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十三五乡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2.docx

上传人:阳光沙滩美酒 文档编号:1614704 上传时间:2018-08-1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五乡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十三五乡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十三五乡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十三五乡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十三五乡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十三五乡镇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2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重要讲话精神,*分别在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片区座谈会、县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会和全县扶贫攻坚决战动员大会等会议上进行了传达学习;*个乡镇(街道)和县级各部门通过职工会、村社干部大会、院坝会等方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和孙政才书记的讲话精神传达到了最基层,在全县上下引起了共鸣、形成了共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营造了把扶贫攻坚作为全县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坚决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浓厚氛围。2一、锁定脱贫“摘帽”目标任务。围绕 2017 年全面脱贫越线“摘帽”的目标任务,按照扶贫攻坚只能赶前、不能延后的总体要求,

2、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确立了“前紧后松、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综合考虑贫困原因、贫困类型、贫困程度等因素,研究锁定了我县 20152017 年脱贫进度规划,即 2015 年全面启动剩余*个贫困村的整村建设工作(已启动 37 个),实现*个贫困村脱贫、*名贫困人口越线;2016 年实现*个贫困村脱贫、*名贫困人口越线;2017 年实现*个深度贫困村脱贫、*名深度贫困人口越线,摘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帽子。3二、制定出台“1+15+7”政策体系。在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和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基础上,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片区座谈会和数次专题会研究,并充分结合城口的发展实际和贫困现状,制定

3、了“1+15+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支持体系。即以县委、县政府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确保 2017 年实现脱贫“摘帽”的实施意见为统揽,配套制定交通、水利、教育、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特色效益农业、林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深度贫困户搬迁、贫困村村容村貌建设、金融扶持、整村脱贫等 15 个行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项目资金整合、廉政风险防控、“三包”责任制、因村派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考核、宣传等7 个保障方案。4三、做实做细精准扶贫基础工作。针对以前少数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不清、对象不准的现状,*全面推进“再精准、再识别”工作。一是对*户*名贫困人口进行再次核查识别,要求精准到每

4、户户主姓名、人口数量,家庭人员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劳动力状况,老弱病残障人员比例、病残程度及劳动力丧失程度,家庭农业生产资源状况和产业发展基础等具体方面。既立足当前的贫困现状,又深入分析、准确研判未来的发展趋势,科学确定贫困类别,逐个算清收入帐,列出需求清单,真正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任务清、责任清,为开展精准扶贫提供真实的情况和准确的依据。二是对*个贫困村进行再次摸底,认真对照“建八有”、“解八难”标准,进一步摸清现有情况,分乡、分村梳理缺项漏项,分级算好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确定建设内容,细化目标任务分解,统筹打捆项目资金,落实部门责任,及时查漏补缺。三是对 20*年脱

5、贫越线工作开展“回头看”。20*年,我们要实现*个贫困村整村脱贫和*名贫困人口越线,为此,我们认真对照贫困村实现“八有”、贫困户解决“八难”的建设标准和市级验收标准,及时开展“回头看”,进5一步弄清底数,顺排工序,倒排工期,及时查漏补缺,确保年底全部通过市级验收。四是在底数清、家底明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清单管理、结果倒逼的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细化完善基础台账,做到“户有册、村有簿、乡有档、全县一张网”。建立县级作战图,乡镇(街道)作战方案,村(社区)作战计划,分级明晰工作推进路线图,列出脱贫任务书和时间表,层层分解目标任务,把具体任务明确到年份、月份,具体到乡、到村、到户、到人头,倒排时间

6、,限时完成。四、创新方式解决贫困关键问题。一是解决深度贫困户搬迁的问题。为切实解决深度贫困户住房有保障的问题,*制定了推进深度贫困户扶贫搬迁的实施方案,瞄准深度贫困户,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差异化补助力度,解决其住房有保障的问题。明确深度贫困户搬迁在享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资金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再按照新建房 12 人的户面积不超过*平方米,补助不超过*万元;*人及以上的户面积不超过*平方米,34 人每户补助不超过*万元,5 人及以上每户补助不超过*万元的建房和补助标准,帮助实施搬迁,实现深度贫困户居者有其房的目标。同时,充分考虑搬迁户的后续生产和生活来源问题,鼓励搬迁户以购买符合条件的农村闲置二手6房

7、的方式实施梯度安置,并按照新建房补助标准给予补助;通过社内调剂、跨社流转、耕整修复等方式,尽量实现有土安置,让贫困户搬家不离土、生活可接续,做到瞄准一户、搬迁一户、销号一户。实施搬迁后,将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技能培训、外出务工等扶持政策优先覆盖搬迁户,并多渠道落实搬迁户必要的“菜园地”,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逐步能致富。对不符合深度贫困户搬迁条件,又无法通过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实施搬迁的轻度贫困户或农村 C 级危房户,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通过排危加固等方式,对其住房进行就地改造和修缮,保证其居住安全、美观、大方。二是全面开展“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

8、通过调研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贫困户的房屋采光不足,通风条件差,周围环境脏、乱、差,屋内家什摆放不分类,牲畜饲养不分区,常年居住在阴冷潮湿、病菌丛生的环境里,加之自身缺乏健康常识,卫生习惯不好,长此以往,很容易生病,一旦生病,致贫返贫风险就增大。为此,*结合贫困村建“八有”中“有一个整洁的村容村貌”的建设要求和验收标准,以改善贫困村村容村貌、整治贫困村“脏乱差”、破除贫困群众生活陋习、强化精神扶贫等为重点,全面开展“整治居住环境、摒弃生活陋习、培育文明新风”专项行动。通过实施贫困村面上的环境整治,让贫困村的村容村貌更加靓丽;通过改房、改沟、改厨、改厕、改圈、改陋习等措施,着力解决贫困户住房排水、

9、排污、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实际问题,让每个家庭都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乡村医生、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入户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引导贫困群众破陋习、讲文明、树新风,养成勤刷牙、勤洗澡、勤洗手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培育自强、勤俭、文明新风尚,最大限度减少和避免因病致贫返贫。三是开展救助兜底扶贫。在用好用足民政低保线与扶贫线“双线合一”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社会保险参保困难的贫困户,我县经过研究决定,由县财政筹集资金,对全县建卡贫困人口中,符合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 A、B 类贫困人口年龄在 5560 周岁之间的人员按一档标准资助其参加养老保险。对建卡贫困人口中的 A、B 类贫困人口按一档标

10、准资助其参加医疗保险。7五、切实加强制度保障。一是落实党政一把手责任制。调整充实了全县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力量,县级层面由*书记和*县长负总责。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逐级明确了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二是建立廉政风险防控制度。强化乡镇(街道)廉政风险防控的主体责任,加强扶贫项目建设过程监管,理清扶贫项目主管单位、实施单位和监督单位的关系,层层签订廉政风险管控责任书,做到扶贫项目有人管理、有人跟踪、有人负责。三是建立县领导包乡、县级部门(单位)包村、机关干部包户的“三包”责任制。根据贫困村、贫困户不同的贫困程度、贫困原因和脱贫需求,县四家班子领导包乡负责

11、,抓统筹协调,同时,充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各级干部职工的“引路”作用,因乡、因村、因人,按需确定“三包”对象,确保帮困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四是落实“因村派人精准”制度。以县级部门为主、部分乡镇和驻县单位为辅,选派 90 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落实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和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到村挂职制度,确保 90 个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村支部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帮扶责任人六个全覆盖。8五是建立村级基层组织扶贫机制。把全县 90 个贫困村党支部全部纳入基层软弱涣散组织,进行整顿、转化和提升,对不适应工作岗位的

12、村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加强村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功能;按照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鼓励引导贫困村在家党员同志与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充分发挥友邻互帮的优势,切实解决精准扶贫“最后 500 米”的问题。六是建立精准考核制度。围绕贫困村脱贫、贫困人口越线的指标体系,制定精准脱贫考核办法,将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和个人年度考核,实行县级部门、乡镇(街道)、驻村工作队三级捆绑和贫困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派出单位一把手与派出人员捆绑考核。对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六、积极营造扶贫攻坚氛围。组建扶贫攻坚理论宣讲团和课题调研组,广泛宣传新阶段扶贫开

13、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度报道解读中央、市、县扶贫政策,动员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各乡镇(街道)、驻村工作队通过院坝会等形式,进行“点对点”的政策宣传和教育疏导,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脱贫观念,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彻底消除“等靠要”思想,有效调动了贫困群众自主扶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握正确导向,引导全县干部群众加强舆论监督,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建立扶贫攻坚信息自下而上定期报送制度,畅通了村、乡镇(街道)、县、市四级信息报送渠道;建立县四家9班子办公室、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委宣传部等部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交流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联互通的宣传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