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鄂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二、语文的三维目标语文的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新课标对本年段的教学要求(一)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2养成一定书写习惯,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养成默读习惯。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口语交际1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3
2、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四)习作1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2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3学会修改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四、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年龄特点各老师做学情分析五、全册教材分析本册共有 24 篇课文,每组教材包括导语、课文和语文乐园三大部分,而且教材仍然以专题组织单元。在学习了前七个单元的基础上,我们将教学以“国际文化和发展”为主题的第八单元。第一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这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海上日出表现了喷薄而出的朝阳。 暴风雨介绍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之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让我们领略
3、了祖国的壮美河川。古诗江南春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语文乐园让学生体会描写时间的词语和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语,积累语言,学习朗读方法。习作以我喜欢的季节为题,请学生写出最喜欢的季节和自己感受到的自然之美,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学习这组课文,要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揣摩那些写得生动、形象、优美的句子的表达方法。4、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领悟观察和描写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
4、、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读懂课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2、通过学习语言文字,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语言。2、通过朗读,体会作品表达的情感,感受神奇绚丽的自然之景。单元课时安排:1 海上日出 2 课时 2 暴风雨 2 课时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 课时诗词诵读 江南春 1 课时语文乐园(一) 5 课时1 海上日出/教学目标: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
5、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 1 和图 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6、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 1 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 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 “镶”“透”“染” 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 “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
7、)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1、朗读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练习。 3、自读第二三段,想象,背诵。 4、练习背诵第二三段。 五、读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完成练习 3。 3、想象、记忆文章。 4、练习背诵第四五段。 六、看图,全班试背全文。 七、指导造句。 1、 “灿烂”“目不转睛” 在课文中
8、说什么? 2、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头造句。 八、巩固生字词。 1、自己识记。 2、听写词语。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 目不转睛”书面造句。板书:2 暴风雨/教学目的:1、让学生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去认真阅读,感悟课文,体会暴风雨来临产生的那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以及暴风雨过后,万物争荣的景象。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在熟读、欣赏的基础上,达到熟背课文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课程:一、导入1、 “暴风雨 ”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以带来灾难,令人恐惧,也可以以它的气势,使人振奋,尤其是暴风雨过后,大自然展现的是江山
9、似景、风景如画的另一番景色。2、老师先给大家看一段片子。 (放暴风雨) ,看完刚才的片子,请你谈一谈刚才的片子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3、今天,意大利作家弗拉里斯为我们带来一篇语言优美、描写生动、寓意深刻的著名散文暴风雨 。二、小组学习这堂课,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这篇文章,并且完成老师设计的一张表格。填完后,找出自己认为写得较好的景物,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三、大组交流1、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这张表格你们是怎样填写的?2、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一定有你自己认为写得比较好的景物吧!请你用最优美的语调来读一读,并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3、小结:你们的朗读
10、给课文增色不少。你们的观点表示你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在,让我们回到这张表格,我们不难看出,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紧紧抓住夏季暴风雨前后景物变化,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恰当地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使如此神奇。4、让我们用自己的朗读再一次走进暴风雨,体会大自然那顽强的生命力,对比读、个别读、齐读。5、一篇好的写景文章,不光要有精彩的景物描写,还必须要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具体的景色中去,做到情景相融。那么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通过暴风雨,告诉大家什么呢!(理解最后一段)(1)介绍海燕这篇文章(2)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6、总结:学完这篇课文,老师希望不仅在写
11、作上能带给你启发,而且要能理解这暴风雨所给你带来的人生哲理。板书:/3 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教学目的一、 知识教学点1 了解青海湖梦幻般的奇妙景色。2 了解课文观察与想像相结合,语言自然优美的特点。二、能力训练点1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2 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爱国、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 理解对湖水的描写和对湖周风光的描写,从中体会青海湖梦幻般的美。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展现境界,表达情感的能力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新课大自然
12、里到处都有令我们陶醉的美景。在美丽的西部,有一个被世人称为“梦之湖” 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赞美这“梦之湖” 的,歌名就叫青海湖 。上周末我让大家去学这首歌,同学们学得怎么样啊?现在就把我们的歌声展示给在座的老师,好吗?二、简介青海湖这首歌主要表达了人们对青海湖的赞美之情。关于青海湖我让同学们去搜集查阅了资料,现在我就来考考大家。青海湖在哪儿?青海湖有多大?它是淡水湖还是咸水湖?(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作介绍,教师给予适当表扬)下来同学们还可以对青海湖作进一步的研究,不懂的可以向你们的科学、地理老师请教。今天我们主要是跟随当代作家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走
13、进青海湖。以它粗犷、质朴、自然的美享誉世界。今天,让我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走进青海湖,跟作者冯君莉一道去领略它那梦幻般的美。(放音乐)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青海湖如此之美,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展示青海湖的美的?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四、合作交流1、2、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青海湖的?湖水、草滩、水鸟三方面描写青海湖的。/湖水蓝而晶莹明澈青海湖 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梦幻般的湖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五、重点品读、感悟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2、 “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
14、的梦幻呢?”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六、探究活动青海湖目前已成为一处游览胜地,请你根据课文内容或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为导游写一篇解说词,并学做导游。第二课时1、这篇课文你读懂了哪些内容?2、这篇课文哪部分能激发你读的欲望?为什么?3、观看课件 ,领会青海湖的美丽景色。(青海湖不仅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而且是个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二)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青海湖的湖水晶莹清澈青海湖充满了粗犷、自然、质朴的美。青海湖是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是个绝妙的世外桃源。-青海湖是梦幻般的湖。(三)谈谈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评价。三、总结全文。文章值得学习的地方:1
15、、丰富的形容词,运用正确,比喻恰当,这些都使语言生动、形象、优美。2、观察与想象相结合。4、层次清楚。/四、巩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五、重点品读、感悟1、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2、“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板书设计: 湖水蓝而晶莹明澈青海湖 粗犷、自然、质朴的美 梦幻般的湖鸟儿的世界、鱼儿的乐园 教学目标 : 江南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
16、重难点: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 、介绍背景,导入 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
17、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四、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l指名背诵这一首
18、诗。 2描述诗意。 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3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5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6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7背诵古诗 五、小结 :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
19、样体会出来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抄写生字词两遍。 4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语文乐园(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自主认读学字学词,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 了解关联词在词语中的作用,并会正确运用。 3 积累名言警句。 4 通过读短文引导学生感悟读书的妙处,激发读书的兴趣。(二)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关联词的作用,并能
20、熟练运用。 教学安排: 1 课时 一.学习“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5、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4 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 学习“读一读”1 自由读短文。2 说说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3 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有意思的地名教学目标 (一)
21、知识与技能:1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2 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清楚表达,并能说得生动有趣。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题,明确交际内容 1 今天张老师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古琴台的来历2 读题,读书中的故事。二.读交际要求,掌握交际方法 1 你们知道那些有意思的地名呢?今天我们来分组交流一下 2 交流要求:(1)比一比谁说得生动有趣。(2)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评一评,推选最好得全班交流。三.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1 参
22、照上述方法,小组内进行交流。 2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鼓励。3 小组推荐代表向大家交流。4 全班评议。习作 我喜欢的季节/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运用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这个季节独特的美。2 能从看到 听到 闻到 摸到等方面来写,让大家从你的描绘中感受季节的美。3 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4 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 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师巡视辅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3、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
23、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课时划分: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1 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给你什么感受?2 生用简洁的词语慨括3 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你最喜欢那个季节?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喜欢的季节。二 知道具体描述1 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它最吸引你的是什么?2 学生具体描述3 在这个季节里,你获得过哪些快乐?4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三、指导书写。 1、把内容写具体,将你感受到的美写下来。 2、可以从听到 闻到 摸到多种方式去感受。3 学生独立作文。第 2 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 组内互
24、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 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喜欢的季节” 。- 3、 共同修改。 /4、 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 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 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 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 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第二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内容简析:本单元围绕“ 读书生活” 这 个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 背课文讲述“我” 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钟楼读书反映了读书的无穷乐趣;意外赞扬了高尔基关心青少年的高尚品质。学 习这组课文,要注意加 强 听、 说、
25、读、写之间的联系,加强阅读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强本单元各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和会认本组课文中的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4、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写作顺序和典型的写作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享受读书的乐趣,交流读书的收获,提 炼、总结出好的读书方法。2、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单元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6、, 积累语言。2、引导学生用要素串连、问题概括、标题追溯、内容借助等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单元课时安排:1 背课文 2 课时 2 钟楼读书 2 课时3 意外 2 课时诗词诵读 江畔独步寻花 1 课时语文乐园(二) 5 课时4 背 课 文教学目的一、 知识教学点/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二、能力训练点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理解文中关键句 子的含义。2 培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德育渗透点培养主动积累语言材料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小时侯背课文的经历和感受,从中 领悟到读书的方法和背课文的好处。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事物的方法,
27、培养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表达情感的能力。课时安排 两 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合作交流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说一说课文写了“我”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 重点品读、感悟。学习课文第二部分1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对背课文一直是充满热情和兴趣。第一部分中,因为所背内容简单有趣,在作者看来背书就像唱歌一样。可随着 课文越学越多,越来越长,背 书的难度不断加大,又是什么使作者 对背书仍然充满热情呢? 请自由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这个问
28、题 。2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自主思考。3全班交流。( 以下为预设 的教学板块,不分先后顺序。)(1)所背 课文隽永有趣。品读义小引用的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厂,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 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结合文中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匆匆的喜爱。指导学生把感受带进朗读。(2)教师的示范激 发了“ 我”背书的兴趣。扣住“一字不差 ”体会作者当 时的惊奇、佩服。教师可以适当介绍匆匆,让学生认识到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并不容易。指导朗读,突出“一字
29、不差”。/(3)妈妈的激励。“妈妈拿着 课本,很平静地说:你学的都是白话 文,念起来就像 说话,不难背啊!”引导学生关注妈妈的 语气,体会到 “平静”的语气说明妈妈的分析理智客观,还要体会到妈妈的责备之情。“妈妈接着 说:我小时 候,学的是古文。 还不懂啊,就让背。 说完,她就背起来:子曰,学而 时习之,不亦说 乎”师可以以结合作者引用的妈妈背的孔子名言展开教学:指名读读孔子的这句名言;教师给出这句话的译文;比较古文和译文,体会背古文的难度较大。“我听着很新 鲜,看看妈妈,她容光焕发,背得那样起劲。 ”理解“容光焕发”,说说为什么妈妈背得容光焕发,那样起劲。再指导朗读,读出作者的感受。4小结:
30、虽然背书是个艰难的过程,但作者多找积极因素,不断 树立背好课文的信心,童年的学习生活也因此变得趣味横生。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指名读第三部分,想想这部分写了“我” 背课文的哪些经历和感受。2全班交流,重点指导理解两个重点句子。“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1)文中哪些 语句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句话,请把它们画下来。(2)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桃花源记,帮助学生理解“ 在我们的脑海中,渐渐地活画出那个捕负人有趣的经历”/(3)用自己的 语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4)指导朗 读第 17 自然段,注意感情的变化。 。“多背一些名篇,储存在记忆里,在一次次的重温中,不断地加深着理解,就好像牛儿吃下草,经
31、过多次反刍,慢慢地消化,慢慢地吸收。 ” ,(1)指名读该 句,说说“反刍”的意思。(2)这卫把温 习背过的课文比成牛儿反刍好在哪里?从两个“ 慢慢”你读懂了什么?(3)结合自己的学 习和生活实际说说“ 背课文”给 自己带来的乐趣。3小结:在背课文的过程中,作者掌握了科学的读书方法,从背 书中获益颇多。二、你原来对“背课文”持什么态度?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新的看法吗?5 钟 楼 读 书教学目的一、 知识教学点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读书的乐趣,感受 爱读书、 乐读书的感情。二、能力训练点1 了解反复的写法在感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 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三、德育渗透点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
32、惯。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在钟楼读书的经历,分享 读书的乐趣,感受爱读书、乐读书的感情/2、培养主动主动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课时安排 两 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合作交流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2、说一说“ 我”在钟楼读书,享受到了那些乐趣?四、学习课文第 46 自然段1指名读第 46 自然段,交流最感兴趣的地方。2教师相机教学下列句子:“小刺猬弟弟、小白兔弟弟、小青蛙弟弟,都坐在幼儿园的小椅子上了帅:能不能把这句改成“ 小刺猬、小白兔、小青蛙都坐在幼儿园的椅子上了”?指导
33、学生比较、体会作者对书中小动物们的喜爱之情后感情朗读。“看见小松鼠弟弟背起书包,从澳洲大沙漠跑来了;随后,看见长颈鹿小弟弟从非洲坐一条独木舟来了”师:熊猫生活在哪卫? 看 见从澳洲和非洲来的小动物,生活在中国的小 动物心情会怎样?作者的感情呢?指导朗读该句,读出作者的喜悦。“我看见熊猫阿姨向 长颈 鹿小弟弟看了一眼, 长颈 鹿小弟弟马上踏着舞步在草/地上跳舞厂。 ”师指导学生休会动物们之间的默契,感受幼儿园小动物们的快乐心情。3说说作者从这个故事中享受到哪些乐趣。相机指导学生从下列句子中体会作者的心情。“我赶紧把 书翻下去。 ”“我好像听 见书里有一阵 音乐传来了”“我非常喜 欢我们学校的 阅
34、览室,它原是一座 钟楼。 ”感情朗读。4小结:在钟楼里读书,作者认识了好多可爱的动物,被小 动物们的快乐情绪感染着,这就是作者读了这本书的乐趣。教学片断(二)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 1617 自然段1默读第 16门门然段,说说作者有哪些美好的愿望。2结合前文说说,为 卜么作者想到奥登赛去看看,为什么还想到爱斯基摩人的渔村去看看? 3师述:读书:作者的视野不仅仅停留在家乡的大海和兴化湾;读书,使作者能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使作者拥有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梦想坐在钟楼里,看着周围那么多的书籍,对这座钟楼的喜爱之情怎能不喷薄而出?让我 们一起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作者由衷的喜爱。4齐读文章
35、第 17 自然段。5浏览全文,想一想作者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读书的乐趣。从全文来看,先介绍学校、学校阅览室;再写自己读书享受到的乐趣;最后写我的理想。6读写三本书乐趣的语段,说说它们在段落组合上有哪些特点。仿照“有一天,我看到本书,里面有我好像”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二读书给你带来了那些快乐?请模仿课文的写法,鞋一段话。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有 我好像6 意 外教学目的一、 知识教学点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优良品质。二、能力训练点/1 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2 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课文。三、德育渗透点继续培养爱读书,读好书的兴趣,逐步
36、养成主 动阅读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感受高尔基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的 优良品质2、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方法。3、培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课文。课时安排 两 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个人、小组等)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三、学习课文 212 自然段1自由独第 2-12 自然段2读后自主思考,全班集体交流。陌生人主 动搭话,碰到钉子后仍不放弃。师: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这个人就是童年的作者,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让我们揣摩一下高尔基当时的内心。为什么他要主动和作者搭活,在碰到钉子后仍然不停地追问呢?启发学生结合作者看书的急
37、切心情和剧院这个特殊的场所来思考。体会高/尔基对青少年的关心。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不同的情感。在作者大声哭了起来的时候,陌生人安慰 “我”。指导学生把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神态、 语言的句子分别画下来, 认真读一读,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从刚才大家的交流中,我们知道高尔基体察作者的内心感受,适时地安慰使作者走出了悲伤,他对青少年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让人对他不由得产生崇敬之情。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 10 自然段。“我”和陌生人成了好朋友。扣住“微笑 ”一词,引导学生讨论:从高尔基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这是对作者在剧院中读书的批评。既然是批评,为什么还要带着微笑说?从
38、“ 一同欣赏”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感悟高尔基刘作者真诚的帮助和平等友好的态度。 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课时一 揣摩作者的写作特点1。同学们,文章在最后才交代“我” 遇到的是高尔基骨高高的,又非常面熟的人就是高尔基呢?为什么作者不一开始就点明这个颧2学生自主思考,全班交流,教师总结:作者这样安排确实独具匠心。既符合事情发展的/顺序,使事情更真实可信;又使文章跌宕起伏,增 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使文章耐人寻味。3教师拓展:简单介绍用了类似写法的一些作品,并向学生推荐这类作品阅读。二 “我” 读童年时大声地哭了,这也是读书地乐趣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江畔独步寻花一、教学目的要求:1、读懂诗句,体会诗
39、的意境和思想感情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 蹊” 、“恰”等词的意思3、背诵这首诗4、利用学校园艺景点资源引导学生创作/二、教学重点: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 读三、教具安排: 录音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启发谈话:我们学过许多古诗, 谁来背一首,指名学生背诵。本课我们学习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师板出课题,学生挤读。2、释题;题目什么意思,你能说说吗?不行的话,请 看诗后注释,指名学生说说诗题意思。(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1、学生自读古诗 3 分钟左右,然后指名说说读懂了什么?2、精读第一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 朵万朵压枝低。指名读这一句问:读了这一句你知道什么?“蹊” 是何意
40、?哪些写出了黄回娘家花的多?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3、精读第二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 娇莺恰恰啼。指名读这一句问:黄四娘家的花很多了,这些花怎么样,你如何知道的?想家:如果蝴蝶黄莺会说话,它们看见这么多这么美的花,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4、品味、赏析;你最喜欢诗中的哪句或哪词?说为什么?5、感情朗读古诗(三)迁移、应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写出了春天草长莺飞,生机勃勃的景象,写得妙极了,同学们,看看窗外的植物园,想想我 们美丽 的校园,你能将本诗换何字变成你的吗?学生的诗:植物园独步寻花植物园内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学校独步寻花杨园小学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花
41、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尚湖独步寻花尚湖公园花满蹊四、作业抄写古诗板书设计: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花多留连戏蝶时时舞 花美自在娇莺恰恰啼语文乐园(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自主认读词语,在互相交流中积累词语,并弄清词语的含义。 2 了解包含因果关系的复句,并会正确运用。 3 积累名言警句。 4 通过读成语故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故事, 积累成语,受到启 发。(二)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读书的好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关联词的
42、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安排: 1 课时 一.学习“读 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词。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词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词语意思。5、谈谈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习“读一 读,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学生自由读句子。 2.说说加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师讲解转折。4 用这些关联词写句子。三.学习“读一 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 学习“成语 故事”1 自由读故事。2 说说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3 学习了故事给你什么启发?习作 我开的小店教学目标 (
43、一)知识与技能 /1、能按照一定顺序表达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详略得当。2、表达具体通顺,能运用一些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3、能够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过程与方法 1 课前观察了解:课中交流、梳理所搜集的素材,独立习作, 师巡视辅 导:交流习作,修改提升。 2、 观察、体验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叙事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叙事能力。 。 课时划分: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如果有一天,有一间小店完全属于你,你会有怎 样的感觉? 从现在开始,你就是一家小店的店二 想象能力你的小店会开在哪
44、里? 店名是什么 ?有多大?里面是怎样装饰的?你的小店将会经营哪些商品?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吸引顾客?小店里会发生些什么故事?小店会给你带来怎样的快乐或苦恼? 叙事能力。1 有条理地介绍你的小店,叙述可能会在小店里发生的故事。把你 认为/重要的方面说清楚说具体,其他次要的内容可少写或一笔带过。别忘了2、你是以店主的身份在介绍!作文写好后读给同学们听听。如果同学们都想看看你的小店,那你的作文就成功了3 学生独立作文。第 2 课时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 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 组内互评。 2、 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我的小店”。- 3、 共同修改。 4、 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 赏。 5、 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 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 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 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