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食糖进口贸易的 新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近年我国食糖进口贸易呈现新的特点 (一)进口量急剧增加,净进口大增 我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净进口国家。长期以来,由于国内生产白糖成本较高,且一般为低品质白糖,而国际贸易主要为原糖和高品质白糖,因此,造成我国白糖不具有出口优势,国内食糖生产主要满足国内消费需求,每年的出口量远低于进口量。近几年,我国食糖出口量不足10万吨,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进口却逐年急剧增加,导致净进口量屡创新高。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我国食糖进口量达到374.7万吨,较2011年增长28.4%;净进口量也因此达到370万吨,为近20年来的最高水平(表1)。 (二)进口配额使用率显
2、著提高,连续两年超配额进口 我国对食糖实行进口配额制度,入世后按照承诺增加进口配额并大幅削减关税;2004年进口配额从174万吨增加到194.5万吨,配额内关税从24%降为15%,配额外关税从70%降为50%;此后至2012年,我国进口配额及关税维持在2004年的水平。15%的进口关税远远低于世贸组织135个成员国(地区)97%的平均关税水平,但由于国内食糖自给率在2010年前均达到90%以上,供需基本平衡,国内糖价又明显低于进口成本价,每年食糖进口量扣除政府间协议进口(古巴原糖进口),维持在100万吨以下,配额使用率不足50%。 2010年,由于进口食糖激增,配额使用率从2009年的32.2
3、%大幅提高至71.8%;2011年首次超配额进口,配额外进口为配额总量(194.5万吨)的50%,2012年继续超配额进口,配额外进口为配额总量的92.6%,几乎增加了一倍。 (三)进口来源高度集中,巴西连续三年为最大来源国 近两年,我国食糖主要进口来源国为巴西、泰国和古巴,三国占我国进口食糖总量的90%左右。2010年,巴西首次超越古巴成为我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国,此后2011年和2012年连续位居第一。2012年,我国自巴西进口食糖达198.9万吨,与2011年基本相同,占我国进口食糖总量的比重为53.1%,三年来首次低于60%。多年来,我国自泰国进口食糖在10万吨上下波动,2011年首次超过
4、20万吨,2012年则显著增至93.7万吨,增加近2.5倍,占我国进口食糖总量的比重首次达到25%。古巴一直是我国稳定的食糖进口来源国。为稳定国内供应,我国政府与古巴政府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食糖40万吨左右,直接转入国家储备。 二、影响我国食糖进口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 (一)国内外糖价持续倒挂,进口糖高额利润刺激国内进口激增 今年,随着食糖产量的增减,国内外食糖价格呈现大幅波动态势。国内糖价总体走势与国际糖价相似,但受成本不断高企支撑,国内糖价相对强势,进口糖低价优势逐年扩大,高额利润驱动企业大量进口。 2010年和2011年,国内外糖价高位运行,但国际市场弱于国内市场,进口成
5、本优势凸显。受主产国普遍减产影响,2010年全球食糖供需偏紧,在投机资金的推动下,国际糖价高涨;由于国内基本面较国际市场更加紧张,支撑了国内糖价更加强势,庞大的国内供需缺口使国内市场价格不断攀升,导致2010年连续6个月,进口成本价低于国内市场价。进口食糖一直是我国食糖市场的必要补充,在国内供应形势紧张的情况下,进口糖的需求大幅增加。2011年,增产使国际国内食糖供需偏紧的格局有所缓解,国际糖价上涨的势头受到抑制,国内糖价在高成本的支撑下,仍显强势,进口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2011年连续9个月进口成本价低于国内市场价,其中,2011年5月,巴西原糖进口成本价与广西南宁批发价价差达1049元/吨
6、。进口糖出现高额利润,由此推动国内企业大量进口。此外,在经过2010年国储糖多次投放之后,储备数量已明显偏低,国储有比较强烈的补库需求,2011年增加进口以扩充储备也成为必然。 2012年,国际糖价大幅下挫,国内外糖价持续倒挂,进一步刺激国内企业进口积极性。因主产国印度和泰国大幅增产,全球食糖供需过剩,导致国际糖价持续走低。尽管国内糖价跟随国际糖价有所回落,但受成本不断高企的支撑,仍处于相对高位,导致进口成本价的优势日益突出,连续12个月进口成本价低于国内市场价。其中,2012年5月,巴西原糖进口成本价与广西南宁批发价价差最高达1449元,不仅配额内进口(15%关税)可获高额利润,配额外进口(
7、50%关税)也依然有利可图,刺激国内企业大规模进口食糖。进口糖高额利润也导致大量走私糖进入国内市场,大量进口糖和走私糖使我国原本产不足需的供求形势,转变为供需过剩,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冲击。 (二)生产成本攀升导致我国食糖产业竞争力下降,难抵国际低价糖 我国食糖以甘蔗糖为主,产量占90%以上。但我国甘蔗糖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用量多,生产成本远高于世界主产国巴西、泰国等国。近年来由于劳动力紧缺,甘蔗砍收费用翻倍增加,加之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导致甘蔗种植成本大幅上升。原料成本约占我国制糖成本的70%,上述因素无疑大幅提升了我国食糖的生产成本。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全国食糖原料(甘蔗)
8、成本的统计数据计算,我国食糖原料生产成本从2006年的2351元/吨增加到2011年的4392元/吨,上涨86.8%,年均增长26.3%。目前,我国食糖原料成本远高于世界主要产糖国巴西、泰国、澳大利亚等国,这些国家平均成本在15001900元/吨之间。我国食糖生产成本偏高,且呈刚性增长,导致国际竞争力下降。由于我国是目前全球食糖关税最低的国家之一,在国际糖价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即便是以配额外50%关税进口巴西和泰国等国食糖,也低于国内市场价,国际低价糖很容易进入国内市场。 (三)国家宏观调控难度增大,短期难以避免食糖过度进口 食糖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为稳定国内食糖市场,我国于1991年建
9、立储备糖制度。根据国内食糖市场的供需形势,国家通过收储和放储进行宏观调控,以有效控制食糖价格的波动,保证食糖市场的平稳运行,保护糖料种植者和食糖生产者的切身利益,从而促进食糖产业的健康发展。 20102011年,面对国内食糖市场供应紧张,糖价不断上涨的局面,国家先后16次放储,累计放储量达358万吨,创国家储备糖制度建立以来的最高放储记录。大量放储使国内食糖市场的供需缺口得到一定程度弥补,但并未有效抑制高涨的糖价,广西南宁白糖批发价2010年和2011年均价分别上涨46.5%、33.9%。进口成本优势得以持续,并呈扩大趋势。 2012年,全球食糖供需过剩,国际糖价大幅下挫并陷入持续低迷状态,国
10、内糖价随之走低,但受成本支撑仍处相对高位。进口成本价开始低于国内制糖企业成本,导致大量低价进口糖进入国内市场。我国宏观调控面临两难的局面,为保护蔗农和糖厂利益,促进国内食糖产业健康发展,应为国内糖价设置下限;但为防止进口糖冲击国内市场,又要为国内糖价设置上限。实际上就是对国内外价差设限,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下限(如收储价)已经高于上限(进口成本+常规利润),因此,调控难度很大。短期内尚无切实有效地措施避免食糖的过度进口,大量进口糖挤占了较大的国内食糖消费份额,导致我国食糖库存高企,给国内食糖产业带来威胁,使蔗农和制糖企业遭受损失。 三、我国食糖进口贸易发展趋势 (一)国内食糖供需有望达到基本平衡,
11、近期进口需求可能明显减少 我国食糖进入增产周期,中国糖业协会预计,2012/2013年我国食糖产量1350万吨,较上一年度增加175万吨,增幅14.9%。2013年以来,国内糖价延续弱势格局,较低的糖价促使国内消费回暖,主要含糖食品产量快速增长,估计2012/2013年我国食糖消费量为1340万吨,供需能达到基本平衡,但连续两年超配额进口,库存高企,库存消费比将达到56%的超高水平。国内食糖供应充足,市场对进口糖的依赖程度可能明显减少。 在国内食糖供应充足的背景下,我国食糖进口规模深受国际糖价走低的影响。因主产国巴西大幅增产,预期创历史最高纪录,全球食糖持续供需过剩的格局,对国际糖价形成下行压
12、力。美国农业部预计,2012/2013年全球食糖产量1.72亿吨,全球食糖消费量1.63亿吨,供求过剩达950.3万吨,低于上一年度1269.2万吨的高水平,但库存消费比继续提升,达到23.5%,为近5年来最高水平。随着市场供应大量增加,2013年14月,国际糖价继续震荡走低,ICE11#原糖期货价在4月中跌至近3年来低点。进口成本价的优势依然突出,巴西原糖进口成本价仍比广西南宁批发价低10001150元/吨,促使国内企业继续大量进口食糖,但增势明显减缓。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13月,我国进口食糖52.9万吨,同比增长6%。远低于2012年同期增长529.4%的增幅。预计全年进口规模将会
13、低于近两年300万吨左右的水平,但仍有可能超配额进口食糖。2013年,我国食糖进配额仍为194.5万吨,国际食糖市场接近4000万吨的庞大库存,使国际糖价缺乏大幅上涨的动力,而国内食糖成本还将呈刚性增长,国内外糖价倒挂的情形仍将持续,配额外进口依然有利可图。美国农业部预计2012/2013年度我国食糖进口量为200万吨,较上一年度的419万吨减少近一半。 (二)我国食糖长期供需形势不容乐观,未来大规模进口可能成为常态 从长期来看,由于我国粮食安全的压力,我国食糖生产受到土地资源限制的瓶颈,依靠单产提高实现产量增长的潜力有限,保障供给增长困难重重。而食糖消费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14、,特别是农村食糖消费的增加,以及食品、饮料工业快速发展,仍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过去10年,我国食糖消费量年均增长速度为3.7%,远超过食糖产量1.6%的增长速度(根据FAO-OECD农业展望数据库20022012年统计数据计算),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增长潜力最大的食糖市场。目前,中国是位居巴西、印度、欧盟之后的世界第四大食糖生产国,同时也是位居印度、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食糖消费国。中国虽是世界食糖消费大国,但人均食糖消费量低,2012年人均消费仅11.2公斤,远低于世界人均23.7公斤的水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仍将保持在7%以上的增速,我国食糖消费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FAO-OECD最新农业展望报告
15、预测,到2021年中国食糖消费量可能增至1987万吨(图1),将超越欧盟成为全球第二大食糖消费国。因此,大量进口可能成为常态。FAO-OECD预测,到2021年中国食糖进口量将达到480万吨(图1),进口依存度将提升至23%,国际市场对我国食糖产业的影响将逐步深化。 (三)食糖国际贸易波动性加剧,进口安全风险增加 世界食糖贸易有其特殊性。由于食糖是各国高度保护的农产品之一,发达国家平均进口关税税率为122%,发展中国家为55%。尽管全球食糖产量已达到1.7亿吨左右,但食糖国际贸易量仅占30%多,其中各国政府双边协定贸易约占1/3。因此,食糖实际自由贸易量很小。2006年欧盟糖业改革后,由净出口
16、国转为净进口国,全球食糖产量和出口量高度集中于巴西、印度和泰国,三国占全球产量40%以上,占全球出口量高达60%以上。因此,三国产量和出口量的小幅度变化往往会导致国际糖价的大幅波动。因此,食糖在国际市场上是波动最大的农产品。巴西在食糖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其出口量占全球40%以上,巴西实行食糖和燃料乙醇联产,两者均使用甘蔗为原料进行生产,政府根据国际糖价和国际油价的变动调整燃料乙醇和汽油的混合比例,从而影响其国内糖厂使用甘蔗生产原糖的比例。因此,燃料乙醇的发展,使食糖价格和国际油价形成紧密的联动关系。国际油价深受主产国地缘政治和投机资金等因素影响,其日益增强的传导作用将使未来国际食糖贸易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加剧。 我国入世后食糖进口依存度多年不足10%,但从2010年起随着进口激增,进口依存度逐年攀升,从2010年10.7%提升至2012年的28.9%。由于我国食糖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2013年13月,我国自巴西进口食糖所占比重仍高达62.6%。随着未来进口依存度的不断提升,我国食糖进口安全风险也将大为增加。 (李艳君,1963年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重要商品预测中心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国际商品市场及国际贸易)第 9 页 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