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浅略认识.docx

上传人:拉拉链 文档编号:1552681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浅略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浅略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浅略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对中国基础教育的浅略认识 摘要:欧美的基础教育或许没有中国的历史悠久,但是他们的进程比中国进行的要快,要快很多倍,因为他们在任何事情上都能注意找到事物的关键所在。举个例子就像中国人吃菜讲究食材做出来的味道,油盐酱醋,花椒大料,越丰富越好,而欧美讲究食物本味,水果沙拉,生菜,甚至有些人经常有吃维生素的习惯,因为身体所需的的东西有了,目的就达到了,他们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的基础教育要想取得更长期的发展,就应该去深抓教育的灵魂,从根本上去认识教育,针对目标来发展,基础教育才会更有希望。 关键词:欧美;基础教育;根本性;杜郎口;认识 一、进步中的基础教育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总有

2、方面是可以互相学习的。在中国古代,老师被物化成知识的象征,在知识方面把跟老师顶撞的学生视作为坏学生,很少有人敢于提出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结构的单一性。中国关于教育一直很重视,但却缺失了真正的主体,我们在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几句明显提到,作为学生的鲁迅在课上问老师:“先生,怪哉” 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然而到了现在学生才算是解放了。在很多的课程中很难在看

3、到惟命是从的孩子,他们会很好的提出问题,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或许比老师更贴切,新课程的改革也越来向孩子们的思维倾斜,富于朝气与独立思维的孩子越来越多,毕竟我们不是去完美老师而是完善学生。 二、实践中的基础教育 2011年在湖北洪山“教育大讲堂”上,我有幸听了冯恩洪校长的一个讲座,内容是关于高效课堂的改革与认识,其中以一个学校为代表,即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镇初中,这所学校不大,也不是传统名校,而是一所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但就是这所学校在中国高效课堂教育改革中引起轩然大波。之前我们在上的每一堂课都是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记知识,分数的高低决定了好学生与“坏学生”长久以来学生都对学习充满了倦怠,

4、没有多少激情,高考后“撕书现象”在中国的大地上成了一种固有的形态,但是“10+35”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主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变成课堂上的主体,每一堂课都少不了预习课,预习成了最重要的环节。学生没有预习的课不准上,学生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预习就是正课,自学就是正课。预习完成后 进行捆绑式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模式,教室都是方阵式排位,四桌8人一组,没有散兵游俑,没有孤兵作战,没有“独立思考”,且平行分组,均衡搭配。学校让黑板变成了学生的,甚至地板也是学生的(大片大片地写出来交流);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真正形成了“三

5、动”的课堂:动脑、动手、动口。 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让老师退居“二线”,整个学校在学习上面都是学生的高度合作,这明显就找到了事情的关键,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在杜郎口的教育中我们找到了方向。 三、深抓本位的欧美教育 欧美的教育或许没有中国的历史悠久,但是他们的进程比中国进行的要快,要快很多倍。 1979年6月,中国曾派一个访问团,去美国考察初级教育。回国后,写了一份三万字的报告,在见闻录部分有四段文字: (一)学生无论品德优劣、能力高低,无不趾高气扬、踌躇满志,大有“我因我之为我而不同凡响”的意味。 (二)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大字不识一斗,加减乘除还在掰手指头,就整天奢

6、谈发明创造,在他们手里,让地球翻调个头,好像都易如反掌。 (三)重音、体、美,而轻数、理、化,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学校,音、体、美活动无不如火如荼,而数、理、化则乏人问津。 (四)课堂几乎处于失控状态,学生或挤眉弄眼,或谈天说地,或跷二郎腿,更有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摇来晃去。 报告最后对美国的教育进行总结,认为他们的教育已经“病入膏肓”,然而时隔30多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制度”共培养了几十位诺贝尔奖得者和一百多位知识型的亿万富豪,而中国还鲜有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其实他们的教育跟他们吃饭一样重视食物的本味,即事物的本质,重视过程中的参与度,高度的思维自由,而这样的过程也就注定了

7、他们会在将来出现一批批的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四、思考与结语 在现代的中国基础教育中,无论是从事研究还是像我这样从事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在教育中前行,在教育中不断思考,在教育中学会尊重孩子,在更长期的目标中找寻原因,我们的教育是在进步的,但仅仅进步还是不够的,必须抓住根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全方位的学习,实践,才会使得我们的教育有更长期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才会更有希望。 参考文献: 1 鲁迅 朝花夕拾M.江苏文艺出版社,2001.01 2 陶继新 说“长”论“短”中美教育/名师大课堂 M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9.11 3 张文质 中小学教育实验的深度调查明日教育论坛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7 4 许爱红 农村中学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解读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当代教育科学J 2005年第11期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总结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