只是因为心理作用,总觉难以下咽。有条件可以做一个过滤器,在竹筒的底端开一个小孔,由上顺序放入小石子、砂、土、碎木炭。将小便排泄于此,小孔下面就会流出过滤的水。野外生火煮烤食物需要火,宿营取暖需要火,发求救信号也需要火。因而,野外生存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说,取决于取火的能力。1搭制炉灶先确认那里是否可以生篝火在野外,并不是随处都可以生篝火的

43、,因为稍一不慎就会引起山火。野外厨房3 米直径的圆圈搭野营炉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地点。烹调离不开水,可选在近水处。但若靠得太近又会污染河水,所以要把厨房设置在与河流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在离火源中心至少 15 米的圆圈之内不得放置任何易燃物。燃烧木头的火势除会发出劈劈啪啪的声音,火星子还会四处飞进,在干燥的日子极易引燃四周的杂草,千万要当心。生篝火不能急躁一开始生篝火,你一定感到很困难,风很大或木头很湿,怎么也点不着。生篝火需要窍门,首先要收集足够的木柴,把引火用的报纸或树皮点着,然后再引着细木枝,这时不能着急,当火确实引着之后,再渐渐地添加粗树枝。在很难拾到木柴的地方,可以利用下报纸团。2怎样取火

44、种火柴在野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当一个人迷失了方向,或来不及在天黑之前到达宿营地时,一盒火柴往往可以帮助人摆脱困境,甚至挽救生命。 在没有火柴和打火机时,可用以下各种办法取火,但没有一种办法是轻而易举的。凸镜引火法任何一个直径为两英寸或更大些的凸面镜(如望远镜片) ,在明亮的阳光下,都可用来聚集太阳的光线,使之照射在准备好的引火物上,便可点燃引火物。用放大镜(凸镜透)透过阳光聚焦照射易燃的引火物(腐木、布中抽出的纱线、撕成薄片的干树皮、干木屑等)取火,为人所熟知。利用放大镜取火最为迅速的是照射汽油、酒精和枪弹的发射药或导火索,可在 12 秒内点燃引火物。此外,放大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还可将

45、受潮或被水浸湿后晒干的火柴点燃。放大镜是一种重要的引火工具。 如果没有现成的放大镜,可从望远镜和瞄准镜、照像机上取下一块凸透镜来代替。曾有这样的事例:100 多年前,一支外国的探队在冰天雪地的南极,突然发生了火种断绝的意外事故。有一位探险队员把一块晶莹剔透的冰块,加工成中间厚、周边薄的一个圆形特大凸透镜,再将这冰制的凸透镜立起来使其在阳光下聚焦,最后燃着了引火物获得了火种。在手电筒反光碗的焦点上放引火物,向着太阳也能取火。枪弹引火法倘若火柴受潮,或没有火柴,我们可以用枪弹射击取火。方法是,先将子弹的弹丸拔出来,倒出三分之二的发射药,撒在干燥易燃的枯草或纸上,把弹壳空出来地方塞上纸和干草,然后推

46、弹壳入膛,用枪口贴近撒了发射药的引火物射击,即可引燃引火物取火。用信号枪在一定距离直接对准易燃物射击,可以引起燃烧。或者从枪弹上取下弹丸,用小刀背或石块将弹壳颈口打开,弹头便可用手指取出来。如果你有猎枪的话,弄平弹壳顶,移动填塞,取出大部分弹药。把干引火物拿在手上,做好点火准备。然后把一些干布片塞进弹壳,朝天放一枪,迅速取出燃着的布片,吹起火苗,点燃引火物。弓钻引火和藤条取火法用弓和钻引火的方法曾传遍全世界。虽说也有其他磨擦取火的方法,象火犁、火鞭等等,但都很费时间、精力,并且要有适当的引火材料,需多次操练才能成功。我们的祖先曾钻木取火,我国古代就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直到现在,一些隐居在太

47、平洋岛屿上热带丛林中的原始部族人仍沿用这一方法取火。如 1971 年 6 月,在距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500 英里的柯达贝托省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塔沙代人,他们还生活在原始的石器时代。塔沙代人只需 5 分钟的时间,就能用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干燥的棕榈树皮或苔藓,再朝着这些冒烟的引火物吹风,火苗很快就会冒了出来。然而这种钻木取火的方法,对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只能作为最后手段试而为之。其方法如下: 弓钻取火:用强韧的树枝或竹片绑上鞋带、绳子或皮带,做成一个弓子。在弓上缠一根干燥的木棍,用它在一小块硬木上迅速地旋转。这样会钻出黑粉末,最后这些黑粉末冒烟而生出火花,点燃引火物。 在平坦的木

48、板上磨损玻璃片,也能生热发火。待剧烈磨擦发烫时,将引火物吹燃。藤条取火:找一根干的树干,一头劈开,并用东西将裂缝撑开,塞上引火物,用一根长约两尺的藤条穿在引火物后面,双脚踩紧树干,迅速地左右抽动藤条,使之摩擦发热而将引火物点燃。还可用两块软质的火头或竹片用力相互摩擦取火,下面垫以棕榈树皮或椰子叶底部的干燥物作引火物。 击石取火法是人类最早的取火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可能是受到制作石器时迸发出火花的现象的启发。我们可以找一块坚硬的石头,作“火石” ,用小刀的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 ,使火花落到引物上。当引火物开始冒烟时,缓缓地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如果“火石”打不出火来,可另外寻找一块石头再

49、试。当然并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都能点燃引火物,石头击出的火花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和持续时间才能点燃引火物。根据考古资料发现,用黄铁矿打击火燧石而产生的火花可以取火。 快速的现代方法在你的救急包中带有一个密封点燃器,上面附带几根灯蕊油绳和火石,用防水胶布紧紧包好。如果你做得仔细些,不长时间暴露火光的话,可用它燃 400 至 600 次火。防水火柴。划火时要特别小心,火柴头很容易脱落。用蜡烛可节省火柴,因为只需一根火柴便可点着它。如果没有蜡烛,可做一个“祈祷棒” (或叫羽毛棒、绒毛棒,当这样称它们时) 。这是由干燥的软木切削后制成的,所以木屑仍密密麻麻地沾在棒上,将几根 2030cm 长的祈祷棒交叉放在干引物下,就可点燃大量燃料。特制燃火器。当你随身带的火柴被浸湿后,就可用这种新发明的金属火柴点火。若仔细使用,这种现代的火柴可点 3000 次火,每个登山运动员的背包中都应带上一个。闪光信号灯法。如果你的飞机、汽车或游艇上装有闪光信号灯警察在紧急事故中常用红色闪光信号灯可将灯罩的顶部在岩石上碰碎,用闪亮的灯点火。但要按要求去做,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