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年 度本 科教学 质 量 报 告 二一五 年 八月二十 八 日 目 录 一、学校概况 1 二、本科教育基 本 情况 3 (一)本 科人才 培 养目标及 服务面 向 3 (二)本 科专业 设 置情况 4 (三)全 日制在 校 学生情况 及本科 生 所占比例 4 (四)本 科生源 质 量 4 三、师资与教学 条 件 8 (一)学 校师资 队 伍数量、 生师比 情 况 8 (二)教 师职称 、 学历和学 缘结构 8 (三)参 与校外 进 修、培训 、交流 的 教师人次 9 (四)本 科生主 讲 教师情况 . 10 (五)教 授承担 本 科课程情 况 . 11 (六)教 学经费 投 入情况
2、. 11 (七)教 学用房 、 图书、设 备、信 息 资源及其 应用情 况 . 11 (八)对 外交流 与 合作 . 13 四、教学建设与 改 革 . 13 (一)加 强教师 教 学责任意 识,推 进 师资队伍 建设 . 13 (二)完 善人才 培 养体系, 开展培 养 方案修订 工作 . 14 (三)优 化学科 专 业布局, 加强专 业 建设,突 出办学 特 色 . 15 (四)加 强课程 建 设,保障 课程教 学 水平 . 16 (五)加 强教材 建 设与教学 研究, 推 进教学改 革 . 16 (六)加 强实验 实 践教学, 突出学 生 实践创新 能力培 养 . 17 (七)创 新创业
3、教 育 . 19 (八)质 量工程 建 设情况 . 19 五、质量保障体 系 建设 . 20 (一)不 断强化 教 学中心地 位 . 20 (二)优 化育人 环 境,加强 学风建 设 . 20 (三)教 学质量 保 障体系建 设 . 23 (四)日 常监控 及 运行情况 和本科 教 学基本状 态 . 25 六、学生学习效 果 . 28 (一)学 生学习 满 意度 . 28 (二)应 届本科 生 毕业及学 位授予 情 况 . 30 (三)攻 读研究 生 情况 . 30 (四)就 业情况 . 30 (五)社 会用人 单 位对毕业 生评价 . 31 (六)对 行业和 地 区的人才 贡献 . 32 (
4、七)毕 业生成 就 . 33 七、特色发展 . 34 (一) 历经长 期探 索与实践 ,形 成了 以“强 实践 、重 能 力、突 特色 ”为 核心的人 才培养 方 案 . 34 (二) 适 应行业 发 展, 优化 专业布 局 , 提高学 校核心 竞 争力及为 地方经 济社会发 展的贡 献 率 . 35 (三) 培养 满足地 方 经济社会 发展需 要 的高素质 应用型 人 才, 为实施 “高 教强省” 战略提 供 人才保障 和智力 支 持 . 36 (四)探 索并实 施 多样化的 人才培 养 模式,提 高本科 人 才培养质 量 . 36 (五)本 科人才 培 养特色案 例 . 37 八、需要解决
5、的 问 题 . 39 (一)师 资队伍 建 设水平需 进一步 提 高 . 39 (二)教 学质量 保 障体系还 需改进 和 完善 . 40 (三)教 风学风 建 设还需进 一步加 强 . 41 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 一 、学校 概况 东 北电力 大学始建 于 1949 年,是 新中国 建立的第 一所电 力工 科 学校, 是 吉林省 重点大 学, 是国 家 “中西 部高校 基础能 力建设工 程 ”重点 建设高校 。学校 1958 年定 名为吉 林电力学 院,1978 年更 名 为东北 电力学院,2005 年更名为 东北电 力大学。 学 校原隶 属电力 部 、
6、国家电 力公司 ,2000 年起 , 实 行 “中央 与地方 共建 , 以 地方管 理 为主” 的管理模 式。 学 校现有 6 个吉林 省优势 特色重点 学科,2 个 吉林 省重中 之重 重 点学科 ;1 个电 气工程 博士后流 动站, 电气工程 、动力 工程及工 程热 物理 2 个博士 学位授 权一级学 科;11 个硕 士学 位授权 一级学 科,49 个 硕士学位 授权二 级学科,9 个 工程硕 士授权 领域 ;43 个本 科 专业, 涵 盖了工、 理、 管、 文、 法、 经、 教育、 艺 术 8 个 学科门 类 。 具 有优秀 应届 本科毕 业生免试 攻读硕 士学位推 荐权 。 学校 现有
7、 全 日制在 校生 近19000 人。 学 校有教 职工 1402 人, 拥有高 级职 称人 员 500 余人 ,其中中 国 工程院 院士 1 人 (双聘 ) , 国家万 人计划 第一批人 选 2 人, 全国 杰 出专业 技术人才 2 人 , 国家 级有 突出贡 献的中青 年专 家 2 人 ,新 世 纪百千 万人才工 程国家 级人 选3 人 , 国务 院政府特 殊津贴 获得者 33 人 , 国 家级教学 名师 1 人 。 拥有 “ 教育部 长江学 者和创 新团队发 展 计划” 创新团队 2 个, 国家级教 学团 队 2 个。 学 校坚持 教学工作 中心地 位不动摇 , 积极 构筑并不 断优化
8、创新 人 才培养 体系 。 现 有国家 级特色专 业 5 个 , 国 家精 品资源 共享课立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2 项 项目 4 项, 国家 级精品 课程 4 门 , 国家 级实验教 学示范 中心 2 个, 国 家级虚 拟仿真实 验教学 中心 1 个 ,吉林 省实验教 学示范 中心 10 个。 近三届, 学校 获国家 级优秀教 学成果 二等 奖3 项。 学校是 国家 大 学生文 化素质教 育基地 、 全 国社 会体育 人才培训 和科研 基地 , 首 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单位,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 划 ”试点 高校,国 家级专 业技术人 员继续 教
9、育基地 。 学 校始终 坚持 “面 向国家 重大需求 、 积 极服务 地方 经济社 会发 展” 的科研 方针, 不 断提高 学术研 究水平 和科技创 新能力。 学校有 国 家地方 联合工程 实验 室 1 个, 国家 大 学科 技园1 个 , 省 部共建教 育 部重点 实验 室1 个 , 教 育部工程 研究中 心 1 个, 吉林 省重大 需求 协 同创新 中心 1 个 ,省级 重点实验 室、研 究中心、 文科基 地等 17 个 。近年 来,学校 承担包 括国家 973 计 划项目 、863 计划项 目、国 家 科技支 撑计划项 目、 国家科 技重 大专项 、 国 家重 大科学 仪器设备 开发 专
10、项、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重点项 目等各级各类科研课 题 1600 余 项, 取 得了一大 批高水 平研究成 果, 获 国家科技 进步二 等奖 2 项, 省 部级科 研成果奖 108 项 , 为推动 科技进 步以及电 力工业 和地方经 济 建设与 发展做出 了重要 贡献。 学 校先后 与美国、 日本 、 英国 、 俄 罗斯 、 韩国 、 德 国等国 的高 校 或科研 机构开展 了多种 形式的学 术交流 。 1998 年 获批培 养外国留 学 生。2000 年, 国 务院学 位办批准 学校与 美国犹他 州立大 学合作实 施 学士学 位教育。2011 年 , 学校获 批为国 家留学基 金委青 年骨干教
11、 师 出国研 修项目实 施院校。2012 年, 教育部 批准学 校与英 国史萃克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3 莱德大学合作举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合作项目。 2013 年 ,教育 部批 准学校 为中国政 府奖学 金来华留 学生接 受院校 。 近 年来 , 学校 被授 予全国 文明单位 、 全 国厂务 公开 民主管 理先 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 “全国 毕 业生就 业典型经 验 50 强高 校” 、 吉林省 先进基层 党组织 等荣誉称 号。 涌现出 全国优 秀教师、 全国优 秀科技 工作者、 全 国职工 职业道 德 建设先 进
12、个人、 全 国三八 红旗手、 全国优 秀思想 政治工 作者、 全 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一大批先进教师群体和以全国大学生自强之 星 标兵等 为代表的 优秀大 学生群体 。 在 66 年的办 学历程 中, 学 校为国家 培养了 大批高级 技术人 才。 毕 业生在 专业领域 呈现出 较强的后 续发展 能力, 相 当一部 分毕业生 成 为能源 电力领域 的著名 专家学者 , 大部 分毕业生 成为能 源电力行 业 的骨干 和中坚, 为祖国 的现代化 建设做 出了突出 贡献。 学 校以办 人民满意 大学, 培养社会 主义事 业合格建 设者和 可靠 接 班人为 己任, 深 入实施 “人才强 校、 创 新驱动、
13、 特色发 展” 战略 , 继 续解放 思想, 与 时俱进, 开拓创 新, 为建 设特色 鲜明的 高水平教 学 研究型 大学而不 懈奋斗 。 ( 学校概 况数据 截止至 2015 年 8 月 28 日) 二 、本科 教育基本 情况 ( 一) 本科 人才培 养目 标及 服务面 向 坚 持以科 学发展观 统领学 校发展全 局, 以育人 为根 本, 以教学 为 中心, 以 学科建 设为龙 头, 以师 资队伍 建设为重 点, 以体 制机制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4 创 新为动 力, 以党 建和思 想政治工 作为保 障, 全面 提高教 育教学质 量 , 努 力提高 科研 水平
14、和 学科实力 , 推 进高水 平教 学研究 型大学建 设 ,为经 济社会发 展做贡 献。 人 才培养 目标 : 培 养适应 行业和地 方经济 社会发展 需要的 、 品 德 高尚、 务实进取 、基础 扎实的高 素质应 用型高级 专门人 才。 服 务面向 : 巩 固行 业基础 , 积 极服 务地方 ; 立 足东 北, 面向全 国 。建设 高素质应 用型人 才培养基 地、科 技创新与 成果转 化基地。 ( 二) 本科 专业设 置情 况 2014 年, 学校共有 本科专 业 42 个, 涵盖经 济学、法 学、教 育 学 、 文学 、 理学、 工 学、 管理学和 艺术 学 8 个学科 门类 ,24 个专
15、业 门类 , 见表1 。2014 年, 工 程管理专 业授予 学位由管 理学学 位调整 为 工学学 位,新增 电气类 本科专业智能 电网信息 工程。 ( 三) 全日 制在校 学生 情况 及本科 生所 占比 例 2014 年 底, 学校有 全日制 在校 生18856 人 , 其中博 士研究 生 6 人, 硕士 研 究生1818 人, 留学 生22 人, 本 科生15446 人, 专科生 1564 人 ,本科 生所 占比例 为 81.9% 。学 生当量 数为 19815 。 ( 四) 本科 生源质 量 1 、 同类 高校 中被考 生首 选的 比例 学校近三年来本科生招生录取最低分与相应批次控制线的
16、分 差 及三年 平均分差 对比图 例如下: 图 1 为 三年一本 招生省 份录取最 低 分 (理工 类) 与 当地一 本控制线 分差情 况; 图2 为 三年一 本招生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5 省份 录取 最低分 (理 工类) 与 一本 控制线 平均分差 情况; 图 3 为三 年 二本招 生省份录 取最低 分 ( 理工 类) 与当地 二本 控制线 的分差情 况 ;图 4 为 三年二 本招生 省份录取 最低分 ( 理工类) 与二本 控制线 平 均分差 情况; 图 5 为三 年文史类 专业录 取最低分 与当地 控制线分 差 情况; 图 6 为三 年文史 类专业录 取最
17、低 分与当地 控制线 平均分差 情 况。近 三年来我 校生源 质量较高 ,呈现 稳中有升 的态势 。 表1 2014 年学校本 科专业设置一览 表 一级 学科 二级学 科 对应专 业名称 一级 学科 二级学 科 对应专 业名称 经济学 经济学 类 国际经 济与 贸易 工学 自动化 类 自动化 法学 社会学 类 社会工 作 化学类 应用化 学 教育学 体育学 类 社会体 育指 导与 管理 纺织类 服装设 计与 工程 文学 外国语 言文 学类 英语 化工与 制药 类 能源化 学工 程 日语 轻工类 轻化工 程 理学 数学类 数学与 应用 数学 土木类 土木工 程 信息与 计算 科学 给排水 科学
18、与工 程 工学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材料成 型及 控制 工程 核工程 类 核工程 与核 技术 工业设 计 生物工 程类 生物工 程 能源动 力类 能源与 动力 工程 环境科 学与 工程 类 环境工 程 新能源 科学 与工 程 管理学 管理科 学与 工程 类 信息管 理与 信息 系统 仪器类 测控技 术与 仪器 工程管 理( 工学 学位 ) 电气类 电气工 程及 其自 动化 工商管 理类 工商管 理 智能电 网信 息工 程 市场营 销 电子信 息类 电子信 息工 程 会计学 通信工 程 艺术学 戏剧与 影视 学类 广播电 视编 导 电子信 息科 学与 技术 动
19、画 计算机 类 计算机 科学 与技 术 设计学 类 视觉传 达设 计 软件工 程 环境设 计 智能科 学与 技术 服装与 服饰 设计 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6 图1 2012-2014 年一 本招生省份录取 最 低分 (理工类)与当 地 一本控制线分差 情 况 图2 2012-2014 年一 本招生省份录取 最 低分 (理工类)与一 本 控制线平均分差 情 况 图3 2012-2014 年二 本招生省份录取 最 低分 ( 理工类)与当地二 本控制线的分差 情 况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上海 江苏 重庆 北京 四川 湖北 青海
20、 天津 江西 甘肃 广东 新疆 宁夏 安徽 陕西 山西 吉林 海南 湖南 云南 广西 贵州 河北 福建 黑龙江 浙江 2014 年 2013 年 2012 年 0 10 20 30 40 50 贵州 河南 辽宁 黑龙江 内蒙古 宁夏 山东 三年平均 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7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上海 江苏 重庆 北京 四川 湖北 青海 天津 江西 甘肃 广东 新疆 宁夏 安徽 陕西 山西 吉林 海南 湖南 云南 广西 贵州 河北 福建 浙江 黑龙江 三年平均分差图4 2012-2014 年二 本招生省份录取 最 低分 (理工类)与
21、二 本 控制线平均分差 情 况 0 20 40 60 80 100 吉林 广东 山东 广西 甘肃 河北 辽宁 安徽 浙江 黑龙江 福建 2012年 2013年 2014年图5 2012-2014 年学 校文史类专业录 取 最低分与当地控 制 线分差情况 0 20 40 60 80 100 吉林 广东 山东 广西 甘肃 河北 辽宁 安徽 浙江 黑龙江 福建 近三年平均图6 2012-2014 年文 史类专业录取最 低 分与当地控制线 平 均分差情况 2. 录 取人 数与实际 报到 人数 对比情 况及 生源 地区分 布情 况 学校2012-2014 年录 取人数 与实际报 到人数 对比情况 及生源
22、 地 区 分布情 况如图7和图8 所示。 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8 图7 2012-2014 年计 划招生数、实际 录 取人数对比情况 图8 2012-2014 年生 源分布情况 三 、师资 与教学条 件 ( 一) 学校 师资队 伍数 量、 生师比 情况 2014 年 底,学 校教 职员 工总数1377 人 ,有专 任教 师920人 ;校 外 聘任教 师207 人, 折 合为103.5 人; 教 师总数1023.5人, 生 师比为 19.36:1 。学校教 职工类 别构成如 图9 所示。 ( 二) 教师 职称、 学历 和学 缘结构 学校 专任教师 职称、 学历和
23、学 缘结构 如图10- 图12 所示 ,高级 职 称教师 占专任教 师比例44.78% , 具有硕 士及以上 学位教 师占专任 教 师比例73.59% 。 4100 4200 4300 4400 4500 4600 4700 4800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招生人数 报到人数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2012 年 2013 年 2014 年 其他省 份 吉林省 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9 图9 学校教职工 类 别构成 图10 学校教师职 称结构 图11 学校教师学历 结构 图12 学校教师学 缘结构 ( 三) 参与
24、 校外进 修、 培训 、交流 的教 师人 次 2010-2014 年,学 校教师 参与校外 进修、 培训和交 流的情 况如 图 13 所示。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国内 出国 图13 学校教师参与 校外进修、培训 、 交流情况 外校 712 人,77% 本校 208 人,23% 本校 外校 硕士 博士 213 人,23% 学士 171 人,19% 其他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 72 人,8% 464 人,50% 副高 291 人,32% 正高 121 人,13% 初级 88 人,10% 中级 420 人,45% 正高 副高
25、 中级 初级 工勤人员 数 96 人,7% 其他专技 人员数 107 人,8% 管理人员 数 235 人,17% 专任教师 数 920 人,68% 专任教师 数 管理人员 数 工勤人员 数 其他专技 人员数 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0 ( 四) 本科 生主讲 教师 情况 2013-2014 学 年第二 学期(2014 上半 年) ,开设 课程883 门, 其 中 必修课670 门( 含 实践类 课程164门),选 修 课213 门;2014-2015 学 年 第一学 期 (2014 下半 年) , 开 设课 程1041 门, 其中 必修课716 门( 含 实 践
26、类课 程178 门),选 修 课325门 。图14、图15 分别 为2013-2014 学 年 第二学 期、2014-2015 学 年第一学期学校 各教学单位为本 科生授 课 的不同 职称主讲 教师占 相应职称 教师比 例情况。 0% 20% 40% 60% 80% 100% 120% 电气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理学院 社会科学学院 体育学院 媒体技术与传播学院 输变电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高级 副高 其他图14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不同 职 称主讲教师占相 应 职称教师比例 0
27、% 20% 40% 60% 80% 100% 120% 电气工程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 理学院 社会科学学院 体育学院 媒体技术与传播学院 输变电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 高级 副高级 其他图15 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不同 职 称主讲教师占相 应 职称教师比例 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1 ( 五) 教授 承担本 科课 程情 况 图16 为2010-2014 年 学校教授、 副教 授 及其 它职称教师授课情 况 (相应 职称教师 授课门 次数比例= 相 应职称
28、 教师授 课门次 数/ 全体 教 师授课 总门次数 。 0 10 20 30 40 50 6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教授授课比例(% ) 副教授授课比例(% ) 其它教师授课比例 (% )图16 学校教授、副 教授及其它职称 教 师授课情况 ( 六) 教学 经费投 入情 况 学 校稳步 提高教育 教学经 费投入, 保证本 科教学需 要。 2014年, 学 校生均 本科教学 日常运 行支出、 本科 专项教 学经 费、 生均本 科实 验 经费、 生均本科 实习经 费情况如 表2 所列。 表2 四项教学经 费 投入情况(单位 : 元) 生均本 科教 学日 常运
29、 行支 出 2322.00 本科专 项教 学经 费 45959500.00 生均本 科实 验经 费 201.50 生均本 科实 习经 费 250.78 ( 七) 教学 用房、 图书 、设 备、信 息资 源及 其应用 情况 学校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96957.31 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 95678.29平方米, 生均教 学行政用 房面积15.74 平方 米, 生均实 验室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2 面积5.1 平方 米(含 实习实 训场所面 积) 。 学 校图 书馆面 积为40490平 方米,生均面积2.15 平方 米。 总藏 书量164.03 万册, 生 均82
30、.78 册, 电 子图书828 万种, 阅 览座位1151 个。 图书 馆实行全 开架管 理, 实现 采访、 编目、 流 通、 期 刊、 数据 统 计等业 务工作自 动化 , 读者 可通 过OPAC 查询本馆 信息资 源; 图书 馆 购买中 外文电子 数据库16 个, 为 读者提 供电子图 书、 期刊、 博硕 士论 文等多种 电子资 源。2014 年购买纸质图书60709 册 ,生均年进 书量3.06册。 学 校教学 仪器设备 总值24667.49 万 元, 生 均教学科 研仪器 设备 值12449 元;2014 年 新增教 学科研仪 器设备 值为5439.78 万 元, 新增 教 学科研 仪
31、器设备 比例为28.29% 。 拥有 教学用 计算 机6527台, 百名 学 生配教 学用计算 机34.62 台。 作 为中国 教育和科 研计算 机网 (CERNET ) 吉林市 主节 点, 学校 不 断加强 校园网络 建设 , 形成 了功 能齐全 的网络应 用服务 系统 。 已 建成连接2 个校区的万兆光 纤网,校园网络 覆盖率100% ,无线网 络 已 覆盖全 部办公区、 园林广 场、 会 议场所 等, 校园 网出口 总带宽达 3000Mbps ,有教育网和电信、联通、移动四个网络出口,能承载 15000-18000 人同时 在线 。 学校 已建 成2 个网络 数据中 心机房 , 具 有
32、异 地容灾 能力。 完 善升级 了校园办 公自动 化、 数字 图书馆、 数字档 案 馆、 网络教 学等 大型信 息化应用 系统 , 进一 步丰 富了网 络信息资 源 群。 研发启 用了 基于公 共数据平 台的数 字迎新离 校系统 、 研 究生 教 务管理 系统、 学 工管理 系统、 宿 舍管理 系统、 人 事管理 系统和教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3 师 业绩管 理系统等 一系列 主要业务 信息系 统, 凸显 了信息 化应用的 集 成效益 , 实 现了 办公 、 教学 、 科 研、 管理和 服务 的网络 化, 为教 学 、科研 和管理提 供了强 有力的信 息技术
33、支撑。 ( 八) 对外 交流与 合作 学 校与境 外10 个国 家和地 区的37所 学校签 约, 开展 学生交 流合 作。2014 年有52 名 学生出 国 ( 出境 ) 交 流学习 。 学 校分别 与美国犹 他 州立大 学合作开 展国际 经济与贸 易专业 本科教育 项目、 英国史萃 克 莱德大 学合作开 展电气 工程及其 自动化 专业本科 教育项 目。2014 年合作办 学项目在校生835 人。通过合作办 学项目,学习和 借鉴先 进 的教育 理念和教 育思想 ,引进优 质教育 资源,培 训教师2名。 四 、教学 建设与改 革 2014 年, 学校以国 家和吉 林省中长 期教育 改革和发 展规
34、划 纲要 为 指导 , 按照 中 共吉林 省委 吉林 省人民 政府 关于 建设高 等教育 强 省的意 见 要求 , 围 绕学校 改革 与发展 , 坚 持育 人为本 、 德育为 先 , 着 力提高 教学 质量 ; 突出 学科 专业特 色, 坚持 特色发 展, 以教 学 建设为 基础, 以 教学改 革为手段, 以教学 管理为 保障, 扎 实推进 东北电 力大学“ 十二五 ”教学改 革与建 设272工 程 。 ( 一) 加强 教师教 学责 任意 识,推 进师 资队 伍建设 为 进一步 加强教师 教学责 任意识、 加强高 层次师资 队伍建 设, 推 进高水 平大学建 设,2014 年学校 通过组 织召
35、开新 进教师 座谈会, 关 注关心 教师的成 长发展 , 同 时勉 励新进 教师上好 每一堂 课, 做一 名称职的教师,过“教学关 ” ;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过“ 科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4 研 关” ;为学 校这个 大家庭 的发展贡 献一份 力量,建 立“责 任观 ” 。 通 过组织 召开优秀 青年骨 干教师座 谈会, 倾听骨干 教师对 学校发展 的 意见和 建议 , 为 其发展 创造更优 越的条 件和平台 并给予 厚望 , 希 望 他们积 极进取, 提高 责任意 识, 不断 提升教 学、 科研 能力, 努力 成 才,为 建设高水 平大学 做出更大 的贡
36、献 。 2014 年 , 继续 实施 “教学 队伍建设 工程” , 评 选出 校级重 点建 设 教学团 队10 个; 开 展教学 名师、 青 年教师 教学标 兵示范 课、 公开 课 教学和 经验交流 , 发 挥示范 带动 作用 , 提升 了教 师特别 是青年教 师 的整体 教学能力 和教学 水平。2014 年 新增省 级优秀 教学团 队2 个。 2014年,按照 “ 2 72” 工 程建 设规划 ,对各质量工程进 行年度 检 查,确 保“ 27 2” 工程扎 实推进, 落到实 处。 ( 二) 完善 人才培 养体 系, 开展培 养方 案修 订工作 2014 年 , 学校 制定 并印发 了 201
37、4 年关 于人才 培养方 案修订 的 原 则意见 等文件 ,组织 各教学院 系进行 培养方案 的研讨 、论证、 制 定及专 家组现场 答辩审 核, 完成 了本科 培养方案 (2014 版) 修订 工 作,见 表3 。 表3 2014 年本科培 养方案学时安排 及 学分要求 专业 理论 教学 学时 理论 教学 学分 实践 教学 学分 基础课 占理论 课比例 专业课 占理论 课比例 必修课 占总学 时比例 选修课 占总学 时比例 总学分 课外培 养计划 学分 达到毕 业 要求课 程 总门数 工学类 专业 2400 130 40 80% 20% 70-75% 25-30% 170 10 65门 左右
38、 其他类 专业 2550 140 34 80% 20% 70-75% 25-30% 180 10 70门 左右 备注: 理论 教学 含必 修课和 选 修课 ; 必 修课 分为 通识 教育 课、 学科 基础 课和 专业课 ; 选 修课 分为 通识教 育选 修课 、 学 科基 础选修 课和 专业 选修 课; 基础课 包括 通识 教育 课和 学科基 础课 。 课 外培 养计 划,主 要体 现落 实学 校人 才培养 特色 。 学 校在坚 持人才培 养统一 规格的基 础上, 继续推进 人才培 养模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5 式 综合改 革, 探索 教学理 念、 培养 模式
39、和 管理机制 的创新。 继续做 好 “因材 施教实验 班”试 点改革, 探索具 有东电特 色的创 新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做好学校与大型企业的“ 订单+ 联合 ” 培养工 作。 东北电力大学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 校” ,现有4 个国家级“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试点专业和3 个 校 级 “卓越 工程师 教育培 养计划” 试点专 业, 至2014 年, 参与计 划 学生900 人左 右。 遴 选校级 人才培养 模式创 新实验区 , 加大 教学内容 、 课程 体系 、 实 践环节 及考试方 式等方 面改革力 度, 倡 导启发式 教学和 研究型学 习 , 强 化学生 的实
40、践 能力训 练与培养 , 形 成创新 人才培 养基地 。 2014 年,学校遴选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 个。学校现有省级人 才 培养模 式创新实 验区5 个、 校级人 才培养 模式创新 实验区6个。 ( 三) 优化 学科专 业布 局, 加强专 业建 设, 突出办 学特 色 “ 十一五 ”以来, 学校 进一步 加强 内涵建 设, 适应 能源电 力行 业 发展和 地方经济 建设需 求, 加强 学科专 业建设, 优化 学科专 业结 构 。有5 个 本科专业 被评为 国家级特 色专业 建设点,7 个本科 专业被 评 为省级 特色专业 建设点 ; 学校现 有11 个 本科专业 被确定 为吉林省 高
41、 等学校 “十二五 ”特色 专业。2014 年, 电气工 程及 其自动 化、 能 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和土木工程4 个专 业被批准为第一批吉林 省 高 等学校 本科品牌 专业建 设点; 新 能源科 学与技术 专业通 过吉林省 普 通高等 学校新增 学士学 位授权专 业审核 ; 学校增 设智能 电网信息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6 工程1 个本科 专业。 ( 四) 加强 课程建 设, 保障 课程教 学水 平 2014 年 , 为进 一步 推动教 学内容和 教学方 法改革, 巩固 和发挥 已 有课程 建设成果 , 提 高课程 建设 水平 , 实现 优质 教学资 源的数
42、字 化 和网络 共享, 促 进学生 自主学习 和个性 化学习, 制 定了 东 北电 力大学“544 ”核心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 学校每个专业精选5 门通 识 教育课 、4 门 学科 ( 专业 ) 基础 课、4 门专 业课作 为本 专业的 “544” 核 心课程 进行重点 建设。 首 批重点 建设的131门“544 ” 核 心课程 正 逐 步上传 至学校数 字化教 学平台, 发挥其 辅助课堂 教学及 学生自主 学 习功能 。 通 过课程 建设, 推 动了课 程体系、 教 学内容、 教学 方法与 手段 的 改革与 创新 , 强 化了课 程团队建 设, 进一步 提高 了学校 的整体课 程 建设水 平
43、,2014 年获 批省级 精品课程3 门。 ( 五) 加强 教材建 设与 教学 研究, 推进 教学 改革 按 照学校 优质教材 建设工 程实施方 案, 对2012 年首 批21 项 优质 教材建设项目实施验收;继续开展学校优质教材建设项目立项工 作 ,确定2014 年学 校优质 教材建设 项目9 项。 学 校鼓励 广大教师 参与教 学改革, 开展 教育教 学研 究, 不断加 大 对教学 研究的支 持力度 和教学成 果的推 广应用; 注重各 级各类教 育 教学研 究课题的 申报, 获 批吉林 省教育 科学 “十 二五” 规 划2014 年 度课题14 项 , 吉 林省高 等教育省 级教学 研究课
44、题12项;2014年学 校 批准立 项教学研 究课题45 项,实 验教学 研究课题19 项。 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7 ( 六) 加强 实验实 践教 学, 突出学 生实 践创 新能力 培养 1.推进 实践 教 学 改革, 构建 与理 论教 学并 重、 融 合的 实践 教学 体系 以 “大实 践观”教 育理念 为指导, 从提 高实践 能力 、 强 化工程 意 识、 培养创 新精 神和创 业意识出 发, 构建与 理论 教学并 重、 统一 、 融 合的实 践教学体 系, 实 施“实践 教学环 节建设工 程”和 “实验教 学 示范中 心建设工 程”。 设 立教师 实验
45、教学 改革项 目, 资助 教师开 展实验教 学改革 。 近 年 来, 实验课 开出 率、 实验项 目更 新率 、 综合 性、 设计 性实验项目 比 例明显 提高。全 面修订 了实验、 实践类 课程或环 节的教 学大纲。 2014 年 , 按照 东 北电力 大学综合 性、 设计性 、 研 究性 、 自主 开放 型 实验项 目管理办 法 , 面向大 二、 大 三学生 资助立 项101项 ;学 校 获 批成为 国家级大 学生创 新创业训 练计划 项目实施 高校, 首次获批 该 项目20 项;获批 吉林省 大学生创 新创业 训练计划60 项。 学 校组织 开展了省 级实验 教学示范 中心的 申报和验
46、收工作 , 艺 术 类实验 教学示范 中心、 经济管理 实验教 学中心和 物理实 验教学中 心 获批为 省级实验 教学示 范中心立 项建设 单位,IT 实训 实验教 学中 心 、 能源 与动力工 程实验 教学中心 和热工 自动化实 验教学 示范中心 被 确定为 省级实验 教学示 范中心。 2. 强 化过 程管理, 提高 毕业 设计( 论文 ) 、课 程 设计 质量 为 实现对 学生知识 素质能 力的综合 训练与 培养 , 学 校依据 东 北电力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修订) 、 东北电力大学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8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方案(修订)
47、、 东北电力大学课程设 计 管理办 法 , 持续 强化毕 业设计 (论 文) 、 课程设计 过程管 理及毕 业 设计( 论文 ) 、课 程设计 资料库建 设。 3. 加 强校 内外实践 基地 建设 ,构建 应用 型人 才培养 实践 平台 加 大建设 力度, 建 成了一 批以东北 地区高 校唯一的 “电力 生产 过 程动态 演示模型 实验室 ”, 国内 规模最 大、 功能 最全、 具 有国内 领 先水平 的“电力 运行仿 真中心” (2011年获得由 中国电 力企业联 合会授予的“ 电力行业仿真培训基地(火电类)” 资质) ,国内高 校唯一拥有真实66/220kV 变电站的“ 输变电运行实验中心
48、 ” 为代 表 的校内 实践基地 。 构 建了以 “突 出电力 特色的校 内模型 演示 、 校 外现场实习、校内仿真操作训练/ 校内输变电实训的校内外一体化 的实训实习新教学模式 ” 为代表的突出特色办学理念的实践教学 新 模式。 同 时, 积 极与校 外企事业 单位沟 通, 深化 校企合 作实践育 人 ,至2014 年底建 立校外 实习基地129 个。 4. 推 进大 学生常态 化课 外实 践创新 平台 建设 , 提升 大学 生实 践 创新 活动 水平 按 照 东 北电力大 学大学 生课外实 践创新 平台建设 实施方 案 , 搭建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活动和学科竞赛为载 体, 实
49、施 “一院 一赛 ”课 外培养模 式。 加强学 校国 家职业 技能鉴定 所 建设, 创造良好 职业技 能训练环 境。 推 进常态化 的实践 创新活动 、 学 生科技 竞赛 、 职 业技能 训练与鉴 定等课 外实践活 动, 突出和 强化 学 生实践 能力和创 新能力 培养。 东北电 力大 学2014 年度本 科教学 质量报 告 19 2014 年,对 重点建设 的5 个大学生课外实践创新示范中 心(基 地) 进行了 中期检 查。 各中 心根据 学科专 业特点, 以 科技创 新活动 和 学科竞 赛为载体, 建立、 形 成高 低年级 组合、 接 续的学 生实践创 新 工作室 或创新团 队。2014 年, 组 织学生 参加国家 级、 省级 学科竞 赛 活动, 获国家级 奖37 项 、省级奖184 项。 ( 七) 创新 创业教 育 将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有机地融入整个人才培养的 全 过程, 开设 创业 就业教 育 通识 课程和 专业创 造心理 学 、 创 业 管理学 及 创 造学 等选 修课 程, 引导学 生创 新创业 思想的萌 发, 激发学 生潜能。 同时还 开设了 职业素 质的养 成 、 大学生就 业中的法律问题等通识教育选修课(网络课 ) ,增强学生在就 业 和 创业中 的法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