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3.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3.zip2018版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学案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3.zip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微专题突破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7135108.doc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7135102.doc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7135104.doc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7135106.doc
  • 全部
    •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微专题突破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7135108.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7135102.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7135104.doc--点击预览
    • 2018版高中生物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3节其他植物激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201807135106.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微专题突破 与生长素有关的实验1.验证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在尖端(1)实验组:取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2)对照组:取未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空白琼脂块,置于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一侧。2.验证胚芽鞘生长部位在尖端下段(1)实验组:在胚芽鞘尖端与下段间插入云母片。(2)对照组:胚芽鞘不作处理。3.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1)实验操作(2)实验现象:装置 a 中胚芽鞘直立生长;装置 b 和 c 中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4.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1)实验操作2(2)实验现象:A 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 组中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5.探究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图 a 图 b图 b 中 A 侧比 B 侧生长快,说明 A 侧生长素多于 B 侧,充分说明了在单侧光的影响下生长素由向光的一侧(B 侧)移向了背光的一侧(A 侧)。6.探究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过程(2)实验分析由如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 A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 A 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1.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对该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在黑暗中完成,为防止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B.若将⑤⑥中的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则都会弯曲生长C.实验结果证明了尖端产生的某种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3D.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尖端以下部分的生长【解析】 该实验在黑暗中完成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故 A 错误。⑤⑥中的胚芽鞘都去掉了尖端,单侧光照也不会引起弯曲生长,故 B 错误。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该实验没有涉及,故 C 错误。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的会导致尖端以下部分生长或是弯曲生长,琼脂块中不含生长素的尖端以下部分无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能促进尖端以下部分的生长,故 D 正确。【答案】 D2.生长素在胚芽鞘内的运输与自身的载体分布有关,也受光照、重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如图所示的胚芽鞘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不会发生的是( )A.a→b B.b→dC.c→a D.a→c【解析】 生长素在单侧光照射下,在尖端可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运输,即 a→b,A 正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不能反过来运输,即a→c,b→d,B、D 正确,C 错误。【答案】 C3.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D.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解析】 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胚芽鞘的尖端,设置探究思路时,可对尖端进行遮光处理,设置④⑤进行对照;探究向光性的外因即弯曲生长与单侧光有关,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探究向光性的内因即横向运输时可运用图③,再设置一个尖端插入云母片的胚芽鞘,其他条件相同,进行对照;①直立生长,③⑤弯向光源生长。【答案】 A4.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 2,4­D 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4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 的浓度等B.该实验还可用生根的平均长度作为观察指标C.生长素类似物 2,4­D 浓度为 800 mg/L 时,抑制插条生根D.该实验可确定 400 mg/L 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解析】 2,4­D 的浓度属于自变量;月季插条生根的情况可用生根数或生根的平均长度来表示;由图可知,2,4­D 浓度为 800 mg/L 时的插条生根数比浓度为 0 时的插条生根数多,所以该浓度促进生根;由于该实验分组较少,所以不能确定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答案】 B1第 1 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重难点)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3.说出植物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和分布。(重点)生 长 素 的 发 现 过 程1.达尔文实验(1)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2)进行实验:对金丝雀 草的胚芽鞘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编号 处理过程 实验现象不做处理 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去掉尖端 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锡箔罩上尖端 胚芽鞘直立生长锡箔罩上尖端下的一段 弯向光源生长(3)得出结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使胚芽鞘出现向光性弯曲。2.鲍森·詹森实验(1)过程及现象:①切去胚芽鞘尖端+单侧光― →不生长不弯曲。②胚芽鞘尖端和下面部分之间插入琼脂片+单侧光― →弯曲生长。(2)图解:2(3)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3.拜尔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4.温特实验(1)实验组①处理:把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②现象: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2)对照组①处理: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②现象: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3)结论:胚芽鞘尖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会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这种化学物质被命名为生长素。5.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吲哚乙酸(IAA)。6.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合 作 探 讨 ]探讨 :从对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角度分析,鲍森·詹森实验有什么不足之处?1又该如何改进?提示:不足之处为该实验不能排除使胚芽鞘弯曲的刺激不是由琼脂片产生。改进方案为:增设③组:将胚芽鞘尖端切掉,将琼脂片放在切口上,用单侧光照射,观察胚芽鞘生3长状况。探讨 :拜尔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温特实验是否也需要在黑暗中进行?2提示:排除光照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需要。[思 维 升 华 ]胚芽鞘实验的相关结论(1)与尖端有关的结论①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尖端,而发生生长及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以下的伸长区。②感受光照的部位在尖端,而且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发生在尖端。③生长素产生的多少与尖端是否感受光照无关。(2)判断胚芽鞘生长与弯曲的依据①生长:看有无生长素。生长素可能是自身产生的,也可能是外源的,如含生长素的琼脂等。②弯曲: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若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向浓度低的一侧生长。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一段、向光一面B.胚芽鞘、胚芽鞘的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解析】 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都是尖端;生长和弯曲的部位都是尖端下面的伸长区。【答案】 C2.(2016·全国丙卷)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 IAA 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 IAA 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 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A.胚芽鞘 b 侧的 IAA 含量与 b′侧的相等B.胚芽鞘 b 侧与胚芽鞘 c 侧的 IAA 含量不同C.胚芽鞘 b′侧细胞能运输 IAA 而 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 d′从 a′中获得的 IAA 量小于 a′的输出量【解析】 结合文字信息和图示信息可知,题中左图为对照组,右图为实验组。对照组中 a 琼脂块不含 IAA,所以胚芽鞘 b 侧不含 IAA,b′侧含有从 a′琼脂块运输来的 IAA,故 A 项错误。胚芽鞘 b 侧与胚芽鞘 c 侧都不含 IAA,故 B 项错误。胚芽鞘 b′侧细胞和 c′侧细胞都能运输 IAA,故 C 项错误。a′琼脂块输出的 IAA 在向下运输过程中有所消耗,所以琼脂块 d′从 a′中获得的 IAA 量小于 a′的输出量,故 D 项正确。【答案】 D生 长 素 的 产 生、运 输 和 分 布1.主要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由色氨酸转变而来。2.运输(1)方式:主动运输。(2)方向Error!3.分布: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部分。[合 作 探 讨 ]探讨 :用图中数字符号表示出生长素极性运输的方向?尝试总结其运输有何规律?1提示:(1)①→② (2)④→③ (3)⑥→⑤规律: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探讨 :分析判断下列图中生长素横向运输的方向,并思考影响横向运输的因素有哪些?2提示:(1)①→② (2)③→④ ⑤→⑥ (3)⑦→⑧影响横向运输的因素有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5[思 维 升 华 ]生长素的运输和分布(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根尖、茎尖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且有单侧光或重力刺激时。尖端均匀光照或黑暗时不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2)失重状态下由于没有重力的作用,水平放置的植物的根、芽中生长素分布是均匀的,植物会水平生长。(3)琼脂等不能感光,不会影响生长素的运输和传递,而云母片、玻璃等则会阻断生长素的运输。(4)生长素的分布①产生部位衰老组织,如生长点老根。3.比较图中的 a、b、c、d 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A.a>b>c B.c>b>dC.b>a>c D.a=b=c【解析】 本题中涉及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的横向运输和尖端向下的极性运输。左侧的胚芽鞘尖端中间有云母片,阻止了横向运输,所以 a=b;而右侧云母片位于尖端以下部位,不影响横向运输,所以 c>d;由于两侧产生的生长素总量是相等的,所以c>a=b>d。【答案】 B4.对胚芽鞘甲做如图所示的处理,形成胚芽鞘乙,光照后它的弯曲情况是( ) 【导学号:67330016】甲 乙 A.Q 处向左 B.Q 处向右C.P 处向右 D.不弯曲【解析】 图中形态学的上端为 P,下端为 Q,所以生长素只能由 P 向 Q 运输。在胚芽鞘乙中,P 和 Q 颠倒,使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所以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6【答案】 D5.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主要由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产生B.成熟的叶片和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很少C.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D.生长素只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解析】 生长素主要由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根尖与成熟的叶片中合成的很少。生长素的运输是一种极性运输,即单方向运输。植物体内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在趋向衰老的组织和器官中则含量较少,所以选项 D 符合题意。【答案】 D1.下列是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一些说法,错误的是( )A.达尔文设计简单而富有创造性的实验来证实人们熟视无睹的现象B.如果鲍森·詹森用玻璃片代替琼脂片,胚芽鞘产生的影响也能传递给下部C.温特用实验证实了植物的向光性确实和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不均匀有关,首次将该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并不知道生长素的化学本质D.首次分离出的生长素不是从植物体内,而是在人的尿液中【解析】 胚芽鞘产生的影响不能透过玻璃片,能透过琼脂片。【答案】 B2.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解析】 燕麦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所以用锡箔套住尖端后,不能感光,因此燕麦胚芽鞘应该直立生长,A 错误;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所以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导致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 错误;琼脂块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所以单侧光能导致燕麦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C 正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7右侧,导致右侧有生长素,促进右侧生长,向左弯曲生长,D 错误。【答案】 C3.如图所示,用同位素 14C 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 14C 的吲哚乙酸存在。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甲 乙A.处理甲图中的 A 端,不能在甲图中的 B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B.处理甲图中的 B 端,能在甲图中的 A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C.处理乙图中的 A 端,能在乙图中的 B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D.处理乙图中的 B 端,能在乙图中的 A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解析】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甲图中 A 端为形态学上端,乙图中 B 端为形态学上端,故处理甲图中 A 端能在 B 端探测到14C 的存在,反之不能;处理乙图中 B 端能在 A 端探测到 14C 的存在,反之不能。【答案】 D4.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B 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2)E、F 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E、F 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G 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4)预测实验 H 的现象是________,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________(填符号)。【解析】 (1)A、B 两组中的单一变量是单侧光照,光照的一组向光弯曲。(2)E、F 两组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能使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生长,没接触过的不生长,说明胚芽鞘尖端中含有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3)A、G 的结8果是一致的,G 是对 A 的一个本质解释,G 结果的形成是由于生长素在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造成的。(4)弯曲本质上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依据来自 G;感光部位尖端的缺失,将不会使生长素再发生横向运输,依据来自于 C、D。【答案】 (1)向光性 (2)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3)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 (4)向右弯曲 C、D、G课堂小结:网络构建 核心回扣1.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都是胚芽鞘的尖端。2.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背光一侧生长素的含量多于向光一侧。3.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即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4.生长素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和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5.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学业分层测评(八)(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利用胚芽鞘所做的实验中,能说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生长素”的是( )【解析】 温特的实验设计证明胚芽鞘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化学物质,促进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弯曲生长。【答案】 D92.将燕麦胚芽鞘作如图所示处理,经过几天后的变化情况是( )A.向左弯曲 B.向右弯曲C.直立生长 D.停止生长【解析】 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部生长,单侧光照使生长素在尖端处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此题由于左侧切口,生长素在尖端部位虽能横向运输,但不能向下运输促使尖端下部生长,所以胚芽鞘右侧生长快,使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答案】 A3.在方形暗箱内放一盆幼苗,暗箱的一侧开一小窗,固定光源可从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转器上水平旋转,保持每 15 min 匀速转一周的速度。则一星期后幼苗生长状况为图中的( )【解析】 将暗箱置于旋转器上水平旋转,意味着暗箱、花盆一起旋转;幼苗只受来自小孔的单侧光照射,由此推知幼苗向光源(小窗)生长,即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4.下列哪两组实验可用于探究植物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的不同部位(胚芽鞘尖端与尖端下面部位),组合①②符合题目要求。【答案】 A5.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一位同学设计了实验(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10作为其对照组,最合适的是( )【解析】 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切段形态学的位置的不同,故答案为 D。【答案】 D6.如图所示将燕麦胚芽鞘尖端切除后放置于一空白琼脂块上一段时间,将已切尖端的胚芽鞘下部正中插入不透水的玻璃片后,再将琼脂块放置于去尖端的胚芽鞘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下部的 a、b 两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应为( )A.ab B.a侧芽,老根生长点B.顶芽生长点D.顶芽侧芽,老根c=db,即弯曲程度最大的是甲。【答案】 A14.关于生长素,达尔文、温特等科学家相继进行了长期的具体研究。某同学对生长素非常感兴趣,设计了如下的两个实验。(1)实验一:实验假设:如果胚芽鞘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则能影响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长。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实验设计:见实验设计示意图 1。实验设计示意图 1实验结论:上述实验假设成立。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 1 不完善,缺少的是________,你的具体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二:15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实验材料:同实验一(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不增加其他材料器具)。实验设计:在上述示意图 l 改进(未在示意图 2 中画出改进的)后的基础上进行单侧光照射,实验设计及其实验预测结果见图 2。实验设计示意图 2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 2 中的实验预测结果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 2 并不能得出实验结论,他画了实验设计示意图 3 中的一部分,请你将示意图 3 补充完整:在甲方框中画出与胚芽鞘尖端有关的图,在乙方框中画出实验结果预测图。实验设计示意图 3【解析】 在设置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1)实验一中,缺乏的是对照实验,不足以说明是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在起作用,也有可能是琼脂块在起作用,要排除琼脂块的作用,应该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相同位置上。(2)实验二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即光照不再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胚芽鞘的弯曲单纯取决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的位置,因此胚芽鞘应向左弯曲。要补充出胚芽鞘尖端的设计和放上放置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后的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可以在甲图中对胚芽鞘尖端进行单侧光照射,则在向光侧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低,背光侧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高,将琼脂块放到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后,含生长素多的琼脂块所在的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程度大。【答案】 (1)对照组把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小块放在去尖端的胚芽鞘的相同16位置上(2)去尖端的胚芽鞘向左弯曲 无感光部位——尖端,生长素不会向背光侧转移如下图:实验设计示意图 3作图要求:甲方框:两琼脂小块分开;各标字母 A、B;右(或左)侧光照射尖端。乙方框:琼脂块各标字母 A、B;去尖端的胚芽鞘向放琼脂块的对侧弯曲;放 A(B)块的比放 B(A)块的弯曲度更大一些15.为验证在单侧光照下,丁图中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其横向运输发生在 A段而不是 B 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1)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2)试设计实验过程(按如图甲、乙、丙的装置进行实验)。甲 乙 丙 丁(3)实验结果:甲、乙、丙三个装置中的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方向分别为: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生长素尖端是接受光线照射的部位,尖端接受光线的照射后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因此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限于胚芽鞘的尖端,也就是图中的 A 段;在胚芽鞘的尖端下边(图中 B 段)生长素不能横向运输,因此甲图尖端(A 段)插入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在 B 段不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因此胚芽鞘只能直立生长;乙图在 B段插入云母片,不影响尖端(A 段)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丙图是对照实验,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由此证明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 A 段而不是在 B 段。【答案】 (2)17甲 乙 丙(3)胚芽鞘直立生长 胚芽鞘向光源生长(或向左弯曲生长) 胚芽鞘向光源生长(或向左弯曲生长)(4)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 A 段而不是在 B 段1第 2 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掌握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应用。(重点)2.学会探究生长素最适浓度的方法。(难点)3.了解生长素的应用。生 长 素 的 生 理 作 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方式及特点(1)作用方式: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2)作用: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3)作用特点:两重性,即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2.影响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因素(1)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植物。(2)器官: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敏感程度为:根芽茎。(3)成熟程度:一般来说幼嫩细胞敏感,衰老细胞迟钝。3.顶端优势(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2)原因①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是 A→B(用图中字母表示),A 处生长素浓度低― →促进生长。②B 处生长素浓度高― →抑制生长。(3)解除方法:摘除顶芽。(4)应用示例:棉花的“摘心” 、果树剪枝等。4.实践应用α­萘乙酸、2,4­D 等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可用于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使扦插枝条的生根等。2[合 作 探 讨 ]探讨 :分析下图中生长素浓度与所起作用的曲线,并探讨以下有关问题:1(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器官的促进作用效果一定不同吗?提示:不一定。图中 D 点、E 点对茎的促进作用效果相同。(2)在生长素浓度为 10-6 mol/L 时,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理效应分别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提示:对根是抑制作用,对芽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对茎是促进作用。这说明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不同。探讨 :结合下图解释植物的根为何具有向地性?此特点是否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2性?植物的茎的背地生长是否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呢?提示:(1)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D 处浓度过高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而 C 处的浓度较低促进根的生长,充分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2)茎:对生长素相对不敏感,B 处生长素浓度大于 A 处生长素浓度,所以 B 侧促进作用大于 A 侧,没有体现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思 维 升 华 ]1.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3(1)(如图)当生长素浓度小于 i 时均为“低浓度” ,高于 i 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 。(2)曲线中的 OH 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3)曲线 HC 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4)H 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为 g。(5)C 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 ,即大于 C 点的生长素浓度( i)时,将会使生长受抑制。2.除草剂灭草的原理图中 A、B 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对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利用 c 点浓度的生长素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如在麦田间喷洒一定浓度的 2,4­D 溶液,可杀灭麦田杂草荠菜、麦蒿等。 1.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的影响, “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一句中, “高浓度”与“低浓度”分别指 ( )A.大于 A 的浓度、小于 A 的浓度B.大于 C 的浓度、小于 C 的浓度C.大于 B 的浓度、小于 B 的浓度D.大于 A 的浓度、小于 C 的浓度【解析】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的含义主要是“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但“高”与“低”的区分标准,对于不同植物器官是不同的。曲线中的 C 点是生长素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低于该浓度就是“低浓度” ,高于该浓度就是“高浓度” 。【答案】 B2.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 【导学号:67330017】4A. a 和 b B. b 和 aC. b 和 c D. c 和 b【解析】 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大量地积累在侧芽部位,而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结合图示信息可判断 b、 c 分别为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答案】 C3.要得到番茄的无子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涂在该花的子房上,处理该花的时期和条件是( )A.花蕾期,不去雄蕊 B 花蕾期,去掉雄蕊C.开花后,不去雄蕊 D.开花后,去掉雄蕊【解析】 要得到无子番茄,阻止番茄受粉、受精是关键。在用生长素处理时,从题意看,开花后,则明显暗示已完成受精作用,当然就不可能无种子,所以 C、D 项可排除。花蕾期,若不除去雄蕊,则可能在开花期由于自花传粉、受精而产生种子,仍然得不到无子果实。故要获取无子果实,运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应选择在花蕾期,并且去掉雄蕊。【答案】 B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实验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情况不同。2.常用方法:(1)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2)沾蘸法:省时。3.实验流程54.变量分析:(1)自变量:生长素类似物浓度的大小。(2)无关变量:实验中,除自变量外的其他可控制因素都可以成为无关变量,如处理时间、光照、温度等。[合 作 探 讨 ]探讨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设立预试验的目的是什么?1提示:(1)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2)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3)减少盲目性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探讨 :在实验中,若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效果基本相同,请分析原2因。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提示:由生长素作用曲线可知,存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生长素浓度。最适浓度应在两种溶液浓度之间,即在两种浓度之间再等浓度梯度配制溶液进行实验。[思 维 升 华 ]1.注意事项(1)插条的选择及处理:①插条选择:插条质量和规格对探究实验效果影响很大。以 1 年生枝条为最好(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插条部位以枝条中部剪取的插条为最好,基部较差。②扦插枝条的处理:枝条的形态学上端削成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大吸水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 3~4 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2)控制无关变量,取材、处理时间、蒸馏水、光照、温度、通气状况等都属于无关变6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的处理要采用等量性的原则。如用相同的花盆,选用相同的植物材料等。(3)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 3 个枝条;设置对照组,蒸馏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 2,4­D 或 α­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4)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小,组别要多。(5)在进行此实验研究时,需要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在确定了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后,可在此范围内利用更小梯度的系列溶液以获得更精确的最适浓度范围。 (6)对实验结果进行处理时,要根据实验数据,以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为横坐标,根的数目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图,确定最适浓度范围。 2.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不能生根。用多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插条均不能生根,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枝条所带叶片较多,蒸腾作用过强,失水太多;二是配制的营养液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或缺氧;三是没有分清形态学的上端与下端。 (2)生根过少。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时,浓度梯度要密一些,组别要多一些。浓度梯度过稀、组别过少易错过最适浓度范围,导致生根过少。4.下列对“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B.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插条生根的数目、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C.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获得相同的生根数目D.在正式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之间形成相互对照【解析】 插条生根的数目属于该实验的因变量,实验的无关变量为实验材料的生长情况、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B 项错误。【答案】 B5.为探究 NAA 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预实验,结果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7A.预实验要像正式实验一样认真进行才有意义B.选择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枝条作为实验材料C.NAA 对插条生根的影响表现出两重性D.正式实验应在 2~4 μL·L -1 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解析】 根据图中生根数量,正式实验应在 2~6 μL·L -1 范围内设计更小的浓度梯度,D 错误。【答案】 D6.某课题研究小组为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的生理作用,用玉米试管苗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数据如下:浓度(mg/L) 平均每株生根数(条) 平均根长(cm)0.2 7.8 10.00.3 7.4 9.60.4 6.3 9.40.5 5.9 8.8(1)由上表可知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2)从表中数据能否确认 0.2 mg/L 即是该实验最适宜的浓度?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萘乙酸是生产上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除本实验的应用外,请写出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另外两个方面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从表格给的测量指标生根数和根长可以看出,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萘乙酸促进玉米试管苗生根的最适浓度。萘乙酸为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所起的作用与生长素基本相同。【答案】 (1)萘乙酸促进玉米试管苗生根的最适浓度(合理即可) (2)不能 缺少小于 0.2 mg/L 的浓度设置(合理即可) (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合理即可)1.水平放置的蚕豆幼苗,一段时间后根向下弯曲生长,茎则向上弯曲生长。这是因为( )①重力影响,使生长素移到靠近地面的一边②光线影响,使生长素移到靠近地面的一边③根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8④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敏感A.①④ B.②③C.①③ D.②④【解析】 重力的影响使生长素由远地一侧移向近地一侧;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更为敏感,所以对根来说近地一侧抑制生长,对茎来说近地一侧促进生长,所以根会向地生长,茎会背地生长。【答案】 C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 2,4­D 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一定浓度的 IBA 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解析】 同一株植物的幼根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芽,A 项错误。棉花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是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地运往侧芽(极性运输),从而导致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过高,侧芽生长受抑制,B 项正确。一定浓度的 2,4­D 能够防止落花落果,在番茄花期喷洒可以达到防止落花落果的目的,C 项正确。一定浓度的 IBA 溶液可以促进插条生根,用其处理葡萄插条基部可以达到诱导生根的目的,D 项正确。【答案】 A3.下列四图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 在最适浓度之前,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根、茎的促进作用均增强。超过最适浓度后,随生长素浓度增加,对根、茎的生长的促进作用均下降,达到一定值后开始抑制生长,并且根的最适浓度和抑制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均低于茎。【答案】 C4.选取相同的剪去顶芽的葡萄插条进行实验,甲、乙、丙、丁组处理方式及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9甲 组 : 无 侧 芽 ,扦 插 后 几 乎 不产 生 不 定 根乙 组 : 有 一 个 侧 芽 ,扦 插 后 产 生少 量 不 定 根丙 组 : 有 三 个 侧芽 , 扦 插 后 产 生较 多 不 定 根丁 组 : 无 侧 芽 , 用吲 哚 乙 酸 处 理 下部 切 口 , 扦 插 后 产生 少 量 不 定 根A.由甲组和乙组可知,侧芽合成的吲哚乙酸能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B.由乙组和丙组推知,该种葡萄插条,保留三个侧芽时产生不定根最多C.由丙组和丁组可知,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D.以上实验结果表明,扦插中,侧芽发挥的作用与外源吲哚乙酸作用相同或相似【解析】 甲组与乙组比较可知,侧芽能够促进插条产生不定根,但不能确定侧芽产生的物质是什么;乙组与丙组比较可知,保留三个侧芽比保留一个侧芽产生不定根的数量多,但不能说明保留三个侧芽时产生的不定根最多;丙组和丁组比较不能说明葡萄插条侧芽合成的促进生根的物质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通过题图四组实验可知,侧芽与外源吲哚乙酸处理均可以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答案】 D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4­D 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2,4­D 浓度/ (mg·L -1 ) 0 5 10 15 20 25 30 35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26.246.553.653.743.030.2据表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 )A.2,4­D 浓度超过 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B.2,4­D 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2,4­D 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D.2,4­D 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 25 mg/L 左右【解析】 2,4­D 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从题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A 选项中的浓度仍能促进果实发育;由于缺少使用生长素的实验,故不能得出 B 选项的结论;C 选项与表格数据无关;D 选项正确,其所示浓度在正常使用浓度范围内,且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番茄果实的发育。【答案】 D 课堂小结:网络构建 核心回扣10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只体现了低浓度促进生长。3.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一样:根芽茎;幼嫩细胞老细胞;侧芽顶芽。4.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有NAA、2,4­D、IPA 和 IBA、生根粉等。学业分层测评(九)(建议用时:45 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顶芽B.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影响不同C.顶芽和幼茎中生长素浓度一般保持在促进生长的范围D.顶端优势现象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 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主要来自幼嫩的种子。【答案】 A2.如图所示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从此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都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B.A、B、C 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C.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芽的生长,抑制根的生长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强,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敏感性差【解析】 坐标曲线图反映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三条曲线分别代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茎生长的影响。据图中 A、B、C、D 四点对应的坐标值可知,A、B、C 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D 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能促进茎和芽的生长,却抑制根的生长。图中曲线没有反映出生长素对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的11作用效应,因此不能得到 D 项所述结论。【答案】 D3.甲图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乙图为植物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曲线。试分析甲图中 C 部位和 D 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分别相当于乙图中的哪一区间( )甲 乙A.Ⅰ~Ⅱ区间和Ⅱ~Ⅲ区间B.Ⅱ~Ⅲ区间和Ⅰ~Ⅱ区间C.Ⅲ~Ⅳ区间和Ⅰ~Ⅲ区间D.Ⅰ~Ⅱ区间和Ⅲ~Ⅳ区间【解析】 C、D 部位都是近地侧,由于受重力的影响,生长素分布多,但根对生长素敏感,C 部位生长受抑制,生长素浓度处于Ⅲ~Ⅳ区间,茎对生长素不敏感,D 部位促进生长,生长素浓度处于Ⅰ~Ⅲ区间。【答案】 C4.右图为某双子叶植物顶端优势示意图。下列针对植物顶端优势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将植物放入太空舱中,其仍具有顶端优势现象B.植物的侧芽如 b 也能产生生长素C.双子叶植物的根也具有顶端优势现象D.打顶后,首先解除顶端优势,发育成侧枝的是 b【解析】 生长素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下端)。太空舱中虽然微重力,但不影响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故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能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生长。离顶芽越近的侧芽所受的抑制作用越强,故打顶后最先解除顶端优势的必然是离顶芽最远的侧芽 d。【答案】 D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的生长B.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C.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自然状态下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邻近的芽和幼叶产生的【解析】 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而促进植物的生长。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12向无关。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发育着的种子产生的。【答案】 C6.一位瓜农种了一新品种甜瓜,甜瓜长得生机勃勃,花开在望。不料就在这受粉的关键时期,天公不作美,一连下了几场大雨,结果使大量的雌花未能受粉,这势必严重影响甜瓜的产量。为了保住产量,这位瓜农应尽快 ( )A.进行人工授粉B.在子房表面喷洒高浓度的 2,4­DC.追施氮肥 D.在子房表面涂抹一定浓度的 2,4­D【解析】 一定浓度的 2,4­D 具有刺激子房发育成为果实的作用,故 D 项符合题意。【答案】 D7.播种时随机摆放的种子萌发后,根和茎会出现如图所示的生长现象,以下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重力会影响生长素的分布B.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C.重力只对根的生长产生影响D.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解析】 受到重力的刺激后,生长素近地一侧分布多,背地一侧分布少。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强,因此根的近地一侧部位由于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反而受到抑制;背地一侧长得较快,因此根具有向地性。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较弱,茎的近地一侧由于生长素浓度高于背地一侧,故其生长速度比背地一侧快,因此茎具有背地性。【答案】 C8.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B.实验中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可选用浸泡法或沾蘸法C.在正式实验前先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D.实验中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解析】 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促进某种植物扦插枝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无关变量(如枝条长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的时间等)应控制为等量;实验前做一个预实验,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条件,减少实验误差。13【答案】 D9.曲线图上 P 点代表植物幼苗横置时茎生长部位的近地侧,能正确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关系的是( )【解析】 P 点代表的是近地侧,在植物横放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使得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大于远地侧,由于茎对生长素的浓度要求较高,在近地侧的高浓度生长素对茎的生长表现出的是促进作用,生长速度快过远地侧,因此生长 1 cm所需的时间较短。【答案】 D10.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 m,则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2)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 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________。(3)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使杂草的生长素浓度处于________的状态下。(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 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________区间。【解析】 (1)向光性中,生长素都表现为促进作用,背光侧的生长素含量比向光侧高,背光侧长得快,所以背光侧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向光侧的促进作用,所以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大于 m 小于 M。(2)由于重力作用,茎的近地侧的生长素比远地侧多,并且促进作用表现为近地侧大于远地侧,所以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小于 m。(3)除草剂灭草的原理是高浓度抑制生长,所以生长素浓度处于大于 i 的状态下。(4)顶端优势中侧芽生长14受抑制,所以生长素浓度应在 C 点以后。【答案】 (1)大于 m 小于 M (2)小于 m (3)大于 i (4) C 点以后[能力提升]11.如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 b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m,设 a 处的生长素浓度为 x,则( )A.mi【解析】 由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所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 m,由于超过最适浓度后促进作用变弱,而向光侧生长慢于背光侧,说明背光侧促进作用大于向光侧,所以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小于 n。【答案】 A12.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等分为 n 组,其中一组浸入清水中,其他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溶液中。浸泡 24 小时后同时取出,分别转入不同的烧杯中进行水培,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插条生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图中 A 代表不同浓度梯度的 NAA 溶液中插条生根数目变化曲线,B 代表浸入清水中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 浓度的 NAA 溶液促进插条生根B.b~d 浓度的 NAA 溶液抑制插条生根C.c 浓度的 NAA 溶液对插条生根无影响D.实验说明 NAA 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 考查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根的影响,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由图看出 NAA 对植物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c 浓度的 NAA 溶液促进插条生根,c~d 浓度的 NAA 溶液抑制插条生根。【答案】 B1513.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 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C.d 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 d 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b 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 b 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解析】 b 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 b 组可能是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也可能是使用了低浓度生长素溶液,D 错误。【答案】 D14.下图是生长素作用与其浓度关系图。 “一般地说,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看图理解这句话,回答下列问题:(1)向光生长的幼苗,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________于向光侧。(2)具有顶端优势的植物,其侧芽生长素浓度________于顶芽,________于 C 点。(3)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①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的三组带芽的枝条甲、乙、丙,每组 10 个。②将甲、乙、丙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表中所示的溶液中,相同时间后,扦插在潮湿的沙土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枝条 甲组 乙组 丙组溶液 5×10-5 g/mL 的 IBA 溶液 5×10-1 g/mL 的 IBA 溶液 清水③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丙组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绘制坐标如图。据图回答:16实验结果是________组枝条生根最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枝条生根最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还体现了生长素的________特征。【解析】 (1)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茎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从而使背光侧生长快于向光侧而出现向光性生长。(2)顶端优势的顶芽处生长素浓度低于侧芽处,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所以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要高于 C 点。(3)当生长素由顶芽处移向侧芽处时是逆浓度梯度的,所以应为主动运输。(4)实验中的分组数虽然较少,但通过乙组和丙组的对比也能够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抑制性,而通过甲组和丙组对比能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促进性,综合可以得出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答案】 (1)高 (2)高 高 (3)主动运输 (4)甲 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根 乙 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根 两重性15.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幼嫩叶片可以产生生长素,而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的实验。材料:如图所示健壮植物若干,不含(或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实验步骤:①取两盆长势、生理状态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分别标号甲、乙。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 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 C 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去掉顶芽有无道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同学用叶片 C 作研究对象是否恰当?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对不当之处作了修改,该同学可能得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据此能否验证题干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让你参与实验,你准备如何完善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分两个实验:一是验证幼嫩叶片可以产生生长素;二是验证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题目中甲组和乙组构成对照,当观察到甲组叶柄脱落,乙组不脱落,只能17说明幼嫩叶片能阻止叶柄脱落;要判定是否是生长素参与作用的结果,需要设置含外源生长素的丙组进行二次实验,结果丙组叶片不脱落,这样通过甲组和丙组的对照,说明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综合甲、乙、丙三组实验结果,即可验证实验结论。在实验选材时,为避免叶片间的相互影响,并考虑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选用 A 叶片进行实验。【答案】 (1)有道理,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2)不恰当,应选用 A 作研究对象。因为叶片 A、B 产生的生长素,会对叶片 C 造成影响 (3)甲组叶柄脱落,乙组叶柄不脱落 不能,因为缺少对照 (4)另设第三组丙,去掉 A 叶片,在叶柄断口敷上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叶柄 A 不脱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