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学心理学整理.doc

上传人:liyang3100 文档编号:1589646 上传时间:2018-08-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心理学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育学心理学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广义的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狭义的是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指根据一定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教育学的发生和发展。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1 萌芽阶段:孔子, ,朱熹, 学记2 形成阶段:1632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693 美国洛克教育漫画 。1762 法国卢梭爱弥尔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 教育讲授纲要3 发展阶段教育学流派:1)实验教育学:20 世纪初,德国,代表人:拉

2、伊,梅伊曼2) 实用主义教育:19 世纪末,美国,代表人:杜威,第一次提出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概念。克伯屈,胡克。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苏霍姆林斯基,赞科夫。1930,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终生教育学合作教育学: 20 世纪 80 年代, 苏联, 理论基础: 民主人道,尊重个性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历史法、调查法、统计法、个案研究法。第二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活动。学校教育产生需要具备的条件:1 社会生产者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一部分人才可以脱离生产劳动而专门从事教与学的活动

3、。2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明显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3 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间接经验,即科学文化知识。4 记载和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工具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原始形态特点:(1)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表现出与生产和生活原始的统一和结合。 (2)教育的平等性和普及性。 (3)教育手段和方式极为简单。 (4)教育内容原始简单。2、古代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3)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古代社会意识和文化为中心(4)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个别教学。3、近代教育特点:(1)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2)教育

4、的普及性(3)自然科学的内容大量增加(4)学校教育形式多样化(5)在教学形式上采用班级授课制。4、现代教育特点:(1)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发展学生智力,使学生学会学习(3)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4)传统的学校教育概念有了新的发展。第三章 教育的功能教育有两大功能: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个体发展的功能。第四章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后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的功能(作用)1 导向作用 2 激励作用 3 评价作用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

5、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全面推行素质教育:1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结构:1 程度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2 类型结构:普通教育、专门教育、特殊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学制 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构成1、 学校教育

6、制度2、 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制度3、 国家教育考试制度4、 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5、 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6、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第六章 教育主体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广义上,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用语,即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师或教育者。狭义,教师专指在学校中以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为主要职责的专门人员。教师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1 社会作用,即指教师职业对社会及其社会成员的发展所做出的实际贡献或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地位的基础。首先,教师是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递者和继承者,在人类社会的延续

7、与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教师是年轻一代的成长与发展的引导者、发掘者和激励者。高校教师除以上两方面的作用外,还是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2 专业地位,即教师职业的从业条件或专业水平,它是决定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高低的内在指标3 政治地位,即指教师职业在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所处的位置、待遇及其所发挥的作用4 经济待遇,即指教师职业所获得的物质报酬及利益在社会各个行业经济收入中所处的位置与水平,它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及各项福利待遇,是教师劳动的价值实现形式之一。5 教师的职业声望,即指他人和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综合认识和评价教师的职业角色:1、 知识的传授者2、 品行、个性的培育者3、

8、言行的示范者4、 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者5、 学生的朋友6、 不懈的学习者和研究者1993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权利:1 教育的权利, 2 发展的权利, 3 参与管理权, 4 物质利益权。 教师的义务:1 教师有“遵守宪法、法律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2 教师有“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义务3 教师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和“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 “制

9、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判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的义务4“教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义务教师的任务:1、 搞好教学工作2、 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3、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创造性、示范性、长期性教师的专业素质:1 专业理念,指教师建立在教育、教学工作及教育对象的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关于教育、教学、课程、学生等的理想与信念2 专业知识,指教师职业所特有的知识结构与经验系统3 专业技能,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技巧,是教师所形成 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任务的专业本领。 (1)实际教学的技能。 (2)语言表达技能(3)沟通与交流

10、技能。 (4)组织管理技能。(5)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技能。 (6)教育教学机智。 (7)教育教学研究能力。4 专业情感,指教师对待教育与教师工作、学生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与情感体验教师教育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 职前教育2、 职初教育3、 职后教育学生观历史演变:1、 宗法制学生观2、 客体论学生观3、 自然主义学生观4、 儿童中心论学生观5、 个人主义学生观6、 建构主义学生观学生的本质特点:1、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接受教育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2、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3、 学生是正在成长有待成熟的人4、 学生具有明显的发展特征5、 学生是权责主体学生的社会地位:青少年、儿童作为独立的社会成员,

11、不仅应依法享受各项社会权利,而且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未来社会的主义,应受到社会格外的关照与特别的保护,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社会的必然选择。学生的权利:1、 生存权2、 受教育权3、 受尊重权4、 安全权学生的义务:1、 遵守法律、法规2、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1 教师 2 学生 3 学校环境第七章 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学生、课程人员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1 忠实取向,即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2

12、相互适应取向,3 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研究中的新兴取向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1、 “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它把课程变革视为一种技术化、理性化的过程2、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伯曼和麦克劳林)。3、课程变革的情境模式美国-帕里斯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别及其工具:1 决策性评价,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2 研究性评价,以课程理论工作者为主体3 工作性评价,以课程实施者教师为主体。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一)目标评价步骤泰勒提出的:二)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 1967 年提出的三)外观评价模式斯塔克 1967 年提出的四)CIPP 评价模式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斯塔佛尔比姆等学者提出的第八

13、章 教学(上)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形成科学世界观、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及个性的过程。教学过程的特点:1、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2、 教学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3、 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健康成长的过程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性1、 准备阶段2、 感知教材3、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阶段4、 巩固知识阶段5、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阶段6、 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阶段(二)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必然联系1 教学的目的、任

14、务和内容与社会需要的必然联系。一方面,教学的目的、任2务和内容受社会需要的制约。另一方面,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内容对一定的社会也有促进作用。2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必然联系。间接经验是指他人的认识成果,主要指理性认识、书本知识;直接经验指学生亲身获得的知识,主要指学生亲自获得的感性认识。3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必然联系。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他们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他们的智力发展。4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联系。首先,学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识为基础。其次,学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动了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但是,学生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提高了思想觉悟。5 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必然联系。

15、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史上的一个主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第九章 教学(下)教学方法的概念1“教法优势说” 。德国-赫尔巴特和苏联-凯洛夫2、 “学法优势说” 。美国杜威、罗杰斯和中国陶行知3、 “教法与学法辩证统一说” 。前苏联-斯卡特金、巴班斯基。 “教法与学法辨证统一说” 。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教学方法自然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且两者是相互依存辨证统一的。教学方法的结构及其特征:教学方法的特性:整体性,层次性,方向性,双边性,开放性,发展性结构是由教法和学法组成教学方法的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

16、学目标、教学时间、物质技术条件、操作程序、操作要求。教学方法的分类(一)综合分类说王策三(二)外部形态说李秉德、李定仁主编的教学论(三)按照教学活动的过程分类苏联-巴班斯基我国学校常用教学方法及其基本要求(一)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方法:1 讲述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以叙述或描述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2 讲解法是教师凭借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的说明、解释、论证概念、原理、定理、法则、公式的方法。3 讲读法是教师凭借口头语言以讲与读交叉进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4 讲演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对教学中的一个主题进行系统地分析、论证并做出

17、科学结论的方法。(二)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围绕某一教学活动的主题提出问题,并通过相互问答的形式来领会、理解、巩固、应用知识的方法。(三)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相互取长补短的一种方法。(四)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运用读书指导法的基本要求: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 2、指导学生阅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参考资料 3、指导学生养成读、思、疑相结合的良好的读书习惯 4、教给学生写批注、做摘要、写提要的方法,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与能力(五)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

18、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六)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组织学生到自然界,工农业生产现场,社区,学校等场所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研究,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方法(七)实验法,是教师和学生利用一定的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使学生在观察、研究和独立操作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八)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实践活动,是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以检验知识、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的方法(九)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

19、(一)发现法,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具体事物或现象的真实情境,以个人或小组活动的方式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代表人:美国的杰罗姆. S. 布鲁纳。发现法的一般步骤:1、创设问题情境2、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3、检验假设4、得出结论发现法的优点:1、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能提高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潜力 2、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对发现过程表现出一种迷恋和专注,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3、可以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获得发现的兴奋感,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造态度缺点: A. 由于发现活动是围绕着某一问题或主

20、题展开的, 不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 B. 教师和学生为了弄清某一问题, 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资料查阅, 分析和讨论, 在时间的利用上和知识的获得上是不经济的(二)暗示教学法;是指教师精心创设一种活泼的学习环境,巧妙运用教师的威信、音乐、节奏等多种因素,充分调动大脑右半球和人体功能来协调一致地支持大脑左半球的学习,在愉快、放松的状态下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运用暗示教学法的要求:1、在放松中集中精力 2、正确地选择音乐 3、呼吸和脉搏跳动要有同步的节奏(三)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经过精心选择的某一学科的基础性和基本性的知识,使学生通过与范例的接触,达到举

21、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一种方法。主要思想和观点表现在“三个性” 、 “四个统一” “五个分析” 、 “四个阶段” 。“三个性”指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四个统一”指:1、教学和教育的统一,2、解决问题的学习与系统学习的统一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的统一4、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五个分析”指:1、基本原理的分析 2、智力作用的分析3、未来意义的分析 4、内容结构的分析5、内容特点的分析。 “四个阶段”指: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 2、范例性地阐明“类”的阶段 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的阶段 4、范例性地阐明世界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阶段选择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1 坚持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2 坚持教

22、学效果最优化,反对教学浪费3 坚持优势互补,整体协调4 坚持教法服务学法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的实际4、教师自身的条件5、学校的物质技术条件6、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教学组织形式:是在一定教学条件下,教师和学生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所确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及其展开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1 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中进行的。2 是围绕着特定的教学内容而设计的3 最终体现为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4 是构成教学活动诸要素之间多层次,多方面的优化组合和合理搭配。5 都有独特的展开程序。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类型:1、个别教学制:指教师以个别教授的形式

23、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2、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教学进度对全班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制度3、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是教师以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4、道尔顿制:主张打乱班级,教师不再通过上课这种形式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是分别给学生指定一些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5、设计教学法: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6、文纳特卡制:将课程分成两部分,一部

24、分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等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通过音乐,艺术,运动,组织自治会等团体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7、分组教学制:指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学生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的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点:1、以“班”为教学单位2、以“课时”为教学的时间单位3、以“课”为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单位4、以“统一”为教学活动的标准5、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活动班级授课制的具体形式:1、全班上课2、班内小组教学3、班内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变式形式:1、复式教学:指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上分别给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2、现场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相关的

25、现场,以现场为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调查研究,实际操作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工作基本程序:1、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备教材:指教师要认真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明确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及各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弄清楚教材内容的逻辑体系和编排原则,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心中有数,做到“懂” 、 “透” “化” 。备学生: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备教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要求,教学条件,自身素质来选择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有法,教学得法2、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要求: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26、3、教学语言标准生动 4、教学方法适当 5、教学组织得好 6、教学积极性高3、作业的布置与检查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定班级授课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一、进一步完善班级授课制度,克服班级授课制不能满足学生个人需求,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弊端,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活动形式和学习环境二、在班级授课的基础上,探索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方式,克服基本授课制以教为主的倾向,寻求教与学相协调的教学组织形式三、探索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全班学生的学习潜能的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四、寻求面向每一个人,使每一个人都获得理想的、最大限发展的、高效率的、个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当

27、代对班级授课制的有代表性的几种变革:1、能力分组:是以学生的能力,学科成绩或智力测验成绩作为分班的依据2、小班化教学:一个班人数大约在2040 人之间3、不分级制:保留年级制,打破班级界限,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才能,兴趣,学习进度,学习方式 ,理解方式 等自愿选择学校所提供的灵活的和多样化的课程。4、选科制,充分尊重学生与家长的选择,由学生和家长自己决定要去的班级和要学的课程。5、灵活的课程表特朗普制,是一种把学生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研究相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代表性的几种教学模式:1、讲解接受模式,是一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2、发现探究模式,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主的教学模

28、式3、合作教学模式,是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重在改善和重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4、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美国的罗杰斯,是一种调整师生 在教学中的地位和关系的教学模式5、掌握学习模式,美国的卡罗尔和布卢姆,是一种对学生学习能力给予乐观估计的个别化的教学模式6、 “精讲自学讨论操作”四结合教学模式 几种有代表性的教学评价:1、诊断性评价,指教师在学年或某一教程进行之前,通过学习测验来了解学3生群体和个体的现有知识水平,能力倾向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在系统分析和归因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2、形成性评价,指教师在教学进行之中,为及时获得教与学的相关信息进行的对学生学

29、习效果的测验3、终结性评价,指在学期结束或某一教程的教学结束之后进行的教学效果测验第十章 德育学校德育的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有(一)爱国主义教育我国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学生进行热爱父母、孝敬长辈的教育2、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历史文化4、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二)理想教育:理想按其主体可划分为阶级理想、群体理想和个人理想;按其对象和内容可划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按期时间的长短可划分为远大理想和近期理想;按其性质可划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庸俗理想。学校理想教

30、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理想教育与人生教育相结合。2、职业理想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3、道德理想教育4、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三)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2、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3、通过集体的发展事实来教育每一个学生。(四)劳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2 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珍惜劳动成果。3 注意在劳动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五)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学生对人要有同情心,并且乐于助人。2 教育学生讲究环境道德。3 教育学生诚信、

31、礼貌、大方,要有风度。(六)纪律与法制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对学生要进行自觉纪律教育。2 强化学生的法制意识,做到知法、守法。(七)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对心理健康的学生,要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心理及人格的完整。2 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排除其心理障碍,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3 对心理障碍较重者,要进行心理治疗。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德育原则提出的依据:1、是根据德育的目的和任务提出来的2、是根据德育过程的规律提出来的3、是在总结了优秀教育遗产和许多优秀教师的德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学校常用的德育原则主要有:(一)从学

32、生实际出发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思想实际出发,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防止成人化、模式化和一般化。具体要求:1、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2、教育者要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3、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研究学生的思想实际及其发展动态(二)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要依靠和发扬受教育者积极向上的一面,即优点和长处,限制和克服消极落后的一面,即缺点和不足;长善救失,因势利导。具体要求:1、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2、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教育者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

33、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能力(三)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要把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结合起来,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具体要求:1、教育者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2、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提出严格要求(四)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要步调一致,前后一贯,坚持到底,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具体要求:1、学校内的各种教育力量,应该协调一致 2、要统一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教育影响,使三者形成合力(五)正面教育与纪律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对学生的教育,

34、必须坚持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同时辅之以纪律约束,使二者结合起来。具体要求:1、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2、教育者尽量向学生多提供下面的典型事例,加以引导 3、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4、教育方法上坚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六)知行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育者,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又要求学生做出相应的行动,把认识与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做到言行一致。具体要求:1、重视理论教育,加强实践环节 2、要求学生的行动有正确思想的指导 3、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学校德育的途径:(一)各科教学活动:通过各科文

35、化课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作用主要表现在:1、教育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总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受一定哲学观点和阶级立场的支配。2、学校各科教材,是根据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编写的。3、各科课堂教学活动本身也对学生具有思想品德教育4、在教学中学生还可以从教师的教学态度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二)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在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广大社会成员,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三)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四)课外、校外活动:是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五)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对

36、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的特殊的途径。德育的方法:是教师在德育过程中采取的各种影响方式的总和。(一)说服教育: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明辨是非、善恶,提高思想品德水平的一种方法。要求:1、要有针对性 2、要有感染性3、要有真实性 4、要有民主性(二)榜样示范:是以正面人物的优良品质和模范行为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要求:1、要注意建立榜样的威信 2、激发学生学习榜样的学习动机 3、学习榜样必须见之于行动(三)陶冶教育: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有教育意义的情景,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方法。要求;1、教育者的陶冶 2、美化的校容3、校风和班风 4、文艺熏陶(四)实际锻炼:是组织学生

37、按照一定的要求,在参加各种活动中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要求:1、要明确锻炼的目的和要求,要有严密的组织工作 2、实际锻炼要反复进行,持之以恒 3、注意督促检查(五)指导自我教育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品德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改正,以提高思想水平,形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方法。要求:1、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 2、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 3、启发学生制订自我教育计划,并严格执行自我教育计划(六)品德评价:是依据一定品德要求 ,对受教育者品德表现予以褒贬判断的一种教育方法。形式: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操行评定运用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的要求:1、表扬、批

38、评和奖励要做到公正、合理、切合实际 2、无论采取哪一种评价方式,都应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写操行评定的要求:1、要注意学生的实际表现 2、要以全面的、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学生 3、对学生要公正,一视同仁,不要从自己的印象出发评定学生。第十三章 美育美育是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美育包括感性教育、情趣教育和人格教育。第十四章 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包括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两方面。第十五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班主任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培养班集体3、个别教育工作4、组织班会活动5、指导学生的学习6、统一、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7、评定学生操行8、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了解和研究学生

39、的方法;1、通过书面材料进行分析研究2、通过访谈了解学生3、观察法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有明确、正确的共同奋斗目标2、有一个团结和谐又富有威信的集体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集体舆论4、有为实现班级目标而经常开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共同活动5、有健全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规章制度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考核成绩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初建时的松散群体阶段2、转化中的散聚群体阶段3、形成时的内聚集体阶段4、发展成熟的集体阶段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帮助学生确定共同的奋斗目标2、培养班级积极分子,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

40、心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有计划的组织形式多样的班集体活动5、建立班级的正常秩序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1、常规管理,2、民主管理,3、平行管理,4、集体管理,5、目标管理,6、标杆管理。 第十七章 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政策的特征;1、利益性:指制定政策的主体总是在其所制定的政策中带有明确规定的服务于自身的利益倾向2、目的性:是指其总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任务服务的3、权威性:指教育政策的制定总是体现着政策制定主体的意志,政策必须得到所涉对象的认可,接受,不管自愿与否广泛性:指教育政策影响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教育法规的特征:1、权威性:它是由国家权力机构及其委托代理机构教育行政部门

41、所制定和颁布的,国家各级机关、学校及个人都必须遵守,不允许出现违法乱规行为2、强制性:各项教育法律、条例、规定的实施,都得到国家强制力量的保证3、规范性:教育法规是社会所有有关组织和个人行动的统一准则,对所有组织和个人具有同等的约束力4、稳定性;各项教育法规的制定及执行都必须严格地按照法律的程序和规定进行,必须极其慎重。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1、保障性功能:指教育政策、法规客观上起着维护和保证教育稳定、健康发展的作用2、规范性功能:指教育政策、法规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某种行为规则,起着约束性作用3、管理性功能:指教育政策、法规对教育具有管理作用影响教育政策、法规制定的因素;1、政治因素:二者的制

42、定是一种政治行为2、经济因素:二者的制定,必然受到一定的经济条件的制约,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基础,同时经济条件影响着二者的实施3、教育因素:二者的制定还受到教育的传统与现状以及教育理念的制约4第十八章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最优化的理论和实践。主要时间1、1985,明确提出分步骤实施九年义务教育2、1986.4.11义务教育法-1986.7.13、19931031 教师法1994.1.14、1995318教育法1995.9.15、199512教师资格条例6、199

43、6515职业教育法1996.9.17、1998829高等教育法1999.1.1教育心理学章一 教心学概述心理学,是系统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以及以心理作为内在条件的行为的科学。又称心理活动,简称心理。心理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模式,分三个过程:1、认知2、情感3、意志“知识就是力量” ,说明了认知对意志行为的重要影响;反过来,个体的情感和意志对认知活动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个性心理,是人与人彼此心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一个人所具有的各种重要的和持久的心理特点。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水平。法国笛卡尔唯理论的代表人。经验主义源于英国,洛克被认为是经验主义的奠基人。心理学的试验方法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

44、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冯特是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铁钦纳是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该学派主张心理学研究意识的内容(直接经验),分析构成人的各种心理化合物的心理元素。内省法是构造主义强调的研究方法。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此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等。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代表人物有古斯里、托尔曼、斯金纳等。精神分析学派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佛洛伊德创立的。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派主要包含了格式塔学派、勒温的拓扑心理学、皮亚杰学派、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派。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洛梅是人本主义心理学

45、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普通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是普通心理学的原理、原则在某一领域的应用。教育心理学在西方的发展分四个阶段:1 启蒙阶段,2 创立阶段,3 发展阶段,4 建设阶段在启蒙阶段里,早在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主张的某些教学方法及教育原则就已蕴涵着现代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观念。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教育主张。裴斯泰洛齐反对死记硬背。赫尔巴特是近代第一位给自己的教育理论提出心理依据的人。在创立阶段中,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德国的莫依曼在其实验教

46、育学入门讲义中,列举了教育学研究课题的七个领域,几乎囊括了今日教育心理学的全部课题。美国的詹姆士尤其强调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试图将心理学的研究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美国的桑代克真正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1903 年,他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而后,他又将其扩充成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大纲,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开始确立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1 改造时期,2 繁荣时期,3 破坏时期,4 新生时期。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1908 年旁宗岳翻译了日本小泉编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部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著作,1

47、924 年著名心理学家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2 教育心理实验法3 调查法4 教学经验总结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发展性原则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教育心理学中所涉及到的心理发展主要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期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过程,即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的心理的变化过程。历史上关于影响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1、遗传定论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和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的霍尔2、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3、二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吴伟士和德国心理学家斯腾。4

48、、相互作用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行为特征。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发展应包括机体成熟、自我成长和社会关系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自我意识,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投射自我,镜中自我,指从别人眼中或评价、态度中反照和反映出来的自我形象。最近发展区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概念。关键期、又称为最佳期、敏感期、临界期、转变期。这一概念是由奥地利动物习性学家洛伦茨在动物习性研究中发现的

49、“印刻”现象演变而来的。学习准备,又称为学习的准备状态,是指那些促进学习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特点的总和。学生在认知方式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1、场独立与场依存最早由威特金提出2、冲动型和沉思型是根据学生对问题作出反应的速度和精确性来区分的3、根据吉尔福特的研究,辐合型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辐合思维的特征发散型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常表现出发散思维的特征智力,应该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因材施教的方法:1、帮助学生弥补能力上的不足2、帮助学生克服性格,气质方面的弱点3、帮助学生正确归因4、帮助学生改变学习策略和认知风格第三章 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