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谈管理者视角下的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探析 “ 论文关键词 管理者教师 工作 满意度 影响因素 论文摘要文章从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性假设 、非爱行为、修路管理等视角,分析了影响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因素,探讨了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及 实现管理 效能的途径。 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指教师对其工作与所从事职业 ,以及工作条件与状况的一种总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感受与看法。对学校组织而言 ,教师工作满意度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及管理效能 ;对教师个体而言,它影 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心理健康。作为心灵的工程师,教师身兼教书育人的重任,工作满意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及潜能的发挥。 一、影响教 师工作满意
2、度的因素 从管理者的视角分析,主要有以下三个影响因素: 1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对人性假设理论和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表明,管理者对员工的不同人性假设会引发差异化的管理方式,而管理方式不同会导致员工不同绩效及感受不同的工作满意度。这一结论对于学校管理实践过程无疑具有指导作用。当管理者认为教师不再把工作当成获取每月财务支持的手段,而是“社会人”、是“自我实现人”,即认为教师会主动承担工作责任,积极 提出管理建议 ,且 能力 不断提升 ,并有能力取得一定工作成效时,就会为教师提高绩效、发挥潜能营造宽松环境,在这样的管理氛围中教师将会获得较高的工作满意度。 但当管理者基于教师自私、无责任心的“经济
3、人 ”认知,必然通过严格各项规范制度,对教师进行约束性管理,以保证既定教学管理任务的完成,致使教师“活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这种严密监督在教师成熟度较低时会促进各项教学任务的完成,若随其成熟度的不断增进,一味坚持则会导致教师较低的工作满意度。学校管理中“经济人” 假设现象对教师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容易导致其心理不平衡、不公平,不公正感增强、不漪情绪上涨,导致学校对员工的向心力 、吸引力 会越来越 弱。 3修路管理。修路理论指出,当一个人在同一地方出现同样的差错,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人在同一地方出现同样的差错,肯定不是人的问题,而是这条路有问题。只要路有问题,一个人不在这里出错,其他人也会因它而出错
4、 ,今天没人在这出错,明天还会有错出现。应用于教育管理实践过程,管理者的核心职责是修路,而不是管理人,管理工作中不应反复要求教师不要重犯错误,而是“修路”,只有修得宽敞平坦大道行人才能顺畅行走。 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人群,其 自尊心、追求真理的执著、获取工作满意度的倾向明显高于其他社会群体,教学工作中对来自管理者的指挥信息非常敏感管理这个特殊群体,需要管理者高度重视教师的想法、:意见与心声 ,避免漠视。当教师绩效不高、教育管理目标难以实现时,管理者应该反省组织氛围是否融洽,组织用人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晋升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完善,而不应一味推卸责任给教师。 二、分析与建议 解铃还需系铃人
5、,管理者因素引发的教师工作满意度问题需要从管理者自身修正。” 1纠正对教师的人性认知偏差。基于管理者视角的组织目标实现,使教育管理者当仁不让地成为决策者、指导者、监督者、考评者和奖惩者,完成这些角色任务的过程就是对教师实施严格监督与控制的过程。这种对教师人性假设的简单推测导致管理者不可避免地漠视教师参与工作决策的热情。因此,要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绩效产出,促进教师不断成熟,提高其工作满意度,需要纠正管理者 对教 师人性认知 的偏差 ,改变以往认 知教 师的态度、视角和方式,承认、肯定、鼓励教师不断进步的努力过程,以正向积极的态度看待教师工作责任的履行、肯定其不断完善技能的成长过程等。 2有效把握
6、非爱行为。“非爱行为 ”源于管理者的视角,工作满意度则是教师感知工作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来自管理者“爱” 的美好的期许 ,对教师个体而言是否成为激发其努力工作、获得工作满意的激励力量,要看它对教师个体目标实现的效果和价值大小,而追求学术真理、追求心灵自由的教师几乎没人愿意被这种“爱” 束缚 。 英国一位心理学博士曾经说过:“世上所有的爱是以聚合为目的,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的爱的成功,对管理实践的启示是:管理者对教师的爱与责任也应该以分离为目的,达到无为而治。即管理过程给予教师充分发展的空间,为其创造潜
7、能发挥的条件,促进教师尽快成熟起来,最大限度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进而实现教育管理效能的最优化,而非以爱的名义限制、控制教师的成长。 3妥善修路,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任何管理过程顺利运行都有规则,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则是各项工作制度,而完善工作制度就是保证让教师好走路、少走弯路、走好路。但现实中的情境并非理论一样理性严谨,许多情况下,责任不清,职责不明,工作中推诿现象严重。因此,不断完善各项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如绩效考评制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奖惩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等,从制度上确保教师收益、工作成效和公平感,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 ,促进其人力资源效用的发挥。 服务于教师,营造积极的工作环境以提
8、高其工作满意度 ,促进教师个体 目标实现和组织 目标完成同样重要。教育管理是动态的,不断修路正是教育组织各项职能灵活应对组织内外环境的动态变化,不断调控 、权宜制衡的积极举措。妥善修路就是不断修葺教育组织运行过程中不利于教师发挥潜能的各种障碍,剔除这些障碍会有效保证教师、教学部门、学校目标的顺利实现和各自利益的获取。 三 、小结 从管理者视角研究教师工作满意度,能帮助教育管理者认识和有效把握教师的工作满意状况,从而为教育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工作绩效,促进教育组织目标实现,管理者必须切实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关心教师,实实在在地为提高教师工作满意程度做工作。(FAN
9、)【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周边成为了各种人群众聚集的地方,由于高校周边的特殊性和社会治理相对滞后性,高校周边安全隐患突出。这既有高校自身教育的因素,也有社会治理不到位的因素。为此,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关键词】高校周边 安全隐患 创新 治理路径高校周边环境是指以高校校园为中心,受到高校辐射带动,并与高校相互影响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高校周边环境是因高校而存在,反过来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又产生影响。高校周边良好的环境,能有效地促进高校的人才培养;反之,则直接影响高校的安全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本文就当前高校周边安全隐
10、患和治理路径创新做一粗浅探析。一、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主要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我国逐步进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办学规模的扩大、在校生人数的剧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最直接的一个表征。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校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使得高校成为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地方,因此,高校成为了一个巨大的“ 吸铁石”,吸引了各式各样人群的到来。大量人口的聚集和相对滞后的社会治理,使得高校周边的安全隐患比较突出。(一)高校师生人身安全存在隐患。高校的聚集功能十分明显,一方面,高校把各类优秀人才和学生招进校园,另一方面各类捕捉“商机” 的人员也聚集到校园周围。聚集在高校周围的人员十分复杂,有当地居民,
11、也有外来人员;有经商的、打工的,也有社会闲散人员,还有一些流窜人员、复杂人群的聚集,使得校园周边环境十分复杂。这些人员中,由于目的不同,或是为了经济利益的争夺,或是为了土地权属的争议,或是为了个人权益的争纷,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矛盾激化引发的冲突,对高校和高校师生的人身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校园周边,林立的各种吧、酒吧、歌舞厅、小旅馆、出租房等存在着无证经营的情况,经营者与高校学生之间由些细小矛盾引起的打架斗殴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经营者为降低成本,没有按要求安装和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特别是消防设施,这给在这些场所消费的学生人身和财产上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更有甚者,如社会闲散人员、流窜人员,在
12、高校周边游荡,时刻都威胁到高校师生的安全,尤其是位于城乡接合部的高校,师生遭到勒索、敲诈、抢劫、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二) 食品安全存在隐患。饮食消费是高校学生最主要消费,高校学生消费的特点是希望得到“物美价廉 ”的食品。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需要各异,对食品的要求是花样多、变化快,这对于首先要保证不同收入家庭的学生均能有饭吃、不能随意涨价的学校食堂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等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时刻变化的需求,这为校园周边的餐饮业带来了“无限商机” 。校园周边的小餐馆、大排档,甚至流动摊点以其花样多、口味好、价格低吸引了学生的到来,但是这样的就餐环境条件卫生差,有的摊点就是几
13、块木板搭起来的,许多摊点是无证经营、无卫生许可,从业人员无健康证,有些商贩为谋取私利,购买变质大米、过期鱼肉、地沟油等原料,存在着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隐患,且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责任也无从追究,即便追查到相关责任人,他们也无力赔偿。(三) 交通安全存在隐患。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许多高校纷纷建立了新校区,新校区大多位于公共交通不便的城郊接合部。这些地方,交通运输条件简陋,道路设施不完善,有的校园周边人流量大的地方没有人行道、没有路灯、没有隔离栏,有些交通标示也不清晰,加之过往车辆车速快,使得交通安全隐患十分突出。此外,由于学校提供给学生往返学校与市区的交通工具有限,这就为“黑车” 提供了广阔
14、的市场,一些农用三轮车、摩托车均投入了运送学生的行列,由于这些车辆不具备客运资质,一些司机又属无证驾驶,且这些车辆安全性差,极易出现交通事故,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驾驶人员也无赔偿能力,学生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四) 精神文化产品存在隐患。在高校新校区校园周边,由于远离城区,大学生需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络文化等精神文化产品明显不够,不少商贩也窥见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文化产品所带来的利益,于是,吧、卡拉OK 厅、棋牌室、桌球室、书店等在高校校园周边建成落地,这些场所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但为了降低成本,谋取更多利益,一些商贩没有严格按照国家对精神文化产品经营管理的规定从事经营活
15、动,反而用一些黄、赌、毒的文化产品来吸引正处于成长期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危害。由于这些场所和产品主要流通于城郊接合部的高校校园周边,相关的部门监管力量不足,难以做到实时监控,更多的是收到举报后进行一两次清理,但这些场所和产品的成本低,即便进行了清理,又很快“死灰复燃” ,这些对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也存在隐患。二、高校周边存在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高校周边环境对高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有十分着重要的影响,虽然有关各方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也给予了重视,但高校周边安全隐患依然存在,综合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下几个方面:(一)高校周边环境十分复杂。高校周边的复杂环境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环境复杂,高
16、校校园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交叉渗透,空气、水源、地质环境一样,“一损俱损,一荣俱荣”;高校与周边共用的水电、通信、公共交通及公共卫生环境等,使高校不可能脱离周边环境而成为独立的象牙塔。二是社会环境复杂,高校周边有居民区、商业区,有的高校周边还有工业区、政府机关、科研院所等,不同的区域,功能不同,也就形成了复杂的社会环境;由于市区用地紧张,还有些高校或新校区不得不建在远离市区的小城镇或城郊接合部,这些区域社会治安管理力量和措施相对不足,校园周边环境比较复杂。三是人员情况复杂,校园周边人员各式各样,有当地居民,有固定场所的经商者,也有流动的小商小贩;有有证经营者,也有无证经营者;还有流动人口、社会闲
17、杂人员,甚至流窜人员,复杂的人员情况给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带来诸多难题。(三) 高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不顺。这一方面来自政府思想上的认识,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自身的工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建设上,而对高校周边环境整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甚至一些地方党委政府认为学校周边环境是学校自己的事情,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所以在工作上被动应付,没有真正把学校周边环境的事情当大事来抓;另一方面是措施不力,有些地方政府认为,高校周边环境整治,主要是治安问题,由公安机关一家处理就行了,但涉及交通、卫生、工商、税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时,公安机关又无能为力。而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一些地
18、方党委政府往往“口头上很重视,实际上不重视” 、“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重要”,这使得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很难落到实处,长期以来,高校保卫部门安全防范的管理权限仅限于校园内部,在整治周边环境时,由于没有执法地位和执法权限而显得有心无力。三、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进一步明确了方向,有关各方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积极主动探索创新高校周边环境治理路径。(一) 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整合各方资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形成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大格局。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首先建立由
19、地方党委政府牵头、多方参与的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研究、推进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其次,把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纳入目标管理体制中,进行目标考核与评估,把考核评估的结果作为评价部门和个人年度工作的重要依据,对于表现优秀、成效显著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部门或个人给予批评通报,督促其整改,对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要追究部门或个人的责任。再次,加强对高校周边环境治理的检查督查,突出问题导向,通过现场办公会、现场推进会的形式,发现问题当场研究、当场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二) 创新内容与方法,强化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要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20、班人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增强教育的效果。高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多用身边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多教学生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安全防范知识,力求在教育内容上吸引学生;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案例分析、讨论,情景表演,多媒体技术展示和实践演练等,力求在教育方法上吸引学生;在教育的时间节点上,要注意一些特定的时间,如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每学期开学和放假前,以及节假日前后,要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制意识。(三)创新硬件与软件,提高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实效性。
21、要加强高校校园周边的硬件、软件建设,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维护高校周边的安全稳定。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是要抓好校园保卫人员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特别是要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益;要加强管理,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增强主人翁意识。二是要建立一支由当地执法部门、社区干部、高校保卫人员等组成联合工作队伍,定期或不定期沟通信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要在公共安全、交通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大力气,从硬件方面提高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的有效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地方党委政府和高校各司其职,加大技防建设力度,加强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实现校内外信息一体化建设,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到一个新台阶,强化信息技术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中的功能。高校周边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高校各方面的资源,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推进高校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