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检测题限时: 120 分钟 满分:120 分班级: 姓名: 分数: 第一部分 书写(3 分)将下面的古诗抄写在下面方格里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第二部分 阅读(57 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9 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汝还,顾反为汝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注释(1) 曾子之妻之市:去,到。(2)顾反为汝杀彘:“反 ”同“返” ,返回的意思;彘:猪。(3)特与婴儿戏耳
2、:不过。1解释下列加点字。(2 分)妻止之曰: 。遂烹彘也: 。2在上面的文章中有一个词语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意思不同,你能找出来吗?它是: (2 分)3解释下面的句子。 (2 分)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4你觉得曾子教育儿子的方法正确吗?为什么?(3 分)二、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2 分)红灯。公交车缓缓停下,全车人都欣赏着窗外的流光溢彩,忽然一清脆童声响起:“母亲节!妈,是你的生日。 ”“母亲节?”糟糕,我还没买礼物,该死!如此重要的节日我竟忘了,好在为时未晚来得及弥补。只是,应买什么礼物呢?第一次过母亲节是在别人指导下,买了最标准的礼物康乃馨。平生头次买花,花送给母亲。她的惊讶激动出乎我
3、意料,更让我不安:仅仅一束花,母亲就那么高兴,她的易满足使我醒悟平日的疏忽。愧疚慢慢袭上心头:明年,明年一定买件特别的礼物!第二年,我找了好几条街买回了母亲时常提及却难以购到的特色糕点。看到这件“礼物”的一刹那,母亲额头细细的皱纹似乎全熨平了。糕点,我和姐姐分享完了,那漾着笑意的眼睛却始终在记忆里浮动。触动之下,我暗暗思索:明年,明年我要让母亲大吃一惊。可是,买什么样的礼物能使母亲所有的皱纹全熨平呢?正想着,童声忽又响起: “妈,你要我送你什么一一我没有钱,什么都买不了” 声音渐趋沮丧。做母亲的于是笑着逗儿子:“怎么办呢,你没有钱那我的礼物不是得不到了?:有了! 童声兴奋起来, “今晚我不睡觉
4、,给你当保镖送你上班。 ”这种郑重其事使众人哑然失笑,那母亲的声音格外轻柔:“好儿子,妈不用你当保镖” 。 “为什么?那是我的礼物!”母亲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响起:“你的礼物,妈已收下了!”“收下了?”几乎同时,车上每一个人除了小男孩外,都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几分钟前还在困扰我的难题也在这母子俩的对话中忽地解决了,心头顿时一松:其实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1第一段都交代了什么?(2 分)2下列各段的最末一句都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各起什么作用。二段末句: 。三段末句: 。六段末句: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 分)4最后一段的首句是个问句,提出疑问的人是: 。 (2 分)5为什么说“
5、母亲节的礼物是最好、最容易送出的?” 。 (3 分)三、比较阅读理解。 (14 分)(甲)“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春(乙)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阿( )zh 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 )zhu 满了星星的夜
6、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波浪。1给甲段中加点字注音,乙段中依注音把汉字写在括号内。(2 分)2甲乙两段文字写风的角度有共同点,从感受上看,其共同点是( ) (2 分)A从触觉角度写风 B从听觉角度写风C从嗅觉角度写风 D从视觉角度写风3甲段文字描绘春风的特点是( )(2 分)A温暖和煦 B微弱不寒C轻柔润泽 D凉爽舒服4乙段描绘夏日海风的特点是( )(2 分)A柔软飘荡 B柔和凉爽C柔软潮湿 D闷热湿粘5甲段文字在写春风时,主要运用人的感觉来写无形的风,这些感觉是触觉、嗅觉、视觉、听觉。请写出相应的句子。 (3 分)6用
7、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段文字的内容。(3 分)四、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15 分)竹非草、非木,在现代植物学中,属禾本科,竹亚科。因为种类繁多,千姿百态,早在晋朝时期我国便有专门记叙竹的竹谱 。这部书,现已公认为是世界最早的植物谱录学专著。我国有毛竹、苦竹、四方竹、箬竹及麻竹、孝顺竹六个属共 250 余种。竹是一种特殊的植物。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有密切的关系,A 除了用竹纤维编成“竹布”现已很少见外,食、住、行各方面均少不了它。B 说起住,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用血汗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
8、杠”谚语的由来。C 印度也产竹,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讲了个很有趣的神话。有个僧侣贵族,听说释迦佛身长一丈六,他不信,便做了支长一丈的竹杖,要实地量下,不料,等他挨近佛向身用那权作尺的竹杖量时,佛身总比竹杖长一丈六。这时他才知道“佛法无边” ,将竹杖丢下走了。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我国谚语中有种竹要“留三去四”以及“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之说。 “去四” ,即四年以上的的竹如不除去,会影响竹林的发展;三年以下则太小,不宜取用。所谓“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是这一宝贵经验的形象化说明,值得我们珍视。1 “敲竹杠”一词在现在一般指 。 (2 分)2 “听说释迦佛身长一丈六” ,句中“听说
9、”和后面的 一词相照应(2 分)3 “从此,这里便长出了竹林 ”。句中的“从此”指代的是 (2分)4第一自然段的语序排列不正确,请重新调整。正确的顺序应是: (只写序号)(2 分)5古人颂竹的诗文也不少,请你写一句与竹相关的古诗文。 (2 分)6 “公孙不相见,母子不相离”形象地说明种竹的一条宝贵经验是: (3 分)7引文第一自然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在段中的作用是说明 (4 分)8本文在表达方式上除了运用说明外,还运用了 ,其用意是 (2 分)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7 分)为自己喝彩或许,理想和现实相距太远,无法把自己放飞;或许,平淡生活的交替轮回,早已把斗志磨碎。多少次筑起
10、的梦想堡垒,一次次地被现实摧毁,充满阳光的日子总觉得那么少。不想流于平庸,却又在平庸中沉没。明明知道盲从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却始终走不出那层重围。无数次的挣扎,换来的是脆弱和敏感。重复着别人的老路,蜷缩在窠臼里面不能解脱。这样活着不累吗?还不如为自己喝彩!为自己喝彩,给自己一份执著,少一些失落,多一分清醒。人生不相信眼泪,命运鄙视懦弱。困难和不顺在所难免,如果总是沮丧,生活便是荒芜的沙漠,不如用自己的脚步来踩死自己的影子。战胜厄运,首先要战胜自己。为自己喝彩,给自己多一份自信和信念,少一些怀疑和痛苦。凡事应学会换一个角度,从好的方面想,人生必将有别样的风景线。这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即使有一千个
11、借口哭泣,也要有一千零一个理由坚强;即使只有成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加为,今天的太阳落山了,明天照样升起;人生也是这样。为自己喝彩,让自己清醒地意识到:活在固定的生活模式的阴影之下,是多么可悲的事!这样不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因为这样,人不会活得洒脱。如果你不因暂时的挫折而唉声叹气,不把别人对你的态度当作一成不变的圣旨,不因上司的脸色而抛弃自己的尊严,你就会笑看沉浮,谱写自己的人生。为自己喝彩,不要在乎别人说什么,失败和痛苦只有自己去品尝。在奋斗中,成也罢,败与罢,悲也罢,欢也罢,学会取舍,才会懂得生活;学会善待生命,才会宠辱不惊。从盲从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活出自己的
12、精彩。即使再大的风,再大的雨,自己也会保持清醒,坚守自己的心灵,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1本文文质兼美,现在,假如你想把它推荐给读者,请你为本文写一个简短的阅读提示。(3 分)2文中,作者提到了很多为自己喝彩的方式方法,请你依照画波浪线的部分仿写一句。 (2分)3读了本文,你认为怎样才能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2 分)第三部分 写作(60 分)作文(40 分)为 而陶醉请你抓住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某一“陶醉点” ,补充文题,写一篇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少于 500 字。作文(20 分)生活当中无时无处不存在着“科学” ,但我们总是忽略了它,以为“科学”是科学家才关注的事情,它与我们日常生活
13、无关。现在就请我们一起来收集“科学”在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请以“我与科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350 字的文章。七年级语文第三、四单元检测题答 题 卷限时: 120 分钟 满分:120 分班级: 姓名: 分数: 第一部分 书写(3 分)第二部分 阅读(57 分)一、 (9 分)1 (2 分) 。 。2 (2 分)它是: 3 (2 分) 4 (3 分) 。二、 (12 分)1(2 分) 2二段末句: 。三段末句: 。六段末句: 。3(3 分) 。4 (2 分) 。5 (3 分) 。三、 (14 分)1(2 分) ( ) ( ) ( )2 (2 分) ( )3(2 分) ( )4(2 分) ( )5 (3 分) 6(3 分) 四、 (15 分)1 (2 分) 。2 (2 分) 。3 (2 分) 。4 (2 分) (只写序号)5 (2 分) 。6 (3 分) 。7 (4 分) 、 , 8 (2 分) ,其用意是 。五、 (7 分)1 (3 分) 。2 (2 分) 。3 (2 分) 。第三部分 写作(60 分)作文(40 分)作文(2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