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境激趣,提高课堂效率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这就需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改变过去死板的满堂灌的“填鸭式”,取而代之的是开启学生的智慧和充满活力的情境课堂。 前几天,偶尔看到了学校教研室邹丰老师的论文在心灵的谷地上种上善良,文章的开头她巧妙地运用了新加坡女作家尤今女士的散文蜘蛛网中这样的一段话:“宝贝,记得,永远永远不要把蜘蛛网捣坏,因为,你摧毁的不是蜘蛛的一张网,而是蜘蛛的一个家。”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读下去的愿望瞬间生成。读了又读,我怦然心动,不禁联想到我们语文课堂的情境教学,不也同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挥学生
2、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智力吗?于是,我拿起笔,回顾了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实施所带来的一点感悟。 感悟一:利用丰富多彩的图片、影视片段,创设情境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 新颖充满活力的课堂能激活和唤醒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利用图片影视片段创设情境,是教师把实际生活中不能用直观教具引入的内容,利用图片表达出来,把一些抽象的知识变成具体的可视的物体,使学生的眼睛亮起来。 记得一位老师在执教再见了,亲人时,课前放映激烈的战斗影片的片段,学生被带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教师用画面展示了汶
3、川那场突如其来的八级大地震中的场景:一位母亲用自己的柔弱的身躯救护女儿的画面催人泪下,并留下“妈妈永远爱你!”的短信;还有一位父亲背着已经永远离开他的儿子的尸体回家的画面让人心碎,给学生留下思考。学生从中感受到地震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同时感受到父爱母爱是如此伟大!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拉近学生与课文、与作者的距离。 感悟二:语言描绘,创设情境让学生的耳朵竖起来 高尔基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们就要用这个“蜜”粘住学生。一个语文教师用语生动形象、畅达凝练、幽默风趣,才能妙趣横生上课,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
4、 例如三年级课文检阅,我捕捉到了第四、五、六自然段,特别是第五自然段的五句话都是疑问句。我积极创设与文本相适应的情境,让学生转换角色带着童音童趣有声有色地朗读,体会句子的含义,他们仿佛就是文中的儿童队员走在检阅的队伍中,揣摩到关爱不歧视残疾的伙伴、创建爱心集体才是最美!色彩强烈的语言,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心灵的洗礼何尝不是一次人生的检阅呢?学生心灵与文字的触摸中,在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搭建起来的是一座情感的桥梁,沉淀下来的是学生一生都难以忘怀的形象。 感悟三:音乐渲染 创设情境陶冶学生的情操 将各种不同节奏、韵律的音乐,根据文本的内容,恰当地运用在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的听觉,把朗读、绘画、小
5、练笔、想象等教学环节与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与作者产生共鸣。 记得执教伯牙绝弦时,我让学生欣赏音乐“高山流水”感受知音的可贵。学生诵读起来抑扬顿挫,读出了知音的相遇之喜与离世之悲。课堂接近尾声,一首凄凉的“凤凰台上忆吹箫”的音乐伴随老师有感情的朗读 ,把学生带入了伯牙因失去知音而痛不欲生的情境中,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课堂情感的音乐美,能打动和感动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一旦触及了学生的情绪和意志,将对学生的思维培养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感悟四:赏识激励评价 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神采飞扬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
6、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舞。”教师在课堂上要善意地评价,宽容地对待学生,激励他们奋发向上。 还是说说一节公开课吧,上课伊始,我说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一面五星红旗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话音刚落,那位四岁时受过一场意外车祸曾昏迷半个月上海住院三个多月的孩子,举起了略带颤抖的小手,我心里犹豫了片刻,还是请他来回答,他像复述课文一样认认真真慢条斯理地回答着,这是一节公开课呀,我心急如焚,但我还是面带微笑真诚地望着他,用心倾听他不紧不慢地回答,他圆溜溜的大眼睛虽不是炯炯有神却充满了信任与期盼,回答后我高兴地说:“你真了不起,今天这么多老师在听课你第一个大胆发言,归纳得再简洁点就更好了!”那一刻我看到他的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下课了,我亲手将一张崭新的激励蓝卡送到他手中。从那以后,课堂上经常看到他那高高举起的不再颤抖的小手了。 加强赏识激励教育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措施。教师应该用赏识的目光、激励的眼神和宽容的胸怀看待每个孩子,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快乐学习,神采飞扬!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开发小学)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