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略谈小学高段学生跑动能力有效回归的措施.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66622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谈小学高段学生跑动能力有效回归的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略谈小学高段学生跑动能力有效回归的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略谈小学高段学生跑动能力有效回归的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略谈小学高段学生跑动能力有效回归的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略谈小学高段学生跑动能力有效“回归”的措施 陈春水 许媛苑 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中心小学 作者简介:陈春水 (1986) , 小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每逢 9 月开学, 体育教师都会遇到棘手的问题, 面对刚从暑期度假回来的学生不知所措。在刚开始的体育课堂中, 学生的跑动能力与之前相比下降较多, 甚至在课堂中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1 学生在开学初普遍存在的状况1.1 开学初的“晕轮效应”体育课程是学生十分热衷的户外课程, 体育课程中的各种肢体活动与练习项目相比较室内的文化课程而言, 更能让学生身心得到良好的释放。但这一让学生们喜爱的课程在每学年的开学之初, 不可避免地会让部分学生

2、产生课堂倦怠感。仔细研究发现, 在学校课程的编排中, 体育课普遍被安排在下午, 而那时往往是烈日当空, 室外气温最高时, 让一群暑期足不出户的学生一开学就被迫待在焦阳之下, 从生理到心理都给予了学生双重考验, 难免会出现学生一到体育课堂就愁眉苦脸的情景。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 学生会产生“晕轮效应”, 极易影响之后参与体育课堂的积极性。1.2 引发教学效率低下在外界环境的负面影响下, 课堂中的常规热身以及学生的“晕轮效应”, 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身体机能对当下环境的不适应性, 对于课堂教学不仅会心不在焉, 甚至会引起反感, 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尤其是一些技巧类教学内容, 如果

3、在学生不情愿、注意力不集中的被动式学习状态下进行, 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体育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要领的掌握, 而且在学生通过练习, 使技术动作从泛化到分化以及达到动力定型的过程中, 还有利于提升自信心, 激发参与体育课堂的热情度, 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促进自身个性的发展以及非智力性因素的培养。1.3 学生的“额外”体的困扰出于对全国各地区的气候环境差异的考虑,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上传基本在每年的 11 或 12 月底完成, 也就是学生刚回学校不久 (以高段学生为例) , 就得参与各个项目的素质练习 (如 50m8) 。针对指标的练习, 带有类似竞技色彩的训练, 大部分学校没有专

4、门的练习时间, 更多的是挤在体育课堂之中, 因此更容易加深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枯燥感和陌生感。以学生体测为例, 从开学到正式体测, 需要给予学生一个身心适应的“过渡期”, 而如何把握好“过渡期”、促进学生体能提升, 是体育教师面临的当务之急。2 采取的应对措施2.1 走、跑“此起彼伏”缓冲式慢跑热身是体育课堂常用的热身方式, 最大的特点是简单易行, 所以在常态课的热身活动中几乎占据主导地位。但在特殊的环境下, 面对特殊体质的学生群体, 这种方式不一定适宜。在学年开学初, 因全国多处地方天气炎热, 所以曾发生过学生因慢跑热身而引发的安全事故。这并不是说慢跑活动本身存在问题, 而是在气温环境过高及热

5、身主体自身的承受能力不足的特殊前提下发生的。为此, 可将此热身方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稍作变动, 采取慢跑一段、行走一段的热身方式, 给予学生跑动后一个及时的缓冲期, 便于身体恢复与适应, 可在促进生理适应的同时, 缓解学生因为抗拒而产生的心理压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特殊热身方式后, 再逐渐恢复正常的热身强度, 能为实际教学的常规进行起到良好的过渡。2.2 跳类内容的“掺和”替换式开学初期, 学生在身体素质练习中所表现出的不适应, 除了受天气因素、心肺功能的影响外, 还包括下肢力量退化的影响, 这间接说明了在开学初学生在经历一定强度的跑动后双腿会呈现无力的现象。所以在适当距离范围内, 让学生尝试着跳

6、跃, 有助于腿部肌肉爆发性力量的恢复与提升。腿部力量的回归, 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堂中跑跳类素质练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例如, 进行50m 距离连续 2 次单腿及换腿跳练习, 或者在体能恢复的慢跑中在指定区域内采用单脚一定次数的连续跳, 之后再继续慢跑, 使腿部肌肉在得到一定强度锻炼的同时, 伴随一定时间的恢复;可先采用 30m 的 2 次连续单腿跳及换腿, 紧接着进行 50m 的短距离加速跑, 从而使力量素质与速度素质有效结合。在机体恢复阶段, 跳跃性练习相比较平常的跑动练习而言, 运动强度更大, 所以教师在安排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练习次数与练习时间上及时控制, 这是小学高段学生更

7、愿意选择这一练习方式的原因之一。2.3 竞技式练习的加入迸发式体育课堂教学中很少会采用竞技方式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带有竞技色彩的练习方式往往以输赢为目的, 对于具有强烈求胜心的小学高段的学生而言, 容易诱导其一味地追求胜负而忽视对技术动作的规范性, 所以在课堂中很少出现教师在完成主教材内容的教学后, 在辅助教材中采用竞技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主教材内容的掌握。例如, 主教材为行进间传接球, 辅助教材则会避免采用与传球有关的竞技比赛、练习等。但这种练习方式在体能恢复阶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竞技方式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其中的强烈求胜欲。例如, 100200m 的短距离

8、追逐练习, 让体育后进生获得一些距离上的“优势”, 在发令后, 在跑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会忽视跑的练习本身的枯燥性, 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竭力追赶或者摆脱, 从而使练习实效最大化。2.4 练习内容自主选择自主式在日常素质练习中, 最常见的是教师布置练习内容, 学生则是参与练习,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显得过于单一、枯燥, 而且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心理。新课程标准理念中提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所以在身体素质练习时, 不要忽视学生的主体感受, 应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 这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例如, 400m 跑的练习, 直接让学生参与似乎略显

9、专制, 所以提出另一个方案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200m 跑练习后休息几分钟, 再进行 200m 跑练习。学生在思考与讨论后相比较而言更愿意选择后者, 原因在于一方面短程的 200m 跑不会显得枯燥, 同时又有一定时间休息, 给机体以缓冲恢复;另一方面这是学生自主选择的, 可让他们直接感受到主体地位的存在。其次, 从练习强度以及运动量上而言, 后者与前者不相上下, 既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学生排斥心理及消极练习态度, 又达到或超出了预期的练习目的, 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2.5 创新型热身活动多元式在小学高段年级的常态课教学中, 采用多种方式的热身具有一定的效果, 但有时也会不尽人意,

10、 原因是虽然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非常快, 但接触久了就会兴趣木然。以 1 学期 20 周为例, 每周 3 节体育课, 1 个学期就是 60 节, 假如其中每 15 节采用类似的热身方式, 也会有 4 次。而且一下午 3 节跨年级的体育课是常规现象, 难免会出现“应接不暇”。高段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比低段的学生强, 因此在热身活动安排中可尝试让学生自行完成。例如, 先提出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应注意的热身部位, 热身效果需达到微微出汗, 热身时间58min。而热身的方式由学生自行决定, 有的选择跳绳, 有的选择跑步, 有的选择做游戏等。将单一的教师热身引导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尝试, 有利于学生自主形成参与各项体育运动前进行相应的热身活动。3 结语体育课的进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不仅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互动, 更重要的是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参与活动、自主练习。然而学生体能不足不仅会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成效, 其自身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也会降低, 甚至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跑动能力是爆发力、耐力、心肺功能等综合能力强弱的直观体现, 面对暑期归来的学生, 及时并合理地设置练习内容来提升学生的跑动能力, 有助于为体质测试以及常态课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