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一体化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教程,赵晓军,2,培训教师自我介绍,赵晓军高级工程师、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设备监理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咨询师,3,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的概念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特点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和设计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评价 电力企业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必要性,4,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什么是一体化管理体系?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经营管理、信息管理,以至于行政
2、管理、党群管理等。不同的管理类型我们称之为“分体系”。“分体系”会造成交叉重叠、不协调,影响工作效率,造成资源浪费,形成多头管理。,5,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所谓一体化管理体系就是组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体系经过有机的整合成为一个管理体系运行。这里所指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仍然是有限的体系一体化,仅仅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但是,它为组织内其他管理体系提供了导入的管理平台。,6,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IMS),7,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ISO18001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管理体系,全面一体化管理体系 TIMS,ISO9
3、001 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ISO17799信息 安全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8,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的特点包容性系统性科学性预防性透明性扩展性,9,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可行性三个标准遵循相同的管理原理三大管理体系结合的基础相同三大管理体系的逻辑思维一致,10,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三个标准遵循相同的管理原理共同遵循ISO9000系列标准确定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和“十二条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同时二者也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11,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三大管理体系结合的基础相同管理层分工,操作层融合,任何管理体系的运作
4、与控制没有操作层的参与就不能实现。,12,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三大管理体系的逻辑思维一致都采用戴明模型,即按PDCA循环法则建立、维持管理体系并改进其有效性。P(plan)是策划,D(do)是实施,C(check)是检查,A(act)是改进。,13,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体系的策划与设计整合原则:相同的要素合并,相近的要素融合,不同的部分各自独立,SHEQ管理体系,ISO9001,ISO14001,ISO18001,共有要素合并, 相近要素整合, 相异要素保留,14,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体系框架要求方针、目标统一化管理职能一体化体系文件一体化过程控制协调化“三级”监控同步化持续
5、改进综合化,15,第一章 一体化管理体系,一体化管理体系运行模式,16,方针、目标设计,一体化管理方针,应包含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一个方针,多个目标; 方针应体现组织的宗旨、经营理念、战略境界、环境意识、安全保障和社会责任感; 目标应包含对持续改进、顾客满意、污染预防、降低风险和遵守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承诺; 方针目标应反应本行业和本企业的特点。,17,组织机构设计,为适应一体化管理需要,可能要调整现有的组织结构,重新分配职能,明确管理范围和职责权限,规定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理顺接口,必要时规定任务指标。,18,文件框架设计,三个标准对文件都提出了要求,文件整合的原则是:相
6、同的合并,相近的融合、相异的独立存在。一体化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即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19,三标对文件的要求,20,过程管理设计,质量管理:识别过程,确定顺序关系,明确输入输出及职责、程序。 环境管理:识别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编制必要的环境运行控制程序和应急预案。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危险源识别,确定重大危险源并评价其风险程度,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设计运行控制标准和应急预案。,21,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最高管理者统一认识、果断决策 成立相应机构、提供资源、制定计划 教育培训、提高认识 确定体系范围、要求及应开展的活动 开展环境安全初始状态
7、评审 适当调整组织结构,进行职能分配 制定管理方针、目标和管理方案 编制体系文件 文件发布、体系运行 内审和管理评审,22,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评价,体系评价类型内部审核第一方评价顾客和相关方审核第二方审核认证机构审核第三方评价管理评审内部体系评价自我评定对照优秀模式进行自我评价,23,一体化管理体系评价内容,质量方面 质量目标实现程度如何? 主要过程和活动是否达到预期? 产品质量? 顾客满意度如何? 全员质量意识? 质量管理体系机制是否建立或健全?,24,一体化管理体系评价内容,环境方面环境因素是否识别?重要因素是否确定准确?重要环境因素是否有效控制?环境监测、评价、污染预防是否坚持?员工环境意
8、识如何?环保法律法规遵守如何?“水、汽、声、渣”预防成效及达标排放情况?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的效果?改进产品性能,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成效?通过技改,减少对环境影响?废弃物分类管理?环境行为、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实现情况如何?,25,一体化管理体系评价内容,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是否到位?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管理方案的实现程度?运行控制是否按程序和准则进行?员工意识?事故频率及预防措施有效性?重大风险是否有预案,效果如何?安全绩效?,26,电力企业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电力企业市场形势电能商品化: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场网分开、竞价上网,电力企业应有忧患意识。顾客要求:
9、提供安全、优质、可靠、持续、稳定、廉价的能源社会要求:消除污染、预防污染、保护环境,27,电力企业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电力生产特征市场定位:用户广泛、产品公益、决定了电力市场的开放型和垄断性产品特点:不能贮存,发、输、配、售同时完成,具有不可逆性,属于高风险产品生产过程:能源流、信息流应全方位、全过程控制法律法规:强制执行、体系健全电力安全:生产安全、市场安全、资源安全,28,电力企业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电力企业管理现状管理制度与市场经济不适应,顾客、相关方,合同意识不强管理意识淡漠、职责权限不清、透明性差缺乏现代管理理论指导,方法陈旧现有文件随意性差目标制定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
10、全,评价方法不科学企业的自我完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或运转不灵,29,电力企业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电力企业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关键点以安全生产为主线、以质量管理为基础、兼容环境管理要求最高管理者指导,管理先行,全员参与明确组织的使命,确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和方针目标关注顾客、社会和员工要求,超越他们的期望;创新管理思想,调整组织结构,改善运行机制,优化业务流程强调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培育学习型组织,构建企业文化创造价值、旅行社会责任关注未来,追求持续稳定发展,30,第 二 章ISO9000 族 标 准 概 论,31,什么是 ISO9000族标准,由ISO/TC176(国际标准化组织质
11、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32,QMS标准的产生背景,-产生背景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化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消除技术壁垒的需求 建立、实施QMS是组织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需要 建立、实施QMS是组织持续保持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的能力的需要 -在总结工业发达国家先进的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了QMS标准,作为对技术规定中有关产品要求的补充,33,QMS标准的发展,-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TC/176),负责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1986年发布了ISO8402标准 1987年发布了ISO9000、ISO9001
12、、ISO9002、ISO9003、ISO9O04标准,通称为ISO9000系列标准 -第一阶段修改-“有限修改” 保持1987版标准的基本结构和总体思路,只对标准内容作技术性局部修改 引入新的概念和定义,为第二阶段修改提供过渡的理论基础 结果:1994版 ISO9000族标准(22项标准和2项技术报告) -第二阶段修改-“彻底修改” 对标准总体结构和技术内容两个方面进行的彻底修改 结果:2000版 ISO9000族标准,34,ISO9000标准的构成,3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规定了QMS的基础和术语,取代1994版ISO8402和ISO9000-1两个标准-提出八项质量管理原则-表述
13、了十二项QMS基础知识-给出了有关质量的10个部分80个术语,36,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规定了QMS的要求 -可作为审核、认证和合同的依据 -鼓励组织在建立、实施和改进QMS及提高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应用了以过程为基础的QMS模式 -标准中有八个部分,提出的要求是通用的,如果由于组织及其产品的特点对标准中的某些条款不适用时,可以考虑进行删减 -标准名称不再有“质量保证”一词,反映了标准规定的QMS要求包括的产品质量保证和顾客满意两层含义,37,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提供了超出ISO9001要求的指南和建议,强调通过改进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提高组织
14、的整体业绩 -不能用于认证、法规或合同的目的 -应用了以过程为基础的QMS模式的结构,鼓励采用过程方法,以便通过满足相关方要求来提高相关方的满意程度 -两个附录:“自我评定指南”和“持续改进的过程”,38,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遵循了“不同管理体系可以共同管理和审核”的原则,适用于所有运行QMS和/或EMS的组织 -标准兼容了QMS和EMS的特点 -标准内容 与审核有关的14个术语和定义 审核原则 审核方案管理 审核活动 审核员的能力和评价,39,ISO9000族标准的特点,-适用于所有产品类别、不同规模和各种类型的组织,可根据实际需要删减某些QMS要求 -采用以过程为基础的QM
15、S模式,强调过程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强调QMS是组织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便于与其他管理体系相容 -更注重QMS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减少了对形成文件的程序的强制性要求 -将ISO9001和ISO9004两个标准作为协调一致的标准使用,40,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作用和意义,-有利于提高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运作能力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组织持续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增强顾客满意程度 -有利于组织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业绩 -有利于提高组织的信誉和形象,41,质 量 管 理 原 则,42,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体系基础、GB/T19001 和GB/T19
16、004标准间的关系,1.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总结2.质量管理最基本、最适用的一般性规律3.质量管理的基本理念4.QMS标准的基础 1.应用质量管理原则于QMS中应关注的要点2.为GB/T19001和GB/T19004QMS标准的制定给出了总体原则要求1.以质量管理原则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在标准的具体条款中予以充分运用2.标准以QMS基础作为总体要求,阐明了质量管理活动的具体要求或方法指南,43,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44,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 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 实现
17、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45,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 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 带来收益。,46,过程方法,-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利用资源和实施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活动可以视为一个过程 -一个过程的输出往往直接成为下一个或几个过程的输入,47,管理的系统方法,-系统:将组织中为实现目标所需的全部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予以综合考虑 -QMS的构成要素是“过程”,系统方法的重点也是“过程” -一个过程也可能就是一个系统,一组相互关联的过程的有机组合也构成一个系统,48,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的区
18、别和联系,49,持续改进,-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注: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通常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持续改进的对象可以是QMS、过程、产品等 -持续改进本身也是过程,应作为过程进行管理 -持续改进的关键是改进的持续和循环 -持续改进过程的管理活动中应重点关注改进的目标及改进的有效性和效率,50,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51,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52,基 本 术 语,53,质 量,一组固
19、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注1:术语“质量”可使用形容词如差、好或优秀来修饰。 注2:“固有的”(其反义是“赋予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54,-特性:可区分的特征固有特性 赋予特性-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明示的要求通常隐含的要求必须履行的要求-质量的特点广义性 时效性 相对性,55,过 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 或相互作用的活动。注1:一个过程的输入通常是其他过程的输出。 注2:组织为了增值通常对过程进行策划并使其在受控条件下运行。 注3: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56,产
20、品,过程的结果。注1: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服务、软件、硬件、流程性材料。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分。,57,注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上所完成的活动;无形产品的交付;为顾客创造氛围。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 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 注3:质量保证主要关注预期的产品。,58,程
21、 序,为进行某项活动或过程所规定的途径。注1:程序可以形成文件,也可以不形成文件。 注2:当程序形成文件时,通常称为“书面程序”或“形成文件的程序”。含有程序的文件可称为“程序文件”。,59,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 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 源以实现质量目标。注:编制质量计划可以是质量策划的一部分。,60,不合格,未满足要求。,61,缺 陷,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注1:区分缺陷与不合格的概念是重要的,这是因为其中有法律内涵,特别是与产品责任问题有关。因此,术语“缺陷”应慎用。 注2:顾客希望的预期用途可能受供方信息的内容的影响,如所提供的操作或维护说明。
22、,62,第 三 章质量管理体系标准(9001)的理解要点,63,引 言 (原文略),-GB/T19001标准规定的QMS要求是通用的 -QMS应当适当地文件化,但其目的不是统一QMS的结构或文件 -GB/T19001标准规定的QMS要求是对产品要求的补充,除了产品质量保证之外,还在于增强顾客满意,体现了GB/T19000-2000标准中质量管理体系基础“2.4过程方法” -GB/T19001标准可用于内部和外部评价,可作为第一方审核、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的依据 -GB/T19001鼓动组织采用过程方法,建立、实施QMS,并改进其有效性,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 -PDCA模式适用于所有
23、过程,64,JPN4-2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顾客要求,顾客满意,管理职责,资源管理,测量、分析和改进,产品实现,输入,产品,输出,65,1 范 围 1.1 总 则,66,1.2 应 用,67,2 引用标准,68,3 术语和定义,69,组 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 人员及设施。示例:公司、集团、商行、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慈善机构、代理商、社团或上述组织的部分或组合。 注1:安排通常是有序的。 注2:组织可以是公有的或私有的。 注3:本定义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术语“组织”在ISO/IEC指南2中有不同的定义。,70,供 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
24、人。示例: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 注1: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注2:在合同情况下供方有时称为“承包方”。,71,顾 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72,4 质量管理体系 4.1 总 要 求,73,74,4.2 文件要求 4.2.1 总 则,75,4.2.2 质量手册,-质量手册:规定组织QMS的文件,76,4.2.3 文件控制,77,4.2.4 记录控制,-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78,5.1 管理承诺,79,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5、,80,5.3 质量方针,-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81,5.4 策 划 5.4.1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82,5.4.2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83,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1 职责和权限,84,5.5.2 管理者代表,85,5.5.3 内部沟通,86,5.6 管理评审 5.6.1 总 则,87,5.6.2 评审输入,88,5.6.3 评审输出,89,6 资源管理 6.1 资源提供,90,6.2 人力资源 6.2.1 总 则,-能力:经证实的个人素质以及经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的本领,91,6.2.2 能力、意识和培训
26、,92,6.3 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组织运行所必需的设施、 设备和服务的体系,93,6.4 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工作时所处的一组条件,94,7 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95,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 7.2.1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96,7.2.2 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97,7.2.3 顾客沟通,98,7.3 设计和开发-设计和开发:将要求转换为产品、过程或体系的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设计和开发的对象可以是产品、过程或体系 -“7.3设计和开发”是指产品的设计和开发,99,7.3.1 设计和开发策划,100,7.3.2 设计和开发输入,101,7.3.3 设计和
27、开发输出,102,7.3.4 设计和开发评审-评审:为确定主题事项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103,7.3.5 设计和开发验证,-验证: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规定要求 已得到满足的认定,104,7.3.6 设计和开发确认,-确认:通过提供客观证据对特定的预期用途或应用要求已得到满足的认定,105,7.3.7 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106,7.4 采 购 7.4.1 采购过程,107,7.4.2 采购信息,108,7.4.3 采购产品的验证,109,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1 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110,7.5.2 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111,7.5.3 标识
28、和可追溯性,-可追溯性:追溯所考虑对象的历史、应用情况或所处场所的能力,112,7.5.4 顾客财产,113,7.5.5 产品防护,114,7.6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115,116,JPN4-52 8 测量、分析和改进 8.1 总 则,117,8.2 监视和测量 8.2.1 顾客满意,-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118,8.2.2 内部审核,119,-审核方案: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一次或多次)审核,120,8.2.3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121,8.2.4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122,8.3 不合格品控制,-让步: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
29、,123,8.4 数据分析,124,8.5 改 进 8.5.1 持续改进,125,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有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126,8.5.2 纠正措施,127,8.5.3 预防措施,128,第四章 环境管理体系,129,环境问题的提出,资源消耗 生态系统破坏 环境污染,130,全球环境问题,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 臭氧层破坏 酸雨蔓延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减少,131,我国的环境状况,大气污染突出80%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大气质量较差的环境
30、中,酸雨覆盖面积占30%以上 水资源紧张七大水系不适合做饮用水源的占60%,湖泊富化占25%,地下水污染面积占50% 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8%,荒漠化面积占27.3% 城市环境问题,132,环境污染的来源,大气污染物:颗粒物、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硫化物体、碳氢化合物、卤化物、有机物 水污染物:无机有毒物、无机无毒物、有机无毒物、有机有毒物、其他类 固体废弃物:工业、矿业、城市、农业、放射性 噪声:气体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电磁性噪声,133,环境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广泛建立和实施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的核心是污染预防 体系的实施有赖于建立监测和监督机制 体系的
31、目的是持续改进,134,ISO14000系列标准概述,ISO14000系列标准的由来,ISO14000系列标准的结构与特点,企业推行ISO14001标准的益处,ISO14000标准与ISO9000标准的关系,135,ISO14000标准的由来,全球环境恶化带来的压力,从七十年代开始的大量环境公约的相继出台,ISO于1991年建立了环境战略咨询组(SAGE),1993成立TC207技术委员会,并于1993/6/1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各国环境标准的增加推动了ISO14000系列标准的发展。,1996年10月正式颁布了五项标准。,2004年11月正式颁布了新的ISO14001标准。,136,IS
32、O14001:2004标准于2004年11月15日正式发布,根据IAF转换计划,标准转换期为18个月,即自2006年5月15日起,所有ISO14000:1996版证书将失效;同时IAF将标准转换期划分为二个阶段:,自2004年11月15日起至2005年5月15日为准备阶段,持续六个月。在这期间所进行的审核可以按照96版或04版标准进行。,自2005年5月16日至2006年5月15日,在此期间所有的审核,都必须将IS014001:2004新版标准纳入审核依据。,137,TC207的宗旨,TC207产生,1990年,ISO和IEC提出了环境与安全标准需求;,1991年,ISO成立SAGE(环境战略
33、咨询组);,1993年,ISO成立TC207技术委员会;,TC207宗旨,支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并维持生态环境质量,减少人类各项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使之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TC207业务范围,环境管理方面的标准化,138,ISO14000标准指导思想,标准不增加贸易壁垒,无论环境好坏,标准可用于对内审核及对认证注册,标准必须回避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何行政干预,139,ISO14000系列标准的标准号分配,分会 名称(标准子系统) 标准号,SCI 环境管理体系(EMS) 1400114009,SC2 环境审核(EA) 1401014019,SC3 环境标志(EL) 1402
34、014029,SC4 环境行为评估(EPE) 1403014039,SC5 生命周期评估(LGA) 1404014049,SC6 术语和定义(TD) 1405014059,WG1 产品标准中的环境因素EAPS 14060,WG2 可持续森林,备用 1406014100,14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2004 idt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4-2004 idt 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 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141,ISO14000系列标准特点,自愿原则,广泛适用性,灵活性,兼容性,全过程预防,持续改进原则,142,推行ISO1
35、4000标准对企业意义,提高守法意识,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帮助企业提高环境管理能力,树立企业形象和提升市场信誉、知名度,冲破壁垒,扩大产品市场,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改善企业和居民、社区和其他相关方的关系,产生环境效益,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推动企业技术改造,143,ISO14000与ISO9000关系,技术要求:,ISO9000顾客的需求(产品质量标准),ISO14000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是组织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同的管理思想,过程控制,文件化,144,ISO14001和ISO9001联系,都是自愿性的国际标准,遵循相同的管理系统原理,要求文件化体系,通过体系建立、运行和改进实现方针
36、和目标,体系结构和模式接近,PDCA循环实现改进,部分要素相同,都可能成为贸易的条件,消除贸易壁垒,145,EMS与QMS的兼容,必要性,一体化减少工作量,重复和矛盾,提高管理效能,同时审核降低审核成本,提高企业申请积极性,为新的管理体系提供兼容经验,实现一体化管理,可行性,符合企业愿望和要求,符合TC207和TC176指导思想和ISO14000标准思路,ISO正在制定共同的审核标准,ISO9001:2000版与ISO14001具有相似的结构,146,质量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整合,ISO9001,ISO14001,环境方针,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部沟通,资源管理,产品实现,监视与测量,职责,培训,
37、文件管理,内部审核,不合格,纠正与预防,管理评审,记录,环境目标与指标,环境管理方案,信息交流,应急响应,法律与法规,环境初始评审,监视与测量,147,第五章 ISO14001标准的要点内容,术语与定义,ISO14001标准的要点内容,初始环境评审,ISO14001标准要素间的关系,148,8、环境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 解释:定义中所强调的运行即指一个组织的完整的工作过程,它应包括厂房、设备、原料和员工。从这一意义上讲,环境可以理解为一个组织的完
38、整工作过程的外部存在。上面的“人”不包括公司内部的人。 如:废气把公司的职员熏倒了。废气把公司外边路上的行人熏倒了。请判断是安全问题还是环境问题。,149,9、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 aspect,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解释:环境因素是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具有的某种特性物质(包括有形和无形)及期该物质与环境发生作用的过程,其结果造成了环境的变化即环境影响。如: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空气污染,那么汽车的使用是活动,尾气的排放是环境因素,空气污染,进一步影响人的健康是环境影响。 简单的认为
39、:环境因素是导致环境变化的原因,环境影响则是环境因素作用于环境的结果,因素与影响互为因果。 环境因素的重要性与其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是一致的,就组织内部而言,环境影响的严重程度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150,10、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 解释: 环境影响突出的是一种“变化” 。如:发电机的使用、花草的种植。 环境影响的根源在于“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某些物质作用于环境。,151,12、环境方针environmental policy,由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所正式表述的总体意图和方向。
40、注:环境方针为采取措施,以及建立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提供了一个框架。 解释:环境方针是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环境状况,在环境管理工作上总体要达到绩效的构想或设想。是组织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与工作原则的概括性表述,体现了组织对总体改善环境所要取得的成效与意图。它可为组织制定环境管理目标提供依据和出发点。,152,13、环境目标environmental objective,与组织所要实现的环境方针相一致的总体环境目的。 解释:环境目标是在环境方针总体框架内,将环境方针中的内涵具体化和量化。,153,14、环境指标:,由环境目标产生,或为实现环境目标所需规定并满足的具体的绩效要求,它们
41、可适用于整个组织或其局部。 解释:环境指标直接来源于环境目标,是对环境目标的进一步分解与量化。 通俗讲,环境方针是宏观的、方向性的。目标、指标是具体的、量化的。如方针中强调改进工艺,环境目标是具体体现哪项工艺需改进,环境指标是反映工艺改进的具体步骤。,154,案 例,环境方针承诺:,能源消耗最小化,初评:,生产过程存在较大节电潜力,目标:,重要环境因素:,节省电耗,99年比96年单位产量减少电耗20%,指标:,97年比96年减少5%(千瓦时/产量) 98年比96年减少10% 99年比96年减少20%,155,15、环境绩效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组织对其环境因素进行
42、管理所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注:在环境管理体系条件下,可对照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环境指标及其他环境表现要求对结果进行测量。 解释:绩效即为成绩、效果。故环境绩效就可理解为在环境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该定义突出的是行为过后的结果,而非行为本身。 这一结果,是一个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依据环境方针和目标、指标的要求,控制环境因素得到的。因此环境绩效可通过对环境方针、目标、指标的完成程度来描述,也可体现在具体某类污染因子的控制上。同时这一结果也就是可测量的,可用定量的方式表达。它是可以比较的,但这种比较只能停留于组织自身以前与现状的比较。,156,16、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关注
43、组织的环境绩效或受其环境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解释: 受到组织环境绩效影响的相关方:如与组织相邻的单位或个人、周围的居民、其相风向的单位或个人; 与组织的经营生产活动相关的:如股东、供应方、客户、员工等。这类相关方往往会提出各种要求或建议来改善组织的环境绩效。这些要求或建议应纳入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应予以特别重视。 关注组织环境绩效的相关方:如政府规划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等。 共同的特点:与组织的环境绩效有关。,157,环境管理体系运行过程图,158,PDCA循环,PLAN,ACT,DO,CHECK,159,4.1 总要求,组织应根据本标准的要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44、环境管理体系,并确定它将如何实现这些要求,并形成文件。 组织应界定环境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并形成文件。 解释: “建立”通俗讲就是指从无到有,从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 “保持”是指环境管理体系按规定的要求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改正,在新情况出现时调整修订,以及必要的支持性活动等。,160,4.2 环境方针,最高管理者应确定本组织的环境方针并确保它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内: a) 适合于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性质、规模和环境影响; b) 包括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 c) 包括对遵守与其环境因素有关的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d) 提供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45、e) 形成文件,付诸实施,并予以保持; f) 传达到所有为组织工作或代表它工作的人员; g) 可为公众所获取。,161,解释: 环境方针(4.2),由最高管理者制定,适合于性质、规模、活动的影响、产品、服务,对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的承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的承诺,目标和指标框架,形成文件,付诸实施、予以保持,传达到全体员工,可为公众所获取,162,环境方针的内容,两个不可缺少的承诺,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持续改进和污染预防,163,对环境方针的一个重要要求,如果该组织从属于一个更大的组织,其环境方针还应符合后者的方针,并得到后者的认可。 如:XX集团底下的一个分公司
46、XX集团的环境方针是否要符合它底的分公司?,164,环境方针的公布,内部:,外部:,内部简报、邮件,宣传小册子,公告栏,企业年度报告,会议,广告,介绍性的培训课程,会议,环境方针应具有公开性,并不是指组织必须将方针向外界主动,165,环境方针的实施,建立更详细的目标、指标、环境管理方案,包括:,确定优先项,确认员工的责任,分配资源,确定可测量的目标、指标,166,环境方针的修订与改进,需要改变的条件:,市场情况变化,生产过程、产品的变化,重大的资产重组,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标准和需要,公众与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在管理评审中包括对方针的评审,对任何改变进行交流,167,环境方针案例,美好的环境是一切
47、美好存在的基本前提。,康佳在一切生产经营活动中,力志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承诺做到:,1、 遵守与康佳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任何公约、条约、法律法规及其它相关要求;,2、 实施污染预防,持续改善环境行为,有效利用资源、能源、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3、 倡导绿色思想,从点滴做起,塑造中国企业环保领导风范;,4、本方针向社会公开,并谋求与一切关心地球环境的组织和个人一道,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168,4.3.1 环境因素,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程序,用来 a) 识别其环境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它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此
48、时应考虑到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等因素; b) 确定对环境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组织应将这些信息形成文件并及时更新。 组织应确保在建立、实施和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对重要环境因素加以考虑。必须要建立和保持一个或多个文件化的程序来识别和评价环境因素,169,环境因素识别的重要性,一个组织只有识别了全部的环境因素并科学准确的确定了重大环境因素,其建立地环境管体系才是有效的可信的。,170,环境因素的识别,环境因素识别的范围包括:活动、产品或服务。,能够控制及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对组织要考虑:生产活动、生产辅助活动、后勤管理活动的环境因素。,171,环境因素的分类,水、气、声、渣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能源、资源、原材料消耗,相关方的环境问题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