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光现象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梦中客 文档编号:1664354 上传时间:2018-08-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光现象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光现象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光现象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光现象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光现象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光现象同步练习(答题时间:45 分钟)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1. 下列光现象中,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2. 如图,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 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 b的半透明纸上,且 a大于 b。则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A. 倒立、放大的虚像 B. 正 立、缩小的虚像C. 倒立、缩小的实像 D. 正立、放大的实像3. 下列关于“影”的形成,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 在阳光照射下,大树底下出现的“阴影” B. 皮影戏中的“手影”C. 立竿见“影” D. 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4. 夜晚,当汽车灯发出的光照射到自行车尾灯上时,司机看到尾灯的反射光,就能及时避让,下图中有关

2、自行车尾灯 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5. 如图所示 ,进入人眼睛的光线是由( )A. 平面镜发出的 B. 像 S发出的 C. 平面镜反射的 D. 人的眼睛发出的6. 如图所示,物体 AB高 1.6 m,平面镜 CD高 0.6 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2 m。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 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 0.6 mC. 物体与像 的距离为 2 m D. 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 1.6 m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漫反射也遵循反射定律B. 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 90C. 平面镜能够成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D. 反

3、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20,则入射角为 608. 目前城市的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较普遍的一 类光污染。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许多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_。9. 学校前厅竖立着一块平面镜,当同学们走近镜子时,镜中自己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 ;两位同学站在镜子前,可以通过镜子互相看到对方的面孔,表明了光路是_。10. 如图所示,小聪通过一平面镜看到小猫要偷吃小鱼。图中画出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但未标出光的传播方向。请你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小聪看到小猫偷鱼吃时的光的传播方向,并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平面

4、镜。11. 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着装,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 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 A点的光路图。1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厚为 2 mm的茶色玻璃;厚为 5 mm的透明玻璃;直尺;光屏;两支相同的蜡烛;火柴。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_(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 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 B蜡烛,直到与 A蜡烛的像_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在玻璃板的另一侧发现在光屏上_,证明平面

5、镜所成的像是虚像。13. (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甲中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 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 OF。将纸板沿 ON向后折,此时在 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_。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_。(2)图丙是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在竖立的玻璃板前 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 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

6、对应点的位置如图丁所示,下一步你将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并得出结论:_。微课程: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及看不见的光同步练习1. 画中人出现了错误判断,下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是( )2. 以下现象,反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 雨后天空,弧状光带 B. 岸边树木,水中倒立C. 水中铅笔,水面折断 D. 井底之蛙,所见甚小3. 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实现,遥控电视机的光是( )A. 红光 B. 红外线 C. 紫光 D. 紫外线4. 如图所示,对现象或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5.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6. 下列

7、事例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 )A. 夜视仪 B. 遥控器 C. 验钞机 D. 全自动感应水龙头7. 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度,折射角_(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入射角。8. 如图所示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我们洗脸时,看盆内的水深比实际水深要_(选填“深”或“浅” )一些。9. 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学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的影子,可以用光的_来解释。看见公园

8、中红色 的花朵,是由于花朵_(选填“反射”或“吸收 ”)红色光的缘故。(2)来到湖边,小刚看到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中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_形成的,水中的白云是光的_形成的。10. 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入射角 i 10 20 30 40 50 60 70 80折射角 r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1)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他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 ,对光从空气进入其他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 (补充完

9、整)a.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 _。(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11. 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 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_发光。(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_。(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

10、样移动钞票, “100”字样都不发光。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_。12. 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 A处恰好看不到它。(1)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_传播;(2)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 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现象;(3)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_现象。九年级物理中考一轮复习光现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同步练 习参考答案1. C 解析:倒映在湖中的桥是桥通过平静的湖水所成的虚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看到池水变浅是光的折射的原因,看到的是位置变高了的池底的虚像

11、;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选项 C正确。2. C 解析:小孔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是由光屏和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决定的,像距大于物距,像是放大的,像距小于物距,像是缩小的,两距离相等时,像与物等大,由题意可知,像距小于物距,故选项 C正确。3. D 解析:选项 A中的“阴影” 、选项 B中的“手影”及选项 C中的“影”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正确的选项是 D。4. A 解析:自行车尾灯是由互相垂直的小平面镜组合而成的,通过作图知,平面镜互相垂 直时,经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所以正确的

12、光路图为 A。5. C 解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当发光点 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睛,而人眼睛却总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所以人眼睛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看到点 S,故选项 C正确。6. D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与物体大小相等的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所以物体 AB在平面镜中像高应与物体 AB高相等,为 1.6 m,物体与像的距离应为 4 m,像仍然是一个和物体 AB大小相等的完整的像,所以只有选项 D正确。7. B 解析:光线垂直照在平面镜上,入射角为 0,光线将沿着原路返回,反射角为0。8. 镜面反射 解

13、析:当太阳光射到建筑的玻璃幕墙、釉面瓷砖、磨光大理石等装饰材料上时,会发生镜面反射现象,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不便和危害。9. 不变 可逆的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是一个与物体等大、正立的虚像,当人走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而大小并不改变,两位同学通过平面镜彼此能看到对方的面孔,说明光路是可逆的。10. 如图所示: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所以先作出法线,再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的垂线,即为镜面,反射面是向着两条光线一侧。11. 如图所示:解析:向上延长镜面,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 S点的像点 S,然后连接S A, S A与镜面的交点就是入

14、射点 O,连接 SO即为入射光线, OA即为反射光线。12. (1) (2)重合 (3)不能成像(或看不到像)解析:(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对玻璃板的要求是:表面光滑平整,厚度比较薄,最好是半透明(如茶色)的,故应选用的玻璃板是;(2) A、 B是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当蜡烛 B与蜡烛 A完全重合时,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3)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因此在蜡烛 B的原位置放一光屏,会发现在光屏上接收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13.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用刻度尺量出 A和 A、 B和

15、B、 C和 C到镜面的距离;看 A和 A、 B和 B、 C和 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解析:(1)对照题图甲和乙的现象,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让光线逆着 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 OE方向射出,这表明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2)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个现象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实验中,记录好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后,应用刻度尺量出 A和 A、 B和 B、 C和 C到镜面的距离;看 A和 A、 B和 B、 C和C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光的折射、光的色散及看不见的光同步练习参考答案1. D 解析:水底反射的光线射

16、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觉得水变浅了,选项 D正确。本题易错选 C,误认为人看水中的物体,是人眼发出的光进入水中。2. A 解析:井底之蛙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铅笔在水面偏折是折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3. B 解析:红外线主要用于遥控;紫外线主要用于杀菌;而遥控器显然不是利用红光、紫光等可见光进行遥控的。4. D 解析: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射向各个方向,使各个位置的人都能看到物体,故选项 A正确;物体通过平面镜能成一个和物体等大的虚像,故选项 B正确;人在岸上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偏高的虚

17、像,故选项 C正确;透过眼镜看到的是虚像,故选项 D错误。5. B 解析:镜中成像和水中倒影都属于光的反射,AC 不正确;B 中勺柄“断开” ,光分别在水中和空气中传播,在水面处发生折射,B 正确;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不正确。6. C 解析:夜视仪、遥控器和全自动感应水龙头,都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7. 120 小于解析:由题图可知,入射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入射角为 60,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大小等于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120,水是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8. 如图所示 浅解析: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 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折

18、射光线向远离法线一侧偏折,而人的视觉总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会看到水下的物体位置偏上,使人看到的水深比实际要浅。9. (1)直线传播 反射 (2)折射 反射解析:影子是由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反射的色光决定,看到红色花朵,是因为花朵反射的红光进入人的眼睛;人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实质上是由于光的折射,鱼在水中形成的虚像,水中的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相当于平面镜成像) 。10. (1 )b.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但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2)入射角较小时,入射角 i与折射角 r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较大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解析:从表中数据可

19、以看出,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并且在入射角不大于 30时,折射角与入射角近似成正比关系,当入射角大于 30时,正比关系不再成立。11. (1)荧光物质 (2)反射 ( 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解析: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即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紫外线照射到透明玻璃反射后,反射光仍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说明透明玻璃能反射紫外线;透过透明玻璃照射紫外线,则钞票不能发光,说明没有紫外线透过玻璃照射到钞票上,或者说被玻璃吸收了紫外线等。12. (1)直线 (2)反射 (3)折射解析:小明看不到硬币,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的缘故。小明在 A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当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沿碗壁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处能看到硬币的虚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