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探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608800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探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探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探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摘要: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尤为突出。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中学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从初中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误区以及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实然性偏差三个方面分析了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逆反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1-0041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身上经常发生的

2、一种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学生对教育的反感、抗拒,进而反教育要求而行之。初中生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初中生自身因素,又有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育因素和其他的外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交互作用。那么,中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逆反心理表现得尤为明显呢?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中学生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1. 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有相当数量的中学生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

3、盘否定正面宣传。同样,也有一些中学生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2. 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中学生,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他们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3. 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在一些中学生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教师、领导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很多人的认

4、同。而对于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中学生则被肆意讽刺、挖苦,造成在集体氛围里好人好事无人夸、不良倾向有市场、正不压邪的局面。 二、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中学生正处于个体生理迅速发育直至达到成熟的青春期阶段,该阶段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都出现显著的变化,他们极易产生逆反心理。探讨其产生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1. 主观因素: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首先是和中学生时期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紧密连在一起的。 (1)中学生思维的快速发展和逆向思维的形成为逆反心理的产生提供了心理基础和可能。中学生时期由于大脑的发育成熟并趋于健全,脑机能越来

5、越发达,思维的判断、分析作用越来越明显,思维范围越来越广泛和丰富。特别是思维方式、思维视角已越出童年期简单和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着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尤其是在接触社会文化和教育过程中,中学生渐渐学会并掌握了逆向思维等方法,这就为逆反心理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中学生追求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教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中学生在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而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他们不久之前毕竟

6、还是小孩子,许多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改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中学生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的引导。于是这些学生因需要不能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3)中学生多数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驱使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发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中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迷信、不盲从,具体较强的求知和探索精神,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的“禁果逆反”。被禁的

7、果子是甜的,好奇心驱使中学生有时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也许不甜的禁果。 2. 客观因素: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逆反心理作为一种心态,它的产生是受一定的客观因素影响的。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一些家长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例如,家长教育方式的简单粗暴或命令式、专断式等惯用的教育方法,以及在生活、学生等方面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中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

8、沉淀,中学生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中学生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由于教师教育指导思想的偏离和方法上的不当,教师的言行与教材中宣讲的观点不一致,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和体验,教材中宣讲的观念与社会现实反差太大,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由于初中生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往往富于理想,向往美好的前程。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较差,自调自制能力不强;同时由于知识贫乏,辨别是非、识别

9、真伪良莠的能力较差,因而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结果有时是非混淆,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正确的宣传和教育,直接产生对立情绪。不良的社会风气、舆论、文化环境,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同伴不良群体的教唆、挑逗都可能给中学生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使他们对教材中宣讲的观点表示怀疑。 三、如何消除逆反心理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负效应 1. 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 要尊重和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教育的艺术,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要针对学生消极心态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保护自尊心,树立自信心,缩短心理距离,从而促进教育的积极效果。 (1)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育的感染力是由教师

10、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的以身作则所构成,教师对学生的爱,会起到“以情感人”的作用。教师以身作则,做到“为人师表”,学生在接受教师的言传身教中,衡量自己,并以教师的行为去印证,对照教师所教导的真理,从而转化成自己的信念。同时,良好的师生交往,亦具有教育和影响学生的心理效能。那么,对教师的教育和批评就会虚心地接受,从而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2)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加以注意的。一般说来,教师在上课时,当教师确认学生的某些行为是由于“逆反心理”而产生时,应做到以下几点:不当众批评,个别交换意见。采用诱导教育方式,切忌粗暴

11、。对小事不过分追究,使学生产生“这么做教师不屑一顾”不使其逆反心理得到满足。和学生谈心,但不干涉其内心“秘密”,即使知道,也装作不知,给学生保留他们自己的天地,满足其“独立感”的愿望。 (3)改进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思想政治课教师实施教学,既要突出重点、难点,又能顾及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既注意教材的联系,又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练习方法实行多样化,要有趣味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学会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消除逆反心理。 2. 从中学生自身的角度来讲 (1)要正确地认识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努力地升华自我。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每

12、个人既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短处和不足,特别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中学生,既要看到自己不断成熟,又要看到自己尚且幼稚,教师和父母毕竟在知识、经验、阅历等方面要比我们丰富,他们的教导总体来讲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是有利于我们成长的,尽管可能有时在某些方面不很准确,但出发点是好的,我们应该认真地接受教师和父母的教育,从他们身上获取充分的营养,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2)要学会对自我心态进行自我调节。比如,用心理换位法来理解教师和父母以及他人的心情,减少对别人的埋怨和责难。八十年代,有一句名言曾经得到全国人民的普遍认同,这就是“理解万岁”。的确,人与人之间只要设身处地理解对方,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什么矛盾

13、、隔阂都会迎刃而解。 (3)要把自尊心引向积极的方向。逆反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而自尊心是自我意识的核心。但有的中学生的自尊心把握不当可能会向两个极端方向发展。一个极端是形成自我中心,偏执自负;另一个极端是自抛自弃,破罐子破摔。这两个极端都是逆反负效应的表现,都是不可取的。正确的较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应该表现为自立自强,自重自爱,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中学生应该把自尊心向着这一积极的方向发展,把逆反的负效应转化为正效应。 由于中学生逆反心理表现各异,成因的多样性,范围的普遍性,要消除逆反心理并非易事。防止和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逆反心理,变不利为有利,变消极为积极,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要求我们政治教师必须深入研究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特点,探寻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艰苦细致的疏导、教育工作,真正完成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教育任务。 (作者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第一完全中学 124000)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