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练习(打包5套) 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打包5套新人教版.zip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练习打包5套新人教版.zip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练习新人教版201807191116.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练习新人教版201807191117.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练习新人教版201807191118.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201807191119.doc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过关练练习新人教版201807191120.doc
  • 全部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春练习新人教版201807191116.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济南的冬天练习新人教版201807191117.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雨的四季练习新人教版201807191118.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练习新人教版201807191119.doc--点击预览
    • 2018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基础过关练练习新人教版201807191120.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1 春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绿》 《春》 《荷塘月色》 《背影》等。2.重点突破(1)文章描绘了哪几幅图?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提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绘景先总写后分写;分写时由远而近,由大而小。(2)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提示:第一句象征着勃发的生机,突出了春天的“新” 。第二句象征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 。第三句象征青春的活力,突出了春天的“力” 。3.考点链接比 喻比喻,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句由“本体”(抽象、深奥的事物)、 “喻体”(用来作比的较具体、浅显的事物)和比喻词(暗喻没有)构成。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但两者之间又必须有某种相似之处。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典型例题】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和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密,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技法点睛】比喻的作用:(1)用比喻描绘事物: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2)用比喻讲道理:使道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答题格式: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致地描绘出了)……,表现(表达)了……。【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3。 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涨水(zhǎng) 酝酿(niàng) 蓑衣(suō)嘹亮(liáo) 抖擞(sǒu) 黄晕(yùn)窠巢(kē) 应和(hè) 卖弄(nònɡ)2.下面句子用括号中的哪个词更有表现力呢?请填在横线上。(1)山朗润(湿润 朗润)起来了。(2)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衬托 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3.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赶趟儿: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2)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酝酿: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3)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2卖弄:有意显示、炫耀。(4)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A. “一年之计在于春” ,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C. “吹面不寒杨柳风,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D.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解析:C 项引号里的逗号应移到引号外。)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大火和消防隐患都得到了有效控制。B.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我市到南宁的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C.春天的昆明是个旅游的好季节。D.经过昨夜的一场大雨,刚刚遭受沙尘暴袭击的西北地区的空气清新了许多。(解析:A 项主谓搭配不当, “消防隐患”不能“控制” ,只能“消除” ;B 项用词不当,将“一倍”改为“一半” ;C 项语序不当,将“春天的昆明”改为“昆明的春天” 。)6.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拟人)(3)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比喻、排比)7.填空。(1)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 ,散文集《背影》 《欧游杂记》 《你我》等。(2)本文以春为线索,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富有生气。分别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五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8.班级组织以“我爱春天”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1)【古诗赏春】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写出了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仿照示例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示例:春风又绿江南岸(视觉角度)①两个黄鹂鸣翠柳(听觉角度)②踏花归来马蹄香(嗅觉角度)(2)【妙笔绘春】从下面备选词语中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景象的话。(80 字左右)张望 点缀 不知不觉 莺歌燕舞万紫千红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示例]不知不觉中,春天来了,好一派莺歌燕舞的热闹景象:燕子拍着翅膀,在屋檐下探头张望;各种花儿争奇斗艳,万紫千红,叫人眼花缭乱。02 课内精读阅读“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雨里静默着”回答问题。9.“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的“闹”字能不能换为“叫”字?为什么?不能。这里的“闹”字除了写出了蜜蜂的声音外,还描绘出了春天万物生机勃勃的热3闹景象。如果换成“叫”字,则只有“鸣叫”之意,没有“闹”字内涵丰富。10.面对春花,作者产生了怎样的联想?有什么作用?由春花联想到秋实,虚实结合,突出了春花的繁盛和味道的甜美。11.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有什么作用?侧面描写,烘托了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氛围。03 拓展阅读初 春丁立梅①这个时候,一切都还是冬天的模样,一切却又开始苏醒。②我喜欢杉树。裸露着铁锈红的筋骨,腰杆挺得笔直笔直的,像铮铮铁骨的汉子。③穿行在一片杉树林中,风吹落一片一片的阳光,像吹落一瓣一瓣的梨花,在铺着铁锈红的落叶上,跳跃、闪亮。林子也是透亮着的,杉树们沐着光,静默地微笑。我看着,长长久久地看着,有眼泪涌上来。美好的事物,总叫人心里柔软。④我喜欢池塘和小河。水刚刚睡醒,很清澈,眉眼儿盈盈。⑤我站在一条河边,亦是长久地站着。我喜欢水里面的倒影,芦苇的,树的,还有茅草们的。去年开过花的美人蕉和再力花,还有远处的一座小拱桥,它们倒映在水里面的样子,比在岸边的样子要动人。水波温柔地抚摸它们,它们有着说不出的温婉和妩媚。⑥我喜欢岸边暗生的苔花。嫩黄的,柔软的,又是毛茸茸的。我很想挖一点带回来。想想,又作罢了。它们还是在它们的广阔天地里的好,呼吸自由的空气,白天晒太阳,晚上看星辰。⑦我喜欢柳枝儿。上面爬满淡黄的乳芽,活像一群活泼的小虫子。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真个是霸气得不得了。柔中带刚。⑧我喜欢含苞的花木。梅树、海棠、樱花、桃树、杏树、梨树、红叶李,它们的身上,爬满了花骨朵儿,如一个个音符,等着春风的手去轻弹。都是人生初相见的模样啊,纯洁,羞涩,懵懂。⑨我喜欢刚钻出土的小草。它们小模小样,披一身淡黄的新绿,睁着新奇的水汪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遥看如一抹绿烟轻起。⑩我喜欢鸟的鸣唱。跟别的时候真是不同,分别了一个冬天,它们回来了。是久别重逢。彼此间有着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情。于是,都扯着嗓子唱啊说啊,啾啾唧唧个没完没了,又愉悦又欢欣。我能一听就是小半天,听得心里面长出温柔的水草来。⑪我喜欢风。这个时候的风,可以称作春风了。它们也作势般的,呼呼地吹过来,但你不要怕,它们纯粹是吓唬人的。它们少了凌厉和尖削,多了温柔和好意,我闻见风里面的清香和清新。哪处的花开了吗?哪处的小草和新叶长出来了吗?⑫我跟着风走,一边走一边找。我找到结香了。好大几棵的。上面的花苞苞,有的已撑不住开了。我低头闻闻,香得很。我还找到了一些野荠菜,绿汪汪的。真好啊,在城里的绿化带里,居然有从乡下跑来的野荠菜。⑬我喜欢小虫子。我在看书,书里面突然爬出一只小虫子,居然是一只漂亮的小瓢虫。好奇怪的,难道一个冬天,它都躺在我的书里面睡觉?若不是,它又是从什么地方跑来的?神奇的世界里,住着太多神奇。⑭我喜欢孩子。白天,太阳好的时候,他们可以不用戴着厚厚的小绒帽了,也不用穿得那么臃肿了。他们追着一朵阳光,蹒跚着向前奔去,一个博大的世界,在等着他们。⑮我一边笑着看,一边在心里面说,孩子,你且慢慢走,慢慢长啊。人生最美莫过孩童时。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4我喜欢刚钻出土的小草。它们小模小样,披一身淡黄的新绿,睁着新奇的水汪汪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全新的世界。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运用,将小草拟人化,细致地描写出了春草萌发的姿态,表达了对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活泼可爱的姿态的赞美之情。13.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柳枝上的乳芽比作小虫子,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柳枝儿刚刚抽芽时柔中带嫩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柳枝儿的喜爱之情。14.品读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有眼泪涌上来” 。是因为作者欣赏和赞美杉树在阳光下蓬勃生长的美丽姿态,作者在长久凝视之后,对杉树产生了爱怜之情。15.文章着重描写了初春的各种自然景物,为什么最后以孩子结束全文?孩子是人生的春天,作者描写并赞美初春美景的同时,写到可爱的孩子们,是提醒他们珍惜少年时光脚踏实地健康成长,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的美好祝福。潘红亮《春天的诗意》 张晓风《春之怀古》04 写作创新16.朱自清的《春》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得文章语言非常精彩,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仿照文中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描写春天的文字。(100 字左右)【课文片段在线】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写法分析】写作时,恰当地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能使文章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使用比喻修辞时,要注意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使用的喻体要通俗易懂,切忌采用生僻的喻体。【例文】又是一个春天来了,三角梅红色的花瓣就像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拨动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12 济南的冬天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戏剧《龙须沟》 《茶馆》等。2.重点突破(1)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的?提示:最突出的特点是“温晴” 。分别写了济南冬天的山和水。写山依次写了阳光照耀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以及城外远山。写水主要写水藻之绿和水的清澈透明。(2)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束语,有何妙处?提示: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意思是:这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这样的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明了主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3.考点链接拟 人拟人,指把物(物体、动物或抽象概念等)当作人写,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法。拟人修辞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典型例题】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山的热爱之情。【技法点睛】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更富有情趣;让读者对所描写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的强烈感情,引起共鸣。答题格式:这个句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10。 01 积累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贮蓄(zhù) chéng(澄)清 xiāng(镶)边着落(zhuó) 狭窄(zhǎi) 水藻(zǎo)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1)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温晴:阳光和煦,不冷不热,气候温暖宜人。(2)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响亮:十分明亮。(3)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响晴:晴朗无云。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D)A.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待着!”B.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摔倒了,我可不负责啊!”2C.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D.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A.老舍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 19 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B.温晴的济南,使济南人民带来了欢乐。C.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但绝对让人感到温馨。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用上写景技巧,是能否写好景物的关键。(解析:A.语序不当,将“一座”放在“普通”之前;B.用语不当,将“使”改为“给”;C.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即使”改为“虽然” 。)5.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B.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C.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D.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6.把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最合理的顺序是:①③②⑤④⑥①绿是生命的颜色。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③你看那春天的原野,绿油油的,生气勃勃,欣欣向荣,令人感到鼓舞和振奋。④道旁的树木,青翠欲滴;田间的秧苗,郁郁葱葱。⑤到了夏天,大地一片葱茏。⑥面对着这充满蓬勃生机的大地,便会感到自己也增添了青春的活力。7.你所在的班级准备开展以“寻找冬天的足迹”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古人有很多写冬天的诗文名句,请根据你的积累或查阅相关资料至少写出连续的两句,含作者和篇名。[示例]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开。(2)班级要组织一次户外跳绳比赛,同桌王宁觉得很冷不想参加,你该怎样劝说她参加呢?[示例]王宁,冬天本来就很冷,如果不运动的话会更冷的。跳绳既能活动筋骨,锻炼身体,还能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我们一起参加比赛吧,好吗?02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第 4 段,回答下列问题。8.选段围绕一个“妙”字描绘了雪后的山景,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到山坡、山腰依次描绘,突出了雪后小山秀气的特点。9. “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句中的“顶”字用得好吗?好在哪里?好。因为一个“顶”字点明雪少和位置高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下小雪后矮松的秀美形态。10.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3出点儿粉色。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腰薄雪惹人怜爱的情态,流露出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1.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究竟“妙”在哪里?“妙”在雪光、雪色与雪态:①松的青黑与雪的白相映生色。②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③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④薄雪似害羞的少女,在阳光的斜射下微微露出粉色。03 拓展阅读(原创)秋的济南付秀莹①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②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③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④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⑤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⑥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⑦弃舟登岸,来到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12.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概括内容】山里看月亮;泛舟大明湖;芙蓉泉寻踪。13.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⑤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语段作用】对比,将小时候乡下的月亮与济南的月亮作对比,用小时候乡下的月亮的亲近来衬托济南月亮的高洁清越,让人不免有点悲怀的特点。1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辞手法】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落下的情态比作“一场金色的急雨”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在秋天的阳光下,阵风吹落叶子的情景,表现作者对济南秋天的喜爱。15.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含义的理解。 【结尾的作用】芙蓉泉里的泉水见证着济南的历史变迁,济南历史变迁中“变”的是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风景” , “不变”的是济南厚重文化的积淀。郁达夫《江南冬景》04 写作创新16.老舍《济南的冬天》运用了大量的拟人,使得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请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说你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150 字左右)【课文片段在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写法分析】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行为。这段话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小山以人的行为和情感,形象地写出济南冬天的暖和。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若能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可将景物描摹得更富有动感,更亲切感人。但使用时要注意,一定要抓住与比拟事物特征的契合点。【例文】乡村的冬天,田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霜,透过那层薄薄的霜,可以看到下面僵化的土地,硬冻而干裂。田里刚刚出土的麦苗是那样怯弱,原本嫩绿的叶子,显然已被冬天贴上了自己特有的标签,像孩子在冬天被冻坏的脸。冬天田野里北风的呼声更盛了,让单独走在路上的人心里发毛。那掉光叶子的老树,却被风摇曳得吱吱地响,像在悲泣,又像在疯狂地舞蹈。赏析对比的表现手法对比就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的一种表现手法。【典型例题】 《济南的冬天》的第一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把济南的冬天与北平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风的特点;把济南的冬天与伦敦的冬天进行对比,突出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把济南的冬天与热带地方的天气相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进而强调济南是个宝地。【技法点睛】对比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答题时一般采用“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强调突出了……”的模式。13 雨的四季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本文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写出了雨的亲切可爱,表达了作者对雨的赞美与喜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对生命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2.重点突破(1)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抓住春雨的什么特点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提示:作者抓住了春天景物的色彩和情态,从听觉、视觉、嗅觉等不同感官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的特点。(2)如何理解文中“雨”这一物象?提示:本文的雨有多重意义。一是自然形态的雨,二是作者带着有情的眼光赋予了情感的雨。前者表现的是雨的客观形态,是实写;后者表现的是雨的精神内核,是虚写。后一种雨代表了作者的诗情、意境和审美情趣。3.考点链接病句:搭配不当(一)【主要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如: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落实。(主语“意识”和谓语“落实”不能搭配,应将“落实”改为“增强”或“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如:近年来,我国重大的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自信和广阔前景。(动词“增强”和宾语“广阔前景”不能搭配,可删掉“和广阔前景”或在“和”后面加上“提升了” 。)【解题技巧】提主干。当句子较长、成分较复杂时,一定要压缩句子,提取主干,看主谓、动宾等各个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3。01 积累运用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花苞(bāo) 静谧(mì) 吝啬(lìn sè) 畦(qí)高邈(miǎo) 莅临(lì) 粗犷(guǎng) 干涩(sè)彩棱镜(léng) 淅淅沥沥(xī)(lì) 咄咄逼人(duō)2.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1)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侍着雨点。(侍—待)(2)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洌—冽)(3)在冬日灰濛濛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濛濛—蒙蒙)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春节回到家乡,我又看到了母亲那亲切的笑容和久违的乡音。B.每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有超过 1 000 万名左右的青少年参加。C.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D.央视《诗词大会》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解析:A.动宾搭配不当,可在“和”后加“听到了”或删掉“和久违的乡音” ;B.语义矛盾, “超过”和“左右”删掉其一;D.语序不当,将“研究”与“了解”调换顺序。)24.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1)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比喻)(2)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比喻)(3)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排比)(4)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拟人)5.课文的第三段“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一句中“别有一番风情”指的是哪些方面?①夏天的雨没有预告,说下就下;②光头浇雨,更有滋味;③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花朵、树叶、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④暑气被一片绿吸收;⑤雨声、蝉声、蛙鼓一起奏起夏雨的交响曲。6.如果自然界没有风风雨雨,大地就不会春华秋实。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活动一:写一写】收集含有“风” “雨”的成语和俗语。成语:风调雨顺、风雨交加、血雨腥风、闻风丧胆、兴风作浪。俗语:雷声大,雨点小。听风就是雨。屋漏偏遭连夜雨,船行又遇打头风。无风不起浪。(2)【活动二:唱一唱】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把古代的经典诗词转变成动听的乐曲,让观众听上两遍就能跟着唱诵了。其中歌手赵照唱的《声律启蒙》的歌词就选自同名古书,朗朗上口的文字中隐含着对联的某些规则,还有很多含“雨”字的句子。请你找出这本书或这首同名歌听一听,填空并唱一唱。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02 拓展阅读(原创)家乡雨安 谅我不习惯带伞,嫌烦,嫌多余。衣衫湿透,犹如落汤鸡一般,时常引发感冒,大人叱责,同学嘲笑,自己依然我行我素。工作之后,也不带伞。对雨季来与不来,也并不在乎,你要来就来吧,我以不变应万变,这雨砸在头上也不会砸出窟窿来,也就更加淡然视之。后来也开始躲闪雨水了。还是青春期时就发现前额的头发日渐稀少,就怀疑自己太不把头发乃至自己当一回事了,这雨也许是掉发的一大缘由。南方的雨,上海的雨,也真够绵密的。梅雨季节,身子老是有湿漉漉的感觉,雨伞也遮挡不住细雨纷扬。有一阵子是骑自行车上班的,那雨披裹在身上,像被包粽子似的,那雨帽还禁不住风的挑拨,时不时地掀开以示罢工了,感觉很是不爽。后来有车了,避开了不少风雨。当然,很多时候,还是有点厌烦这突如其来,频频造访的雨。雨,终是太多了,也迷蒙了天空,曾有过的诗意,也逐渐淡去。到了大西北,到了南疆,并且工作生活了几年之后,领略了这里的干燥缺雨,忽然就生发了另一种感受。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一场豪雨。也见识过雨滴。那是在公路上疾驰。还没听到什么动静,就听当地司机说,看,下雨了!在他的指点下,才发现车窗挡风玻璃上散落着几滴雨珠,浑浊黏稠。紧接着,又看见几滴弱弱地飘打在窗玻璃上,怯怯的,像一只只懦弱的小昆虫。后来也看见过雨势稍微强盛些的,密密匝匝地从天而降,但很是短暂,飘落的雨,沉没在虚土里,若有若无,显得孱弱而又委顿。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雨,那轻灵的雨,在深夜也突然来临。以她透明的身躯,舍生取义。裹挟着猖狂的尘土,坠落,毫3不犹豫。翌日,一个阳光的日子。破茧而出,仿佛凤凰涅槃。我想追寻这一场雨,但她已幻化成一种传奇。于是我十分想念家乡的雨了。南方的家乡的雨,春天,多半是淅淅沥沥的。飘洒在身上,有春天回归、大地回暖的感觉,舔一舔,也有些微甜润。而夏天,雨经常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晶亮清澈,对炎热一阵鞭打,酷暑多少退却了几分。那种凉爽清冽是难以忘怀的。但白天我能有一种期冀吗?是的,想在喀什,淋一场家乡的骤雨,这一次我不会撒腿就跑。南方的雨季里,有来自天朝的诏书,要让戈壁变成一片雨巷。那缥缈中,还会走出一株株的丁香。就让我自告奋勇,作一回喀什的舞者。在雨中湿漉漉地飞翔。后来终于有机会回家乡,一出机场就被湿润紧紧相拥了。深秋的雨,也在与树叶相嬉戏着飘落,抚摸着我的脸庞,扑打在我的衣裳。虽有一种萧瑟之意,但我仍感觉心旷神怡,温馨氤氲。我迎了上去。没有打伞,自然也不用雨披。7.结合选文,说说“我”对家乡雨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情感变化】由最初的漠然视之、躲闪厌烦到想念直到最后紧紧相拥。8.结合选文说说家乡的雨与新疆的雨有什么不同。 【内容理解】家乡的雨:绵密、多、晶莹清澈。新疆的雨:一年四季,几乎见不到一场豪雨,若有若无,浑浊黏稠。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句子赏析】那天南疆的日志,沙尘暴昏黄了纸页。像一只巨大的茧,密封了整个世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南疆的沙尘暴比作巨大的茧,生动形象地写出沙尘天气的严重,同时“昏黄”和“密封”两个词语表现出了“沙尘暴”之严重,突出了雨的可贵。10.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选文末段的作用。 【结尾作用】内容上表现自己回到家乡,拥抱家乡的雨,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与亲近之感。结构上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14 古代诗歌四首名校讲坛1.走近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与其子曹植、曹丕并称“三曹”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较高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今存 20 多篇诗歌。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马致远(约 1251-1321),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2.文学常识乐 府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武帝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 ,或简称“乐府” 。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3.考点链接描述诗词画面描述画面大多需要将诗词中的典型画面描述出来,也要将诗句所渲染的气氛和作者寄托的情感展现出来。【方法指导】1.找形象。从诗句中找出描写的具体形象,一般都是名词。如,月表现的常是离愁别恨、寂寞凄凉;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之情等。2.析特点。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与细节,并结合常见事物的特定含义,分析其特点。3.晓情感。结合具体景物体会诗人流露出的思想感情。4.绘画面。发挥想象,紧扣诗词中的景物和画面,用自己的语言简练概括或生动描绘,突出营造的氛围特点。【习题链接】见“课内精读”T4。《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01 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碣石(jié) 澹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è)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东临碣石 临:到达,登上 (2)水何澹澹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3)山岛竦峙 竦峙:耸立 (4)幸甚至哉 至:达到极点(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左迁:降职 (6)杨花落尽子规啼 杨花:柳絮3.填空。(1)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歌有《蒿里行》 《观沧海》 《龟虽寿》 《短歌行》等。(2)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朝代)浪漫主义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被后人誉为“诗仙”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2交友。我们学过的诗作有《望庐山瀑布》 《早发白帝城》等。(3)王昌龄,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朝代)著名边塞(诗派)诗人。(4)《观沧海》中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对景物做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详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借景抒情,蕴含漂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02 课内精读(一)阅读《观沧海》 ,回答问题。4.请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示例]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5.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用?借景抒情。诗人借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二)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回答问题。6.首句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写了杨花和子规。点明时节,描绘出了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7.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拟人,赋予月亮以人的特征,把满腔悲愁和深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让明月带给远隔千里的天涯沦落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03 拓展阅读龟虽寿 ①曹 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 ①此诗是《步出夏门行》中的最后一章。公元 208 年初,曹操平定乌桓叛乱、消灭袁绍残余势力之后,曹操已经五十三岁了,准备南下征讨荆、吴之时,不由得回想起了人生的路程,所以作下此诗。8.下列对诗作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B.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C. “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3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次北固山下》 《天净沙·秋思》01 积累运用1.用“/”给下列诗句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1)潮平/两岸阔 (2)江春/入旧年 (3)断肠人/在天涯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次北固山下 次:停宿(2)客路青山外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3)天净沙·秋思 思:思绪3.填空。(1)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元代(朝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2)《次北固山下》中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无依的悲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写毫无生气的景物,表现深秋傍晚典型特点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02 课内精读(一)阅读《次北固山下》 ,回答问题。4.人们常说“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你说说妙在哪里。[示例]“悬”是指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船帆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5.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B.诵读颔联时应用低沉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气势。C.尾联的“乡书” “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D.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二)阅读《天净沙·秋思》 ,回答问题。6.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A.这是一首元曲, “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B. “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C. “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解析:C 项“小桥流水人家”反衬游子有家难回的悲苦之情。)03 拓展阅读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7.诗人用白描手法,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临水的村庄,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轻柔的春风,漂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和谐而富有诗意。8.三、四句中“疑” “急”二字把小童的心理和形象表现得巧妙而富有情趣,请做简要分4析。“疑” “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1单元基础过关练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涨水(zhǎng) 酝酿(yùn niàng) 窠巢(kē cháo)卖弄(nong) 宛转(wǎn) 黄晕(yùn)应和(yìng hè) 撑伞(chēng) 蓑笠(suō)抖擞(sǒu) 伦敦(dūn) 着落(zhuó)髻(jì) 镶(xiāng) 贮蓄(zhù xù)萌发(méng) 绿茵茵(yīn) 彩棱镜(léng)驱走(qū) 粗犷(guǎng) 浇灌(guàn)迫切(qiè) 静谧(mì) 高邈(miǎo)莅临(lì) 吝啬(lìn sè) 淅沥(xī lì)冷冽(liè) 干涩(sè) 咄咄逼人(duō)池畦(qí) 睫毛(jié)二、根据拼音写汉字。lǎng rùn(朗润) fǔ mō(抚摸) hóu(喉)咙liáo(嘹)亮 静 mò(默) jīn(筋)骨jiàn(健)壮 奇 jì(迹) 安 shì(适)huàn(幻)想 害 xiū(羞) xiá zhǎi(狭窄)宽 chǎng(敞) chéng(澄)清 地 tǎn(毯)cí(慈)善 jī(肌)肤 空 líng(灵)花 bāo(苞) 手 bì(臂) jiāo mèi(娇媚)chàng(畅)快 诱 huò(惑) 嘴 chún(唇)zī(姿)容 yù(预)告 jù(聚)集思 suǒ(索) 掩 shì(饰) duān(端)庄qīng sù(倾诉) 屋 yán(檐) qī(凄)冷灵 hún(魂) zào(造)访 干 zào(燥)化 zhuāng(妆) 草 duò(垛)三、在下列田字格中填写恰当的汉字。四、解释下列词语。1.朗润:明亮滋润。朗,明亮。润,滋润、润泽。2.黄晕:昏黄,不明亮。23.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4.静谧:安静。谧,安宁、平静。5.高邈:高而远。邈,遥远。6.莅临:来到,来临(多指贵宾)。多用于书面。莅,到。7.造访:拜访。多用于书面。8.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不舍得给别人,也不舍得自己用。9.淅淅沥沥: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10.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五、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东临碣石:到达,登上。2.水何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3.山岛竦峙:耸立。4.星汉灿烂:银河。5.幸甚至哉:达到极点。6.次北固山下:停宿。7.客路青山外:旅人前行的路。8.断肠人在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