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歇后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6508786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歇后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歇后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歇后语与对外汉语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歇后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摘 要: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由于歇后语特殊的语汇形式使得外国学习者在把握和理解上产生了一定的困难。进一步分析歇后语以及留学生使用歇后语所产生的偏误并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歇后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歇后语 对外汉语 偏误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83-03 作者简介:刘中博(1989),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外国学生常常对一些歇后语的用法感到困惑。不知道什么语境下用歇后语,特别是当一个歇后语只给出“谜面

2、”后,对于“谜底”往往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那么,对于外国学生反映的问题,我们如何解决,便成为摆在所有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学习和教学的角度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歇后语教学问题。 一、关于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语汇的组成部分。对于歇后语,学界诸多学者,如温端政、马国凡、高歌东、黄华节等都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考察,并得出结论:歇后语是汉语中由含有引注关系的两个部分组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口语特色的熟语。 (一)歇后语的类型 1.喻意歇后语 歇后语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说明。情况有二: (1)本义喻意:歇后语后部分解释说明的意义是字面上的意义,对前部分

3、的解释是直接的,不需要联想、揣测或绕弯子。如:大海里丢针无处寻。 (2)转义喻意:歇后语后部分的解释说明不是用它的字面意义,而是用字面之外更深一层的意义,即转义。如:没有骨架的伞支撑不开,这里的“支撑不开”并不是单纯指伞打不开,而是指它的转义“维持不了”。 2.谐音歇后语 歇后语后部分借助其中某个词与另外事物的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造成一语双关的效果。如:荷花塘里着火藕燃(偶然),表面上是说莲藕着火了,实际意义却是“事理上不会发生而事实却发生了的”意思。谐音歇后语也有两个小类: (1)音同谐音:字音的声母、韵母、声调均相同。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2)音近谐音:字音的声母

4、、韵母、声调有相同的部分,也有相近的部分。如:酱萝卜无缨(因)。 (二)歇后语的构成 构成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是一个意思,但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前部分用事物或故物构成一个形象的设喻,后部分用判断、评议、推理等对前部分加以解释、说明。 1.歇后语的比喻部分是构成它形象、生动、活泼、风趣的特点的依据。 (1)喻体是一件事情 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小孩放鞭炮又喜又怕;想象虚构的事情:洗脸盆里游泳不知深浅。 (2)喻体是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用历史故事作比喻: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用神话故事或传说作比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喻体是一种或几种事物 一种事物:铁公鸡一毛不拔;几种事物: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5、。 2.歇后语的解释部分即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说明,是确定歇后语的意义部分,也是对歇后语的点题。关于歇后语后部分的构成可以从材料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上看,选用不同语体风格的词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 口语如:扁担上做梦想得宽;书面语如:上了膛的子弹一触即发。 选用不同关系的词语:包括同义关系、反义关系、叠词关系。 同义关系如:螃蟹过马路横行霸道;反义关系如:豆腐炖骨头有软又硬;叠词关系如:小孩吹喇叭哪里哪里。 (2)从结构上看 用词充当:筷子搭桥难过。 用词组充当:偏正词组:猫不吃鱼假斯文;动宾词组:蚂蚁搬泰山下了决心;联合词组:白糖拌苦瓜又甜又苦;动补词组:嘴皮子抹白糖说得

6、甜。 用句子充当:单句:老鼠爬秤钩自称自;复句:大海里翻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3.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和解释部分的关系 歇后语的比喻部分和解释部分是被解释和解释、被说明和说明的关系。 (1)从语义上看 说明结果:草人救火自身难保;说明态度: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说明性质、特点:铁公鸡一毛不拔;说明作用: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2)从方法上看 后部分是对前部分比喻性质的一种概括、归纳:百年老松,十年芭蕉粗枝大叶;后部分是对前部分比喻所表达的意思的继续阐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3)从态度上看 表示肯定:河里的螃蟹横行;表示否定:灯草打鼓不响; 二、留学生歇后语偏误分析 歇后语在对外汉语中的出现,往往使

7、外国学习者措手不及。他们不知道如何使用和运用,更难以理解歇后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因此在使用上会出现一些偏误。我们列举了以下几种偏误,并作分析: (一)语义方面的偏误 1.语义偏离:歇后语的意义与所表达的对象不相符。 (1)这个人做事不懂得变通,真是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1)句中的茅房里的石头又臭又硬是贬义的用法,指的是钻牛角尖、知错不改的人。而句中说做事不懂得变通,所做的事不一定是错事,很可能是指这个人讲求原则,按章办事。 2.语义不明:歇后语在句中表意不明确。 (2)他弟弟非常喜欢大米的弟弟小米。 (3)他什么都没有,真可谓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2)句中小米在现实生活中既是一种粮食又是

8、一款手机的名称,句中没有明确指出他弟弟喜欢的是手机还是小米这种粮食。(3)句中的一清二白指的是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而这里却用来比喻一个人穷的什么都没有,显然不够恰当。 3.语义抵牾:表意明确,但句子前后存在矛盾。 (4)他现在每天都在刻苦学习,真是猪鼻子插大葱装象。 (4)句中前部分已经说了他每天都在刻苦学习,后半部分装象是装模作样的意思,与前部分意思不符。 (二)结构方面的偏误 歇后语的结构较为固定,但是外国学习者在现实使用歇后语时会出现加字、减字、语序颠倒等方面的错误。 1.加字 (1)这件事对于你来说可真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个碟。 (2)猪八戒的脊梁悟能(无能)之后背(辈)。 外国学生主要受

9、汉语数次+量词+名词构成数量短语的影响以及受中国人日常口语化交际色彩所影响,出现以上错误。 2.减字 (3)你这个人真是狗咬吕洞宾不识人心。 (4)老鼠过街人人打。 外国学生在使用歇后语时往往只注重“引”的部分,从而忽略了“注”的部分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运用的时候出现了“减字”现象。 3.语序颠倒 (5)你要继续努力学习可别汽车放炮气泄了。 (6)他这是孔夫子搬家书(输)尽是。 语序颠倒的偏误主要是受汉语正常语序的影响。 (三)语用方面的偏误 歇后语在语用上表现出鲜明的形象性,这种特点是由歇后语起语的生动比喻或具体的表述使得比较抽象概括的注释语得以生动化、具体化和形象化所体现的。而语用方面的偏

10、误就表现为所使用的歇后语与所处的语言环境不符合。例如: 我和同学上课说话,老师批评我了,我非常难过。我知道老师这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今天,我没有去上课,我出去玩了。我真是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个掸(胆)子。 (1)句中的项庄舞剑,志在沛公应该是对方说出的,而不应该由说话人在本句的语境中使用。(2)句中的好大个掸(胆)子,不应该是说话人对自身行为的评论。 这些偏误的出现,多在来华高年级留学生汉语使用中出现。因为高年级留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和中级的汉语实际运用能力,汉语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为了更好地学习汉语,更好地学习“地道”的汉语,留学生们试图从汉语熟语入手,对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歇后语

11、等语汇形式进行学习。但是由于汉语熟语所表达的实际意义往往不只是词语的表面意义,这也造成一部分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时候遇到困难,从而影响了总体的学习效果。 其原因主要有:一、歇后语所蕴含的内容及意义属于中华传统文化领域,外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把握还不够好,所接触的中华文化还比较片面,不能全面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现阶段所开设的文化课特别是传统文化课较少,从事文化教学的汉语老师人数和总体从业人员水平还没有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这也阻碍了相关课程的设置和学习者的学习。二、课堂上对歇后语这类熟语重视不够。现阶段的汉语学习往往只关注教材,对歇后语等其他熟语形式的涉及太少,远远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学习

12、需求。三、现有的HSK考试正逐步减少包括歇后语在内的熟语考题,这使得本来出现频率就很低的汉语熟语变得更少了,特别是歇后语,几乎很难在HSK模拟题和真题中寻见踪迹。正是因为以上三点,使得外国学习者在歇后语的实际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误。这也促使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人员意识到加强传统文化教学,提高从业教师的文化素质,加大歇后语等熟语形式在课本及考试中的力度的必要性,成为推动包括歇后语在内的汉语熟语教学的内推力。 三、教学策略 (一)在课堂教学中适度引用歇后语 课堂是留学生习得汉语知识的第一课堂,学生在课上注意力集中,学习热情高涨,急于习得汉语知识。此时适度引用歇后语可以使留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记住、记

13、牢,并把握歇后语前后两部分所表达的意义,从而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适当使用歇后语 日常生活也是留学生在华学习的一部分。学生在课下丰富的生活中可以适当使用歇后语。当留学生学习做一道中国菜并且味道还不错的时候,他就可以骄傲地对中国友人或者其他外国学生说:做XX菜对我来说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看似简单的一句歇后语,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在实践中掌握的知识更不易忘记。 (三)增加课内外中华文化知识的熏陶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也是外国学习者来华学习汉语的重要原因。留学生们急于了解中华文化也急于揭开东方文明那层神秘的面纱,同样,这对我们也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宣传自己、宣传中华文明、传播中华文化的机会。如何抓住这有利时机,需要我们在课内外汉语教学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教师要从语言的角度将我们的文化传播给学习者,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向外国学习者输入包括歇后语在内的汉语熟语,从而加深这类语汇形式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温端政.歇后语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徐国庆.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