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扶持对象: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类别:种养项目(畜牧养殖)项目代码:3000 头肉牛养殖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单位:养殖专业合作社建设地点:编制时间:2016 年 3 月目 录一、合作社基本情况 .1(一)合作社概况 .1(二)运营状况 2(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 2二、项目立项背景 3(一)必要性分析 3(二)优势分析 4(三)市场分析 7(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 .10三、项目目标 11四、项目建设方案 .12(一)主要建设内容 .12(二)主要技术参数 .19(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 .19(四)项目组织与管理 .19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22(一
2、)总投资估算 .22(二)资金来源 .23(三)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 .23(四)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24六、效益分析 25(一)经济效益 .25(二)社会及生态效益 .25一、合作社基本情况1一、合作社基本情况(一)合作社概况合作社成立于 2008 年 9 月,法人代表王强。合作社出资成员35 人,出资总额 108 万元,其中法人出资 10 万元,占 9.25%,其他34 人出资 98 万元。从事生产成员的持股比例为 100%。合作社的收益每年根据盈余分别按 90%、5%、5%比例分配利润、提取公积金、公益金。公积金主要用于增强合作社的服务功能,扩大合作社的生产能力和弥补亏损等;公益金
3、主要用于对合作社社员进行科技培训;利润返还按社员在本年度实际工作效益、入股金额进行分配和分红。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王强,系村农民,1972 年 7 月出生,高中文化程度。1998 年以来,从事畜牧养殖、贩运,积累了丰富的养殖技术,并与当地养殖户以及青海、河南、上海等外地客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带领社员和养殖户走专业化生产的路子,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合作社现有办公用房 350 平方米,办公设备配备齐全。设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现有社员 35 人,其中管理人员 3 人,财务人员 2 人,技术人员 6 人,后勤人员 3 人。理事会设理事长 1 人,副理事长 1 人;监事会设 2 名监事。社
4、员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为决策执行机构,理事长为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监事会具体对一、合作社基本情况2理事会执行成员大会决议和章程、以及生产经营情况等进行监督,形成职责明确、相互制衡的组织体系。合作社章程、财务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二)运营状况1.主业发展情况合作社主要从事肉牛育肥、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2009 年,出栏育肥肉牛 1300 头,实现销售收入 650 万元,利润 43.3 万元。2.项目申报前一年度合作社的财务及分配情况。2009 年经营收入 271.3 万元;经营支出 218.2 万元;利润 43.3万元,用于会员分配 38.9 万元,提取公积金 2.2 万元,公益金 2.
5、2 万元。(三)以前年度各类财政资金对合作社的扶持情况2009 年区财政及畜牧部门扶持该专业合作社肉牛产业大县项目资金 2 万元。二、项目立项背景3二、项目立项背景(一)必要性分析农村经济经营体制改革,使农民成为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农民在获得市场经济利益的同时,也承担了市场经济带来的风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小经营大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需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一生产,统一销售,防范市场风险,使农民生产经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近年来,肉牛养殖规模和数量逐步增大,但由于养殖风险、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本地肉牛养殖水平低,自给自足的“小农”观念还相当突出,抗自然和
6、市场风险的能力弱,资源优势难以发挥。针对上述问题,2008 年 9 月,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和“自愿,互利,平等”的原则,在区畜牧兽医局的支持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制定了章程,建立财务管理制度,并在工商行政部门进行了登记注册,到目前为止,已吸收社员 30人。通过项目建设,可加强合作社管理,进一步规范合作社运作,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技术指导作用和市场中介作用,有利于肉牛产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提高肉牛产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肉牛养殖技术的推广,促进肉牛新技术、新品种成果转化;有利于实现肉牛产业标准化生产,为市场提供无公二、项目立项背景4害绿色产品;有利于拓展优质肉牛
7、产品市场,增强抗风险能力;有利于养殖成本的核算,强化效益管理,探索出一个肉牛产业生产新的模式,带动其他乡镇肉牛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支农民科技队伍,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和抗风险意识,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转移;有利于提高肉牛产业生产条件,合理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养殖业内部结构合理化,生产科学化,生态环境良性化,产品市场化,推动项目区发展,带动全镇乃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为此,健全和完善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项目建设地点处于城西南 25 公里处,信息便利,区、镇科技力量相对集中,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便利。农民群众接受新鲜事物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意识
8、较强,积极性较高。因此,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二)优势分析1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河西走廊中部,位居新、甘、青、蒙四省区交汇处,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也是国家级商品粮和蔬菜优质基地,其中以金张掖肉牛和金园猪为主的畜产品质量上乘,在省内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着雄厚的基础。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国道 312 线、227 线、国家重点兰新铁路横穿全境,交通运输十分便利,用水、用电及通讯设施完备,境内生态环境及水质资源良好,无污染,南依祁连山,北靠龙首山,是动物疫病天然保护屏障。二、项目立项背景52饲草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典型的绿洲灌溉农业区。饲草料资源丰富,年种草面积16
9、万亩,按每亩年产 1000kg 青干草计,年可产优质牧草 16 万t。年产农作物秸秆 143 万 t,酒糟等农副产品 120 万 t。加之国家西部大开发及退耕还草重大战略的实施,为甘州及周边地区草食畜牧业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目前,全区在 16 万亩人工草地的基础上,每年将以 1 万亩退耕还草的速度增加,同时引进 10 多个适应当地条件、质量优良、产量高的牧草新品种,使得牧草品种和数量均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牧草质量在不断提高,这就为肉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3养牛基础良好。牛肉产自于天然草场和农区粮草丰富地区,是典型的节粮型畜牧业,符合人们崇尚自然食品的发展趋势。养牛业有着独特的
10、资源优势和悠久的发展历史。20 世纪 80年代初,被列为全省黄牛冻配改良试点,特别是进入 90 年代以后,养牛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个体生产性能、整体生产水平、科技水平、经济效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 年全区牛的饲养量达到 45.13 万头,比1996 年增长 1.82 倍;牛存栏量达到 30.5 万头,牛出栏量14.63 万头,比 1996 年分别增长 1.45 倍和 3.82 倍;繁殖母牛存栏达到 12.5 万头,增长 54.7%,繁殖母牛占全区牛存栏数的40。改良牛占存栏牛的 95以上。50 头以上的养牛大户发展到 136 户。规模养牛农户科技投入高,饲
11、草青贮、氨化,配合二、项目立项背景6饲料、暖棚养畜、短期育肥、品种改良等技术均被农户所认识,并得到广泛推广运用,商品意识走进了千家万户,养牛业在全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4良种繁育体系初具规模。张掖市是位居全省第二的肉牛改良繁育基地,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推广黄牛冻配改良工作以来,经过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建成黄牛冻配改良点116 处,培训和配备技术服务队伍 200 多人,年冻配改良母牛6 万头以上,分别占全市和全省黄牛冻配任务的 5/6 和 1/8,年繁活杂种牛犊 4 万多头,分别占全市和全省年繁活杂种牛犊的5/6 和 1/8。为本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基
12、础。5技术支撑雄厚。近年来,通过公开竞争,聘用了一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并将聘用人员的工资纳入区财政预算,充实了力量,稳定了队伍,建立完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建成了区、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 220 多人。先后参加完成农业部和省列科研、推广项目20 多项,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并与甘肃农业大学、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省家畜繁育中心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成立了肉牛产业联合会,乡(镇) 、村建立了养牛协会,在上秦、大满、沙井、小满等乡镇建立了科技示范园,服务体系配套完善,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6政策保证有力。委、区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了牛产业在农
13、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2008 年,开始实施“百万头二、项目立项背景7肉牛基地建设工程” ,确立了把建成“河西肉牛”基地和“养牛大区”的奋斗目标,2008 年,被农业部列为全国肉牛优势主产区,被农业部、财政部列入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2009 年被列为牛产业大县。区政府陆续出台了大量优惠政策扶持肉牛养殖的发展。一是对新建规模养牛场的农户无偿划拨土地,并减免有关税收。二是给予资金或贴息扶持。被确定为核心群的母牛,由政府出资购买保险;养牛户每购买一头母牛提供 70的信贷资金;三是存栏牛实行“零费用免疫” ;繁殖母牛实行“零费用”冻精授配。四是为发展养牛业成立了担保公司,为农民发展养牛业解决贷款担保问
14、题;五是对养牛小区(场)建设和青贮窖建设给予财政资金补助。同时,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发改委、农办、财政、畜牧及有关乡镇为成员的肉牛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严格的目标责任考核制和工作责任制,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落实,以推动牛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三)市场分析1市场分析 全球看,世界发达地区牛肉占肉类比例为一半以上,而我国仅占 10左右牛肉人均占有量,世界发达国家在 50 公斤以上,世界人均 10 公斤,而我国却不足 5 公斤,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不足 2 公斤。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牛肉是小康指标的组成部分,人们越加注重膳食质量和结构的改善,对牛肉特别是优质牛肉需求将与日俱增,肉牛一直供不
15、应求。牛二、项目立项背景8是草食动物,饲料利用率高、转化率也居家畜之首,成本低、回报率高,因其食草不与人类争粮,而且安全卫生指标相对较高,近乎于天然绿色食品。养牛业是个古老长远稳定的产业。牛肉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其营养价值高于猪肉及其它肉类产品,而被注重营养保健的现代家庭生活所重视,其肉质鲜美细嫩而不肥腻,易消化。牛皮是制革工业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牛肉的开发利用被普遍受到重视,食品工业和制革工业对肉牛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市场对牛肉和牛皮的需求量也在与日俱增。 2、市场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农业科技
16、发展纲要 ,提出了“十五”期间及今后十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针、目标、任务及要求,明确提出:把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提供科技支撑作为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积极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的政策环境。同时,国家“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改良畜禽品种,加快畜牧业发展,到 2010 年畜牧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38%。可见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上,国家历来是处于战略角度上认识其重要性,将其当成是关系到国家安定团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大事来抓。同时,中央、二、项目立项背景9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畜牧业生产发展的优惠政策,
17、在可预见的将来,本项目基本不存在政策风险。(2)人力资源风险由于本项目涉及到肉牛养殖行业中相关科学的系统利用及配套技术,科技含量较高,技术要求高。项目实施的核心人员的素质是项目完成的关键因素之一,项目承担单位将紧紧依靠技术依托单位畜牧兽医局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负责项目的技术方案、技术路线的拟定,项目的组织实施,基本无人力资源风险。(3)技术风险从本项目的技术风险上看,主要是肉牛疫病的风险,通过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技术全力支持,享受动物零费用免疫政策,实行定期集中免疫和常年补针相结合的系统化免疫,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同时项目单位聘请专门的兽医,加强牛病监测预防,可以有效地化解疾病风险。(4)
18、市场风险本项目的市场风险主要为肉牛产品及副产品市场的周期性波动,从而影响经济效益。因此,一要通过加强市场预测,降低市场风险;二要加强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和应用,降低生产成本;三要积极推进养殖产业化,提高产业链的增值效率,分散风险,提高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把市场风险降低到最低。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一家一户散养户因为二、项目立项背景10比较效益差逐渐放弃养殖行业,而被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户)所取代。从市场竞争来看,本项目从商品质量、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强劲的竞争优势。产品凭借其价格、质量优势,可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四)合作社成员对申请项目的支持情况经 2013 年 9 月 2
19、3 日合作社成员大会讨论通过,一致同意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同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并请专家着手编制项目申报书以及实施方案。项目自筹资金由合作社全体社员分担以二次入股形式筹集,项目产生收益按照社员持股金额比例进行分配和分红。二、项目立项背景11三、项目目标本项目由合作社负责筹建。计划在现有 3 栋牛舍,存栏320 头肉牛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成年集中存栏1000 头,年出栏 3000 头规模的养殖场。本着以合作社为龙头,市场为导向,辐射带动周边 550 农户发展绿色、健康、环保的肉牛养殖基地。四、项目建设方案12四、项目建设方案(一)主要建设内容1.建设地点项目建
20、设地点位于张掖城西的 25 公里甘、临、肃三县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辖区内土地肥沃,三面环滩,饲草丰富,是畜牧养殖的理想地方。另外由于玉米制种业的发展,秸杆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牛、羊新品种的引进和畜牧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从养殖业中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至 2009 年底,全镇肉牛饲养量达到 5.2 万头,已成为张掖市的养牛大镇之一。肉牛养殖场建设地点位于前进村二龙滩,占地面积 350 亩,其中养殖场占地 50 亩,其余为饲草地,土地为合作社租赁村五社荒地,租赁期 20 年(2007 年 12 月至 2024 年
21、12 月) 。专业社采取入股社员集中养殖、分户经营管理方式,户均存栏肉牛不少于 30 头。2.技术路线及流程1总工艺流程本项目是以肉牛育肥生产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肉牛生产工艺大致分为三个饲养阶段,即 6 月龄以前的犊牛阶四、项目建设方案13段、 718 月龄(或 712 月龄)的架子牛生长阶段、18 月龄(或 12 月龄)以后的强度肥育阶段,各阶段分群分舍饲养。采用“引进良种、科学育肥、封闭管理、全进全出”的生态标准养殖模式。2技术方案(1)育肥牛品种选择a.西门塔尔牛:是当今世界上著名的兼用牛品种,以体格高大粗壮,生长快,肌肉充实,适应性强,乳品质量好,产乳量仅次于世界著名乳牛品种而
22、受到广泛重视。成年公牛体重10001300kg,体高 140cm,成年母牛体重 650800kg,体高125140cm。标准泌乳期产奶量 4070kg,乳汁率 3.9%。舍饲育肥日增重 8001000g,1.5 岁活重 440480kg,公牛育肥后屠宰率 65%,净肉率 55,胴体中脂肪少,优质切块率高。引入甘肃已有 20 多年的历史,作为第一父本杂交本地黄牛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显著的产肉产乳性能。b.皮埃蒙特牛:是世界著名的终端杂交父本,二十世纪末引入甘肃后,其杂种一代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据测定,皮黄杂种牛 18 月龄体重可达 550kg,育肥期平均日增重可达1.6kg,屠宰率 6770%,净
23、肉率 66.2,胴体中肌肉比例高达80%,眼肌面积高达 121.8。同时,皮埃蒙特肉牛后躯发达,肌肉丰富,体形紧凑,骨肉比例在 6:1 以上。也是世界上生产高档肉牛最理想的品种。四、项目建设方案14c.夏洛莱牛:原产于法国中西部到东南部的夏洛莱省和捏夫勒地区,由当地牛选育而成,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大型瘦肉型肉牛品种。以体格大、增重快、肌肉发达、瘦肉多、饲料转化率高而著名。成年公牛活重 10001200kg,成年母牛活重700800kg。我国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引入后,对改良本地黄牛或与其杂种牛杂交,均能明显地提高母系生产性能,育成牛 15月龄前的日增重超过其它品种。因此,常用来作为经济杂交的
24、父本。杂种犊牛出生重 4245kg。断奶后的幼牛经 12 个育肥,体重可达 350kg 以上,屠宰率达 68%以上。d.德国黄牛:原产于德国和奥地利,是著名的肉乳兼用品种。品种毛色为浅黄色、黄色或浅红色。体格大,体躯长、胸深,背直,四肢短而有力,肌肉强健。成年公牛体重10001100kg,母牛体重 700800kg。母牛年产奶量 4164kg,乳脂率 4.15%。该牛肥育性能好,去势小牛肥育到 18 月龄体重可达 600700kg,增重快,屠宰率高,平均屠宰率 62.2%,净肉率 56%。(2)肉牛育肥技术现代肉牛生产系统是一种精心饲养管理和技术密集型的集约化生产系统。在改扩建设施设备条件、推
25、广应用先进生产工艺的同时,一方面通过降低肉牛生产的固定成本,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项目区品种优势和青绿多汁饲料、秸秆饲料的优势,实行标准化营养,加强肉牛育肥期的饲养管理,以加快肉牛生长四、项目建设方案15速度,提高生产效率。a.育肥模式。本项目采用适合农区肉牛生产的舍饲强度育肥技术。根据当前生产条件和消费市场实际,在育肥生产上采取幼牛育肥和架子牛育肥两种模式。幼牛育肥:由育肥场(育肥大户)从基地农户收购 6 月龄断奶的杂种牛犊,经过 6 个月育成,体重达 215kg 左右,进行强化育肥 4 个月,到 16 月龄出栏上市,活重达 350kg。净增重135150kg,日增重 10001200g。架子牛育
26、肥:由育肥场(育肥大户)从基地农户收购活重在 300350kg 的架子牛,经过 120 天育肥,2022 月龄出栏上市,活重达 500550kg,净增重 200kg,日增重15001700g。b.肉牛育肥工艺流程。见图 4-1,4-2。图 41 幼牛育肥工艺流程6 月龄 12 月龄 18 月龄图 42 架子牛育肥工艺流程c.饲养管理策略。参照国家无公害食品肉牛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T 51272002) 、 无公害食品 肉牛饲养管理准则育肥架子牛 进入育肥体重 300350kg 强度育肥 120 天 结束育肥体重 500550 出 栏断奶犊牛 进入育肥体重 200215kg 强度育肥 12
27、0 天 结束育肥体重 300350 出 栏四、项目建设方案16(NY/T 51282002) 、张掖市地方肉牛饲养技术规范和标准化肉牛养殖小区技术规范 (DB62/T 14442006) ,制定适宜本项目条件的饲粮配方和肉牛饲养技术操作规程,探索总结现代肉牛生产管理机制和安全生产措施。同时,引进推广犊牛早期断奶技术,缩短幼牛的饲养周期,提高肉牛的集约化饲养水平及优质肉牛生产水平,加速畜群周转。(3)饲草料加工技术a.青贮饲料。青贮饲料是一种既简单可靠、品质优良,而又经济的饲料;也是肉牛饲料的主要组成。原料:以含糖量多的青玉米、玉米秸、块根茎叶及禾本科牧草等。方法和步骤:执行张掖市地方标准青贮饲
28、料技术规范(DB/6200B 46388) 。b.精饲料的加工配制配合饲料的设计加工要求。本项目采用先进的全自动成套配合饲料生产设备,应用饲料营养科学的最新成果以及计算机技术,设计制定适宜当地经济条件的肉牛系列饲料配方,合理利用饲料原料。同时,严格执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有关绿色食品生产准则 ,保证饲料源头的质量安全,以满足畜群增长、增重的营养需要。工艺流程总体工艺:采用先粉碎后配合的工艺。四、项目建设方案17粉碎工艺:采用单一料一次粉碎工序。混合工艺:采用批量混合方式。粉料为一次加工,粒料为二次加工。成品处理:分为袋装和散装两种方式。c.粗饲料的加工利用。牛的食性广,按照饲料多样性搭配
29、的原则,凡调制的青干草、麦秸、玉米秸等,全部经粉碎机加工成混合草粉,进行综合利用。为了提高优质牧草的利用价值,购置成套粗饲料加工机组,设计草系列配方,进行草颗粒、草粕生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高饲草料的转化利用率。3.设备购置本项目设备主要包括肉牛饲养设备、饲草料生产加工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主要设备的选型在进行初步设计时依据市场和建设规模详细选定。见表 43。表 43 主要设备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数量单价(万元) 复价(万元)1 场内运输机械 轮式拖拉机 台 2 1.5 32 喷雾器 便 携 个 5 0.02 0.13 兽医器械 套 2 0.05 0.14 饲料机组 套 1 3.2 3.2
30、5 铡草机(大) 台 1 2 26 铡草机(小) 台 2 1.3 2.67 工作车辆 辆 1 6 6合计 14 174.设施建设四、项目建设方案18本项目生产设施主要包括肉牛场、饲草料生产建筑物及供水供电辅助设施等。见表 44。表 44 主要生产设施及辅助设施序号 工程项目 规格建筑规模(M 2、 台、件)单位投资(元M2)复价(万元)1 办公用房 砖混 200 600 122 牛场 187.62.1 新建牛舍 砖木 2600 350 912.2 病牛隔离舍 砖木 60 350 2.12.3 消毒室 砖混 30 500 1.52.4 兽医室 砖混 30 500 1.52.5 青贮池 砖混 25
31、00 100 252.6 草料棚 砖木 150 300 4.52.7 围墙及大门 砖混 500 100 52.8 道路硬化 水泥 1000 100 102.9 粪污处理场 水泥 500 80 42.10 饲料加工车间 砖混 200 400 82.11 供电 10KV 1 150000 152.12 机井及配套 190m 1 200000 20合计 199.65.科技措施详细说明新品种、新技术(包括新工艺、新材料)的来源,先进性及技术引进、示范方案,技术培训方案 。四、项目建设方案19(1)育肥牛品种合作社育肥牛品种主要选择本地适应性强,性能好, 增重快,屠宰率高的西门塔尔、皮埃蒙特、夏洛莱及德
32、国黄牛等牛种。育肥架子牛主要从本地周边乡镇收购。(2)肉牛育肥技术充分发挥项目区品种优势和青绿多汁饲料、秸秆饲料丰富的优势,采用适合农区肉牛生产的舍饲强度育肥技术,在育肥生产上采取幼牛育肥和架子牛育肥两种模式。(3)饲草料加工技术青粗饲料的加工利用。按照饲料多样性搭配的原则,凡调制的青干草、麦秸、玉米秸等,利用青贮、黄贮、微贮等技术进行综合利用。为了提高优质牧草的利用价值,购置成套粗饲料加工机组,设计草系列配方,进行草颗粒、草粕生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高饲草料的转化利用率。精饲料的加工配制。采用先进的全自动成套配合饲料生产设备,应用饲料营养科学的最新成果,设计制定适宜当地肉牛生长的系列饲料配
33、方,采用先粉碎后配合的工艺,合理利用饲料原料。 (二)主要技术参数该项目实施后母牛授配率达到 96,成活率达到 98以上、死亡率减低到 0.2以下、肉牛育肥个体出栏体重达到 500 千克以上,料肉比达到 4.1:1,屠宰率达到 60%以上。四、项目建设方案20(三)项目涉及的相关环保措施本项目肉牛养殖属生态保护性舍饲圈养项目,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和破坏,污染物为肉牛粪便,采取集中堆放自然生物发酵后,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周围林地、农田农作物施肥,对改良土壤、农田加肥等都有很大好处。(四)项目组织与管理1.建设期机构设置及职责为抓好项目实施,该专业合作社拟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社长任组长,成员代表参与
34、,作为项目建设的决策机构,对项目建设实行全面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有关职能部门,专门负责该项目的组织协调以及处理和解决涉及与地方有关的疑难问题。2.运营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本项目采取“合作社基地”的模式进行运作和经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行,实行法人负责制。在整个项目的运行中,饲草料基地为养殖基地提供饲料,育肥牛由培训后的饲养人员进行饲养和日常管理,聘请当地畜牧技术部门技术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项目各环节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3.进度安排(1)项目建设期项目计划 1 年完成(2016 年 10 月2017 年 10 月) 。四、项目建设方案21(2)项目实施进
35、度计划2016 年 10 月12 月,完成项目的报批手续和实施方案,并做好土建动工前的准备,2017 年 10 月投入经营。表 45 项目工程实施进度示意表2016 年 2017 年序号建设内容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1 项目可研报批2 实施方案4 土建施工准备5 土建施工6 设备安装7 购牛8 投入生产运营4.管理措施项目建设阶段:组织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工作,实行项目招投标、项目监理制。资金由项目领导小组及监事会监管使用,财政补助资金设立专户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项目运行阶段: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健全各项制度。实行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自主经营
36、,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四、项目建设方案22自谋发展。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按照统一技术, 统一品种,统一疫病防治,统一销售的要求,生产销售无公害优质肉牛,实现生产经营效益最大化。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3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一)总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 266.6 万元,其中流动资金 40 万元。投资估算见表 51。表 51 项目投资估算表序号 工程项目 规格建筑规模(M 2、 台、件)单位投资(元M 2)复价(万元)总投资 266.6一 土建工程 199.61 办公用房 砖混 200 600 122 牛场 187.62.1 新建牛舍 砖木 2600 350 912.2 病牛隔离舍 砖木
37、60 350 2.12.3 消毒室 砖混 30 500 1.52.4 兽医室 砖混 30 500 1.52.5 青贮池 砖混 2500 100 252.6 草料棚 砖木 150 300 4.52.7 围墙及大门 砖混 500 100 52.8 道路硬化 水泥 1000 100 102.9 粪污处理场 水泥 500 80 42.10 饲料加工车间 砖混 200 400 82.11 供电 10KV 1 150000 152.12 机井及配套 1 200000 20二 设备 17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41 场内运输机械 轮式拖拉机 2 15000 32 喷雾器 便 携 5 200 0.13 兽医器
38、械 2 500 0.14 饲料机组 1 32000 3.25 铡草机(大) 1 20000 26 铡草机(小) 2 13000 2.67 工作车辆 1 60000 6三 培训 5四 项目前期费用 3五 基本预备费 2六 流动资金 40(二)资金来源总投资 266.6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 9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36 万元,自筹资金 140.6 万元。(三)财政补助资金使用和管理1.财政补助资金主要支持的环节财政补助资金主要用于牛舍、青贮窖、消毒室修建、粪污处理等。见表 52。表 52 项目财政资金使用计划表序号 工程项目投资(万元)中央财政资金(万元)地方配套资金(万元)合计 90
39、 361 新建牛舍 91 50 151 病牛隔离舍 2.1 13 消毒室 1.5 0.54 兽医室 1.5 0.5五、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55 青贮池 30 15 76 粪污处理场 4 47 培训及其它 5 58 供电 15 6 69 机井 20 8 82.财政补助资金的管理项目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专人、专户管理,并由项目领导小组统一调拨和支配,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严格实行专款专用,严禁项目资金挪作他用,提高资金效率,保证资金安全运转。对项目内物品购进要多方询价降低成本,节约投资,提高质量。分类制订详细的项目技术标准,在具体施工中严格执行。建立项目检测评价,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对项目建设的质量优劣、
40、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进度、效率等进行全面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改正,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四)自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项目自筹资金采取社员入股形式筹集。资金纳入项目专项资金专户管理,由项目领导小组统一调拨和支配。六、效益分析26六、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1.项目投入产出情况项目建成后,正常年份合作社年出栏肉牛 3000 头,实现经营收入 1350 万元,年经营成本 1261.56 万元,实现利润 59.25万元。2.成员增收情况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入股社员户均年出栏肉牛 90 头,户均获利近 2 万元。按照标准化生产,广泛运用科学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进行科学饲养,肉牛品质及价格将大大提高,养殖效益
41、将会明显增加。3.可分配盈余及分配情况项目建成后的生产期内,按照满负荷生产计算,年可分配盈余 53.33 万元,盈余返还 50.66 万元,按照年度实际工作效益、入股金额进行分配,入股社员平均可分配收益为 1.5 万元。(二)社会及生态效益1项目建设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的影响项目区牛源及饲草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可开发土地多,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较完善,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六、效益分析27经济状况为大力发展养殖业,实现当地肉牛产业的产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设单位有稳定的资金实力、技术力量和高效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运作创造了有利条件。项目产品选择适宜,市场需求稳定、
42、旺盛,发展潜力巨大,为本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了保证。本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可向市场提供优质肉牛 3000 头,可实现产值 2100 万元,年创利税 88.4 万元。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可有力带动当地养牛业的发展,大大推进当地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本项目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进行运作,养殖户是首先的受益者。体现了该项目不仅可使建设单位快速发展,壮大实力,而且还对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农户的快速致富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2项目辐射周边农户数量及带动增收情况本项目建设将推动*养牛业从传统的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43、促进本镇农牧业生产结构的调整,直接带动当地 35 户农民的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辐射带动 550 户农民进行舍饲标准化肉牛养殖,可使当地的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序大大提高。六、效益分析附表:1.财政补助合作社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表2.投资估算汇总表2-1.设施投资明细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2-3.科技措施投资明细表2-4.流动资金测算表3.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4.盈余及盈余分配表4-1.经营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测算表4-2.成本费用测算表附图:1.项目区位示意图2.项目规划或平面布局图3.其它图件附件: 1.合作社营业执照及组织机构代码证2.合作社章程、相关制度及入社成员名单3.合作社成员大会申报项目的决议4.自筹资金证明5.项目申报前一年度财务审计报告6.土地租赁协议7.环保部门证明材料8.其它相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